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目标和所需的行动步骤。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需要明确责任人和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在计划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一
我于20xx年以咨询助理的`身份进入学院,成为学院的一名普通员工。20xx年被提升为行政与人事部见习经理,两个月后被正式任命为行政与人事部经理。
从入职到现在,回顾将近一年的工作,有进步也有不足,下面我从三部分来对我的工作进行汇报。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由于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个人品行:
在刚入职时,作为一名新员工,对学院的很多情况都不了解,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我以归零的心态来接收这里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位同事,学院的每一个制度。为了尽快了解学院情况,我搜集了很多学院的资料来学习,遇到不懂的或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同事请教,这样,我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学院的情况,为高招时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由于我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在9月份被提升为行政与人事部见习经理。
在任行政与人事部经理期间,我兢兢业业,坚持原则,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人正直,原则性强,这也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行政人事部本身就是调节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平衡杠杆,为人正直,正是确保了处理事务的公平、公正。例如:在做员工考勤考核时坚持考核制度,不因任何人的个人原因而放宽条件;在组织召开会议,参加培训等方面严格遵守学院制度,以此作为标杆,在员工行为不符合制度要求时,严格执行制度所规定的行为,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二、管理思维:
我欣赏王石在“全球通”广告宣传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已。努力向上,即便前进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按我的理解,高度不同,视野就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那么就要求自己站在领导的位置、学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掌握全局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提供的方案和建议才是全面的、具有价值的;才能将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把学院利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为领导分忧、减压,为学员成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积极组织员工活动与员工培训。
员工活动是放松紧张的工作状态的有效调节剂,是增加团队凝聚力的途径,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去年半年的工作中,多次组织员工活动与培训,例如组织员工篮球赛、跳绳比赛、执行力培训、技能培训等项目,得到了员工的认可。
四、行政的服务性工作。
行政工作是项服务性工作,为各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配合各部门的工作,为每位员工建立家的温馨,让每位员工有归属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首先从美化办公环境做起,每周进行卫生评比,并张榜公布,表扬卫生好的,批评卫生差的,使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办公室就是我们的家。为过生日的员工庆祝生日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使员工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家人的温暖。
五、奖惩有法。
奖惩有法也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对进步明显、贡献突出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是对员工成绩的认可,也是激励其他员工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评出了2010年的最佳进步奖、最佳贡献奖及优秀员工,鼓励真正优秀的员工,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当然,对于违反学院规定、未及时完成工作、拿出结果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惩罚不是目的,我们是既要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鼓励其能够用心认真工作,给每一项工作提交一分满意的答卷。
当然,在以上一年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计划性不强。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针,好的计划能够预先调配资源,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益。但在过去的工作中不完善的计划体系导致了工作的无条理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招聘力度不够。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二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来讲,薪酬激励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激励方式,那么如何利用薪酬这个激励的根本要素,做好员工激励工作,让员工能得到自身心理预期的薪酬,达到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的;同时又能积极努力的工作促进企业绩效改进呢?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特征及其主要内容的阐述,分析了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企业如何有效的实现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增加薪酬激励性同时促进企业绩效改进。
1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绩效管理是企业(组织)根据一定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通过对企业员工绩效进行持续开放沟通反馈,并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达成共识,以达到改进组织绩效目的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绩效反馈员工们继续恰当的行为并改正不恰当的行为,促进组织整体的绩效改进。
一般来讲企业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辅导、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绩效结果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它不但要包括组织对员工工作成果的期望,还包括组织希望员工表现的行为和使用的技能。绩效计划的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关,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同时还要有可测量性,要可以量化的考核评价。
绩效监控。绩效监控是指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绩效监控主要是通过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沟通,观测、预防或解决绩效周期内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绩效辅导。绩效辅导是指通过绩效监控,在掌握了下属的工作绩效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绩效辅导就是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行为。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根据绩效计划,在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组织或个人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被考核者工作中的不足并促使其加以改进的过程。绩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让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达成对评估结果一致的看法;双方共同探讨绩效未合格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同时,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期望,双方对绩效周期的目标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一个绩效合约。
绩效改进。绩效改进是指通过找出组织或员工工作绩效中的差距,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来提高员工绩效水平的过程。绩效管理理念和传统绩效考核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绩效管理增加了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把以考核为目的的绩效考核改变为了促进绩效改进为目的的绩效管理。
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管理有两个重要目的一个就是绩效的改进,第二个重要目的就是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结果的应用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对组织而言,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来讲,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人员招聘、职位调整、薪酬发放、奖金分配、员工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
薪酬管理就是指一个企业(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决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式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的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有四个主要方面: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政策。
薪酬体系是指在薪酬管理中决定企业的基本薪酬以什么为基础发放的体系。目前国际通用的薪酬体系有: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在我国目前在这三种薪酬体系中,职位薪酬体系应用范围最广。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就是指在企业在确定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时所依据的分别是员工所从事工作自身的价值、员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及员工所具备的能力或任职资格。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是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而技能和能力薪酬体系是以人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个职位、各个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在传统的的薪酬水平概念中,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的薪酬水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职位和职位之间或者不同企业之间同类工作岗位的薪酬水平,而不再是笼统的拿企业平均薪酬水平来对比。
薪酬结构是指在一个企业的内部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主要涉及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和内部公平性问题。在企业总体薪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员工对企业内部薪酬结构极为关注,薪酬结构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对职位重要性和职位价值的看法。
薪酬政策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规定等;企业薪酬政策必须确保员工对薪酬系统的公平性看法以及薪酬系统有助于企业以及员工目标的实现。
2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绩效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二是主观方面,绩效考核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知问题。
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存在的问题:一是考核体系无法和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标和短期的经营目标有机和有效的结合起来,致使考核无法有力的推进企业绩效改进,好多单位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根本无法达到绩效考核应有的效果。二是考核指标无法量化,致使考核结果无法有效的区分,达不到考核的效果。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一些管理部门,部门工作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些定性的东西,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致使在制定考核体系时无法量化或者称为无法有效的量化,即使量化了也不够科学合理。三是考核指标设计没有考虑到相关岗位的工作实际,脱离实际工作,致使考核和公司想要的结果偏差过大。
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考核人员容易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对被考核人员做出不正确或者偏差的评价;二是首因效应;三是晕轮效应;四是趋中效应;五是过宽或者过严倾向。
绩效反馈做的不到位。更多的时候,我们目前做的绩效考核都是一部分管理人员考核者坐在屋子里面自己根据感觉想的。即使有部分的管理人员会约谈被考核者,但是更多的时候无法就被考核者的绩效达成一致。
绩效结果应用浮于形式。一些单位考核者很重视认真,领导在绩效管理中不重视,容易跟着自己感觉走,致使考核结果无法有效的加以利用。
企业员工形成的计划经济或者老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绩效管理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产生的抵制情绪。
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薪酬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薪酬制度的设计上,我认为薪酬制度设计主要是由两个方面:一是薪酬制度在公平性与激励性的平衡,过去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因为过于注重公平性,而使薪酬制度缺少激励性;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党的^v^以来开始在分配制度中注重公平与激励的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很多的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很完善,绩效考核很完美,但是更多的时候确实不执行或者不能有效执行,致使考核结果无法在薪酬激励中表现出来。三是员工对薪酬制度的不理解和抵触。
3企业的选择。
企业的高层在考核企业人工成本时,不仅只看企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还要看员工绩效水平,实际上,员工的绩效水平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会大于成本因素。员工的薪酬受个人工作表现的影响,同等条件下,高薪来自于个人工作的高绩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员工对自身绩效的认识和对绩效考核的接受程度一级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决定了员工对企业薪酬发放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性,也决定了企业绩效改进的效率。
绩效考核的公平。
绩效考评体系设置公平合理性:。
评价鉴定的范围要和通过工作分析得到的工作要素相联系;评价鉴定的标准,要和通过工作分析提出的对一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组织目标相联系。
敏感性评价鉴定系统具有区分工作效率高低的能力,能够收集和提供有关员工之间工作情况差别的信息,满足管理决策(例如员工的选用和升迁)的需要,也能够收集和提供每个员工在不同阶段工作情况差别的信息。可靠性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员工所作的独立的工作评价,大体上要相互一致。可接受性工作评价系统必须能够得到使用者的支持,能付诸实施。实用性指评价鉴定系统要容易被管理人员和员工们理解和使用。
选择最合适的员工绩效评价人:。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考虑以下人员:一是直接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熟悉员工工作,并有更多机会观察员工工作情况;能较好地将员工个人的工作与部门、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将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决定联系起来。二是同事,为了减少偏见,提高反馈信息的价值,应该准确地界定需要同事进行评价的工作内容;来自同事的评议只能作为整个评价系统的一部分。三是下级职员,他们对主管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信息交流能力、领导风格、计划组织能力都有直接的了解。四是员工自我鉴定给员工一个参与的机会,有助于减少工作评价中的抵触情绪。五是顾客,在有些情况下,顾客能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独一无二的工作情况反馈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事决策、检验培训效果和员工自我发展。
规范考核方式和行为:为了规避以上提及的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规范考核方式和考核人员的考核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和考核人员应当采取多角度的考核方式。二是考核评价中要设置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的侧面评价员工的业绩,同时尽量选择与员工绩效相关的评价因素,从而尽量规避考核人员偏见对考评结果的影响。三是考核人员要与员工多接触,彻底全面的了解被考评者的工作情况。四是对考核者进行培训。
确定工作绩效评价的时机和频率:通常,人们习惯于一年进行一次或最多两次正式的工作评价。但研究表明,这样做时间间隔太长,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每当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大型工程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时,都应及时进行一次工作评价鉴定,以便为人事决策和员工发展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有效性与激励性。
公平性:。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薪酬管理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这种经营目标既包括财务指标(如利润率、销售额等)也包括一些定性指标(如产品或服务质量、员工学习能力等);是制定薪酬制度时,企业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使其融入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由于企业在初创、发展、成熟和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巨大差异,所以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相协调,这就是讲薪酬制度要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激励性:。
制定薪酬制度时要杜绝平均主义的思想,薪酬结构的等级数量、级差以及薪酬的变动范围、变动比率都要有一定得激励性,主要是指薪酬制度的设计要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员工对绩效和薪酬制度的认知接受。
沟通:。
在对绩效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使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有一定得认识,并最终达到员工对自身绩效与企业达成一致认知,最终促进其对自身薪酬的理性和公平性看待。
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明确自身工作的价值,理性的看待企业和社会发展,能够从企业和社会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待企业绩效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剑,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约翰阿代尔,王珍译.员工激励,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三
2.在工作期间,对工作认识不够,特别是刚来的时候,完全缺乏主动能力,对鞋业行情缺乏了解和分析,再一个就是对工作的定位不足,逻辑能力欠缺。
3.缺乏工作经验。
4.为什么我们的鞋子没有形成销售:
因为流程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包括错误与缺漏,还有当时的设计,考虑不到位,不知道开xx店还是xx商城,现在选择了开xx店,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烦事,开xx店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开商城打个基础,但凭现在的控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现在的工作距离不够精细化,(还是流程问题)。
再一个就是开xx店什么迷惑都有,一人客户不满意,给个差评,整个店都跨下了,一个地方出错了,就扣分,比起商城没有什么优势,最郁闷的事——写了好几篇稿都给删了,我又没有打广告,接链接。
5.在xxx上,工作缺乏一个随时反省随时更新修改的过程,虽然工作回头看,但是缺少规律性,比如:在阿里巴巴上,很多功能都有修改更新的内容,就可以直接推广(诚信服务,专场报名,跟帖,活动报名,优质产品,回帖,发帖等等),以前却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发现,才能实现精细化。
总之,用一段话概括:
工作条理不够清晰。
对流程不够熟悉。
工作不够精细化。
工作方式不够灵活。
缺乏工作经验。
缺乏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四
20xx年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继续以党的^v^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v^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v^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围绕实现“两纲”目标和初级卫生保健指标,狠抓工作基础,强化妇幼卫生人员适宜技术的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建设及卫生所规范建设,提高县、乡、村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认真组织实施“降消项目”,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现将20xx年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进一步学习贯彻执行《^v^母婴保健法》、《xx省母婴保健条例》、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新医改政策等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妇幼卫生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提供服务。开展自愿婚检咨询,扩大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覆盖面,严格标准,规范服务,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使全县的妇幼卫生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20xx年我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院长负责制,院科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责权明确。为切实加强卫生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院党支部根据卫生局党委关于医疗卫生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制定了《xx县妇幼保健院20xx年工作计划》和《xx县妇幼保健院20xx年党建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抓落实,使行政工作和党建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结合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院务、任务指标、工作质量、劳动纪律、行业作风、党支部工作、财务、后勤等管理。强化政务、院务公开工作,每月召开一次科主任会、一次院长办公会、一次药事管理委员工作会及一次职工会,定期公布医院重大事项、财务收支状况,药品、器械的采购、管理、使用情况,车辆使用情况,基层、临床科室工作开展及人员使用情况,设立政务、院务公开栏,每月10日前将上述公开事项及职工出勤、休假、科室月考核情况张贴于公示栏,建立健全了“xx县妇幼保健院政务、院务公开”登记台帐。院科两级实行分级目标责任管理,完善民主决策制,实行院务会、科周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阶段性工作,按分级负责的原则,院科领导对各自负责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防艾工作的深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工作。20xx年我们严格按照《楚雄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的要求开展工作,继续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咨询,县保健院加强对监测出的hiv阳性孕产妇进行“母婴阻断”,提供阻断药品并进行随访,认真完成婚前保健人群的hiv抗体检测任务。同时按月收集监测资料汇总上报州妇幼保健院。继续做好婚姻登记男女青年艾滋病免费自愿检测、孕产妇艾滋病筛查。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五
^v^中央、^v^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习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平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习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习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把问题学生变成我们喜欢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去想,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我们要像关心自家孩子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尽量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这样他们就一定能成长!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六
本月,我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
一、四月工作总结。
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作重点,以务实高效为主题,抓任务分解,抓关键环节,抓工作落实,顺利完成了本月的工作任务。除完成日常工作外,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
(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三)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障。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日臻完善。
(五)机构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二是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对部分市级部门上报的关于机构设置、编制调整等方面的请示进行了整理、核实,并形成初步意见。
(六)军转和信访稳定工作常抓不懈。
(二)做好我市录用的公务员转正定级和登记工作,上报我市招录公务员政审材料;
(三)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回复工作;
(四)完善整理“十二五”人才规划;
(五)兑现年度全市高级知识分子津贴;
(六)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工资晋升和部分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滚动晋升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信访和稳定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人才引进十分困难。我市属国家级贫困市,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引进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虽然在引才、引智方面有所成效,但多困难较多。建议在引才引智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创业。
二是职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因上级政策多次发生变化,导致整体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七
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需要组织根据其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薪酬制度。制定薪酬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决策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薪酬预算和薪酬管理政策,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其绩效相互匹配,增强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受各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和经济实力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这里我们分析了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制度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特点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目的是为完善我国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国外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制度的特点分析。
1)薪酬制度规范化、透明化。
在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的r&d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很小,大部分集中在企业。如1998年,美国国立研究机构的r&d人员占全国总量的%,这一比重在英国为%,日本为%,俄罗斯为%。国立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与政府职责密切相关,因此,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大多通过立法的方式设立,法律规定其目标、经费来源、人事和薪酬制度,使国立研究机构目标明确、经费来源稳定、人事和薪酬管理有法可依。
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于2004年4月全部完成了法人化改革,成为独立行政法人。作为独立行政法人,国立研究机构要接受两部法律的直接约束。一是《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该法规定了独立行政法人的设置及撤销、负责人的任命及管理、营运及考核、财务及审计制度、政府预算拨款、人事和薪酬制度等等。二是由国会为每一个研究机构制定一部法律,规定其名称、业务范围、资本金、管治等事项,每个国立研究机构都由某一个省厅负责管理,职工工资待遇及福利标准比照公务员,同时机构负责人也有一定的裁量权。
在美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属于联邦政府雇员,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联邦系统内的机构设置及其行政职责、经费来源、人事和薪酬制度,联邦政府各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命令具体实施相关法律。
在印度,国立研究机构依照《社团注册法》注册设立,并根据社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按照《社团注册法》的规定,科研机构应该制定社团管理章程和建立相应的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社团章程通常包括:机构设置及其行政职责以及人员管理、财务管理、雇员补贴、出国进修、养老金、福利待遇、雇员离岗等具体的办法和规定。在英国,由各研究理事会为国立研究机构制定统一的薪酬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我国,没有以立法方式设立的研究机构,但公益性研究机构所执行的任务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基本相同,因此,本文用这部分研究机构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进行比较。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政令的方式设立,其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依赖于政府的行政管理。1993年以来,在我国研究机构实施的薪酬制度改革中,建立由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组成的薪酬制度。固定薪酬由现行工资制度中的职务工资、标准津贴和各种补贴组成,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可变薪酬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奖励构成,但国家对可变薪酬的分配没有规定实施细则,分配规则由单位自行确定,再加上国家允许事业单位依据所拥有的资源创收,使薪酬预算来源多渠道,这种薪酬管理模式致使各研究机构改革方案不一致,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甚至造成分配秩序混乱。
在国外,政府雇员实行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如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和员工的薪酬以及国立研究机构的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要上报主管大臣,并向社会公布,便于社会对其绩效进行监督,同时也确保薪酬分配公平合理。
2)在人员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薪酬与任职者能力、资格的匹配。
在国外,国立研究机构不仅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遴选普通雇员,更注重在机构负责人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岗位职责、岗位价值与任职者的资格和能力的相互匹配,增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性。
在美国,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像其他大多数联邦职位一样,原则上是通过公开招聘的程序产生,美国联邦雇员的招聘与录用基本上遵循两条原则,即“公开招聘”和“择优录取”,各联邦机构一般将所属院所负责人职务空缺在联邦系统中招聘或公开向社会招聘。在英国、印度、韩国,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采用国际公开招聘的方式遴选,由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对应聘者进行评议,最终由理事会任命。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实行任免制。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日本国立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者由理事长、理事与监事构成,其中,理事长与监事由主管大臣任命,理事由理事长任命。
2000年以来,在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推行全员聘用制,科技人员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有些单位还向海外公开招聘高级研究人员,但对院所长,有些单位仍然实行任免制。
3)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薪酬差异。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大多采用岗位薪酬体系,并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岗位职责、任职者资格以及各岗位的薪酬差异,保证了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联邦系统中的岗位级别划分原则和薪酬确定原则。法律规定联邦雇员岗位级别划分的依据是其任务与职责和该项工作所要求的资格。为此,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制定了岗位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的要素及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同岗位的薪酬差异。虽然联邦雇员的岗位级别划分本身并不是确定薪酬的唯一依据,但在薪酬确定中起关键作用。根据1990年的“联邦雇员薪酬”可比法,影响薪酬标准决定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绩效、服务时间等。
目前,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虽然实行了岗位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科学的手段,导致岗位分析比较粗糙,岗位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岗位工资实际上是根据岗位的行政级别或技术职称来确定,而不是真正根据岗位价值来确定,使岗位价值与岗位工资相关性不强,形成新的分配不公平,降低了岗位工资的激励性。
4)重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其薪酬和职位任免挂钩。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产生积极支撑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绩效加薪、职位晋升的主要依据,因此,绩效评价公正与否会对薪酬制度的激励性产生影响。
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不仅重视对普通员工的绩效评价,更重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因为机构负责人是机构的核心成员,对机构实现其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
在日本,根据《行政独立法人通则法》,主管大臣每3~5年对其所管辖的国立研究机构提出中期目标,相关研究机构依据中期目标编制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报主管大臣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行政独立法人通则法》还要求各主管省厅设立“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协助主管大臣对各独立行政法人执行“中期计划”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反映机构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在机构负责人离职时,评价委会要对其任内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打分,这一分数将直接决定其退职金的多少。
在美国,每年对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至少进行一次绩效评价。每个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得到任命后部应按固定格式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明确其在考核期内的绩效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反应其个人的业绩情况也应体现整个机构的绩效目标。对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的年度评价信息将被用作薪资调整、绩效奖励、免职和权力削减的依据。
在英国,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每5年对国立研究机构的绩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结果与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的绩效挂钩。在印度,根据理事会章程,理事会设有绩效评价委员会,每3年负责对国立研究机构的绩效进行一次评价,在各研究所内部设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科技人员的年度绩效进行评价。
然而,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偏重于对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轻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对科技人员采用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绩效奖励及下一年度的岗位聘任,有些研究机构甚至采用末位淘汰制;对机构负责人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进行定性评价,但在实践中缺少评价实绩的客观标准,对绩效评价结果也缺乏运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不仅使绩效评价的重点本末倒置,而且致使科技人员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
5)薪酬形式:以稳定的基本薪酬为主。
通常情况下,薪酬由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和间接薪酬构成。基本薪酬是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者是所具备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可变薪酬则是与绩效挂钩的不稳定性报酬,间接薪酬包含福利、有型服务等一些具有经济价值但是却是以非货币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
在美国、英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的基本薪酬为主,不存在可变薪酬,如果业绩突出,则可绩效加薪,但这增加的薪酬是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增加,属于稳定性报酬。在英国,研究人员不得从课题经费中提取收入,但技术转让收入,发明者、研究室和研究院可以按规定的比例提取一部分报酬。
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稳定性薪酬、可变薪酬和间接薪酬之比大约为10∶1∶2。每年绩效评价后发放一次奖金,如果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研究组可以获得转让费的25%,课题经费必须全部用于研究,课题组成员不得提成。
在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收入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但研究人员可以从合同研究、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所获得的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奖励。
上述国家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国立科研机构的薪酬预算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预算拨款,除印度外,其他国家国立研究机构的课题经费全部用于研究,不得提成,所以用于薪酬预算的资金来源稳定、渠道单一。
在俄罗斯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收入以可变薪酬为主。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的科技经费严重不足,远不能维持正常运转,缺口部分需要从课题经费、技术服务收入、房屋出租以及其他经营开发收入中弥补,因此科技人员的薪酬与课题经费挂钩,随课题经费的多少而变动。
在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中,科研人员的薪酬也是以不稳定的可变薪酬为主,约占工资总额的60%,稳定的基本薪酬占40%左右,这种薪酬形式与其经费预算来源方式密切相关。2000年研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公益性研究机构科学事业费的投入,作为对其运行经费和科研项目的补助,但对运行经费的补助增幅不大,主要是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支持。运行经费与实际所需相比仍存在很大缺口,科学事业费基本用于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为提高在职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稳定研究队伍,缺口部分只能从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究项目经费以及房屋租赁等经营性收入中弥补。这就造成了科研人员的薪酬随科研经费而变化,但在科研项目中,竞争性项目占大部分,致使科研人员的薪酬稳定性差,可变性强。
6)建立宽带薪酬结构,加强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增强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美国在2004财年的国防授权法中,针对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建立了一套新的与绩效挂钩的宽带薪酬制度,并于2004年1月正式生效,之前采用了25年之久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六级薪酬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上下浮动的薪酬制度。
这套新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开放的工资幅度,最低薪酬相当于一般工作人员最高薪酬的120%,最高薪酬相当于行政首长类(级别高于高级行政主管类,共分5级)二级或三级水平,并且取消了按年度薪酬自动上浮和按地区的薪资调整,而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实施绩效加薪,增加的幅度根据贡献的大小决定。可见,新的宽带薪酬结构延长了工资等级线,并且不同类别的工资标准有交叉,使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能够随着绩效的改善而得到增加,而不仅仅依靠职位的晋升,加强了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增强了薪酬制度的激励性。同时,也给管理者更大的薪酬决策权,增加了薪酬制度的灵活性,有利于管理者利用薪酬杠杆引导组织实现其绩效目标。
宽带薪酬结构强调的是业绩而非职位等级,所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是宽带薪酬结构实施的先决条件。为此,美国联邦政府对各部门实施更为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各国立研究机构采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需要得到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和联邦预算管理局(omb)的鉴定。opm和omb就鉴定标准和程序联合规定,对优秀绩效评级系统的要素和操作办法做出描述,并特别强调单位绩效状况与个人岗位职责之间的联系。
美国国立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一般实行固定薪酬,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联邦机构实验室也开始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为业绩突出的研究人员加薪。这类实验室将原有的15个薪酬级别改为5个,以使薪酬增加能够与绩效挂钩。此外,还有一次性奖励,类似于年终奖,但不是人人有份,并且受制于opm规定的薪酬上限。
2000年以后,我国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的分配制度改革,目前,公益性研究机构普遍采用“三元结构工资制”,其中岗位工资是根据设立的不同岗位而设定,虽然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工资拉开了差距,但实行一岗一薪制,同一岗位不同绩效人员的岗位工资没有区别,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激励性亦不强。
7)充满人文关怀的福利计划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除对员工提供法定的福利计划外,还提供种类繁多的组织内部福利计划,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这些国家的国立研究机构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将培训作为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吸引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如在印度、韩国和日本,国立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可以享受带薪学术休假制度。在美国,法律对联邦雇员的培训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法律规定,联邦雇员在职期间有权享受一些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培训,而联邦雇员所在部门也有义务提供这种培训。培训期间工资照发,关于培训费用,根据法律规定单位可视情况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除对其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计划外,还对员工的家属提供保险计划。如美国的“联邦雇员健康利益”保险项目中的受益人不仅包括联邦雇员、退休人员、原雇员还包括雇员的家庭成员和原配偶,保险费的75%由政府机构负担,25%由个人负担。充满人文关怀的福利计划无疑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相比,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实施的福利计划种类少,目前,只实施法定福利计划,包括公费医疗、失业保险、住房补助、住房公积金和带薪休假等,激励性也不强。主要原因是在实施福利货币化改革后,取消福利分房,但与之相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还未跟上,增加了员工购买住房的困难。
8)非经济性报酬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报酬可以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经济性报酬即是薪酬,非经济性报酬是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所提供的乐趣、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薪酬理论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薪酬感兴趣,现代薪酬管理则越来越重视非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
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水平并不高,只相当于市场的中等偏上水平,或中等水平,但是稳定的工作、允许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环境、自身爱好以及个人的社会荣誉感还是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可见,在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非经济性报酬亦有很强的激励性。
9)结论:薪酬制度与国立研究机构的任务相匹配,有助于其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支持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选择何种薪酬管理技术,要依据组织的任务性质而确定,即薪酬制度要与组织任务相匹配。
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国立科研机构的薪酬管理大多采用或比照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薪酬预算绝大部分来自政府预算拨款,支付高比例的固定薪酬,营造了稳定的工作环境,这种薪酬预算方式与国立研究机构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市场回报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需要长期知识、技术积累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来说,无疑具有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突出效率原则,薪酬与绩效挂钩,增强了薪酬制度的激励性。虽然薪酬位于市场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但非经济性报酬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增强了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性。这种薪酬管理模式提供了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稳定、激励人才,因此,上述各国国立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有助于其提高组织绩效,促进其实现战略目标。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与公务员脱钩,薪酬预算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题经费及其他经营性收入,稳定性差,导致科技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申请课题和进行创收活动,这些无疑会挤占科研经费和科研时间,长此以往,易造成科研质量的下降以及影响其公益性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薪酬管理中,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增加了激励成份,但在实际操作中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并不十分强,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励科研人员。可见,目前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与其任务性质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地支持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2对我国的启示。
1)应进一步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筛选出一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研究机构,并明确其任务。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经过2001年的分类改革,其r&d人员所占比重有所减少,目前为15%,低于俄罗斯,但与美国、英国、日本相比,依然偏高。应进一步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筛选出一批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研究机构,明确其任务,保证其经费来源稳定,规范其人事和薪酬制度,从而确保其活动的公益性以及国家意志和政府职责的实现。
2)建立稳定性薪酬占高比例的岗位绩效薪酬制度。
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主要由岗位工资、年功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岗位工资、年功工资是稳定性报酬,应占高比例。各岗位的薪酬差异应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应参考市场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各岗位的价值,确保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在人员特别是机构负责人的遴选和绩效评价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绩效与薪酬以及岗位聘用的关联性,充分体现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3)注重发挥福利计划的激励作用。
健全法定福利计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计划,鼓励公益性研究机构探索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福利计划,尤其是培训计划,以更大力度激励科研人员。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八
中央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v^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5月17日,^v^^v^常委、中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如此要求。
根据这次会议的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央巡视组将对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另据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中央也将继续派出巡视组,对中央各部委、省级地方党委、副部级以上央企和事业单位巡视督查。
这是担任中纪委书记以来第一次开展的大规模的党内巡视监督活动,新增了“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今年又恰逢党内巡视制度正式运行10周年,所以此次巡视备受外界关注。《京华时报》发表评论认为,在相当意义上,此次巡视是否有斩获,考验着党的自净能力,影响着党内外对反腐败的信心,更决定着民心的聚散。
重庆纳入首批巡视。
根据5月17日的讲话要义,此番巡视工作主要有四个“着力点”:检查监督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情况。
截至5月31日,已有4个巡视组分赴各地及单位开展巡视工作。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在中储粮召开了巡视工作动员大会;5月28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在江西省召开动员大会;5月30日上午,中央第六巡视组在贵州召开动员大会;同日上午,中央第五巡视组也在重庆召开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主要内容是公布巡视工作的监督范围、时间安排以及巡视组的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中储粮、江西、贵州和重庆的党委书记均出席了动员大会,发言表态要积极支持配合中央的巡视工作。总结4位巡视组长在各地的讲话,可以发现他们强调的此次巡视重点均围绕着提出的4个方面展开。
其中,中央第五巡视组组长^v^,在重庆动员时还特别提到――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要求中央巡视组认真履职,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
据《重庆日报》5月31日报道,^v^在谈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时,具体解释为“此行是要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等问题”;在谈到“选人用人”问题时,具体解释为“是否在选拔任用官员上存在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违规用人、搞团伙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则在动员工作大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派出的第一批巡视组就安排到重庆,“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重庆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必将帮助重庆党员干部更好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外媒有观点认为,此举是特地针对重庆,意在清理“薄王事件”余波。但比对《江西日报》报道的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王鸿举在江西南昌的动员会上的发言,不难发现,王鸿举与^v^对这两点发言阐释一模一样,可见前述观点实为过度解读。
巡视工作如何开展。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去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介绍,接下来,就要按照《巡视工作条例》规定的工作方式,深入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有关情况。
这里所谓“规定的工作方式”即包括“听取汇报、列席有关会议、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受理群众信访等”。
巡视组在地方往往只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工作量却非常大。
以“个别谈话”为例,巡视组在一个省谈话的人数可能高达五六百人。曾任中央巡视组第二组组长的^v^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介绍,谈话是从上到下分层次进行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在内副省级以上的干部,全部要找来谈话,跟这些领导谈话要求跟别人谈话也不一样,一方面要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谈个人的廉政情况,“家庭,子女、爱人什么情况都要讲”。接下来就是中层的局级干部,让他们谈对省委、省委的领导、省委的工作有什么意见。
接受群众来访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2011年4月,中央巡视组在上海巡视期间,接访工作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没有双休日,人手依然不够,最后又从北京增调人力到上海。那么群众来访的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据《南方周末》报道,巡视组工作人员会将材料逐项分类,归档加密。而从联系信箱中取出的材料,会被统一收入写有“保密”字样的白色布袋中。
通过上述种种工作方法,巡视小组综合分析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后,紧接着就要撰写巡视情况报告。在巡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也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重要材料会第一时间反馈回京”。另外,巡视周期长的,巡视组平均每两三个月就要返京一次,将巡视的情况直接向中央汇报。
最后,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如实汇报巡视情况,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及时(通常是15个工作日内)向被巡视地区、单位进行反馈。被巡视对象在收到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后,则须在60个工作日之内将整改方案报送领导小组,且自整改方案报送之日起12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报告。
巡视组也收到过“恐吓信”
目前,中央巡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的人选很有讲究,往往是从事党务工作和组织工作多年的干部。具体操作上,巡视组组长一般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且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巡视组组长被任命后,一般工作到年满70岁正式办理退休,才会进行调整。如此次的中央第五巡视组组长^v^为河南省原省委书记、第六巡视组组长张文岳为辽宁省委书记、第八巡视组组长王鸿举为重庆市原市长就符合这样的惯例。副组长一般由副部级的巡视员担任,组员则为厅局级的官员担任,主要从中纪委和中组部抽调,每组成员为8人。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九
为了做好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山西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xx年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晋食安协委办[20xxxx]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20xx年矿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并对辖区各医疗机构进行工作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王万玲(主任)副组长:马嵘(副主任)。
组员:任英王波史变霞。
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盒,档案盒中资料按年进行整理归类,目录清晰,内容完整。
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及工作要求对各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就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行了培训,培训有通知、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
为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
2.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等工作。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权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建立支出管理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机制制度。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对不相容岗位与职责进行了有效设计;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有效的分离和实施。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系统设置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权。
业务层面的主要内容:
1.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对预算进行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预算执行差异率。
2.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收入实行归口管理和票据控制,做到应收尽收;支出事项实行归口管理和分类控制;举债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定期对账。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政府采购合规;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方式变更和采购进口产品报批。
4.资产管理控制情况。对资产定期核查盘点、跟踪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配置、使用和处置资产。
5.科技项目管理控制情况。
6.合同管理控制情况。加强合同订立及归口管理;加强对合同履行的控制。
1.宣传培训阶段:组织内控建设和内控执行人员培训学习,增强对内控规范的理解,掌握实施的方法步骤,使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组织实施阶段:根据内控规范内容,成立内控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3.监督检查阶段:12月底对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并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执行,并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财政局。
1.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努力形成良好的内控工作氛围和机制。
2.健全规章制度。
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抓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工作业务流程、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等重要环节,把《内控规范》的各项制度要求逐项落实到位。
3.强化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内控规范》的要素之一,也是《内控规范》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将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4.加强沟通协调。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科室、下属单位要加强联系与信息沟通,及时汇报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总结工作经验。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v^公司法》、《^v^证券法》、《^v^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v^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方法,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认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企业应当根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指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根据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
第二十二条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式、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督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成本效益之后,准备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
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第二十九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同意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计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务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二
管理学院090403班(130025)。
achao3005@。
教育背景—学校名称:吉林大学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rank:6/22gpa:。
主修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筹学、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自修)等。
研究项目及培训经历—《中国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理论与实证研究》调研小组组长长春。
·项目背景:由管理学院副院长毕新华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完成被访问企业调研问卷10余份,因调研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三等奖。
—至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长春。
·本院同学对社团联合会整体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0%,同年获吉林大学“优秀基层团组织”称号。
—至今吉林大学冰山俱乐部发起人兼任主席长春。
·机构描述——下设“冰山沙龙”、“冰山投资平台”、“冰山研究院”、“冰山义工会”等工作组。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主要成员长春。
·主要负责公司竞争分析及市场营销部分的撰写;
·获得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三
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使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才配备更加合理;妇幼保健工作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低于全省水平。
(一)加强体系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注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市妇幼保健院要制定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引进计划,每年至少引进1-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医学人才充实到妇幼卫生服务岗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也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建立一支合理的妇幼保健服务梯队,培养省级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奠定基础。二是选派妇幼保健技术骨干进修。认真组织各级妇幼保健技术骨干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修,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注重妇幼卫生业务知识的全员培训。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管理人员和专项技术培训,围绕妇女、儿童保健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分级分层组织对妇幼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专项技术、适宜技术的培训,提升妇幼卫生队伍整体水平。
(三)加快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确保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顺利开展,成立以市卫生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市级医院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全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在整合中提升合肥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概述。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四
随着隆庆祥企业集团不断地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配合董事长提出的“加强基础管理、扩大业务领域”的经营发展目标,20xx年,我们采取了调整管理机构、调整商品结构、调整业务范围、调整人员结构等多项管理再造的措施,管理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细化工资结构,使员工工资能够更合理、更准确的体现出岗位的重要性与技能要求和员工实际工作能力与劳动贡献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现行整体工资水平稳定不变的情况下,细分等级,依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严格进行绩效考评。
1,以行政职务划分工资等级。
目前,我公司实施的各级人员的工资等级,都是以每个员工实际工作内容套用一个行政职级作为工资标准。在工作中,岗位的实际工作职能容易与行政工资级别出现混淆。例如,行政文员类岗位均享受经理级待遇,通常被理解为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职务是经理,实际上文员是辅助管理岗位,并不具有完整的行政管理职能。
2,单一工资等级标准。
同一行政职务的工资等级标准相同,除非是行政职务得到升降,否则工资没有上升或下浮的空间。不利于体现工作岗位性质与职能的区别,也不能体现出任职者的能力大小,是否符合岗位需要。
3,多种职能不同的岗位套用同一工资等级。
隆庆祥企业集团由四个经营性质不同的公司构成,每个公司的每个岗位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职能差别,管理类、营销类、技术类、生产类、辅助类岗位都在套用行政职务工资,对于工种的特点、职能的特性、技术等级的高低、劳动强度的大小都没有明确的体现。
4,薪资结构没有细分,不便于执行绩效考评。
现有工资体系中,各岗位的薪资没有划分板块,工资内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基数,同样也没有考核基数,一旦实施绩效考评,不便于体现出考评的公证性与客观性,影响激励的效果。
综上所述,现行薪酬体系的缺点集中表现总体缺乏弹性,对内缺乏激励力度,对外缺乏吸引力。
依照隆庆祥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我们将薪酬体系划分为:管理类、营销类、生产计件类、技术类、辅助类五个岗位性质不同的类别,薪资标准与行政职务分开,重新依照岗位工作性质、技术含量、对任职者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界定薪资标准。
b,细分薪酬等级。
在每一个薪酬类别里,按照职务、职级的不同,将同一类别岗位的薪资划分为多个等级,依照任职者的称职程度给予相应等级的薪资,并给任职者一定的薪资晋级的空间,从薪资收入方面激励员工不断学习,积极提高综合能力,每个人都可以从工资等级的提高和行政职务的升迁两方面同时获得报偿。
c,细分薪酬结构。
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级的薪酬总额都划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考核工资三个板块,三个板块依照功能不同各自发挥作用,既要使劳动者的业绩与收入挂钩,同时也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生活保障。
a,按照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类别,按照岗位贡献确定薪酬等级,坚持按劳取酬的原则;
b,既要确保员工获得最低生活费保障,同时在薪资中定量进行绩效考评;
d,现有员工的薪酬等级应严格依照上述原则调整或套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核定。
e,预设薪资结构。
预设薪资结构。
岗位类别。
薪资结构。
考核比例。
年奖。
行政管理类。
技术管理类。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30%。
有
年终视企业赢利情况。
30%。
营销类。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30~35%。
销售提成。
生产类。
基本工资+计件工资。
计件类100%。
有
辅助类。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12.5~20%。
无
其他说明:
1,取消学历补贴、驻外补贴、技术补贴;
3,岗位工资按照出勤天数发放。
1,身兼多职的员工,其工资标准按照最高的职务执行,不再重复发放。
2,具备特殊技能,并被本企业特聘在专门岗位工作的员工,其薪酬按合同约定额度发放,不受薪酬体系限制。
3,其他岗位不属于本企业的正式编制,其工资标准不列入薪酬体系范畴。
4,未指定见习工资的岗位,其员工见习期工资按照工资总额的80%发放。
5,不符合岗位需求的员工,其工资级别应降级核定。
从统计情况上看,管理岗位的薪酬标准稍有提高,并预留了上升的空间,涨幅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略有不同。其中有必要说明的是:
2,部分岗位为新设立岗位,与原有薪酬体系中的薪资标准不具有可比性;
4,辅助类岗位的薪酬依据其岗位特点作部分调整,纳入薪酬体系;
5,生产系统技术岗位按照实际工作性质分别归入新的薪酬体系中,原薪酬计算方式不再执行。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五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
2022年度示范校建设工作总结。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支撑,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化工专业理事会?的建设,先后与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辽宁美林药业有限公司、辽宁海德鑫化工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博赫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特别是近日,由院长带队与盘锦检测检测中心签订了共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协议,此次合作有效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持续就业,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化工专业理事会初步建立。
项目组通过多次深入的企业调研,确定了化工专业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由于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学院的工作安排,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将在近期召开有学院、行业、企业、毕业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化工专业理事会成立大会。
(二)专业建设委员会逐步完善。
2022年3月12日至17日化学工程系主任徐晓强、副书记腾翀、化工专业负责人陈月、化工设备专业负责人张慧一行4人到宏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北化鲁华有限公司、辽宁海德鑫化工有限公司、辽宁科隆精化有限公司、天源药业就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岗位需求和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进行调研。
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保留了相应的会议记录及相关的视频照片等资料。
(三)企业教师工作站初见规模。
2022年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宝来集团盘锦北方燃料油有限公司、盘锦和运集团建立了企业教师工作站,专业提供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桌椅等,合作企业提供化工生产真实环境和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为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建设工作站过程中保留了相应企业调研报告、会议记录和相关视频、照片等资料。
(四)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了《有机化工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制度》(草案)、《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实践考核实施细则》(草案)。
(五)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范文top100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了《企业教师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弹性工学交替、分段能力递进?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完善。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构建?弹性工学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根据行业企业典型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三方面解析职业能力,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明确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分析典型任务,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紧盯职业岗位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深入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范文写作聘请行业企业和国家示范校的同行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轮修订,框架结构逐稿完善,方案内容不断充实、规范,更加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更加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特色。
(二)课程建设成果初见丰硕。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制定出更科学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多次召开专家访谈会,整个会议通过分析企业岗位的人才类型需求;商讨学生培养方案和校内教学计划;拟定核心课程;讨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总体结构方案;探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及职业能力标准。会议中各位企业专家积极发言,从我国有机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企业的用人理念、用人要求等角度,对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基本技能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最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2、精品课程初见成果。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共主持了4门理实一体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探索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序展开。我系精品课程为: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设备安装与维修和普通化学。四门精品课程已初见成效。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六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约束性。
四、重点任务。
坚持制造业立镇,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方向,巩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支柱效应,提升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优势地位,做优毛织、玩具、塑料制品、服装、家具、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依托瀛通通讯等电子信息优势企业,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快速打造成国内知名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大力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由odm向obm的第二次转型。积极引进深圳、广州的智能制造技术资源,建立健全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链,积极发展智能制造领域关键零部件及元器,建设大湾区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核心零部件配套基地。坚决将土地资源向制造业企业倾斜,严格落实工业红线、蓝线保护制度,严控“工改居”,加大已批未供未建、已批已供闲置土地的收储力度,为优质工业项目提供土地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引入做强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强对超亿元、“专精特新”“小升规”企业的梯队精准培育,进一步推动“倍增计划”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非公经济50条”等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薪酬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篇十七
近年来,x市持续全面深入推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下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先手棋”,努力走出一条贯彻中央精神、符合省委举措、彰显x市特色、契合基层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路径。
一、突出功能定位,强化协调性联动。
x市针对以往城市各领域各部门条块分割、联系不紧、各自分离的问题,积极践行“战区”理念,着力提升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形成以街道党组织为枢纽,统筹区域各类组织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着眼互联互动。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把“大工委”机制写入街道“三定”规定,市县领导干部兼任“大工委”召集人,吸纳x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共驻共建,推选x多名党组织负责人为街道社区“兼职委员”,每年签订共建协议,开展项目认领、结对帮扶等活动x多场次。
二是着眼赋权赋能。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明确街道延伸县(市、区)政府在城市工作领域的组织协调权、监督检查权,赋予街道重大决策建议权、规划布局参与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对县(市、区)直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求意见权、干部统筹使用权等权力,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提升街道“话语权”。
二、突出机构设置,强化有效化管理。
一方面,探索街道社区规模调整,以中心城区为试点,研究制定街道社区调整设置标准,适应城市拓展建设和基层治理新形势,探索推进村改社区,全市共推进x个城中村、城郊村改社区。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设置,自开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全市共有x个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有效理顺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的归属关系,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
三、突出主责主业,强化规范化运行。
针对以往街道定位不清、任务繁杂、责大权小、机构冗余等问题,从明责赋权减负上实现突破,推动街道规范运行。
一是明确职能职责,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差异化制定街道(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街道党工委重点履行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职能,并建立与职能相适应的考评体系,取消县(市、区)直单位对街道的直接考核和对社区的评比考核。积极推进街道权责清单和办事指南修订工作,进一步理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联动顺畅”的县乡关系,街道职责普通压缩x余项,清理“责任状”“一票否决”事项x余项,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全面推行大部制改革,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将街道内设机构重新整合为党建工作、机关综合、区域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办公室;设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巡查大队、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机构,推行“一门全办”“一窗集成”“一枚印章”,提升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