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详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一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小黑板。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
求:u=?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关于电流的知识,与初中比较有所充实和提高: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三
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算。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概括,讲述新知识,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因此本节教学的难点为把电势、电势面与前后知识区别、联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
生学习。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简谐运动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收集一些简谐运动实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简谐运动,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使用投影仪,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
力的作用,此力可以做功,所以电场也有能的性质。
电势、电势差的概念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有关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接下来,复习有关功的知识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功的量度:w?fscos?;重力做功只与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重力做功与势能的关系:wg??ep;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有零势能面。
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回顾所学知识,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我们还研究过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电场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2、引入新课。
eq为恒力,则电。
场力做功大小为:w?eqscos?。在这里,w。
类似如重力做功w。
因此,将w?escos?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量,?hcos?,也是与物体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只与重力场本身性质有关。这一比值叫a、b两点间的电势差,用uab来表示。
势点,则a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零电势点时所做的功。因此,老师强调,电势通常用?表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3、强化和延伸知识点。
电场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设ua?ub。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6、版书设计。
第四节电势差电势。
1、电势差:在匀强电场中,把电荷从a移动到b,电场力做功w?eqscos?,把w这一比值叫a、b两点的电势差,用uab表示。
2、电势?: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3、uab??a??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四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干电池组、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ω,10ω,15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二、新课学习。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
i
电阻。
r
电压。
u
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交流几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约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约等于电流。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点电荷的概念。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掌握库仑定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问题核心的目标。
情景引入。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正电的一端远离玻璃棒。而水分子两极的电荷量相等,这就使带正电的玻璃棒对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对水分子显正电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转.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点电荷。
走进生活。
自主探究。
1.点电荷。
(1)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主要看其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大不大,如果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或者说,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即可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2.理想化的模型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各个击破。
1.对点电荷概念的解读:
(1)点电荷是一个忽略大小和形状的几何点,电荷的全部质量全部集中在这个几何点上。
(2)事实上,任何带电体都有大小和形状,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带电体本身的几何线度比起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带电体抽象成点电荷,可以理解为带电的质点。
2.对点电荷的应用:
有一种特殊情况,均匀带电的球体或均匀带电的球面,带电体本身的几何线度可能并不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很多,但带电体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对外所表现的电特性跟一个等效于球心的点电荷的电特性相同,所以均匀带电的球体或均匀带电的球面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球心处的点电荷,就是通常所说的带电小球。
互动空间。
讨论与交流:
(1)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带电体的大小和能否看成点电荷有什么关系?
答案:不能简单的认为很小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很大的带电体就不能看作点电荷。
答案:该同学说法正确。能否看成点电荷,关键是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点电荷就是对实际带电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严格意义上讲点电荷实际是不存在的。所谓“理想化”,就是忽略了它的大小、形状、电荷分布情况,却在一个几何点上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全部电荷量;所谓“模型”,是因为它可以代表原来的真实带电体,在空间占一定大小。
a.因为电子非常小,所以电子才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b.研究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时,可以把两金属箔看成是点电荷。
c.在研究相距较远的两个带电小球的静电力时可以把带电小球看成是点电荷。
d.任何情况下不规则的带电体都不能看成是点电荷。
阅读与理解:根据点电荷定义可知,对于一个带电体,如果其大小和形状跟所研究问题无关,就可以看作点电荷。
属箔不可看成点电荷,b错;相距较远的两个带电小球,可看作球心处的点电荷,c对;能否看成点电荷,与带电体形状规则与否无关,d错.
答案:c。
过程与方法:点电荷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抓住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点电荷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能否看作点电荷关键是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不可以忽略不计。能否用一个包含带电体的所有质量、所有带电量的几何点来代替整个带电体,抓住主要因素,并且使问题得以简化,这才是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意义。
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量小的带电体都可看作点电荷。
b.带电球体都能看作点电荷。
c.带电体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也可以看作点电荷。
解析: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与物体的大小、所带电量无关,a错。带电球体相距较近时,电荷的分布会受影响而不再是均匀的,此时不能看作点电荷,b错。带电体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使电荷分布不均匀,也能看作点电荷,c、d正确。
答案:cd。
即时反馈参考答案。
1.不能简单的认为很小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很大的带电体就不能看作点电荷;
2.同一个带电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点电荷,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点电荷。关键是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对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七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浮”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
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
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
视频介绍:
地磁场形成的一种原因。
投影介绍地磁场的衰减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师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
师问:除了地球有磁场外,其他天体是否也有磁场呢?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
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视频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
视频介绍:太阳风、极光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
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生平介绍电流磁效应实验。
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教学后记。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八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解根据得(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2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484.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九
大部分学校物理期中考试会考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最核心的章节。考生会逐渐感到物理题的难度在增加,题型种类也在变多。要想有效把握期中考试中这部分的分数,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电学打好基础,就要做好题型的归纳整理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分析。
本章节题型的考查方向很多,综合程度和难易程度也参差不齐。考生复习时要分专题独立练习,不要做杂糅的综合练习。例如,专题可分为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简单应用;电路的变化;动态电路分析;多种方法测电阻等。虽然题型多,但对考生基本电路分析能力的考查是相近的。考生只要夯实电路识别、电路设计与欧姆定律公式的基础,配合各专题一定题量的练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见招拆招。
除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考生对欧姆定律探究过程中的相关实验及其细节的把握。考生要对探究实验的每个过程都有清楚的'了解,并能理解这样做的原因。其中,控制变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重中之重。
把握好电学部分也并不能高枕无忧,期中考试还会考查开学初学习的热学部分。考生复习时要注重热学基础概念部分的辨析,找出曾经概念模糊的地方,着重理解与记忆。此外,考生还要浏览热学相关实验,多做以往的重点实验题。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一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i=0.45安。
求:u=?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评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组织形式】个人和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3、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4)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5)掌握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2)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4)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难点:
(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短路、断路特征。
(3)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
教师:电源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并且能够提供恒定的电压,那么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展示各种干电池(1号、2号、5号、7号),请几个同学观察电池上面写的规格,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但是都标有“1.5v”字样、我们把示教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发现结果确实是1.5v、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蓄电池、纽扣电池,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1.5v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么如何知道它们两端的电压呢?(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测量)。
板书:2、电源电动势。
板书: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其两极间的电压、
板书:3、内电压和外电压。
和的值、再断开电键,由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内、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
板书: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即、
下面我们来分析在整个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观察电键s先后接通1和2时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上一个实验现象呢?
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5几个重要推论。
(l)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图3所示电路,
[来源:]。
(2)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设、r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又因为,所以,当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我们可以画出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教师:当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否也最大呢?
板书7: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8: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略)。
探究活动。
1、调查各种不同电源的性能特点。
(包括电动势、内阻、能量转化情况、工作原理、可否充电)。
2、考察目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
(1)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当前社会对废旧电池的重视程度;
(4)废旧电池的回收由哪些主要的途径和利用方式;
(5)如何更好的变废为宝或使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小到最小。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结论: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内外电阻应该相等,而此时电源的效率则只有50%;请你设计出一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置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关系,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尽可能的达到较大。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四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一、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五
1、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内容;ui图像电阻的串并联。
3.计算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公式:i=ur及其变形式的应用。
4.实验、探究类的知识点;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不讨论内外接)。
(二)过程与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3.会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的的欧姆定律的计算。
4.熟悉电路的简化画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及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作图: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计算:欧姆定律公式:i=ur及其变形式。
欧姆定律的探究;简化电路图。
指导书、听写卷、检测卷。
一、双基听写(另案)。
二、整(p67——知识梳理):全班一起梳理本章知识点(亦可通过实物投影)。
重点强调:内容。
1、划考基要点(强调“同一性原则”)。
2、回忆探究欧姆定律的全过程。
3、根据p69实验数据和图像练习归纳结论。
4、做p70巩固练习5。
反馈练习:p70巩固练习3分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1)划考基要点(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
(2)强调开关状态滑变位置及其缘由。
反馈练习:p73——1分3:串并联电路计算。
划考基要点1: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并联电路电阻特点。
补充:等效法巩固p74例1例2。
巩固记忆考基要点p75巩固练习1反馈练习:p75——2、3、4、5、6合:通过知识树,再次串合本章节内容补:1.补充练习p~p79——一、二、三测:(另案)。
三、作业:1.纠错;2.背§9考基要点,准备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