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案的编写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教案范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5、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什么?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齐读)。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生:太霸气了!
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没礼貌,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
(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指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三
一、设问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吗?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1)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一起捧起书本,读好第一自然段。
(5)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
(6)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这棵小松树,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心里会怎么想呢?(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7)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心里很高兴。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板书(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没礼貌、得意)。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2)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4)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5)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6)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三、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风伯伯的话。
(2)指名读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c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板书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练着说说,全班交流)。
(7)小结:。
五、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松树在风伯伯的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要有真才实学。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伯、孩、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书空,再描红。
七、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一小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四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五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一)说学情:
(二)说学法、教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习欲望。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八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课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本课的难点事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将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灵活互动,延伸拓展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出示课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画一棵山上的小松树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加深对两棵松树的大小和处在不同高度的认识。再以课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将用生动的问句:小松树和大松树经常在一起聊天,这次他们又聊了什么呢?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读读小松树话,说说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这三个词进行朗读,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来体会大松树的心情,想想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大松树心里的话。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以课件出示和蔼的风伯伯引入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听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灵活互动,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惭愧”一词的基础上我又追问了一系列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问: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请你代表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们,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