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果,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这些总结范文是从各个领域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一
灯。
没错。同理可得,当思绪闯入误区时,它也急需一盏明亮的灯。
默然回首,一个佝偻的背影久久地环绕着我。我知道,它是一位退伍战士70岁高龄时的背影。
外公是一位曾在朝鲜战场上奋不顾身为了和平而冲锋陷阵的老战士。
在我仅5岁时,他一直照顾着我,直到我6岁时,妈妈把我接到奶奶家了。爷爷奶奶很严肃,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感。在我即将淡忘那位老战士时,他蹒跚到来。
那是一个夏季的中午,我们一大家子,正吃着午饭。微微地,似乎听见有人在叫我。好奇地回过头,我先是一愣。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的这个人。大滴大滴的汗珠如震雨一般从他的额头,两颊飞泻下来,一件深色的衬衫紧紧地贴在背上。手中提着一小袋竹笋馅的小笼包——我的最爱。
“汤圆(我的小名),包子。”他把包子递过来。
“不,您自己吃吧,她不吃。”妈妈搭话了。
“吃点吧。”他的神情里带着一丝央求。我放下筷子,慎重的接过包子,气愤的说:“谁说我不吃。”他立刻笑了,笑地那么甜。双眼眯成一条线,那么的可爱。
突然,他麻利地转过身,快速离开。我看着爸爸,他向我点了点头。我也会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跟了出去。
在离家不远处的小桥上,我看见外公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也急忙走过去坐下。
“最近还好吗?”外公抚摸着我的头问。
“没人和我玩儿,一点也不好。”我似乎很委屈。
“孩子,开心点,别老记着昨天,你也大了,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和更多的人接触。”
“噢。”
“你爷爷奶奶也是为你好,他们对你严格要求是希望你能成才。孩子,学会乐观面对事物真的很重要。”他开始沉思着……我记下了他所说的话,竭尽全力去效仿。
在我对亲情淡漠时,他如一盏明亮的灯,努力想要点亮我灰暗的心灵,他做到了。我牢记着“乐观”二字,不敢忘记,也无法忘记。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二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在中国粮食最匮乏的年代,大米的产量得到提升,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不仅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拓荒,从壮年走到了老年,一路走来,梦想伴随着奋斗,既有探索的艰辛,又充满奉献的快乐。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他梦想在禾下乘凉,梦想让全世界人远离饥饿,如今,“海水稻”试种成功,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1150公斤,那个令我们永远仰视、永远崇敬的田间的身影,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更充盈了我们的心灵。
【运用方向】:梦想、创新、实践、求实、勤奋。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三
他姓岳,是暑假里妈妈给我请的英语家教。在十几天的相处中,我了解了许多他的情况。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英语水平而是他那些在我看来有些传奇的经历。
岳老师不是本地人,他来自河南。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听得出,他是个农村孩子。他在开封的河南大学读的本科,现在在南京财经大学读研究生。他中等个,穿着朴素,背着一个普通的小黑皮包,皮肤被太阳晒成了古铜色,看上去是个老实人。
岳老师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父亲在当地开了一个砖厂。但他很体谅父母的辛苦,从大二以后便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
上大一时,岳老师发现学校里的小卖部、小饭馆、复印店都是学生当老板。于是他便萌发了自力更生挣钱的念头。和大多数人一样,岳老师最初干的是体力活——送桶装水。送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我靠出苦力挣钱,为什么有些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能挣钱?最后他找到了答案:要用脑子挣钱。
开封附近有个朱仙镇,它因当年岳飞在此大战金兀术而闻名,也是一个旅游景点。由于离开封较远,所以学生们去那儿旅游的人很少。岳老师在这里看到了商机,他在学校里“组团”,负责安排全程事物:租车、门票、午餐等。每个月一到两次,岳老师开始靠智慧挣钱了。他还在毕业生离校时收过废品。
细心的岳老师发现,每年的两个七天长假来开封旅游的人很多,许多小餐馆不够需要临时工。于是他就去联系餐馆,帮他们介绍学校里的同学去打工,每人收取十块钱的介绍费。餐馆短期缺人手,被找到的同学长假有空,又能挣钱,双方都很乐意。那个暑假,岳老师挣了一千多元。
大三快结束时,岳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准备考研,四年级上学期要复习功课,就没有时间出去打工了。而他大三的学费还没交上。经过多方联系,岳老师在暑假里组织了120人去安徽的一家罐头厂打工。因为每天要工作10小时,劳动强度很大,中途有不少人退出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40来人。那个暑假岳老师挣了一万元,解决了学费问题。
这个暑假,岳老师在南京一家快递公司做临时工。他的任务是联系顾客,拓展业务。每天早晨去单位上班,上午打电话联系,下午去找客户谈。有的人早晨报完到就回去干自己的事了,而岳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总是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天道酬勤,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谈成了三笔生意。
这就是岳老师,他为人真诚,做事踏实勤奋,自强不息。他只比我大几岁,却有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也许我和他相识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四
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
“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噫嘻!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五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
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
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
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回望卧龙在蓝点黯淡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
诸葛亮少时饱学,且才情肆恣,自恃才高八斗,性格张扬。他自二十七岁走出隆中辅佐刘备,五十四岁在五丈原病逝,恰好半生操劳。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效忠蜀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折不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公忠体国的精神,“虽九死其犹未悔”,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广泛称颂。其实,他也并非完人。
其一,虑多决少。诸葛亮北伐,前后六次,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后以失败而告终,并非意外。因为战争是政治、经济、军力的综合较量,但又不能以强弱之势论成败。曹、孙、刘三方面最初都是以弱胜强、力挫群雄,力争得三分之势。诸葛亮北伐仍有一线的希望。这希望就在第一次出师,曹魏关中空虚,“朝野恐惧”,陇右三郡叛魏应亮。假若诸葛亮采纳魏延之策,第一次直指长安,一举奄有关中,则天下震动,中原人士旋踵而归,吴人拼力北进,强弱之势不是不可以易位的。只可惜诸葛亮过于谨慎,不敢用奇,丧失了这一取胜的机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斯固悲哉!
其二,怀才而误人误己。诸葛亮误用马谡,迁就李平,就失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明。魏延、杨仪不相能,诸葛亮未能调和。关羽骄恣,诸葛亮不能喻以大义;对于魏延,他不采用魏延的好计策,不让他参加行动,理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其实魏延真的很有才能,而且对蜀国绝无异心,后来却被诸葛亮逼得反蜀。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人才全都为追随他的荆土人士,大多为二流贤才,不能不说气度有些褊狭。对于人才缺乏的蜀国,此举更是雪上加霜。再锋利的宝剑也会用钝,重剑往往无锋啊。
其三,文人价值的缺乏与错位。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出生于名士之家,受到较好的人文熏陶,所以在乱世中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淡泊”、“宁静”,无论出山前后都没有称王称霸的志图。况且他还从水镜先生那里学得满腹经纶,对于天下的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所谓旁观者清。既然就这么回事,便可以坐看天下纷争,推演消长之势,做出一个“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论。
作为一个文人,诸葛亮的悟性是极高的。倘若他以这份悟性,去参悟天机,解读人伦,恐怕是可以与庄周同乐,共孔丘并圣,甚至为集大成者。然而他却偏要去学什么“经世改用”之学,可谓暴殄天物,舍本逐末。他偏要跑到刘备那里,将一番见识如此如此这番这番,去做了一个军师。他六次北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但他仍执著北伐,连年作战,劳师远征,消耗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抱憾终生。这就证明了诸葛亮之才,“于治戒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他的此种行为都不符合他的文人理念,但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他被“才”俘虏了,成为一个“才”的载体,而失去了文人自身。文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拥有相当的才学,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有的人便把施展才华作为目的,渐渐失去自我,为才所误。把与世无争诠释为逐鹿群雄,一开始就注定了以落尘为归宿;背弃了与青山绿水的约定就注定了在硝烟和溅血中殒身;算尽了星辰,竟忘却了自己仍是误入尘世的沙弥。
马蹄已远去,而今只有这卧龙冢依然年轻。你,寂寞吗?你,后悔吗?我的奶奶“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每当刘若英低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总会禁不住想起奶奶。
在童年的记忆中,奶奶占据了我生活的四分之三的空间和时间,听到《后来》,奶奶的点点滴滴就像中秋的月亮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爷爷在奶奶很年轻时便过世了,留下了三个儿女让没有劳动力的奶奶抚养。奶奶终日以泪洗脸,靠着亲朋和政府的资助维持残缺的家,但三个孩子只剩下两个。爸爸结婚时,因为家穷,奶奶是东挪西借才给爸爸完成婚事。穷则思变,爸爸妈妈在生下弟弟后带上弟弟外出谋生,我与姐姐就与奶奶一起生活。
艰难的生活环境让奶奶没少哭过,那时我总是觉得烦,一见她哭我便理也不理地往同学家里跑。奶奶身体很差,常吃药,家里常年有药味,我总觉得我们家的事特多,我最不想呆的地方就是家了。
后来,经过爸爸的拼搏奋斗,家里经济状况改善了许多,奶奶手里也有了多余的钱,于是奶奶总会买吃的买穿的给我。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说我有个好奶奶。可我却不以为然:钱是我爸妈赚来的,买东西给我那是正常的。在我记忆中,我很少有善待她的场面,那年我念初一,中午放学回家,奶奶依旧躺在床上,我知道她又犯病了,再看看锅——没饭,不知怎的,可能是因为肚子饿,我没好气地问她为什么,她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奶奶今天没力气去买菜,所以只煮了绿豆,你先吃点,呆会……没等她的话讲完,我又跑了。
不久,我转学到了县城,在人地生疏凡事都要自理的地方,我渐渐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是这样的令人难忘!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和奶奶通的一次电话:奶奶,我好想你,我好想回家念书……这是我长这么大头一次想念她,我想她当时肯定在哭,但我知道她的心里却笑着:小孙女懂事了。
我的诺言成了我最内疚的借口,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无奈的一件事,不管你是凡夫俗子还是帝王将相。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生离前你还可以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让疼你爱你的亲人欣慰,这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珍惜以后回来/不知道这份爱/会不会还在……”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六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
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
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
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回望卧龙在蓝点黯淡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
诸葛亮少时饱学,且才情肆恣,自恃才高八斗,性格张扬。他自二十七岁走出隆中辅佐刘备,五十四岁在五丈原病逝,恰好半生操劳。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效忠蜀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折不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公忠体国的精神,“虽九死其犹未悔”,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广泛称颂。其实,他也并非完人。
其一,虑多决少。诸葛亮北伐,前后六次,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后以失败而告终,并非意外。因为战争是政治、经济、军力的综合较量,但又不能以强弱之势论成败。曹、孙、刘三方面最初都是以弱胜强、力挫群雄,力争得三分之势。诸葛亮北伐仍有一线的希望。这希望就在第一次出师,曹魏关中空虚,“朝野恐惧”,陇右三郡叛魏应亮。假若诸葛亮采纳魏延之策,第一次直指长安,一举奄有关中,则天下震动,中原人士旋踵而归,吴人拼力北进,强弱之势不是不可以易位的。只可惜诸葛亮过于谨慎,不敢用奇,丧失了这一取胜的机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斯固悲哉!
其二,怀才而误人误己。诸葛亮误用马谡,迁就李平,就失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明。魏延、杨仪不相能,诸葛亮未能调和。关羽骄恣,诸葛亮不能喻以大义;对于魏延,他不采用魏延的好计策,不让他参加行动,理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其实魏延真的很有才能,而且对蜀国绝无异心,后来却被诸葛亮逼得反蜀。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人才全都为追随他的荆土人士,大多为二流贤才,不能不说气度有些褊狭。对于人才缺乏的蜀国,此举更是雪上加霜。再锋利的宝剑也会用钝,重剑往往无锋啊。
其三,文人价值的缺乏与错位。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出生于名士之家,受到较好的人文熏陶,所以在乱世中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淡泊”、“宁静”,无论出山前后都没有称王称霸的志图。况且他还从水镜先生那里学得满腹经纶,对于天下的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所谓旁观者清。既然就这么回事,便可以坐看天下纷争,推演消长之势,做出一个“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论。
作为一个文人,诸葛亮的悟性是极高的。倘若他以这份悟性,去参悟天机,解读人伦,恐怕是可以与庄周同乐,共孔丘并圣,甚至为集大成者。然而他却偏要去学什么“经世改用”之学,可谓暴殄天物,舍本逐末。他偏要跑到刘备那里,将一番见识如此如此这番这番,去做了一个军师。他六次北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但他仍执著北伐,连年作战,劳师远征,消耗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抱憾终生。这就证明了诸葛亮之才,“于治戒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他的此种行为都不符合他的文人理念,但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他被“才”俘虏了,成为一个“才”的载体,而失去了文人自身。文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拥有相当的才学,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有的人便把施展才华作为目的,渐渐失去自我,为才所误。把与世无争诠释为逐鹿群雄,一开始就注定了以落尘为归宿;背弃了与青山绿水的约定就注定了在硝烟和溅血中殒身;算尽了星辰,竟忘却了自己仍是误入尘世的沙弥。
马蹄已远去,而今只有这卧龙冢依然年轻。你,寂寞吗?你,后悔吗?我的奶奶“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每当刘若英低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总会禁不住想起奶奶。
在童年的记忆中,奶奶占据了我生活的四分之三的空间和时间,听到《后来》,奶奶的点点滴滴就像中秋的月亮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爷爷在奶奶很年轻时便过世了,留下了三个儿女让没有劳动力的奶奶抚养。奶奶终日以泪洗脸,靠着亲朋和政府的资助维持残缺的家,但三个孩子只剩下两个。爸爸结婚时,因为家穷,奶奶是东挪西借才给爸爸完成婚事。穷则思变,爸爸妈妈在生下弟弟后带上弟弟外出谋生,我与姐姐就与奶奶一起生活。
艰难的生活环境让奶奶没少哭过,那时我总是觉得烦,一见她哭我便理也不理地往同学家里跑。奶奶身体很差,常吃药,家里常年有药味,我总觉得我们家的事特多,我最不想呆的地方就是家了。
后来,经过爸爸的拼搏奋斗,家里经济状况改善了许多,奶奶手里也有了多余的钱,于是奶奶总会买吃的买穿的给我。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说我有个好奶奶。可我却不以为然:钱是我爸妈赚来的,买东西给我那是正常的。在我记忆中,我很少有善待她的场面,那年我念初一,中午放学回家,奶奶依旧躺在床上,我知道她又犯病了,再看看锅——没饭,不知怎的,可能是因为肚子饿,我没好气地问她为什么,她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奶奶今天没力气去买菜,所以只煮了绿豆,你先吃点,呆会……没等她的话讲完,我又跑了。
不久,我转学到了县城,在人地生疏凡事都要自理的地方,我渐渐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是这样的令人难忘!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和奶奶通的一次电话:奶奶,我好想你,我好想回家念书……这是我长这么大头一次想念她,我想她当时肯定在哭,但我知道她的心里却笑着:小孙女懂事了。
我的诺言成了我最内疚的借口,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无奈的一件事,不管你是凡夫俗子还是帝王将相。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生离前你还可以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让疼你爱你的亲人欣慰,这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珍惜以后回来/不知道这份爱/会不会还在……”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七
他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结盟,他和周瑜在同一军营中。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陷害诸葛亮。
周瑜故意让材料欠缺,让诸葛亮造不成箭,又派鲁肃去探口风。
这就是他——诸葛亮,我一直敬佩的人物。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到他的军营里商量抵抗曹操的方法,他们两个人都觉得用箭好,周瑜又说,现在军中缺箭,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用一个月的时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的时间,周瑜想:三天怎么可能造出十万支箭。就问:“这是大事,不可儿戏。”诸葛亮又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想: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了,诸葛亮,这次你死定了。周瑜又当众摆酒,诸葛亮心知肚明,知道这是周瑜的诡计,他算到两天后有大雾,所以才答应的。
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会派鲁肃来探口风。过不其然,鲁肃不一会就到诸葛亮的军营中来,问:“先生你要三天怎么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请你帮个忙。”鲁肃说:“你立下军令状,还要我帮忙。”诸葛亮说:“只要你借我三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鲁肃答应。诸葛亮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鲁肃也答应了。
我最佩服的诸葛亮,从来不是完美,但他是个鲜活人物,他有他的优缺,有他独特的一面,有他过人的才能和独特的个性。
写人叙事高考满分作文篇八
月光洒落在庭院内,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着。小狗盘膝而坐,假寐着,我和母亲两个人在院中闲坐,没有任何声响。这是一个宁静而又闷热的夜晚。
一把早已褪了色的大葵扇在母亲的手中挥舞着,发出咯吱咯吱地声响。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并不懂得打扮。身上的素衣穿得很随便,依稀可以看见补丁的线条整齐的排列着。不知何时我和母亲闲谈了起来,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内心竟埋藏着那么多的苦。或许这些苦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中。
父亲的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有时候父亲生气了就骂母亲,可是母亲却不曾顶嘴过,因为她知道这只不过是徒劳罢了,她只能忍。有时候她天真的认为,在外忙活了一天,回到家可以得到一点欣慰,然而现实的逼迫让她不在敢有这样的奢求。一生在劳累着,在默默奉献着,却没有一个人懂。这一生她不知道自己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在谈话中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的眼瞳里灌满了泪水。母亲哭了,然而她却不敢哭出来,那泪水与眼眶交战着,害怕被我看到,于是她把头微微转了过去。
母亲的侧脸并不好看。眼角的鱼尾纹甩得很长,旁边还有许多皱纹相伴。几绺的银发垂落在耳边,随风摇曳着。干枯的嘴唇紧紧抿着,像是还有许多苦未诉说似的。母亲真的老了,然而她却仍未能放下沉重的担子,家里的计生还是个问题,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又该如何去做呢?于是我坐近母亲,紧紧的握住她的手。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像是被万枝袖箭刺入心扉一样,这令我难以置信,母亲的手竟如此的粗糙、厚实。手上的裂痕错乱排列着,布满了整个手心,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润色、光滑,如今只有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
天空不在和谐,下起了大雨,然而,这不再是一个宁静而闷热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