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精选21篇)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精选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1 23:27:10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小编:MJ笔神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书面表达能够更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意思。在写总结时,可以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二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学比较注重开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小学虽然也有教师对此问题比较关注,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我所听到的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还很少看到有教师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也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是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如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

阅读措施的选择研究:如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主要有:对概念的阅读。对公式的阅读和对数学习题的阅读。课外读还包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读课外书等。

相关研究:教学设计形式的研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阅读效果评价方式的研究和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想结合的研究。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从20xx年开始启动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开展话题研究的实践经验。

2.人员结构。以市级骨干教师牵头,教科室指导组织实施,以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一线青年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

课题负责人:汪尊明,男,市级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

参与研究人员:

徐勇,男,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数学教研组长;。

孙玉峰,男,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团支部书记;。

张巾巾,女,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

邓秀梅,女,小学特级教师,大专学历。

3.资料准备。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杂志;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4.经费保障。向学校争取经支持。

四、阶段性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论证与调查阶段,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阶段,时间:20xx年9-20xx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形成模式阶段,时间:20xx年7-20xx年9月。

五、研究方法。

本课我们定位为行动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校本,在学中做,在做中求发展。”

六、研究人员及分工。

汪尊明:负责课题的规划、指导、实践与总结。

徐勇: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孙玉峰: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邓秀梅:负责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张巾巾:负责中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显示。

1、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例;(用录像形式呈现)。

2、实践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写出。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三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

(2)已知动点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3、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能过不同的统计图形的观察。以及教材中的三条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统计活动的各个一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一切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统计观念。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具体形式的丰富多彩。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一、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二、出示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公司计算机销售数量统计图。

a.第()季度销售量最高,是()台;

b.全年平均每季度的销售()台;

c.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销售量提高了()%。

右图是造纸厂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填空:(4分)。

(1)第季度产值最高。

(2)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万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4)你从这个图中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观察图形。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

观察统计图。

指名回答问题。

练习与实践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1、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2、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现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

指导完成第3题。

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分别在方格图中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用实线和虚线连接起来。并要求在对就的点上填上数据。

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

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在讨论中完成对两的问题的解答。

指导完成第4题。

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

集体校对观察统计图。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总结。

独立填表。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画图。

观察所画图,思考。

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

校对订正。

总结与提高出示:

下面是小王和小李外出情况的一张折线统计图。他们分别住在一条大街的两头,相距2千米,在他们两家之间,中途恰好是一所书店。现在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小王和小李他们是()先出发的,他们先到(),在书店停留了()分钟,又走了()分钟到了()家。小王的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小时()。

千米,小李的速度一开始是每小时()千米,回家时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观察统计图讨论问题。集体交流。

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认识体会到统计图具体形式的丰富多彩。也知道要根据具体数据的特点合理地使用统计图。

小组交流。

学生小结。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五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六

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是:给出结果——分析并解释结果——应用结果,其特点是知识的呈现。是直接的传授,忽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此法简单、快捷,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主要经历是文字分析、明确题意,给出解答。是“模仿与记忆”的学习过程,满足不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是:给出若干个某一具体情境下的结果——抽象、概括使之符号化——观察、归纳特征得到结果——分析、解释结果并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体现了思维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思想,重结果的同时也重过程,是一般的科学过程,但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知识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学习模式缺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新课程倡导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给出某一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抽象、概括符号化——观察归纳其特征得出结果——解释、拓展并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给学生创设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且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经常玩些什么游戏呢?

追问:图上的小朋友们再玩什么游戏啊?(套圈游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这是三年级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

2.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谈话:老师已经分别把男、女生的套圈成绩制成了统计图。看。

提问:看了这两张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读出男女生每人的套圈个数。

提问:根据这两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谈话:男女生套完圈以后,他们想要知道到底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想请我们的同学做小裁判帮帮他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去比较呢?先请小组4人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

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谈话:那请同学们口算一下男生一共套了多少个?女生呢?

男生:28个女生:30个。

谈话:如果比总数看起来是女生获胜了,男生对这样的比法有意见吗?为什么?

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想法四:去掉一个女生或者添上一个男生。

谈话:这样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是女生谁也不愿意被去掉,而且男生也没有人了。

3.理解平均数。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男生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用什么方法找出男生的平均成绩,再完成作业纸上的问题1。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

让学生讲解移的过程。

二是先合后分。

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并引导列式:6+9+7+6=28(个),28÷4=7(个)。

提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统计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课题:统计-平均数)。

引导:平均数不可能比最大的数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数小,因此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之间。

多媒体出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谁能估一估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什么范围之间?

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请你结合作业纸上的第二幅图和问题2,自己动手做一做。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那你认识了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2.想想做做2。

学生回答后谈话:那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你得到的结果和你估计的结果是否符合。

3.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和平均数有关的,请看,这是我校篮球队的情况(出示想想做做3)。

4.谈话:天热了,小明想去游泳,看看他会遇到危险吗?为什么?

5.出示人的平均寿命统计表。

李爷爷最近总是很不开心,看看他有什么想说的(多媒体出示:我今年已经71岁了,哎。。。。)。

谈话:你能猜猜李爷爷为什么不开心呢?

谈话:如果你遇到李爷爷,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举例:我们小朋友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平均数,你能举几个平均数的例子吗?

6.判断题。

平均成绩(第5小题要结合女生的平均套圈个数来进行解释)。

7.求英语成绩。

先让学生4人一组讨论一下,再算一算,反馈时在学生列出算式的基础上说说第一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四、课堂总结。

谈话:同学们都参与得很热烈,你们觉得自己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如果请你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呢?(10分制)。

问:这么多分数,以谁的分数为准呢?(计算平均分)。

板书设计:

统计----平均数。

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八

第3课时(总第22课时)。

一、教材内容。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第112页“整理与反思”和第115页“练习与实践”第5、6题。

【知识要点】。

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有什么不同。

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掌握简单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建议。

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在复习时应通过对“整理与反思”中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不仅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三、知识链接。

统计、众数、中位数(六上p79、80例2、例3)。

四、教学过程。

集体讨论复习:

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一)出示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的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

(1)在这个星期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

(2)甲饮料周日的销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几?

(3)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饮料呢?

(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0578910。

次数124111。

(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

(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习题精编。

一、基础训练。

1.在47、25、36、18、47、58、25、47中,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每人销售件数1800540250210150120。

人数113532。

2.某公司销售部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这15人销售件数的众数是()。

二、综合应用。

1.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

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

f员工g员工h员工。

i

月工资(元)3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

(1)这个超市人员工资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2)哪个数据表示这个超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2.在海陵青年歌手大奖赛中,11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

9.79.79.89.69.59.69.49.19.49.69.6。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某鞋店上个月女鞋进货和销售的情况如下表:

尺码353637383940。

进货数量/双30100150905020。

销售数量/双1794120833715。

(1)你认为这样进货合理吗?为什么?

(2)鞋店在确定进货量时利用了哪些统计知识?

第4课时(总第23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分析】。

原来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只有统计而没有概率,并且只占很小篇幅。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重整合轻分析,重人伦轻自然,重义轻利,重道轻器有关;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遇到更多的是确定的现象,没有感受到统计与概率的必需。而在《标准》中“统计与概率”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苏教版的这一套新教材共安排了四次概率知识的教学。一次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含义。第二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的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次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不相等会影响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修改或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最后一次安排在六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分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阐述自己的理由。

概率是一个既难教又难学的内容,因为概率有其固有的思想方法,有别于讲究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特别是学生在正式开始学概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些错误概念,我们的教学即便是基于对错误概念了解之上,某些错误还是顽固得难以消除。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真实的数据、活动以及直观的模拟实验去检查、修正或改正自己对概率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意将统计与概率、分数与百分数等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存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建议。

【容易出错之处】。

1、对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的影响,学生对于“不可能、一定、可能”等可能性含义仍会发生混淆,教师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现实性的例子来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些游戏规则,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在交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规则进行适当的检验,以确认选择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策略提示】。

1、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要让学生说说连线的思考过程,突出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中,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2、第2题(2)要突出判断的理由。交流后教师可再引导学生思考,任意摸1个球,球上的数是素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合数的可能性大?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球上的数是大于3的可能性大,还是小于3的可能性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对可能性含义的认识。

3、第3题要先让学生说说对“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的理解,然后再进行判断。

4、第4题学生对做“石头、剪刀、布”游戏,来判断谁先套圈的方法,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六年级上册教材关于这个问题,书上出示了游戏产生的所有结果,再让学生进行判断。教学中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统计出游戏的所有结果,再作出判断。关于第(3)题设计游戏规则,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方法应该有可能出现三种结果,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要相等。

5、第5题(2)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不同的选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要提醒学生在每次选择后及时进行验算,以确认选择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同桌互相出题,设计选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知识链接。

1、三年级上册p95.

2、四年级上册p81。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二、完成后进行交流。

三、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四、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五、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习题精编。

1、判断。

(1)我扔硬币4次,正面朝上的一定有2次。()。

(2)浙江的夏天温度可能超过30℃。()。

(3)明天我遇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我班的同学。()。

(4)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2、连线。

4、利用下边的空白转盘设计一个实验,转盘上设计红色、黄色和绿色三块区域,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停在绿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2倍。

5、在一个书包里放3只黄乒乓球和5只白乒乓球,让你每次任意摸出1只球,这样摸100次。

(1)摸出黄乒乓球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2)摸出的黄球大约会有多少次?

球队。

比分。

场次甲队乙队。

第一场20。

第二场21。

第三场11。

第四场12。

第五场23。

过关测试。

1、某班40名同学在一次体育课上跳高的成绩如下:(单位:厘米)。

9499911149210910710592103。

9592100951061001081099795。

106105104107102114100949799。

99103104959810410810296102。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某班同学跳高成绩统计表4月3日。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数。

(1)跳高100厘米及以上的同学有()人,占全班同学的()%。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哪一个统计量最能反映这个班跳高成绩。

(3)制成条线统计图。

2、画一画。

(1)摸出的一定是(2)摸出的不可能是。

3、看图回答问题。

成才出版社两套六年级辅导用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1)《数学二级跳》第二季度销量比《数学一点通》多()%。

(2)《数学一点通》20全年销售()万册。

(3)()年开始销量大一些,()的销量全年一直呈上升趋势。

(4)该出版社准备年保留其中一套,应该保留哪一套?为什么?

4、7月份,小华家缴当月水费40元,当月电费90元,当月煤气费70元。三种费用各占水、电、气总支出的百分之几?利用下面的图形制成扇形统计图。

6、有两个圆形转盘,任意转动指针,要使a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使b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请你设计各转盘颜色区域。把你的设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

ab。

编写单位: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严红梅。

编写人员:朱国华翁桃严红梅。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灵敏、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简单统计量的计算。

设计理念:通过对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统计活动的各个一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一切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练习与实践出示:

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的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

(1)在这个星期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

(2)甲饮料周日的销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几?

(3)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饮料呢?

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0578910。

次数124111。

(1)这10次试验,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观察图表说说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汇报。

观察统计表。

相互说说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独立思考。

交流结果。

学生标出直条中的数据。

根据数据说说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

独立观察思考。

练习与实践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回答教材的两个问题。

集体讨论交流。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

《平移》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现象,并会判断平移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知归纳平移,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移运动的表象。

首先,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升降电梯、观光缆车、推拉窗导入平移。让学生感知平移,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问题抛出来:“这三种移动: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能总结出来,那么就说明他们对平移认识明了。如果学生不能一次归纳,老师就应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来加深理解。而本节课平移的特点是我直接讲出来的,这是不足的一点。

教学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讲授,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方法。在讲授时,没有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方法的讲授没有很详细、清楚,因此,学生数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格数,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掌握得不是很好。

本节课我有很深的体会:老师的提问应考虑孩子到孩子的知识掌握能力,他们能不能够回答得出来。老师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你的问题时,应耐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不是几个孩子掌握好了就行了,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体。低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和习惯都应加强,画图一定要用铅笔和直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身份证号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学号和身份证编码的方法,学习用数字来进行编码,学习抽象概括方法。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分工协作能力。

3、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1、2、3条。

三、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数字编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由于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属于第一课时,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新鲜,只要教师组织到位,学生学起来应该不是特别困难。但如果作为第一课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后面的教学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教材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学生。而本节课的内容则是通过邮政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四、学情分析。

1、数字编码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在探究规律时容易理解,思维难度不大。

2、教学中,老师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3、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老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调查、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六、教学难点:理解编码的组成及数字反映的信息。

七、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不同编码资料,了解各种数字编码含义和编排方法。

八、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到银行开户储蓄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你还知道什么时候用到身份证吗?

生答:1、父母外出打工2、住旅馆3、办结婚证4、高考5、出国旅游。

看来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设计意图:从身份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引入,体会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悟身份证中的信息。

1、自主探索。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调查了一些身份证号码,谁愿意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互动交流。

(2)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身份证编码的知识。

小组汇报。

(3)老师也带来了两个身份证号,贴卡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小组汇报。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生答……。

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二)、编码:

1、编写身份证号码。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你的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借助今天所学的知识给自己编制一个身份证号码。马上行动起来,把编好的身份证号码写在纸上。(编写后在组内交流)。

学生上台汇报,并介绍每个数字的含义。

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我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请大家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1、2、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规定第一条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三条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3、编写学号。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常常见到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学号也是用数字进行编码的。17号这样的学号只适用于自己班内使用。如果放在整个学校中使用,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每一位同学一进入小学,便会拥有一个学号,这个学号将伴随你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

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谁编写的学号既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出这个同学的信息,又科学合理!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其他同学对上台汇报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3)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给全校同学编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你应用以上所学知识来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全班同学编号。

出示:

360103197012210412(爸爸)320623450607331(奶奶)。

320623440101040(爷爷)360102197209280161(妈妈)。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一个被警方通缉的男罪犯,打算坐飞机逃走,他劫持了一个专门制作身份证的工人为他做了一号码为“44062419780229928”的身份证。正当罪犯拿着这身份证去坐飞机,却在出关检查时被扣住了。原来是工人在制作身份证时留下了线索,协助警方抓罪犯。你知道工人留下什么线索吗?(少了一位数)。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请同学们课下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身份证110102197501101519。

行政区划代号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以动画激趣导入新课;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编码的含义、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识别、设计身份编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码的规律与方法;三是联系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进一步拓展练习,让学生感知数字编码与生活的联系及作用并以收集的身份证比较发现结束本堂课,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的魅力。

上完这节课,感觉自己有一定的进步,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没有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小组合作,探索编码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

导入环节采用了激趣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可惜的是没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堂没有跟着“生成”走,而过分被“预设”牵着了。

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是课堂上编码应用欠缺,小组合作的时效仍待提高,上课仍有些紧张、语速过快等。但这堂课在课堂形式、学生小组探究等新课堂理念方面进一步做了初步尝试,相信“身份证”等编码规律及意义会容易突破。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二

设计理念本节课一开始的情景创设----彩色图片的投影,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的意义和规律的复习,使学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数业可以这样表示,但究竟该怎么表示,有什么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难点,也使学生明白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过程与方法: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一丝不苟的精神。

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方法直观展示,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举例。

教师举课本44页的实例,板书这些数,从而引入本课。

2.给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3.试做课本46页的例5。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自主探索学生自学课本44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10=_________,107=________________。

10000000=__________,。

1000000000=___________。

(2)567000用科学技术法表示正确的是:

a56710。

b0.567106。

c5.67105。

d5.6710。

板书科学技术法的定义,并注明a与n的条件。

1.师提出问题: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1)3.2104。

(2)6105。

(3)3.25107。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运用”的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提出问题

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分析问题

方法一:直接测量(误差大)

方法二:计算法

解决问题

自行车行进原理

探究车轮转动的圈数与什么有关?

探究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合作探究

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转动几个齿?前齿轮走过2个齿呢?5个齿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

前后齿轮转动的什么数是相等的?

结论: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后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周长

运用知识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出多少种速度

观察变速自行车

变速自行车一般有多个前齿轮多个后齿轮,例如这款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合作探究

出示书上表格,小组合作交流,并完成表格填写

思考:蹬同样的圈数,前、后齿数比是( )的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为

什么?

汇报交流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 齿数比 ×车轮的周长,当车轮周长一定时,前齿轮数齿数:后齿轮数齿数的比值最大时,自行车走的最远。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四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

(拿出课堂作业本帮助你)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生: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三、 研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倒数,现在我们就帮这些数找一下他们的倒数朋友吧! (师读生写)

3/2 7/9 15 1 0

把他们的倒数朋友写在作业本上。(师巡视,找两名学生板演)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数的倒数的?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师板书找倒数的方法)

师:15是整数,怎么办?

生:15=15/1,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1/15

师:1呢?

生:1=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师板书)

师:0有倒数吗?(出现2种答案,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完了,那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

生:没有

师:理由呢?

生:0不能做分母,0乘任何数都得0(师板书)

师:找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板书)

四、 总结收获、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找倒数,现在请你做主考官,你说一个数,找一个同学说它的倒数

师:大家掌握这么好,总结一下学的知识吧。

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

生:没问题

师:好,那就带着这份自信认真完成,做完小学数学作业本第11页

五、 拓展、提高(由于练习时间长,这个环节课后做了补充)

师:老师这有2个疑问,能不能帮助老师呀?帮老师求他们的倒数,老师出示小数和带分数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倒数》,对倒数的认识,学生印象深的是“分子与分母颠倒了位置”而不是倒数的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所以在课堂学习时,我从分数的倒数引入,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倒数外在表现形式确实是将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然后提问乘积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理解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

对“互为”一词的理解,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学生在学习“倍数”概念时,已经接触“互为并不是指一个数,而是两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当时花了很多的时间练习谁和谁互为倒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进而理解。

然后提问:整数没有分子和分母,那么整数是否有倒数呢?如果有的话,你能举例说明吗?在学生掌握总结出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后,再提出两个特殊的整数的倒数的研究,通过集体讨论,加深了学生对“1”和“0”倒数的认识。同时也将倒数的认识引向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

在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让学生讨论过多,求倒数的方法,我只是口述,应该板书,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本打算练习后讲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但由于时间没有分配好,最后没有提及,课后才进行补充。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五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1.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训练正确划找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3、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重点:正确划出文章中心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理解书后第4题的词语大意,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班级中数学尖子对语文学习不重视造成的问题导入揭题。

2、自学课文。

(1)生字词学习

(2)通读课文,划出问题。

3、初知大意,试划中心句。

初步青写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学生试划有可能不统一,出现好多句,可安排延时反馈。)

复习回顾:

什么叫中心句?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第一单元三课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点?

(1)出现在开头,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2)出现在文章中间,如《一夜的工作》。

(3)出现在文章结尾,如《养花》。

(4)中心句反复出现,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4、自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业练习。

(1)做书后第4题

(2)摘录书上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2、会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2、细读讨论。

(1)灯片出示课后第3题句子。

(3)哪些证明苏老是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的?

(4)苏老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没学好语文的反面例子讲,讲来讲去目的是什么?

3、重划中心句。

再划中心句,讨论第1课时试划时的分歧,说清为什么应将“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有好处的。”划出中心句。

在说理中加深对中心句特征的认识,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师生总结。

这课的中心句和哪一课的相类似?在划中心句的两次变化中,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用两句连用)说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5、延时作业。

任选一题作业(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1)我吃过语文水平不高的苦头。

(2)苏爷爷,您放心吧!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七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八

2、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入

1.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2.根 据下图,你能正确说出各个象棋子的位置吗?

二.明确概念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 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 应的数值。

例1写 出图中a、b、c、d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

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你能说出例 1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3,4);b(-1,2);c(-3 ,-2);d(2,-2)

问题1:各象限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练习:教 材43页:练习1,2。

三.深入探索

识别坐标和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坐标判断两点的关系以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练习:教材44页习题6.1——第1题;教材45页—— 第2,4,5,6。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课本p45第3题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十九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

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

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

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题组练习(略)3、(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

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

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议一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

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画一画: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cm剪一剪:

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

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

学生练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书写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了解加号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强调把两部分和起来用加法。

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件。

一、导入:游戏(对暗号)。

5的组成师:我说1,

生:我对4,1和4合起来是5。

4、3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课件)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

※1、学生观察,说一说意思(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一共有几条小鱼?(3条)。

※2、3条又是怎么来的?(边做手势边说,2条小鱼,又游来1条,合起来是3条。)。

集体做两次指名说自己说同组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两条鱼和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5、说明加号的写法和读法“+”

举小手写“—+”

※6、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2和1分别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出示课件(小猴图)。

1、观察说图意(手势: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合起来求共是多少叫做整体)。

2、列式计算。

3、说算法。

4、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看课件直接说图意列式,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一)摆小棒(看谁的小手最灵活,和老师一起摆。)。

1、左2右1列一个加法算式。

2+1=3说算式的意思。

2、左2右2列一个加法算式。

2+2=4说算式的意思。

3、自己摆,列一个加法算式,说算式的意思。

(二)课间休息摘苹果游戏。(看谁会举手,趴桌休息。)。

(三)学生独立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51页第一题,看图说清图意(颜色、方位。)部分+部分=整。

2、2+___=5+2+4。

3+____=5+3=4。

3、综合练习(课件展示一幅综合图)。

学生看图说话、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1=3。

本节课通过复习3、4、5的组成,直接介绍我们要认识新的朋友“加法”。课件中通过两只小花猫在洗脸,(学生用手表示两只小花猫洗脸的动作),课件演示又跑来一只小黑猫和它们一起玩,(学生用手表示一只小黑猫跑来的动作),现在两只手合起来,一共几只猫?(三名学生说图意,其他学生跟着做动作。)学生对于做动作很感兴趣,能够认真听别人答题,还能让自己跟着练习。

你用什么方法表示把两只小猫与一只小猫和起来呢?(1、手势。2、圈起来。3、括起来。4、用加号。)介绍在2与1中间用加号“+”和起来=3。说说“+”的写法。追问,看看数学家问什么把加号这样写?(横是一部分,竖是另一部分,加号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说说每部分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要知道已知放在等号前面,求得问题放在等号后面。练一练中把加法算是的意义进行扩展1、一部分+又来的一部分=整体2、静止的两部分合起来=整体。

注意点:一年级新生对于理解图意是很困难的,让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表示合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其他学生也做同样的动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但是学生一同跟做动作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厌烦。学生练习说图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分析练习的开始。一两道题详细分析之后(说图意、列式,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符号的意思,说整个算式的意思。),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说图意、列式,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第二课时。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加法交换律。

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有条理说话。

一、导入。

口算练习。

二、新授。

2、生边说师边板书:3+2=5。

3、还可以怎样列式?2+3=5。

4、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

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在相加,得数不变。

5、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4+1=2+3=1+2=3+1=1+4=3+2=2+1=____)。

6、摆一摆。

左边摆1个图片,右边摆2个图片,请你求出一共有几个图片?

生动手操作,列式:1+33+1。

7、说一说。

出示图片,同桌相互说图意后独立列式。

三、游戏:比比谁聪明。

(1)直接写出得数。

2+1=3+2=1+3=1+2=2+3=3+1=______。

(2)看图列式。

生独立列式,个别纠正。

(3)0+5=1+0=4+=4。

(4)说一说,算一算。

(5)猜一猜,算一算。

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列出的算式多。

生活中有许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对于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理解较好,所以加法交换率自然理解。对于说图意,学生理解较好,很少出错。

第三课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减法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进行减法计算。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几种表达形式(动态飞走,静态划掉等)。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一、导人。

(一)对暗号(数的组成)。

1、4的组成:师“我出2”生:我对2,2和2组成4。

师“我出3”生:我对1,3和1组成4。

2、5的组成。

(二)加法复习(海里有三条鱼,游来了一条鱼,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1、说图意、列式。

2、理解一部分+一部分=整体(与减法形成知识逆向迁移)。

二、创设情景:

1、课件演示:让学生叙述情境(海里有四条鱼,游走了一条鱼)。

2、引导学生提问题:还剩几条鱼?

3、解决问题。

问:该怎样列式?4—1。

学生答后电脑出示4-1,得几呢?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一说)。

4、引导:如果没有图,也没有学具你怎样算?(用组成)。

4可以分成1和3,4-1=3。

5、课件:小鸟图。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算法。

6、书中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划一划,算一算。

5-3=4-2=5-4=_____。

2、计算。

比一比,看谁计算最快。

3-2=4-3=5-4=2-1=5-2=4-2=_____。

3、抢答:

4-1=5-2=_____。

4-3=5-3=____(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4、开放练习。

3-=14-=3-1=1-1=4。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书中题54页。

减法。

从加法的意义进行逆向迁移,学生里可能对比出,现在从整体中又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就用减法。进行说图意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效果较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阅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情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通过观看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到总结的
演讲稿是一种用于向观众传达特定信息、表达观点或者发表演讲者意见的文字材料。在撰写演讲稿时,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度使用形容词或修辞的手法,以免影响演讲的真实性和可信
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在编写报告时,我们还要注意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时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行为的发生。请看以下这些例子,
总结是映照个人成长的镜子,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写作有积极影响。请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事实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军
天文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热爱、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心灵寄托。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给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非常荣幸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总结范文合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
一个成功的方案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和目标,还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方向。对于选定的方案,需要详细制定实施计划和相关的步骤和措施。通过参考范例方案,我们可以发现一些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太多的废话和冗长的描述。在这里收集了一
演讲稿中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长句子。演讲稿需要重点突出主题,避免在内容上东拉西扯。演讲稿的魅力在于能够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打动人心,让人
演讲稿的稿件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演练,保证语言流畅和内容完整。演讲稿的结构应该合理,突出重点,遵循逻辑顺序,以确保信息的传递清晰和有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
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并改正过去的错误。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亮点和关键词,提高文章的吸引力。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帮
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善于运用修辞和技巧,如排比、比喻、应用句型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推荐几篇经典总
总结是一个检验自己能力和成长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进步和不足。写完总结后,要仔细检查和修改,确保语法、拼写和逻辑的正确性。下面是一些令人印
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总结需要遵循逻辑结构,根据时间或主题进行组织。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考和成
心得体会是通过个人对某一事物或经历的感悟和思考而形成的一种文字表达。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
感悟是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体悟,可以使我们更加睿智和成熟。怎样打破自我局限,拓展感悟的广度和深度?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悟的名人名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的智慧。实习律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阐述观点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于演讲比赛、学术研讨、企业会议等场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撰写演讲稿,
每到年底,总是让人不禁回顾一下,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写作范文和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和思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论述的层次和顺序。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同一事物上的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总结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语言的流畅,使读者易于理解。以下是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能够推动事务的发展和决策的制定。报告的语言风格应该正式得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些报告模板和写作指导
完善的总结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内涵和核心要点。如何解决人际冲突,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人与自然和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制定良好的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制定计划时,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以下是一些家庭日程安排的计划
演讲稿需要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语言特色,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保持其参与度。在演讲稿中,可以使用一些幽默或引人入胜的开头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讲稿的成功与否往往取
教案需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案的备课要充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案。一份好的教案范文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参照和借鉴。雪教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深入挖掘思考,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动力。接下来是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小窍门
一份好的教案应当包含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适宜的教学策略。教案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天上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能够积累成为学习的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地反思和总结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本要求。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
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目的陈述、背景介绍、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看一下这些报
哲学是一门深邃而又抽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过于自我标榜或自卑。以下是一些往期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师三年
总结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完美的总结需要注意文字的排版和格式,使其更加清晰易读。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
合同是一种明确约定和约束双方责任的法律形式,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如何撰写一份合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考虑法律规定和交易双方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组织活动的方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目标;其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在总结中可以适度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住院医务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估和反馈。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教师如何将教学目标、内容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妨通过总结来巩固所学。积极用专业术语语言,以提高总结的准确性和专业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我们
国家地理是一个专门研究国家地理信息的杂志。写总结时要注重文字的精炼和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小编整理了一些培养品德的方法,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固定资产入股协议书篇
思考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果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通过阅读这些总结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注意文段的连贯性,避免信息断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保健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
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理解人生。需要梳理和整理好相关材料和资料,为写总结做好准备。想要写一篇出色的总结吗?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尽量避免用一些模糊或含糊的词语。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总结范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分享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提高教学质量。
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如果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实现,并找到不足之处。总结要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大学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加以借鉴和推广。写总结时,要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对总结的写作方式和内容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每篇总结范文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价值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来向观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文体,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学校演讲比赛、企业培训等。演讲稿的写作需要注意结构合理、语言准确、表达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结构合理,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主要观点。在编写报告的同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数据来加强论述和支持。如果您需要撰写报告,以
总结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总结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图表和图示的方式,更形象地表达文字的内容。掌握总结的写作要领,我们可以从以下范
总结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总结要注意正面思考,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下是我撰写的总结报告,希望能为大家提
总结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让我们的成果更为可观。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以下总结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能够为大家
教案的编写过程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呈现方式的选择。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的教案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闻一多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结是对
演讲稿的结束要有总结性陈述,可以用警句、名言或承上启下的句子。写完演讲稿后,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改进,确保语法、逻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这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值得我们
总结是一个提升自己的途径,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总结应该突出主要的问题和亮点,不要涉及太多次要的细节。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分解大计划为小目标,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阶段性计划。如果你对计划制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护士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和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展望。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带有个人偏向。总结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本质和目的,为我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2、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内容全面、关键明确的特点。这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同样遇到问题的人们有所启发。医生岗位个人求
总结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技巧有哪些?来和我一起学习吧。在总结写作中,参考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写作的重点和技巧。中班家长会重
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增加交易的安全性。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合同的执行产生影响,双方需要及时调整合同内容。了解合同范文有助于
总结是对我们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进行的一种整体概括。写总结需要用简明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以便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这里有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
总结的过程需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总结时要结合具体的实践和案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是否准确。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总结范文的结构和语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系统地归纳与总结所学知识。在写总结时应尽量客观、准确、简洁地表达观点和结论,避免主观色彩过重。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样本,希望能给
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或特征进行归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
总结是对过去时光的回顾,是对经历的提炼与总结。总结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分享,大家能够对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有
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琐事,我们需要通过总结来梳理并提升生活效率。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清晰明了的段落和句子,不论读者是谁都能轻松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
总结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在总结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高效职场人士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大家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来陈述观点和想法的文本材料。在撰写演讲稿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实际案例,使演讲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演讲稿可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演讲技
良好的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目标导向,将每个步骤和安排都与最终目标紧密相连。以下是一些制定计划的常见误区,希望能引起您的注意
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反思方式。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全面而客观地审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对于怎样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感到困惑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范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归纳和整理所学所得,提高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总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或事例,使总结更加生动有趣。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
一份好的报告应该具备客观、准确、简明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恰当性。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准确、可靠,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请记得在参考这些报告范文
总结是成长的阶段性记录,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留存。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创造性地运用以下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可以让您的总结更出彩。
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之一,写作是一种记录和传达思想的方式。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些灵感。小学三年级
方案是一种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设计。当前的方案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考虑新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成功方案的制定者总结的一些建议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展示观点、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文本,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说服力。在现代社会中,演讲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政治演讲、商务演讲、学术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设定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做出更全面的总结。下面是一些写得很好的总结范文
撰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在写读后感时,应该尽量客观地评价和分析作品,不受个人情感的干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
一个好的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方案要关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考虑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素。通过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方案编写的一些
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备可行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动。对于一个计划来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具体明确、可行性强。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关于计划制定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供改进的方向。这
报告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材料,用于陈述事实、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报告的结构可以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使内容更加有条理。请参考以下报告范文,了解报告的格式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找到下一步的重点和方向。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所要总结的时期或事件,整理相关的资料和笔记。下面是一些关于总结写作的案例,希
运动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来提升健康和增强体能的活动。通读整篇总结后,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和润色,确保语句通顺,内容连贯。这些范文能够展示出不同人的思考和观点,体现出多
总结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总结应该突出最重要的成果和体会,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灵感
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教案的编写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这些教案范文可以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写报告来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或向同事分享研究成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呢?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目的和受众,收集和整理
制定计划可以让我们更有条理地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任务,合理分配工作重点和时间,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计划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准备。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要深入思考自己所学所做,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么如何写一篇具有观点独特、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的读后感呢?首先,要重点关注书中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指导、规范和评价教学的作用。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
总结是一种有助于反思并找到改进方法的工具。写总结时要简明扼要,力求言之有理,语言通顺且表达精确。下面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七一
一个好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制定可行的步骤,并增加成功的机会。如何在计划中预留一些弹性,以应对变化和意外情况的发生?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提前做好准备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思考和挖掘自己在此期间的成长和不足之处。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等。教案范文中展示了不同学段和学科教学的典型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主体内容和结尾段落,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功能。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节奏,合理安排篇幅和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
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目标、资源、时间等。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和进度要求,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更加深入地理解
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和预期成果。了解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佳的方案。我们希望这些方案能够对您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清明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