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组织和调控的一种工具。编写教案前,教师应充分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编写教案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材配套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16~p。17例1,练习三第1~4题。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3,结合情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件,实物投影。
数位板,圆片。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17页主题图[课件出示]。问:你看到了什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互相交流,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
3、抽取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大家能解决吗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该怎样解答呢(引出算式:56—22)。
2、你能计算56—22吗试试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口算或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56—22的。(重点讨论,交流笔算方法。)。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1)请口算的学生汇报。(边说教师边板书。)要引导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如:50—20=30,3—2=4,30+4=34。特别是要让他们明确口算时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为笔算减法列竖式正确对位做好准备。
(2)请列竖式的学生汇报。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列竖式要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板书:
(注意:结合学生汇报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小结:在笔算这样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也要象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相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不管先算个位还是先算十位都可以,但老师建议大家先从个位算起。
3、做一做[课件出示]。
分小组进行计算比赛: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算法交流。
三、巩固运用。
1、做练习三第1题。教师注意指导个别学生会看小圆直观图。[用实物投影]。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用实物投影]。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用实物投影]。
四、全课小结(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
五、学习检测。
完成《课堂作业本》。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二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3、使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本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使全体学生全情参与,充分调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引导交流时,要学生解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还要联系两题的计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加强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最近我们学校起了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学们都纷纷来到图书馆借书。你看,今天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又来借书了。(出示课件或主题图挂图)。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出示图,提出问题。
师:图书角一共有60本书,二年级一班同学借走了35本,还剩多少本?
谁能帮助图书管理员算一算?
同桌讨论,列出算式。60—35=。
2、分组活动。
怎样才能计算出60—35=。
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计算60—35=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来解决问题。
3、看一看、议一议。
在练习之前,老师先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的名字叫退位点“·”,它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请同学们看书第34页,看看退位点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再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试一试。
讨论完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三、合作交流,发散思维。
完成第35页的想想做做3、4题。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个个都很聪明,蘑菇老师也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组合奖。”
(1)教师出示挂图,说明题意;
(2)小组合作交流,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和理由;
(3)教师板书算式,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独立思考,巩固知识。
刚才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现在西红柿也想考考你们,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能干。可以自己完成练习,做得又对又快。
书中想想做做1、2题。
做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同学奖励一朵红花。
五、自我评价,激励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讲讲今天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激励进步个人或小组,提出自己愿望。
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60—35=。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第89———90页。
教学目标: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3、使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难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本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使全体学生全情参与,充分调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引导交流时,要学生解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还要联系两题的计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加强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最近我们学校起了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学们都纷纷来到图书馆借书。你看,今天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又来借书了。(出示课件或主题图挂图)。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出示图,提出问题。
师:图书角一共有60本书,二年级一班同学借走了35本,还剩多少本?
谁能帮助图书管理员算一算?
同桌讨论,列出算式。60—35=。
2、分组活动。
怎样才能计算出60—35=。
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计算60—35=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来解决问题。
3、看一看、议一议。
在练习之前,老师先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的名字叫退位点“·”,它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请同学们看书第34页,看看退位点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再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试一试。
讨论完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三、合作交流,发散思维。
完成第35页的想想做做3、4题。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个个都很聪明,蘑菇老师也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组合奖。”
(1)教师出示挂图,说明题意;
(2)小组合作交流,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和理由;
(3)教师板书算式,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独立思考,巩固知识。
刚才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现在西红柿也想考考你们,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能干。可以自己完成练习,做得又对又快。
书中想想做做1、2题。
做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同学奖励一朵红花。
五、自我评价,激励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讲讲今天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激励进步个人或小组,提出自己愿望。
教学后记。
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板书设计。
60—35=□。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四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小结计算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五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
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15—617—8。
78—845—30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小结计算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六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七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明确课题。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的道理。
6、阅读教材。
7、小结:以学生为主。
5、专项练习。
不用计算,判断开始时的10道题是否要退位,若要退位就拍掌三下。
6、选择其中4道题进行计算。(对比练习)。
分小组练习,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7、请你当医生。树林时里有许多树生病了,你会帮它们治吗?
出示树上写的式题的练习。课本第21页第7题。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式题,现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算一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明确课题。
二、展开: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的道理。
6、阅读教材。
7、小结:以学生为主。
三、目标检测。
5、专项练习。
不用计算,判断开始时的10道题是否要退位,若要退位就拍掌三下。
6、选择其中4道题进行计算。(对比练习)。
分小组练习,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7、请你当医生。树林时里有许多树生病了,你会帮它们治吗?
出示树上写的式题的练习。课本第21页第7题。
四、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五、作业。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式题,现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算一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九
2.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比赛。
生1: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板书:退位)。
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5)反馈。
a.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
上台演示: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
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演示课件)。
b.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现在要减去26,(提问: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强调1个十是10个一。)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
c用竖式计算。
(1)谈话: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谁来说说。
(2)板书: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
生:从十位上退1是10。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板书:·)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24)。
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抽查两本并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
3)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用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
(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3.解决问题p89第三题。
4、拓展。
45-1□=2□45-1□=3□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讲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篇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4=50+()68=8+()。
师: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口算(说出计算过程)。
30+(7-2)=70-40+5=。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2.教学:36-2=____。
师:请同学们拿出36根小棒,去掉2根.(学生动手操作)看看还剩多少根?同桌的同学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从36根小棒中去掉2根,先从6根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整捆的没有变还是30根,把30根和4根合起来是34根)。
板书:
口算练习:(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57-4=38-5=96-1=。
25-3=77-2=49-7=。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6-20,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3.教学:36-20=____。
师: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
(1)摆:拿出36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6根)。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算10加6得16)。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口算练习:(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69-40=38-10=96-60=。
42-30=66-40=81-50=。
4.引导学生对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被减数分成30和6.。
不同的地方:
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