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表现。抓住重点,突出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收获和成长。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并帮助到大家的学习和成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闲来无事,心里有些慌,便想着将想做的事付之于行动,随便挑了一本自己书架的上书看了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看书让我的心境平静,也给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每看完一个对话,便会对这个世界的疑虑多加一分,不得不说,真本书真的让我通过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有四位的空间,有女人统治世界的警告,有现实中的'闭关冥想(我都想试试),有天才生物学家等等。其实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是逻辑又那么清晰,让你无法反驳,不由自主的想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才是疯子,而他们才是正常的。正如其中一个病人所说的,他们并没有疯,只是我们的文化不够理解不了他们的世界观,还没达到他的层次。其中第一篇讲的就是一个病人讲自己独处在一个房间里,拉了电闸,关了手机,拉上窗帘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冥想,他做到了忘我境界,一次‘闭关’仅仅吃馒头喝淡水,坚持了长达一个月之久,才被其他人发现。文中写出来他的感受,我都有点为之痴迷。我也尝试过,开始时很兴奋,但是当进行半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坐立不安,会想怎么还不到时间,会胡思乱想,有没有人在找我,最后慢慢的反而会感到平和,总之还是很享受的,到了时间后,发现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提示消息,这里想想之前总会担心有没人找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多余。
什么是疯子,什么是天才呢?看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所谓的疯子并不是真正的想象中的疯疯癫癫,有的睿智,智商超群,他们大多数都是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的莫大的兴趣,然后费心钻研,最终找出了世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观点,所以才本众人定义成了疯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我们可以否认乱力怪神,但有谁敢否认外星人的存在?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像书中一样的那群人,是该同情还是该嘲讽?但也总不至于去相信支持吧!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书上说: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虽然不能深想,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听他们把故事说完,体验他们别致的思考方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有句话说的极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跟随作者的笔触阅人无数之后,你会发现,天才和疯子或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你们与那些“非常态人类”——精神病人接触过吗?你是否了解他们的心声?没错,我给大家推荐的便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几乎没有一个能说得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于是作者决定去问另一群——精神病患者们,去接触他们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答案。
我们知道精神病人的一些举动实在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让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并非正常人,有的喜欢滔滔不绝,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比没什么区别,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来接触了解这些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碍者。
为了让你们更加了解这本书,我就来介绍一下几篇故事吧!
《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从字面上就有一丝恐怖的感觉。主人公是一个五大三粗,又高又壮,五官长得挺楞的男人。但说话却细声软语,用“她”形容合适不过。“她”认为自己有一个哥哥,实际上没有——或者说很早就天折了,“她”坚信自己有个很会体贴照顾自己的哥哥。在“她”杀死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后,“她”坚持说是哥哥帮“她”杀的。
几天后,“我”拿到了对“她”做的全天候观察录像。在第三天,“她”在熟睡中似乎被谁叫醒了。“她”努力揉着眼睛,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兴奋地起身扑向什么,然后“她”双臂紧紧地环抱着自己的双肩。而同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变了。“她”那不存在的哥哥,就是“她”的多重人格。
后篇:多重人格。
她说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要作者把她杀了。如果他不杀了她,那么他们共用的身体就构成了多重人格。她又给作者讲了真人版《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住在一栋大宫殿里,有一天两只小猪发现一只可怕的怪物,就一起搏斗,一只小猪死了,为了保护最小的小猪,隐藏着怪物的存在,过了很久。事情再也隐藏不住了,但还是尽可能的保护那只小猪,怪物这时发现了那只最小的小猪,并杀死了它,最后那唯一的小猪不惜一切代价,烧毁了宫殿和怪物同归于尽……。
真实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界定?该拿什么衡量?
这是一本不禁令人震惊不已的书,它将可以使我们跳出惯性的思维,以一个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通过阅读释放出来。
文档为doc格式。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即便是疯子,他们常把一些真理和解释不了的现象,进行偏执的扭曲后,或者进行断章取义后,然后走向了一种纯粹的极端。强大的,还不断的影响周边的人。
一、比如,有名患者,最喜欢的是盯着石头看,然后说出,其实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只是人类与它们沟通不了。但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这样的生命。它们不愿动,因为动了就代表生命的损耗。石头不愿与我们人类交流,因为它看我们,如同我们看蜉蝣一样,生命极其短暂的生物,不值得会意。
这些是谬论吗?还是歪理?不得而知。因为就算是证明的东西,也是人类而定义的,只是在人们所认为的空间定义的,如果超出了这些空间,又必须重新定义一番。当然,这话也是精神病人说的,说的是牛顿定律和狭义相对论。
当然,我只是觉得有趣,并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引申到我们日常管理或教育中去。这很深刻的告诉我们,不应该有个定势的思维,而是能够不断扩展和更新的想法。因为形成的定势的思维会妨碍我们对事物不同的思考,这样陷入狭小圈子的人,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了孙子兵法的人,只会打仗?不,它可以用在商战,可以用在人际。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自己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框架,不然,在爆炸的信息时代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搞不好,自己也成为了精神病人。
这也让我相当一个极其有趣的心理症状。专有名词忘记了,具体内容为,对事物的认同感。也就是说,你和杀人犯呆久了,你会同情或者变成它。你和精神病人呆久了,你会理解和同情它或者变成他。这是一个有趣的气场。人会下意识的模仿周围的人。
二、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病人们看世界的角度问题。
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借鉴。是的,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我们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如果,将一个dv放在身上随便的位置,去记录你的一天。到了晚上观看,你会看到什么?所以,我们看待问题方式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看待问题多角度是一回事,如果做的话,必须要选择一个立场。因为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或者对,或者错。
三、这是一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罢了,只是他们的世界观与多数人违背,变成了“精神病人”。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经典好句赏析:
1、问题不在于他想的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的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
如果非得用奴役这个词的话,那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
直到终于我们看透、看清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只是,不知道那一天到底还有多远。
2、我想起了n个精神病医师告诉我的:千万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的。
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
世界到底有多大?
在墙的另一边。
3、他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他没有说谎,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疯了。
这个事件之后,时常有个问题会困扰着我:
真实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
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界定?
该拿什么去衡量呢?
我始终记得他在我录音笔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好想再看看蓝天。”
4、大约两年后一个学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生物器官:鼻犁器(费尔蒙嗅器,vomeronasalorgan)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这个器官。
那是一个特殊的感知器官,动物可以通过鼻犁器收集飘散在空气中的残留化学物质,从而判断对方的性别、威胁与否,甚至可以用来猎物追踪、预知地震。
这就是人们常说很多动物拥有的“第六感”。
人类虽然还存在这个器官,但都已经高度退化。
我当时立刻想到了她的自我描述:鼹鼠――嗅觉远远强于视觉。
也许她的鼻犁器特别发达吧?当然那是我瞎猜的。
不过,说句无责任的感慨: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还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我猜几天后专家们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是一股冻透骨髓的寒意,那种寒冷纠缠住每一块骨头,每一个关节,冰冷的皮肤紧紧捆住肌体,让人即便在夏天暴烈的阳光下也毛骨悚然,惊惧不已。
不是噩梦,不是电影,不是小说,是活生生的来自心底的恐惧。
我想,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地狱,但是坐在我面前的一定是恶魔。
5、她得意的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认真的听着,傻了似得的看着她,但大脑是沸腾的状态。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那天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看什么都好像是那样,又好像不是那样。
因为她说的太奇异了,都是闻所未闻的。
我必须承认她的观点和逻辑极为完善,而且把我彻底颠覆了。
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会看到那个真正的世界吧?
6、他的孤独感来自梦里。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是却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着全部寂寞等待着,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读后感:
本书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诸多神秘机构,得以与数百名“非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本书的封页有些诡异,在一块长方形内有许多众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画中,左右两边各有半块人脸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疯子的关系吧。
我带着许多疑问往下看,渐渐地,我的脸色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说:蚂蚁是一种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维持大脑。它们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头也是一样,但是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其实它在动,只是太慢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生命,只不过生命形式不同罢了。只有用于探索、执着,善于发现的人才会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却认为她是精神病,实际上是其它人的无知与愚蠢。就像哥白尼发现的“日星说”,就像凡高早年画的画一样。
天才,疯子,正常人,因为天才和疯子都是少数人,才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吧?如果将来有一天,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得独特,对问题的态度极为专注,都在简单而纯粹的生活,那么正常人是不是就不是正常人了呢?我佩服这些人。
许多天才都是埋没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坚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会发出金光,造福于人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昨天刚开始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本来我是想在网上买纸质的书来看的,我喜欢静静的躺床上翻着书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真实。但是因为昨天在等吃饭的那段时间过于无聊,我就在网上下了电子版的想打发一下时间。可是当我看了2个故事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深深的陷了进去,我想迫切的了解每个故事,想知道每个人心里不同的世界,即使知道这本书是写的所谓精神病人的眼中的世界。
首先,我承认我自己是个对奇特想法充满好奇的人。我佩服所有逻辑性缜密,具有个人思想的人。所以当我看到这些生活在自己世界中,拥有着支持自己活下来的信仰的不同人群,我内心觉得神奇和兴奋。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突然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精神体系。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
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年龄有点小,脑子里世界也没完全形成。从小被人说成疯疯癫癫的,只是想在这本书里仔细寻找着与自己相像的影子,想有科学依据地挤进天才的行列中,再对所有人不屑一顾。所以把这本书当作神书,以为是学术论著。
可,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三个特点是艺术的、离不开幻想的和感性的。这是我第二次读铭记于心的。别太当真了。
这两年这本书突然就火了,身边的人都在问对方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好像这本书是本人生必读的经典。猎奇心理,充斥在这个酒足饭饱的社会。证明自己一样又不一样。
这本书里有40多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围绕着那几个梦啊宇宙啊人性啊的问题,都是普遍已知加上一点玄乎和想象,当然,有想象也是好的。还有一些就是其实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吧,感觉算不上神经病?对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这句话我是肯定的。
自认为这也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因为我的脑子对于单纯的消耗品是有自动清除记忆的功能的。
第十一个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一直想要和里面的男人一样。关自己个几天几夜的,什么事都不做,就冥想,其实不说感悟世界什么的,觉得释放精神也蛮好的。
因为总是感觉有好多事在脑子里面,可常常懒得去想,反正就一直压着,有些就忘记了。可能回忆起并不是什么好事,可就是想去弄明白。
还有他对于苹果味道的描写啊。
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步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着冲击波一样传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
我一个不喜欢吃苹果的人看着这些形容都想流口水!
这本书里讲的最多的故事,大概就是关于梦的了。我也一直很疑惑着的,特别是梦到一些奇怪的东西的时候。第二个故事就是讲一个连续的梦,好像另一个平行世界。我记得我也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做连续的梦,从小到大,那段时间,我总觉得是我要死了,因为不都说人死的时候会瞬间回想起一辈子嘛?但好像随着心情的好转,梦也不见了。
还有第二十二个,梦中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想起《盗梦空间》,梦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我好像并没有这个困恼,因为大部分起来就忘记了啊,或者就是一句“哦,是梦啊”。
最近也一直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希望读完能够给出一个较好的解释。
虽然我说这本书是本文学作品,失去了它吸引我的最开始的点,但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本书是成功的。这本书的确是给了我很多好奇的地方去思考,就像作者一直在寻找着一样。
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大多数我们那些年过半百的父母也未必清楚。可能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找到答案,也可能本来就没有答案。
怎么说呢,愿我们都能在世界里找到那个天才自己吧。
第一次接触这类探索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书籍,光看书名,就觉得不可思议,两种极端似的,天才与疯子,就像南极与北极,彼此都是极端。
书中介绍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况的例子,通过作者去拜访,录音笔记录,谈话,沟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访谈式记录。读每一章节的文字,仿佛在看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很深奥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内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阅读中,常常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偶尔也会产生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偶尔是同类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讲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动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场的作用,我也有类似经验,不过,迄今为止,也就两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哈哈,想想也是给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机会吧!
当你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时,“精神病人”也在审视着我们“正常人”这个群体。
花了较长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尽头还是时间的尽头,其实对终究离去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正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恒的记忆。珍惜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想法,它有它出现的道理,只要不是有伤害性即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闲来无事,心里有些慌,便想着将想做的事付之于行动,随便挑了一本自己书架的上书看了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看书让我的心境平静,也给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每看完一个对话,便会对这个世界的疑虑多加一分,不得不说,真本书真的让我通过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有四位的空间,有女人统治世界的警告,有现实中的闭关冥想(我都想试试),有天才生物学家等等。其实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是逻辑又那么清晰,让你无法反驳,不由自主的想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才是疯子,而他们才是正常的。正如其中一个病人所说的,他们并没有疯,只是我们的文化不够理解不了他们的世界观,还没达到他的层次。其中第一篇讲的就是一个病人讲自己独处在一个房间里,拉了电闸,关了手机,拉上窗帘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冥想,他做到了忘我境界,一次‘闭关’仅仅吃馒头喝淡水,坚持了长达一个月之久,才被其他人发现。文中写出来他的感受,我都有点为之痴迷。我也尝试过,开始时很兴奋,但是当进行半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坐立不安,会想怎么还不到时间,会胡思乱想,有没有人在找我,最后慢慢的反而会感到平和,总之还是很享受的,到了时间后,发现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提示消息,这里想想之前总会担心有没人找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多余。
什么是疯子,什么是天才呢?看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所谓的疯子并不是真正的想象中的疯疯癫癫,有的睿智,智商超群,他们大多数都是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的莫大的兴趣,然后费心钻研,最终找出了世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观点,所以才本众人定义成了疯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我们可以否认乱力怪神,但有谁敢否认外星人的存在?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像书中一样的那群人,是该同情还是该嘲讽?但也总不至于去相信支持吧!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书上说: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虽然不能深想,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听他们把故事说完,体验他们别致的思考方式。(杨小白)。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几乎忘记了完整的读一本书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放弃阅读,但网络小说鲜有精品,难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种消磨时间。我几乎觉得我快要废掉了。当无意中一个90后跟我推荐这本书,广东省社保网又看到他在文末写下的片言只语,让我大为诧异,于是一冲动立马下单购买。好在不悔。
初读这本书,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样,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话逗得乐不可支。我把这里的对话看成了一篇随笔,偶尔也会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得广东省社保网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来了,有一种情绪让我微微不安,我发现我会跟着他们的话思考,会认同,会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询我所不擅长的一些东西,不知不觉间,我似乎变成了“他”或“她”的同类!
我感知他们,跟随着他们思想的花在他们的时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们所处的环境,忘掉他们的身份,忘掉他们间或的“不正常”,你会忍不住喝彩,点头,或者把酒畅谈。
想想吧,有本书教导我们,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却因为偏执而被关了起来;也有人教导我们,专注专业才能成功,他们思想的火花注定没法公之于众广东省社保网,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历史如他们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玛雅文明的探寻和论述,因为我经历过20xx那个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虽然他们的探寻可能终不过是只属于自己的一种自言自语,之后也不过如一片落叶杳无踪迹,但现在有了这本书,保不齐哪天有哪广东省社保网只手无意中翻动并看到了这篇文字,并惊为天人而得以传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鸿蒙初开,赤子之心永不蒙尘,双眸清灵通透,世事简单不染铅华,你我小径相遇,洒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惊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独,挣扎呼号,在灵魂的深处,与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
文档为doc格式。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在繁华都市的大街上,人总会挤在一起的。在各式各样衣着的人身边挤过,就像一阵阵洪流,在各色的大楼之间拥着,填塞了这座都市。
在这片人的海洋之中,有一座座无法被冲垮的海岛――一栋栋的的高楼,与真正的大海相同的是,在这人海之中也有一块块礁石。相比那大海,这礁石并不高大,反之,还显得十分的佝偻与丑陋,我们将其称之为“神经病”。他们所到之处,总能在“波涛汹涌”的人海中开出一片空旷的境地――密集的人群会迅速地散开。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敬而远之”倒不如说是一种骨子里的厌恶了。
之前的我也是如此,但是之后,我却意识到了这是多么的错误与愚蠢。是这本书洗礼了我的心灵。
这是一本以报告文学为形式的书,书的作者是任某公司经理的高铭,他花费四年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的多所精神病院调查,探访了精神病人生活,写下了这本书,以一次次采访记录的形式,展现出了那不为人知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倘若这位作者不是拥有许多普通人钦佩的学历与资质话,或许人们也会以为他就是精神病人,他本应该进神经病院的。可见,在这人与人之间,存在这多么深的误解。
其实,当我们称那些患者为“精神病”时,就已经带上了无法泯灭的误解了。他们与我们样,同属于“人”这一种族,但我们省略了末尾的一个“人”字,足以体现了我们心底里根深蒂固的偏见了。我们是正常人,他们则为“精神病”――就如同我们称自己为“好人”“良民”称犯罪为“坏蛋”“劳改犯”一样,我们之所以可以毫无压力的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好人”在数量上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另类”如果有一天,犯罪的数量远远超过你了“好人”那么,或许在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是好人了。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精神病”之所以是病,是因为那些病人对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与爱好过分的热爱与投入,而他们的思想,通常并不为常人所理解,正是我们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肆意去歧视他们。在许多故事中,里面的患者都有学历的。()在他们所讲述的内容里,不乏我们所理解的,但是仍然有许多我们不理解的,也许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以今天人的科技与智慧无法去解释罢了,于是被称为“疯子”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的理论会像现在的那些定律一样,成为世人皆知的真理。而那些现在的真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推翻。
疯子与天才,似乎并没有本质上天与地的差别,相反,他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反之,却是十分贴近的。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中――哥白尼,布鲁诺,巴德斯也不被人所理解,也被称为疯子。但是,时间却证明了他们伟人的存在。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人――托尔斯泰,牛顿,梵高,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人的知识是随着时间而进步,更新的,在这个时代所划定的界限外,超前者称为疯子,落后者即曰腐朽。或许,在这个时代中稍稍超前的人,才可以称为“伟人”“天才”他们是为人所理解的病人,而正是世界上存在病人,我们才以极缓慢的速度进步着。
疯子与天才,或许只是在一个观念,一个思维方式的差距,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不成功,变成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
昨天刚开始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本来我是想在网上买纸质的书来看的,我喜欢静静的躺床上翻着书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真实。但是因为昨天在等吃饭的那段时间过于无聊,我就在网上下了电子版的想打发一下时间。可是当我看了2个故事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深深的陷了进去,我想迫切的了解每个故事,想知道每个人心里不同的世界,即使知道这本书是写的所谓精神病人的眼中的世界。
首先,我承认我自己是个对奇特想法充满好奇的人。我佩服所有逻辑性缜密,具有个人思想的人。所以当我看到这些生活在自己世界中,拥有着支持自己活下来的信仰的不同人群,我内心觉得神奇和兴奋。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突然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精神体系。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
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年龄有点小,脑子里世界也没完全形成。从小被人说成疯疯癫癫的,只是想在这本书里仔细寻找着与自己相像的影子,想有科学依据地挤进天才的行列中,再对所有人不屑一顾。所以把这本书当作神书,以为是学术论著。
可,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三个特点是艺术的、离不开幻想的和感性的。这是我第二次读铭记于心的。别太当真了。
这两年这本书突然就火了,身边的人都在问对方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好像这本书是本人生必读的经典。猎奇心理,充斥在这个酒足饭饱的社会。证明自己一样又不一样。
这本书里有40多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围绕着那几个梦啊宇宙啊人性啊的问题,都是普遍已知加上一点玄乎和想象,当然,有想象也是好的。还有一些就是其实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吧,感觉算不上神经病?对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这句话我是肯定的。
自认为这也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因为我的脑子对于单纯的消耗品是有自动清除记忆的功能的。
第十一个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一直想要和里面的男人一样。关自己个几天几夜的,什么事都不做,就冥想,其实不说感悟世界什么的,觉得释放精神也蛮好的。
因为总是感觉有好多事在脑子里面,可常常懒得去想,反正就一直压着,有些就忘记了。可能回忆起并不是什么好事,可就是想去弄明白。
还有他对于苹果味道的描写啊。
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步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着冲击波一样传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
我一个不喜欢吃苹果的人看着这些形容都想流口水!
这本书里讲的最多的故事,大概就是关于梦的了。我也一直很疑惑着的,特别是梦到一些奇怪的东西的时候。第二个故事就是讲一个连续的梦,好像另一个平行世界。我记得我也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做连续的梦,从小到大,那段时间,我总觉得是我要死了,因为不都说人死的时候会瞬间回想起一辈子嘛?但好像随着心情的好转,梦也不见了。
还有第二十二个,梦中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想起《盗梦空间》,梦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我好像并没有这个困恼,因为大部分起来就忘记了啊,或者就是一句“哦,是梦啊”。
最近也一直在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希望读完能够给出一个较好的解释。
虽然我说这本书是本文学作品,失去了它吸引我的最开始的点,但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本书是成功的。这本书的确是给了我很多好奇的地方去思考,就像作者一直在寻找着一样。
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大多数我们那些年过半百的父母也未必清楚。可能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找到答案,也可能本来就没有答案。
怎么说呢,愿我们都能在世界里找到那个天才自己吧。
第一次接触这类探索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书籍,光看书名,就觉得不可思议,两种极端似的,天才与疯子,就像南极与北极,彼此都是极端。
书中介绍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况的例子,通过作者去拜访,录音笔记录,谈话,沟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访谈式记录。读每一章节的文字,仿佛在看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很深奥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内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阅读中,常常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偶尔也会产生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偶尔是同类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讲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动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场的作用,我也有类似经验,不过,迄今为止,也就两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哈哈,想想也是给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机会吧!
当你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时,“精神病人”也在审视着我们“正常人”这个群体。
花了较长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尽头还是时间的尽头,其实对终究离去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正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恒的记忆。珍惜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想法,它有它出现的道理,只要不是有伤害性即可!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是一本旧书,已经不再流行,但是还想说一说自己阅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受。
看书名及封面介绍,以为又是“标题党”,一扫了之。我不喜欢追求时尚阅读,不喜欢读那些所谓“***第一”之类的书,认为有炒作之嫌,所以根本就没有翻看。但因为某种原因,还是被迫开始看了。看看“作者介绍”部分,我很感兴趣,再看看目录,有点毛骨悚然,开始读……。
读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为了赶进度刚开始有点囫囵吞枣了,但渐渐地慢了下来,甚至是有些地方需要重读,因为我不得不弄清那些所谓的“患者”的逻辑思维,否则真的不懂。即使相关的概念会百度一下,但根本不懂,依然硬着头皮去读,渐渐地,开始崇拜“患者”的另一个世界。当然,有些章节让我感到窒息,依稀晚上还做了梦……。
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在我们所谓的“精神病人”眼中,我们也是精神病,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胡言乱语”。这个世界,谁又是正常的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标准各异,所以无所谓“常人”与“异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存在即合理”。甚至我们公认的那些真正的天才,又有谁能不是“疯子”呢?帕格尼尼、海明威、梵高……而“常态化”的正常人,又有多少在某一领域泽被后世、改变时代呢?所以什么是“迷信”?迷信是还未被科学证明的未知世界。所以什么是“胡言乱语”?也许现在某些所谓的“胡言乱语”就是未来的真理。所以,从我的职业性质角度说,我尊重我的每一个学生,不以排名先后论英雄,而是尽量发现他们的不同,按照他们的兴趣、潜质(理想化的是按照他们生命本真的模样,但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引导、培养他们。当然,这一定会让那些只关心孩子成绩高低的家长有想法、有意见,我想,那是家长们的悲哀……。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没有能力,也没有作者的勇气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和保有一颗持续思考的善良的心灵。
“人生若只如初见。”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有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2.他:“有的。问我前世有没有宝藏我埋下了,或者某个帝王长什么样子,要不做女人什么感觉之类的。问的最多的,是问我怎么才能有钱的,我告诉他们了,但是没人信。”
我:“嗯……您能说答案吗?”
他:“可以,我可以告诉任何人这点,很简单:不管身处在什么时代,沉稳的也好,战乱的也好,浮夸世风也好,只要做到四个字,隐忍、低调。”
3.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
4.他:“其实,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盒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
我:“希望。”
5.他说的也许没错,
无数人希望得到永生的眷顾,用各种方式去追求——真身不腐,意志不灭。
但是没人意识到,永生,也许只是个孤独的存在。
6.看着窗外,我想朋友也许说的对,但是我们都很清楚,
对于迷失的旅行者来说,
这里不是他的家,
这里永远都是异国他乡。
可他没有选择,只能生活在这个异乡。
也许总有一天他会解脱。
但在这之前,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直到他的身体、
他的记忆,
终于灰飞烟灭。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读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因此,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这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庸的智慧,不仅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恰好填补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处),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实用的学问。学习中庸,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也许中庸之道不能让你成为最聪明的人,但它可以让你成为人际关系最好、为人处事精明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好介于疯子与天才之间。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学会中庸,切不可走两个极端,否则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无成,这样对人而言精神压力不是太大了吗?与其这样,不如学习中庸,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读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答案。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他们说:
绝对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我们的生命,只是未知长河中的一个小碎片;
……。
这本书,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五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六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读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平江路有一家叫“猫的天空之城”的书店推荐我看的,作者是高铭。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包括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篇《三只小猪》和《雨默默的》,前者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多重人格。作者的语言很严谨,带着恐惧的魅力。虽然后来张一山演的《柒个我》也是关于多重人格,剧里很多笑点,但这本书对多重人格的惊悚描述还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后者是关于一个小女生可以看见天空不同的颜色,以此知道自己今天的心情。刚开始带着一丝羡慕,然而我忽略了这种“特异功能”给小女生带来的困扰和伤害。那个时候就想到:她们的世界我们理解不了,因此我们不要轻易评论或者是羡慕,看低。
我从来都没想过,竟然可以从一个被外界认为的精神病人的口中,听到很多有见地的话。书里还有一个人觉得细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想想真的有道理,所以当我上铺的室友那天突然也提出这个观点,我很是惊讶,因为她没有看过这本书,却有这个想法!其实很少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对我室友带着一丝敬佩。
从她们的视角可以感觉到,她们有一个跟普通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要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
退一步说,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有很多的所谓的精神病,只不过是他们的想法跟行为和我们不一样呢?又或者是,他们真的能看到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眼前一亮,还有的便是思考。思考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我很赞同这句话,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尊重!特别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开阔眼界也好,丰富内心世界也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八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那本《人生没有后悔药》你不会没看过吧?”
“看了一点点,觉得不适合我看。我有新书你要看不?”
借我这本书的朋友是我的一个学弟的,还书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有好看的书我们相互借一哈。之前借他的《人生没有后悔药》这本书真的不好看,讲一些大道理的故事。
“你说这本书,真的有人会这样吗?我有一点羡慕这些精神病,感觉他们简直炫酷。”
“真的呀,不过你也别太深入研究这些人的话,有点可怕,有点害怕是吧。”
“很是向往。”
“把自己入戏了看身边人都跟傻子一样,这个世界只要同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九
一念是天才,一念是疯子。
曾经,我也做过连续的梦,只是对于连续,是梦的重复,但是我做梦的时间不是连续的。每次梦的环境及情节相同,但是我可以改变,它们就跟程序设定的游戏规则一样,游戏规则不会变。前几次的做梦,我会把游戏规则摸清楚,每次我都会选择新的出路来包券自己的生命。当然,很多次的梦,都是我被追杀。
在梦里,我有清醒的头脑,有很多场景都是我小时候去过的地方。可见我小时候的记忆力还真是好,用现在科学的称呼我拥有对任何事务拍照记忆的能力。就是我会把我记住的像照片一样记录下来,等我回忆的时候翻照片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吧)即使我现在想不起来,但我的意识仍旧能够记起。
我也做过预知梦,就是梦里做过的事或去过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但人是奇妙的,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能探索很多的东西。
这本书中的`故事,我居然去相信,因为有的“疯子”他的语言逻辑能力使我无法反驳,就跟作者一样。或许那些疯子不属于这个时代,就像曾经的伟大的画家或者物理学家等,有了惊世骇俗的作品或发现被世人不认可甚至排斥消灭等。
也许每个人都是疯子,但每个人也并不是天才。因为普通人没有天才独特的敏感力。
我在想我是不是陷入了书中的故事,或许,这些故事打开了我曾经关闭的那扇窗。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阅历使人成熟。每个人都将经历:酸、甜、苦、辣、咸。你的经历,会慢慢告诉你,你在哪方面是天才,而你在某方面就是个疯子。
一念是天才,一念是疯子。一个随处迸发的感想,可能写的没啥深度,并没有对这本书做多大的拆解分析。但是我常年被梦给困恼,自从看了这本书中的某一个小故事,我才释怀。他也是一个被梦魇缠上的人,只是他比我严重,但是梦也告诉了他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有时候,当我们不去特意关注这个梦,则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