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数学世界教学设计 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一、基本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计算的过程说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共同点,总结有关运算律在分数加,减计算中的应用。
1、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完成第13题
学生口答后追问:3/4-1/4和1/5+1/10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集体评价,并追问: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5题。
提问: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说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在小组交流并反馈。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展示自己的作业。
学生明确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汇报交流。
学生说说简便的方法及依据。通过有条理的复习与专项练习,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熟练进行,但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要加强课后辅导。
二、综合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列式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第16题。
提问:1/3,1/6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
2.完成第17题。
提问:要求“捏成的长颈鹿重多少千克?”实际上是求什么?
组织汇报交流,进行集体评价
3.指导完成第1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指导分析: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组织汇报交流。
4.指导完成第19题。
提问:从题中可以看出第三组采集的千克数和谁有关?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学生认真审题后进行思考发现:就是求三种颜色橡皮泥的总千克数。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汇报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题意后完成解答。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独立进行思考,列式并完成计算,最后进行汇报交流,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及怎样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排除疑问。
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一下,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在小组中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先通分再加减。
公分母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走进数学世界教学设计 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理解倍数和因数关系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水果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水果店去看看各种水果的标价(出示课本第2页的情景图)。
㈡ 探究新知
1、观察情景,发现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橙子卖完了。
生2:苹果每千克6元。
生3:梨每千克4元。
生4:橙子每千克5.8元,但是已经卖完了。
生5:葡萄每千克3.6元。
生6:冰箱上标有-3℃、2℃。
生7:还有香蕉,两个西瓜以及半个西瓜,这半个西瓜也就是一个西瓜的。
师: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4、5.8 、3.6 、-3 、0 、5 、 2)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分类的结果呢?
组1:我们组分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6、4、5.8、3.6、-3、0、2。另一类是。
组2:我们组分了四大类。第一类有:6、4、5、-3、2;第二类有:3.6、5.8都是小数;第三类是分数;第四类把0独立地分开。
组3:我们组也分了四类。第一类有:6、4、5、2、0。因为这一类既不是小数,也不是分数。第二类是小数:3.6、5.8。第三类是分数。第四类是负数:-3。
(第4、5、6组的学生都同意第3组的意见。)
师: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分类更好一些呢?
(生生之间交流,达成共识:同意第3组的意见。)
师:刚才各组都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第3组分的较合理,并且这一组说明的理由比较恰当。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师:像0、2、4、5、6……这些数叫自然数,生活中的自然数有很多,谁愿意举例说一下。
师: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自然数有序性的特点。)
师:谁知道,像-3、-2、-1、0、1、2、3 ……这样的数叫什么数?
生:整数。
师:整数与自然数有什么关系?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
生2:0也是整数,但不是最小的。
生3:最大的整数找不到,最小的整数也找不到。
生4: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师:既然来到水果店了,你们想买哪种水果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想买3千克苹果。
生2:我想买5千克梨。
师:请同学们当一次售货员。算一算两位同学各付多少元?
生1:3千克苹果的总价是:6 × 3=18(元)
生2:5千克梨的总价是:4 × 5=20(元)
师:(教师组织讨论算式:6 × 3=18)先看第一个算式,6和3分别是什么数?
生:因数。
师:是谁的因数?
生:是18的因数。
师:反过来说,18是6 和3的什么?
生:18是6和3 的倍数。
师:说的真好,谁能说一说4 × 5=20这一个算式中各数的关系呢?
生: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
师:谁能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并说明算式中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1:7 × 8=56,7和8是56的因数,56是7和8的倍数。
生2: 15×3=45,15和3是45的因数,45是15和3的倍数。
生3:36÷3=12,36是3和12的倍数,3和12是36的因数。
生4:4.5÷9=0.5,4.5是9和0.5的倍数,9和0.5是4.5的因数。
生5:我认为生4说的不对。因为倍数与因数只在自然数(0除外)中研究,不包括小数、分数。而生4说到了分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但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是从课本中发现的。
师:这个同学不但上课认真学习、研究、讨论。课前预习的也很认真,从书中发现了问题,增长了知识。
(三)数字游戏
师:下面我们活动一下,(教师发放卡片,每张上写着学生自己的学号。)
生1:(卡片上写着4)我是4 ,是我的倍数的请到我这边来。
生2:我是7,是我的倍数的请到我这边来。
生3:我是9,是我的因数请过来。
生4:我是30,我的因数,请举手。
生5:我是6,谁是我的倍数?
师:谁还有问题,请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生6:我是10,我想说一下我的倍数,有10、20、30、40……100.
生7:生1说的不完整,110还是10的倍数,120也是,我认为10的倍数的个数有无数个,最大的找不到,但最小的是10。
师:同学们同意生7的说法吗?(同意)请同学们再用不同的数字验证一下:
生1:如 8的倍数有8、16、24、32……
生2:如 9的倍数有9、18、27……
生3:如 11的倍数有11、22、33……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本身。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说吗?
生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生2:他这种说法不对, 如:8的因数有1、2、4、8,只有4个,我认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3、生4、生5都肯定了生2的说法。
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让学生独自举例证实。 4的因数有:1、2、4.
10的因数有:1、2、5、10.
20的因数有:1、2、4、5、10、20.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最大的一个是它本身。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含义,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四)反思体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生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除了分数和小数外,还有自然数和整数。
生2: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
生3:我还知道了倍数与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本身,最大的找不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最大的一个是它本身。
生4:前面3 位同学说的都不错,我们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多动脑,勤思考,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
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走进数学世界教学设计 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篇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76—14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17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1)做p117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17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四、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五、练习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七、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17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25×412、5×0、80、2×0、53、74+6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1、02÷1.2○1.02
3、做p117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17第7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