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各位老师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教案范本,看看如何设计一堂风趣有趣的课。
致橡树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生:木棉和橡树。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6、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站着的人。
致橡树教案篇二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致橡树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生:木棉和橡树。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6、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_---------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
痴情鸟——爱情至上——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致橡树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的内容。
3、教学难点:理解“橡树”、“木棉”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影视剧爱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导入:当女主人公以凡人素素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即使天族太子夜华再爱她也无法护她周全,她不仅失去了双眼,最后还跳下了诛仙台;当她以白浅上神、青丘女帝的身份出现时,四海八荒都对她非常尊敬,她不仅可以夺回自己的眼睛,还可以顺利地站在太子夜华的身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舒婷的《致橡树》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配乐朗诵。
1、诗人在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出现了六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
(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2、诗人通过哪些词语表明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绝不像绝不学不止像。
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来争取一种女性尊严和地位。诗人的抗争决心,这种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3、作者在第二部分,运用哪两个意象来表明自己的爱情观?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
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4、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爱情的?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1、结合现实版的“致橡树”——习近平和彭妈妈的爱情,谈谈你的认识。
2、教师小结:
1、搜集整理和爱情有关的诗词名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
2、背诵全诗。
文档为doc格式。
致橡树教案篇五
4月5日,巩义杜甫故里景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聚在一起,祭拜伟大诗人杜甫。在这些人中,一位身着黑衣,穿着棕色花格裙的女性,表情肃穆,向杜甫深深鞠躬。脖颈中的黄丝带,在丝丝细雨中随风起舞,她就是诗人舒婷。她的那首《致橡树》,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也是传诵至今的短诗经典。
上午9时30分,巩义杜甫故里景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团聚在一起,向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杜甫寄托自己的哀思。在人群中,诗人舒婷身着黑衣和棕色花格裙,表情肃穆。在人们的印象里,能写出《致橡树》的舒婷,一定是位漂亮的女子吧?记者近距离发现,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鬓角华发已生。38年前的1977年,她创作《致橡树》的时候,的确很年轻,只有25岁。今天,她的面庞上已经悄悄刻下了光阴的痕迹,毕竟,她已经63岁了。
致橡树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资料来源:
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c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叹息”?为什么用“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致橡树教案篇七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树。板书:橡树(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大,它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黄色的花朵。果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橡树有关的课文。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致橡树教案篇八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