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在创业的道路上,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接下来为大家呈现一些精选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和学习。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因为学生们有了以前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本单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破十减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破十减,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例如:13-9=这时,把被减数13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外一个数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习破十减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时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学生在学习十减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十减,平十减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后的结果。例如:13-9=这时,把减数拆开,拆开的一个数必须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认为学生们都挺喜欢这种方法的。
由于孩子们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不管孩子们运用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平十减和破十减的方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讲授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因为学生们有了以前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本单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破十减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破十减,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例如:13-9=这时,把被减数13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外一个数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习破十减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时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学生在学习十减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十减,平十减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后的结果。例如:13-9=这时,把减数拆开,拆开的一个数必须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认为学生们都挺喜欢这种方法的。
由于孩子们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不管孩子们运用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平十减和破十减的方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讲授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习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第一种:想加法做减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第二种:用图圈一圈的方法。把9个用虚线圈起来,剩下3个。就等于3。
第三种:10—9=1,1+2=3。
对于这三种方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第二种直观形象,这放在导入时比较好。但每次口算时不需要这样画图。而第一种的方法是最难的。因为学生要先计算出9+()=12,再转化到减法算式。而有许多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出9+()=12。更何况于转换到退位减法。不过在这里要教给他们可以用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在我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第三种。12可以分为10和2。其中10—9=1,还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类推学生马上发现十几减9,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这时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加1。就是因为用十来减9,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所以要把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那么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2;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3;十几减6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4。让学生很快总结出退位减法的规律以后。有许多学生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因此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在口算时占优势。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85。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教学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正因为课堂上经常鼓励孩子独到的见解,所以,孩子们才有那么多种方法。我为孩子们能够大胆地畅所欲言而感到欣慰。
4、是算法升华。观察差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为什么?为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找技巧,同时也便于检查自己的计算。
5、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6、注重情感教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说:今天王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其他班学生都不知道,你们回去只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分四个课时学习了十几减9、8、7、6、5、4、3、2。
学习十几减9时,本节课是起始课,重点是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算理。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在计算时,因为假期已预习过,很多孩子都能准确说出得数,但提问怎么算的,有的孩子知道利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知道得数不会说算理,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我们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可以,但主题图不太吸引学生,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下个内容学习时应注意;只注重算理的理解,没有让学生动手写过程,课后因让学生多练习。
学习十几减8、7时,十几减减9学生已经理解算理,课前先复习十几减9的练习,10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写本子上(3道),然后一起检查,由于上节课练习较少,出现失误的地方比较多,一起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在学习新课时,没有用书上的情境图,而是用了棒棒糖,12个棒棒糖,粘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观察,找信息,提问题等等,学生的积极性立马提高,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了课堂。练习时还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样能直观看出学习程度差的孩子掌握的情况。
学习两节课后,写出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方法,掌握方法,会用简便的方法快速计算。
在后面的'学习十几减几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利用棒棒糖之类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前面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可以独立计算,欠缺的仅仅是熟练度和准确度,所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不仅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把练习课激活了,学生也学的有兴趣。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喜欢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课件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课堂上激发孩子积极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与、发现、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单个的简单计算基本准确掌握,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