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中情感的共鸣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解决内心的疑惑。写读后感时,可以尝试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最重要的是,读后感是一个个人的心灵感悟和理解的体现,要保持真实、诚实和独立的态度。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一
看完未来简史后,我慢慢了解了很多。过往人类担忧的饥饿、瘟疫、战争三个历史难题正逐渐消退,这些已经不在是威胁生存的重点。人类新的烦恼,纠结于心的变成了健康长寿、快乐、神性。
第一点是技术问题,未来技术的发展可以慢慢的解决人类健康危害,以达到可以长寿的目的。后两者则是人类的心灵感受与心理素质。而后文则是将后两者也并为技术问题。即使人类的灵魂、自我、内心等问题,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去改变。让人类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技术可以改变的都不将是困恼人类的问题。
可作者通过本文也承认当前人类对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开发还是非常欠缺的。很多科技的提升也在无意之间破坏了自然生态。我们从旁观都的角度去猜想,作者列举的成果也是为了支持他的自我观点。
当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又有什么用呢?所有的`工作都不需要人类,机器人的发明会代替一切。无论种植、建设等所有一切的劳动力都将剩余,穷人也将变的更穷。但是在那时,富人的财富又有何用呢?因为穷人太穷,没有消费能力,富人的生意也越来越少,无论工厂还是任何工地都没有人操作。富人就算有财富那又有什么用呢?因为穷人的消失,那些所谓的富人也会论为是“穷人”。
这些都是想像,就算科技在神速,演变与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支撑人类往前发展的者是——理想及信念。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二
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问题是健康长寿,快乐,神性,第一个是技术问题,后两者是感受问题。但后文的论述则将后两者也归结为技术问题,即人的灵魂、自我、内心这些说法并不成立,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技术问题技术解决,现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似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当然,作者也承认目前技术水平对意识,情感的研究还所知甚少,我们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作者列举的前沿科技成果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相反或者无作用的结果没有在书中给出。所以,看完以后,除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保留质疑的权利,毕竟古往今来能预测未来的人实在太少。倒是他们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就算粗暴的假设,某一标准下的穷人被无情毁灭,对富人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生意都必须做到收益成本,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机器智能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身价千万的人是否会被身价亿万的人压迫?进而消失。因为穷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穷人。何况,传承财富从来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还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计,一生坎坷,这种例子随便查查都有不少。财富问题不简单,权力也如此。当然,如果长生不老,那就更是几本书也讨论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梦寐以求,倘若未来实现了,是不是会激烈争夺技术,还是被当作黑魔法明令禁止,留给以后的聪明人讨论吧。
总的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确实来临了,能投身其中,就像中世纪骑士投入战斗一样,还是让人觉得心情澎湃,倍感荣幸的。只不过,支撑人类前进的,是一个新的宗教、信仰。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迎接未来。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三
一日偶然在网络上读到了一些有关“中国小趋势”的看法观点,对其深以为然,查阅出处,书名为《未来简史》,名字便有些神秘意味,便更加兴致盎然地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前去阅读。
翻开《未来简史》一书,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触颇多:我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在此书中讲述了无数个实现或者未曾实现的预言,而所有的预言都是对未来的猜想,沿着各种轨道,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宗教的,最大胆的推测,都向着明天与未来奔去。
未来简史就像是一本预言之书,它关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关注点在多样丰富的传播上,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在日趋多元的生活方式里,也在飞速奔向未来的社会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无数预言的实现,在时间里沉淀,一笔笔地勾画着时代的蓝图。预言有好有坏,重要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与视角。我们怀抱着两种不相同的态度来面对预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这些都来自于一种内心的不确定感。但是当我们选择全部倾听时也许能够走的更远,无论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应当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未来。
阅读之中,除了一个个预言引发着我的感触与思考,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关注。时代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确实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更多的伤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当代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更彰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飓风、海啸、地震、瘟疫、饥荒……似乎在自然生气的时候,我们更加地卑微与渺小。我们需要努力,去让自己融入自然,爱护环境,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那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里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浪费一张纸也能尽一份力呀!而这些微薄之力,却有希望能汇成涓涓细流,浸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大趋势中,似乎个人的发展小趋势也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如今的时代,正是由于各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我们无数个小的个体有精力与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斜杠青年”,他们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创造着自己生活中的与众不同。我们有很多时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随着时代洪流大趋势前行,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开放发展的中国,我们个人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小趋势,我们也可以登上舞台,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取得喜人的成绩。每一个人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数的个人选择汇聚成为小趋势的洪流,由小趋势衍生成为大趋势,最终甚至决定一个民族进化发展的方向,而中国也因此变得愈发崭新与强盛。
想象力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正是因为我们丰富的畅想,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义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试着去学会想像,学会思考,去想想未来的样子,自己给未来画一个像,似乎在这有时略显琐碎的当下也是一件乐事呢!
书中有提到:我们不作任何预言。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思考许久,其实更可能做的是对当下细腻的感知与对未来敏锐的'洞察吧!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四
此书在20xx年一上市,我就买来读了。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承接了他的上一本著作《人类简史》的主题展开讨论。
如果说让逸爸用一句话概括《人类简史》的主题,应该是:人类,或者准确地说,我们智人只是人种的一种,没什么了不起。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因为我们有了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且学会了用编造故事的方法将大规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协作。
赫拉利认为智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未来也会保持没什么了不起的状态,所以智人千万不能得意忘形,得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什么保持敬畏之心呢?答案是:要对数据主义保持敬畏之心,因为人类的自由意识不靠谱。
我尝试概述一下他的大致观点:
2.意义之网在农业时代后凸显,从各类神灵的崇拜,到世界三个宗教,再到法国启蒙运动后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因此,人文主义同样是宗教。
3.人文主义中的三个分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在20世纪经历80年的角斗后,自由主义完胜并主宰世界至今。
4.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以聆听个体内心声音为主,即自我意识为上。然而,现代科学印证,自我意识或者说自由意志只是一种算法,并非人能控制,会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从而,无法避免地进入数据主义至上的时代,数据主义成为新的宗教。
5.人类几千年来,克服了三大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然而,人类无法满足现实的本性,会推动我们继续向新的三大难题进行挑战,即永生、神人和持续幸福。我们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的探索,寻求三大目标的突破口。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五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六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于2011年出版了《人类简史》,席卷世界,引起学界、媒体、大众的极大兴趣,被形容为脑洞大开,刷新三观,描述清楚了人类这种动物的历史。而2015年诞生的《未来简史》,则是描述了人类这种动物的未来会怎样。尤瓦尔拥有极为广博的知识,nba球探网站在高处,俯视全局,旁征博引,带领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书中既有只闻其名不知其详的历史资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计算机等科技的发展,同时涉及大量事例及资料。受益匪浅!重点有如下两点感想:
《未来简史》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nba球探网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尤瓦尔·赫拉利喜欢讲真话,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无从反驳。他的惊人的预测:“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着三大问题:
1、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
2、意识与智能的分离;
3、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其中nba球探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算法。
算法的本义是指能够用来计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书中算法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展。各种由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解决特定问题的人类团体协作,也是算法。算法不仅能够让无生命的机器执行特定的功能,算法也能把无数个智人连接成巨大的网络,执行特定的nba球探网任务。作者提出,生物学家有明确结论认为,生命体做出选择,执行某个行为,都是算法。也就是说,生命也是一系列算法的`集合。控制人类和动物的算法,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欲望来运作的。作者预测,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发展人工智能的电子算法与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的生化算法将会融合,未来将会形成由算法联接万物的“万物互联网”;算法甚至将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统治人类的新型生命。
由此可见,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不但是当今新鲜热辣的概念,更是未来改变世界的无可逆转的趋势之一。因此,在线公司的三年战略中提出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和智能化,是紧跟行业和时代趋势的战略方向。必须认识到,未来几十年是数字化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关键期,nba球探网是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期,数字经济不断从线上向线下扩展、传统行业只有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摆脱传统呼叫中心的运营的思维方式,顺应并高速持续发展。
书中指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和作用:“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想象另一种命运。”描述智人的进化过程:“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不仅仅历史是这样发展的,社会也是这样发展的,我们每个人,更是这样一点点的、用无数nba球探网看似平凡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而其中,知识是引发改变的驱动力,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失去意义,或者说过时了。
因此,终身学习和成长、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探索行业的发展未来,将是每个人的终身任务。所以,在线公司的战略中提出的人员赋能,除了加快组织机构变革、创新用工模式外,在打造三支核心队伍上,更要强调如何激发员工不断刷新自身认知、终身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员工意识到他nba球探网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自行负责的时候,才能驱动他在一个优秀的组织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七
其实,书评半年前就写完了,只是重新读了书评后,我决定只留下自己总结的的部分: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宗教作为副产品由泛灵论(动物和人类被认为是平等的.生灵)衍变为有灵论(神高于人,人高于动物)。随后,人类由农业革命到科技革命,而宗教由有灵论变为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自由意志被推到了神的位置)。后来,科学家打开了智人这个黑箱子,既没找到灵魂,也没找到自由意志,只找到基因、激素、神经元,遵守着世界其他所有事物都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法则,于是科学家学会了控制生物基体,转移或增加人类观感,可以配置希腊神话中的力量、智慧以及美貌,学会了创造“灵魂”,我们由科技革命到了数据时代,解构自由意志,自主创造智神。
跟着作者走了这么一大圈,脑子里却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还是回到小时候孤独的对着巨大的镜子看着自己问自己是谁的孩子,我就还是摇一摇头,告诉自己,请善待自己的一生。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八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九
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如同21世纪的先知,他的三部简史著作描述了从人类诞生到智神出现,超过数个千年的宏大图景。与普通的历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简史更像小说,一部一环扣一环扣人心弦的小说,他并不只是陈述历史事实,而是结合了广博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猜想,将人类演化,乃至未来发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难想象如此系统严谨,在多个学科中行进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称赫拉利为先知并不为过。
《人类简史》讲述人类由一种普通的生物最后成为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简史》讲述人类即将面对的几项挑战,而《未来简史》则暗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数个世纪之内,人类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摆脱了瘟疫,饥荒,与战争的威胁,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生命就是许多体内的生化算法,只要人类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机制,就可以做到长生不老,或是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最后利用科技使人类走向更加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就是赫拉利所说的“智神”。这些在科技上并没有这么容易,人类或许再需要数个千年才能达到,但在历史的方向上并不只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企业家将钱投入延长寿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钱保养自己的身体免受时间的侵蚀;人类一直在与饥饿,瘟疫,战争的斗争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细观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对长生的渴望。又或是实验小鼠为获得快感刺激,踩动踏板最后将自己饿死;全球毒品屡缉不止,成为可怕的非法势力;为使人类更方便社交,游戏,看视频,购物的公司引领了市场,被称为“爸爸”,可见人们对快乐的购买力之高。至于使用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将人类的智力,体力提升一个档次,或是能够掌握万物,甚至更方便离开地球,则是牵动着科学家与小说家的心弦。
对于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一直发生巨变,但是有一件事始终未变,那就是人类本身。我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道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们像神一般的后代是什么样子,因为科技能改变人类的心灵和欲望,而我们以今天的心灵和欲望,无法理解其对未来的影响。即使如此,我们无法理解其中的相关细节,但仍然能够肯定历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积累了数据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将掌握在大数据巨头的手中,对此我深感,看似是巨头服务于我们,也许是我们成为巨头心甘情愿的奴隶。这一切在我们的身边初见端倪,数据巨头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广告,也许我们有一天不知为何去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或是站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高原湖边,正是因为电商与旅行社付给了数据巨头广告费。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将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到时候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确实令人毛骨悚然。
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
在第一章,赫拉利对此做了总结。过去的几千年,人类一直忙着对付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问题一直是人类的心头大患。虽然人类发明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方法,但是看起来依旧是年复一年地出现。
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在这三个方面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虽然谈不上完全解决,但已经获得了有效地遏制。现在,如果出现饥荒、瘟疫和战争,人们不会再将问题归结为命运或者神灵,而是会觉得是哪个人,或者哪个政体出了问题。
这似乎看来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一直没有感觉到饥荒、瘟疫和战争有离我们远去。赫拉利看来,这是因为现在发达的新闻媒体,让我们更容易关注到这些事件。事实上,在2010年,总共有100万人死于饥荒,但却有300万人死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并发症。虽然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地区还是战火频繁,但是目前的和平状态和核威慑的存在,已经让人很难相信可以爆发大规模战争。
赫拉利认为,未来,战胜死亡、获取更大的快乐、获得神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医学、基因工程正在让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延长寿命的努力。而资本、商业也乐于推进这样的研究,毕竟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利润。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可能在追求这些目标的时候,一点偏差就会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比如,未来寿命会延长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已经让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疲于应对。
所以,我们需要回过头去,看看历史。复习一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动物界的神。
因为,这在未来,很有可能就是神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一
花了一周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看的过程有点痛苦,有点像是在读一本我不了解的博士论文,各种要点繁多,论证丝丝入扣,很多地方不得不重新读第二遍才能get住要点,但读完后发现在某些我不知道的领域,有了那么一点点入门。因为从来没读过前传《人来简史》,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先读前一本是否会有助于我的理解。
整本书,其实在讲一个故事:为什么饥荒、疾病、战争已经不再是议题,又为什么终结死亡、获取幸福快乐以及让人成为神,成为了新议题?为了让人们相信这三个新议题,作者分三部分展开论述。
农业革命,人类确保家畜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却忽视了家畜的助管需求,给动物带来全新的苦难。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有神论宗教把宇宙变成人和神的剧本,谈成了一场“农业交易”,根据这项交易,宇宙力量赋予人控制其他动物的权利,条件是人类要对神、自然以及动物本身履行某些义务。有神论宗教把动物从右情感、值得尊重的生命降格为不过是人类的资产。
智人认为自己比动物优越的理由是人类拥有永恒的灵魂,而动物却没有,生命科学无法证实灵魂的存在,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另一种证明人比动物优越的理由是智人拥有意识,而试验证明动物也有意识。那究竟是什么生理或心理能力让人类取得优势?结论是智人可以大规模灵活合作,而智人可以灵活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智人能编织一个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
在21世纪,智人会创造出比以往更强大的虚构概念以及更极权的宗教(人文主义)。在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协助下,这些宗教不但会控制我们每分每秒的存在,甚至将塑造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心灵,创造出完整的虚拟世界。真要如此,再区分虚构与真实、宗教与科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又比以往更加重要。
宗教最在乎的是只需,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因此,对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
作者对“现代性”契约的定义很精妙——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而人文主义则负责为自己、为整个宇宙创造意义。人文主义崇尚人性,期望由“人类”来扮演上帝或各种宗教等角色。人文主义认为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出意义。当内心的感受成为一切的判定标准时,人,就因着他的感受而成为了万物的尺度。现代女性出轨之后,不再会接受神父和《圣经》的批判,而是仔细审视自己内心的感觉。民主让人们根据内心的感受投票。艺术不再遵循星辰和缪斯的旋律,而是“有人觉得美,就是美”。连教育制度,也不再是要求顺从、背诵经文,而是启发人,要回到内心,要为自己思考。那个原本充满着神鬼故事的外在世界,忽然变得空洞。而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具有无限广度和灵敏。
然而,21世纪的科学,正在破坏自由主义秩序的基础。因为,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发现,“人类有自由意志”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从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来看,人的选择不是生物预设,就是随机。两者像蛋糕一分为二,没有哪一小块属于“自由意志”。到头来,我们奉为神圣的“自由”就像“灵魂””一样,只是一个空虚的词语,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者直接对大脑做出刺激,就能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欲望。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二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于出版了《人类简史》,席卷世界,引起学界、媒体、大众的极大兴趣,被形容为脑洞大开,刷新三观,描述清楚了人类这种动物的历史。而诞生的《未来简史》,则是描述了人类这种动物的未来会怎样。尤瓦尔拥有极为广博的知识,站在高处,俯视全局,旁征博引,带领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书中既有只闻其名不知其详的历史资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计算机等科技的发展,同时涉及大量事例及资料。受益匪浅!重点有如下两点感想:。
一、传统思维模式已不适应未来的发展。
《未来简史》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尤瓦尔・赫拉利喜欢讲真话,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无从反驳。他的惊人的预测:“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算法。
算法的本义是指能够用来计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书中算法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展。各种由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解决特定问题的人类团体协作,也是算法。算法不仅能够让无生命的机器执行特定的功能,算法也能把无数个智人连接成巨大的网络,执行特定的任务。作者提出,生物学家有明确结论认为,生命体做出选择,执行某个行为,都是算法。也就是说,生命也是一系列算法的集合。控制人类和动物的算法,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欲望来运作的。作者预测,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发展人工智能的电子算法与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的生化算法将会融合,未来将会形成由算法联接万物的“万物互联网”;算法甚至将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统治人类的新型生命。
由此可见,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不但是当今新鲜热辣的概念,更是未来改变世界的无可逆转的趋势之一。因此,在线公司的三年战略中提出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和智能化,是紧跟行业和时代趋势的战略方向。必须认识到,未来几十年是数字化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关键期,是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期,数字经济不断从线上向线下扩展、传统行业只有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摆脱传统呼叫中心的运营的思维方式,顺应并高速持续发展。
二、点滴改变的积累将变成质变。
书中指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和作用:“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想象另一种命运。”描述智人的进化过程:“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不仅仅历史是这样发展的,社会也是这样发展的,我们每个人,更是这样一点点的、用无数看似平凡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而其中,知识是引发改变的驱动力,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失去意义,或者说过时了。
因此,终身学习和成长、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探索行业的发展未来,将是每个人的终身任务。所以,在线公司的战略中提出的人员赋能,除了加快组织机构变革、创新用工模式外,在打造三支核心队伍上,更要强调如何激发员工不断刷新自身认知、终身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员工意识到他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自行负责的时候,才能驱动他在一个优秀的组织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三
刚开始看完书后,似乎完全认同了作者的观点。即使觉得作者的观点让人很不舒服,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意见。特别是现实的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在不断的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类必须警醒,要想出必要的对策。创造了特斯拉、spacex可回收火箭、时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高铁的美国的怪才马斯克也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而人类的胜算不超过10%。再加上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只用三天的自我学习就击败了曾经战胜过人类的国际象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感到了震惊;人类的未来真的只能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者被机器人消灭吗?人类的历史命运到创造出人工智能后就完成了吗?人类的使命就是收集信息加工成数据后就结束了吗?虽然这些结论让人不舒服,但作者的推论就是这样,并且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价值靠什么体现?人类的祖先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他们一直在问自己三个问题:“人类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这个问题至今人类也没有得出清楚的答案。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人类不是看到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曙光,而是听到人类就是生化算法,是和无机算法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按照作者的推论,人类的作用就是去感知自然、科学和社会,将这些感知转化为数据,或者说就是一种二进制的信息,提供给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人类的使命就到处为止了!
书中写到,一旦智能机器人发展起来,机器人就会消灭人类,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怕人类拔去他们的插头给他们断电,这个原因似乎也太小儿科了。机器人需要能量,并且为了更大范围的活动,机器人首先必须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而目前来看,充电的方式只能是小儿科的思维。
如果智能机器人的智慧远远超出了人类,机器人解决自身能量问题应该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并且也有最现成和简便的解决方案。人类已经利用的核能就可以为机器人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且机器人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们不惧怕辐射。目前人类所有核能的应用最复杂、最关键的工程内容就是要保护人类避免辐射,防止出现事故时核的泄漏,以及考虑战争时可能被攻击而造成核泄露。所以目前人类核能利用的更多工程都是为了保护人类免遭核辐射的侵害,而不是更高的提高核能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核能应有的作用。
但机器人不怕,他们完全不需要做这种防护,因此他们可以更加容易的获得这种可持续的能源来支持自己的活动,而这种辐射正可以自动消灭人类,机器人还用担心人类吗?当机器人选择核能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呢?隔离他们还是不让他们具备这种能源供给?这些最简单的问题人类都没有思考清楚时,我们谈论机器人取代人类或者消灭人类的问题似乎为时尚早。
特别是当我们人类还不理解生命的意义时,就认为有机生命会被无机算法所取代,这个跨度似乎也太大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创造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我们最多只能对一些生物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部分重新编程,然后放回到原有的生命体中,看部分的基因改动会对该生物带来多大的影响。这与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人类主动去创造一个新生命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创造它?它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给更高一级的生物提供食物,还是自成体系发展、繁衍和生存,这些问题正如问人类一直再思考的那三个问题一样,我们还无法回答,因此我们也无法创造出新的生命。在这些问题都没有研究清楚之前,谈论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似乎太早了一些。
因此,简单的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只是一种幻想,甚至是一种误导。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中,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博士在接受ft的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赫拉利只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应该多研究他历史学范畴的内容,对于人工智能,他不懂!因此也不应该随意推测,不应该去误导大家,请停止煽动人类对ai的恐慌。
我还是相信专家的判断,人工智能是在某些方面会超过人类,就像机器制造取代手工制作一样,在质量效率方面都超过人类,但思维和感觉方面,机器人超过人类似乎还为时尚早。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四
时隔半年,读完了《未来简史》,这本书既是《人类简史》的序章,却又比《人类简史》更加有趣,更加震撼人心,更加引人深思。
本书的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历史上有“三座大山”——饥荒、瘟疫和战争。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克服了这“三座大山”,放眼望向未来,将开始追求永生、幸福快乐,以及进化为“神人”。让人感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加速向前,最终是登上天梯还是坠入深渊,不得而知。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尤瓦尔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想象的现实”之中,从而才有了语言、文化、国家、历史等等。“想象的现实”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在《未来简史》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观点: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现代社会相信的宗教便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接着,作者提出:人为什么厉害?并不是因为人类更高级、人类有意识等等其他原因,而是因为人,能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但是,真正能让人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的“互联主观”—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且还能让人人都相信。
人文主义中的自由主义,倡导我们要崇拜人性,要注重每个人的内心体验,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作者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作者预言,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再是个自主实体,而会变成整个举行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人类将最终交出权威,送到算法的手中。于是,新的科技宗教将会产生—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我们将会面临一种全新的挑战。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五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机遇。可能就像,原始人类学习了用火,智力突飞猛进。现在的人工智能,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绝大部分平庸的人类,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类,在与人工智能对抗中,能进化为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以后的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
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六
尤瓦尔。赫拉利的逻辑比较清晰。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问题是健康长寿,快乐,神性,第一个是技术问题,后两者是感受问题。但后文的论述则将后两者也归结为技术问题,即人的灵魂、自我、内心这些说法并不成立,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技术问题技术解决,现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似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当然,作者也承认目前技术水平对意识,情感的研究还所知甚少,我们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作者列举的前沿科技成果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相反或者无作用的结果没有在书中给出。所以,看完以后,除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保留质疑的权利,毕竟古往今来能预测未来的人实在太少。倒是他们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就算粗暴的假设,某一标准下的穷人被无情毁灭,对富人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生意都必须做到收益成本,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机器智能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身价千万的人是否会被身价亿万的人压迫?进而消失。因为穷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穷人。何况,传承财富从来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还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计,一生坎坷,这种例子随便查查都有不少。财富问题不简单,权力也如此。当然,如果长生不老,那就更是几本书也讨论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梦寐以求,倘若未来实现了,是不是会激烈争夺技术,还是被当作黑魔法明令禁止,留给以后的聪明人讨论吧。
总的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确实来临了,能投身其中,就像中世纪骑士投入战斗一样,还是让人觉得心情澎湃,倍感荣幸的。只不过,支撑人类前进的,是一个新的宗教、信仰。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迎接未来。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七
这本书开始就讲道,人类原来的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新的议题是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不得不说作者的提炼和概括能力真的满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强调一些新的观念,反复提及,以免读者忘记。其实这样的书写方式,是顺着读者的思路和疑问往下写,所以看起来很流畅,便于理解和接受。不得不说作者从宏观角度谈历史与未来的能力真的是很高,但这本《未来简史》有着比《人类简史》更浓厚的个人色彩。当个人色彩足够浓厚的时候,他回事一个很好的观念和立场,都是否全盘接收还看个人的理解。书中关于算法的说法,还有对未来发展的畅想,都基于了现在科学的发展。确实现在有观点认为,以后人从事的'工作可能更偏创意与娱乐。可是看看书中的例子,哪怕是那些艺术性的工作,人类也不一定就做的比机器更好。
科技的发展是否会继续如此迅猛,还是会进入瓶颈期,这个只能让时代的发展给出真正的答案,但书中有些畅想和假设确实有些超前和遥远。所以这虽然是一本很棒的书,但我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技人才,所以看看这本书可以开阔思路和眼界,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希望我一如年少般敢拼敢想,愿我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八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所以说,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去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虽然我们一开始标题不是这样的,但是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三点建议都能给写文章的人带来深刻的影响,那就是,首先,有一个新颖的角度。第二,善于采用各类的修辞手法,最后一个就是对于各种现象找到过去现在未来不变东西这种精神,有了这三点之后就可以写出来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十九
现代人普遍认为寻找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意义,但这在上万年的人类历史里并找不出什么根据。直至人文主义的出现,鼓励人们追随内心的声音,从此追求快乐成为一种可以摆上台面的主流声音。
从生物学层面来看,人类不断演化,是为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人体生化系统对于人们做出有利于生存和繁衍行为的'一种奖励。因此,人类的基因中蕴含了追求幸福快乐的原始动力。
而基因的野心是什么?要指引人类奔向何处?作者认为,智人是完成“万物之网”建造的工具,完成后就会归并入茫茫的数据流之中。那这样基因如此处心积虑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并没有解释。对于解答这个问题,我联想到《三体》中的一个设定,说宇宙分为两大势力——熵增势力(物质)和熵减势力(生物)。这两个势力相互矛盾,相互斗争,而人类出生之后,就注定是熵减势力(生物)阵营的。所以既然是这个阵营,就要活得像个“生物”,应该积极地追求生存和发展。
视线转回到现在,不管基因想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欺骗人体生化系统,来直接获取我们想要的那个奖励——幸福快乐的体验,比如磕药、网游。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接受这些看似自欺欺人、饮鸩止渴的方法。其实,公元前几个世纪,佛家就给出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佛教认为追求快乐正是痛苦的根源,快乐只是一种短暂且无意义的感受,无论得到多少快乐都不会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所以,佛教建议我们可以训练心灵,看透快乐感觉无意义的本质,就会减少对快感的渴望,不让欲望控制我们的生活。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不变的是,只要心中找到适应自己、适应时代的意义信念,在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就会收获真正的幸福快乐。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过的有意义的幸福感是唯一稳得的报酬。
那对于现代人而言,意义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认为,“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
“这份契约简单到不可思议,主要用一句话就能总结——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文化的力量是史上最强的力量,而且还在不停研究、发明与增长。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
作者所谓的放弃意义是指人们不再相信整个世界天生就是一个伟大的计划,每个人根据造物主的旨意扮演好计划中的角色就能获取永久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人文主义,也就是把人的内心体验作为指导意义。通过人文主义,人们失去了约束,自定义了自己的意义,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轻易反悔,然后重新定义。所以现代人变得缺乏信仰,变得个性化,但幸好还有一项意义是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就是获取力量。人们追求永久幸福不再奢望通过神,或者其他任何想象的概念和方法,而是求助于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力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增长遏制了千万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并且使生活质量几何倍数提高,现代社会基层人民都可以过上从前社会顶层精英都不敢想象的生活。
现代人的意义是追求内心的幸福快乐,而实现幸福快乐的途径是获取经济增长的力量,把中间项拿走,得出现代人的意义就是追求力量。这也就解释了,现代社会中急功近利、物质攀比、信仰缺失的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但力量强大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幸福?才算实现意义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说有一个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
故事听时觉得极有道理,要知足常乐,但不一会儿贪婪还是会蹦出来,推着人类继续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愿意与“现代”签下这个契约——追求力量。
人类在追求力量的路上走的越远,越是发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越是发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人类越是要获取更多的力量。这是一个可怕的悖论。在这浩瀚无边、逆天改命的道路上,人类究竟会走到哪一步?作者给出的答案具有独到的想象力——永生、快乐和神性。
在追求经济增长、获取幸福力量的过程中,有太多困难与阻碍,比如经济学四大恨:东西不够用,生命太有限,人际不信任,社会不协调。但随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这些问题终将不再是问题。
根据作者的想象与推理,未来的机器人智能极高、生产力极强,使物质接近无限丰盈,解决东西不够问题;未来的生物医学极其发达,不断修复衰竭的器官,使生命极大延长,解决生命太有限的问题;未来大数据与算法代替个人做出最优决策,极大降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成本,解决人际不信任、社会不协调问题。甚至,通过修改基因,连什么是快乐都可以自定义,超越现阶段认知中关于自由的概念。从前,神为我们设计了世界的故事,我们努力演好;未来,我们自己设计自己的故事,扮演了神的角色。
好吧,假设到了那么一天,我们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神的境界,我们还需要干什么呢?作者的猜想是:数据主义会取代人文主义。
“为了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化身为神,我们就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远远超过人类大脑的能力,也就是只能交给算法了。然而,一旦权力从人类手中交给算法,人文主义的议题就可能惨遭淘汰。只要我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而秉持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看来也就不再那么重要。都已经出现远远更为优秀的数据处理模型了,何必再纠结于这么过时的数据处理机器呢?我们正努力打造出万物互联,希望能让我们健康、快乐,拥有强大的力量。然而,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也就是说,人类越努力越变得渺小,最后惨遭淘汰。这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然而,驴儿自己越跑越带劲却仍是无法阻挡的趋势。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里也有类似结论,并且还更进一步,他认为不止是人类,不止是生物,而是宇宙中所有万物的演化都是逐渐衰亡的过程。
如果这些设想和结论都是正确的,那可以得出,人生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
但这有什么不好呢?于我而言,洞悉未来不是看破红尘,而是高屋建瓴,教我更执着于有价值的目标,而不固执于主观看法;更享受生活体验,而不被情绪绑架;更沉醉于探索世界的奇妙,而不患得患失、悲春伤秋。
尽人事。听天命。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二十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同时也极具杀伤力,足以毁灭你的三观。
阅读这本书之前,也许你的三观是这样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护,自由、平等、博爱是大多数人信奉的普世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之后,你的三观或许变成了这样:数据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算法,哪里有什么自由意志?哪里有什么价值?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
未来究竟是个啥模样?
人类将长生不死。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展,让人类战胜死亡变得越来越乐观。
幸福快乐将由人类自己掌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痛苦将从人类的体验中彻底消失。
智人变成神人。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购买。三条通神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几个观点:
人类超越其它物种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想象力,人类创造出抽象的主观世界,如国家;一是大规模合作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等工具,人类的合作规模几乎没有边界。
人文主义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挑战。人文主义崇拜人类,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类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权威。
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书中提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
1、两个自我。
人类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者,一个叙事者。体验者感知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者唤起记忆,讲故事,做决定。
2、《剑桥意识宣言》。
2012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剑桥大学签署:“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3、《动物福利法修正案》。
2015年,由新西兰议会通过,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