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挑战杯佐证材料篇一
;过程性佐证材料安徽电子工程学校2017年5月目录一.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场景2二.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典型案例61 实施背景62主要目标73工作过程73.1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73.2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创新专业教学内容83.3 开发一体化课程资源,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94条件保障95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9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0一.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场景教学活动场景照片图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场景图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场景图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场景图4:一体化公开课观摩教学现场图5:发动机拆装实训教学场景图6:中德诺浩班级一体化教学现场照片图7: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二.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摘要目前,现行的、事实上的院校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产业及学生发展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必须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真实应用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由学校的同质化培养转型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体化培养,由专业能力训练升级为“高质量+有特色”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1 实施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创业创新”等行动正在加快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当前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安徽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以合芜蚌为主要依托,着力抓好产业化创新、民营经济创业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构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安徽省是国务院确定的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是省部共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安徽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开展真实应用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职业院校实施培养模式转型、实现培养质量升级的有效途径。我校持续数年的实践,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和有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了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2主要目标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架构和课题资源建设,根据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构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中专高技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筑校内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市场化工程项目平台,锻造一支“讲师、技师、项目经理”组成的一体化专业团队,打造“高技能学制教育、高质量社会培训、专业化技术技能服务”三业并举的专业特色。明确:中专阶段主要面向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等一线操作岗位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高技阶段主要面向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等一线技术管理岗位及自主创业岗位培养高级技工及项目经理。3工作过程3.1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上,立足行业,面向安徽,对接蚌埠,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学习内容、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的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校内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的对接性任务、市场化平台的融合性任务的学习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和融合,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形成“自主开发项目,主动融入产业;工程项目导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化方向开设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对应产业领域主要工作岗位对接性任务数融合性任务数主要工作过程网络技术机房布线设计与管理(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安装调试、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系统调试师(员)网络管理师(员)6机房的工程布线计算机的网络软件安装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企事业单位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应用)33企业网络服务器系统更新任务校园网网络服务器的数据资料的备份整理任务内部网络应用部署新服务平台网站设计商业网站前台开发(网页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安装和调试、网站开发与信息管理软件设计师(员)网站开发师(员)51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前台设计商业机构网站前台设计企事业单位网站开发与维护(动态网站技术)42内容管理系统设计网上商城购物系统设计艺术设计企业视觉形象策划与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高级)平面广告设计、装帧设计、排版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师(员)65名片设计舞台背景设计6s管理实务设计商业排版设计与书籍装帧(排版艺术)3校内招生简章设计书籍装帧多媒体应用商业动画与造型设计(动画设计高级)视频拍摄、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编辑师(员)动漫设计师(员)62造型设计广告设计创意类短片设计微电影拍摄与制作(影视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61婚礼会场全景拍摄校园宣传片拍摄婚礼视频的编辑校园宣传片视频编辑(计算机专业个专门化方向工学一体化课程列表)3.2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创新专业教学内容为制定切合实际,集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标准,调研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从“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素养”等方面展开全方面调研,制定出专门化方向的9门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全部按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共提炼出具有对接性特点和融合性特点的典型工作任务9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工学一体六步法的步骤实施,有效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需求的深度融合问题,实现了学习者从生手~熟手~能手的转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资深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的发展,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成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以计算机专业多媒体应用方向为例,在该方向的实际教学中,以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进行表达形式分析和研究,从剧本、拍摄、调色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改进,开设有别于传统婚庆视频拍摄与制作的婚礼微电影拍摄与制作课程,定期邀请市内业界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培训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制作过程努力由产教结合向工学模式进行转变,逐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契合度。3.3 开发一体化课程资源,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在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创新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中专阶段开发了4门工学一体化课程,8门理实一体化课程,高技阶段开发了5门工学一体化课程,1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并完成了9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含单机版、普通网络版、scorm标准网络版和多媒体资源版)、4门精品课程建设。在开发一体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锻造了师资队伍:组建了一支由专职(骨干教师)、兼职(行业企业技术精英、高手)、学导(学生能手)组成的一体化教学团队,组建了计算机项目部及网络维护、网络信息管理、平面设计、影视特效合成4个工作室,搭建了网络技术、网站开发、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4个学习工作站。教学团队成员参与项目部的建设与工程实施,专业教师在工程实践项目中摸爬滚打,提升了一体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4条件保障计算机专业组建了项目部,下设“李进工作室”、“毛惠明工作室”、“李霞工作室”和“孙梅工作室”四个教师工作室,并构筑起以“4个校内学习工作站+4市场化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平台,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来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工程项目导向,刚柔并济组织”的办学特色。把工作室建设成教学交流的枢纽、学生工学结合的平台,成为学校职教事业锻造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的基地,成为教师深化学术思考、汇聚教学智慧、反思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疑难、提升教学感受的优秀教学基地。通过本专业师资团队及工程项目资源的积累,可以引领市场,成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率先应用者,拥有良好的服务品牌、稳定的服务市场。5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计算机专业通过工程项目部这一桥梁与业内企业建立起针对有效、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广泛互动、深入交流,在按市场要求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服务的同时,积累专业训练所需要工程项目、技术技能,共同开发针对有效的项目课程,实现合作共赢!目前已积累了企事业单位网络设备维护与终端管理等4个长期服务的市场化运行平台,打造出了一支具备“按市场要求组织管理和实施实际工程项目”能力的一体化跨界教学团队,即由专职(骨干教师)、兼职(行业企业技术精英、高手)、学导(学生能手)组成的跨界专业团队,开发了具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四个专门化方向的课程资源群,基于网络运行的课程资源平台,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在长期的探索中,建立起了产教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目前培养了一批课程开发师,具有独立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丰富经验,近年来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0%以上,满意率85%以上,创业成功率20%以上,其中不乏“蚌埠好人”团队、安徽桥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正春、淮商集团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黄罕等优秀毕业生。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将工程项目迅速转化为学习任务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学校将聘请课程开发专家加入团队,在指导一体化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中迅速培养出自己的课程开发设计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工作过程”,但也要注意防止极端化地理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而忽略了理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不是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而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所以要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选取、设计、实施等方面需要专业课、基础课老师的共同合作。计算机专业2016年1月
相关热词搜索:;挑战杯佐证材料篇二
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从去年开始,长沙把每年的3月23日,即xxx带领中国xxx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日,就是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秉持“赶考”之心,视自己为“考生”,把岗位当“考场”,以人民为“考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书写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努力做到廉洁自律、防患于未然,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腐败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类似一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我们一些同志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甚至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得点小实惠,于自己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
凡此种种,由于心存侥幸而滋生的“小节无事论”、心存攀比而滋生的“小节无害论”、心存邪念而滋生的“小节无法论”,都是极其危险、极其有害、极其可怕的错误认识。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腐败是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己,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己,把小事放到大业、小节放到大局之中加以把握,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
党纪条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责任要求,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来切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存在着腐败的风险。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处于腐蚀与反腐蚀考验的前沿,职位越高风险越高,权力越大风险越大。中央颁发的《中国xxx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将8个方面的禁止细化为52个不准,强调党员干部首先要廉洁自律。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廉政准则》既是明晰的规定、检验的标尺,也是引导的手段、保证的条件。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经常认真地看一看以启发自觉,深入地想一想以反思自省,仔细地查一查以对照自纠,真正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意识、升华为信条。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天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个大臣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说:“见解独到。”遵守纪律的人,一定是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快活的人、一个值得党和人民信赖和重托的人!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同时还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更应该深入地思考自己怎么来担当这份责任,如何来履行这份责任。“律己”如过不了关,“律人”就过不得硬。廉洁自律既是一种领导素质,也是一种领导能力,只有廉洁自律才能获得反腐败的发言权、主动权和领导权。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守住小节,而且要管住小节,既不能迁就自己,更不能放纵他人。对于干部的一些小节问题,应当做到敢抓敢管、早抓早管、严抓严管,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积小成大、因小失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止之于未发。
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廉必须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
要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要主动接受监督防护。监督既是约束,更是爱护。不讲监督的信任就是轻信,放弃监督的信任就是放纵。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的保护和最真诚的呵护,培养起闻监督喜、视监督乐的心境,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在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在行动上主动接受监督,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洁自律能力,以廉洁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和廉洁的品质来赢得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
挑战杯佐证材料篇三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评报告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本情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2009年,是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之一。现有在校生216人。
二、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汽修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1名,师生比1:19.6。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高级讲师3人,双师型教师6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87.5%。外聘教师2人,占18%。2011年,朱晓辉老师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教师cad/cam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2012年芮俊老师参加武汉市多媒体课件比赛获得一等奖。
三、专业实习实训设备
汽修专业拥有钳工实训室,机械基础实训室,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基地。设备总值140.83万元,生均设备价值:6520元。
四、教学管理
汽修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本地企业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每一年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写了部分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经过专业教师充分讨论,专业部主任审核,教学工作部审定,主管校长批准,并报市教科院审批后下发执行。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实习实训计划等教学文件资料完备率100%。
本专业各年级实验指导书、实习实训计划齐全,编写规范,审批严格,着重体现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
管理,实施考试方案审批程序。坚持专业部的常规检查,教学工作部的日常巡查,督导室的抽查和专项检查,对教学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对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及时纠正。坚持学生评教和职能部门评教相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学校2005年开始使用上海鹏达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务管理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目前教师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考试成绩、各种日常工作布置等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管理平台进行,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五、专业改革与创新
1、本专业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文化基础课占教学时数的30%左右,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汽车机修、汽车电工、汽车电控、汽车美容等方面的技能,同时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符合要求,教学计划也得到主管部门的审批。
2、文化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专业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而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用“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
3、本专业与南方汽修学校开展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
六、质量与效益
近三年,汽修专业暂时还没有毕业生,11级55人已参加顶岗实习,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98%。顶岗率和高考升学率98%。
七、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实习实训场地面积不足
目前规划中的新实训大楼还没有动工,校企合作受到场地限制,即使有经费采购添置设备,也没场地放置,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只有加快推进实训大楼的建设,才能改善目前的局面。
2、专业师资不足
目前的专任教师专业结构不太合理,专业基础老师偏多。今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汽车维修双师型教师。
3、教学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专业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热情不高,成果不突出。应加强此方面的引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把汽修专业办出规模办出水平。
挑战杯佐证材料篇四
;学校佐证材料准备要求
(2012年秋学期-2013年春学期)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要点及等第 佐证材料准备要求 一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 1.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初中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3㎡。 1.生均占地面积:小学达到或高于18㎡,初中达到或高于23㎡的为合格;小学低于18㎡在17㎡以上,初中低于23㎡在22㎡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生源30%以上的,小学不低于15㎡、初中不低于20㎡)的为基本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注:老城区的老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但近几年来政府采取措施已逐步提高生均占地面积的,可视为“基本合格”。 1.提供土地证或由地方政府加盖公章的学校平面图;2.老城区学校的情况说明。 2.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或高于4.5㎡,初中达到或高于6㎡的为合格;小学低于4.5㎡在3.5㎡以上,初中低于6㎡在5㎡以上的为基本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提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平面图。 3.有平整、适用的操场。小学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4㎡(含风雨操场);初中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环形跑道最少不低于200米)。 3.小学生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或高于4㎡(含风雨操场),初中有300米以上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环形跑道不低于200米或有体育馆)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平面图,老城区学校附情况说明。 二 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 4.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学校教育装备高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 4.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的为合格;低于ⅲ类但70%以上的装备达到ⅲ类的为基本合格;达到ⅲ类的装备不足70%的为不合格。 1.参照“教育现代化创建”时期的《高港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情况一览表》和计财科的《年初事业报表》做好统计表,并计算出本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ⅲ类标准的精确百分比;2.制作学校各功能室分布图。 5.有图书资料及阅览室。
生均藏书量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 5.藏书室和阅览室都有的为合格;缺少藏书室或阅览室之一的为基本合格;藏书室和阅览室均无的为不合格。 有图书借阅记录和电子图书的电子借阅记录,有阅览室的借阅记录。 6.生均藏书量:小学达到或超过20册、初中达到或超过30册的为合格(不含数字图书);否则为不合格。 按照图书类别做好图书馆藏书统计表,总册数不可低于《年初事业报表》。 6.小学科学实验室至少1个;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至少各1个。
7.小学有1个及以上科学实验室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各有1个及以上的为合格;只有2个实验室、生化合用1个实验室的为基本合格;只有1个实验室或没有实验室的为不合格 “三帐” 齐全(统计帐、明细账、低值易耗品帐)
,实验记录完备,纸质材料装订成册。 7.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每百名学生不少于10台计算机。有音乐教室,初中有钢琴,小学有钢琴或电钢琴,均要配有音响设备、乐器等。有美术教室及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室及教学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设施能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需要。 8.有网络教室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制作学生计算机统计表,数据要精确;2.学生上机记录要分类装订成册。 9.生均计算机台数,达到或高于0.1台的为合格,低于0.1台在0.08台以上的为基本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0.有音乐教室,初中有钢琴,小学有钢琴或电钢琴,并配有适量音响设备、乐器的为合格;有音乐教室、配琴但其他设备或乐器很少的为基本合格;没有音乐教室或没有配琴的为不合格。 做好音乐教室有关使用记录,分类装订成册。 11.有美术教室及教学器材的为合格;有教室但器材很少的为基本合格;没有教室或没有器材的为不合格。 做好有关记录,分类装订成册。 12.有体育器材室且器材充足的为合格;有器材室但器材较少的为基本合格;没有器材室的为不合格。 体育器材、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有保养及维修记录。 三 办学规模、班额 8.学校办学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原则上小学、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生源30%以上的学校,班额可适度放宽(10人以内)。 1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到生源30%的小学、初中,年级平均班额不超过50人的为合格;超过50人低于55人的为基本合格,超过55人的为不合格。 1.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统计表;2.学校各年级平均班额统计表;3.每个班级学生花名册及班主任手册。 1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生源30%以上的学校,年级平均班额,不超过55人的为合格;超过55人不超过60人的为基本合格,超过60人的为不合格。 四 教师配备 9.教职工配备不低于省定编制标准,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21,初中不低于1:16。 15.师生比小学高于或等于1:21,初中高于或等于1:16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学校教职工花名册(包含性别、年龄、学历、学科、参加工作时间、职称和具体岗位等相关信息);2.学校各班学生花名册及人数统计汇总表。 10.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16.教师配备能开齐开足所有规定应开课程的为合格;有1门应开课程难以开足的为基本合格;有1门及以上课程不开的为不合格。 1.学校课程安排表(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开足);2.学校课务分工表(与课程安排表相对应,具体到人、学科及班级)。 11.专任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适宜。小学、初中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不低于70%和60%。每所学校都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17.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不低于70%和60%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学校专任教师名册和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2.学校专任教师的职称证书(中级及以上)复印件(需分类);3.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证书(大专及以上)复印件(需分类);
4.学校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名册(含区第一、二批星级教师、市三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等)和证书复印件。 18.学校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五 安全保障、生活设施 12. 配备安保人员,安全设施齐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健全。 19.配备安保人员,安全设施齐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的为合格;配备安保人员,安全设施不全或学校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为基本合格;没有安保人员或没有安全设施或没有安全保障体系的为不合格 1.安全保障体系:①学校安全网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②安全工作计划总结;③节假日值班表(领导带班);④各类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及资料,安全教育资料;⑤各类安全责任书(层层签订)。2.“四防”建设:①制度防:各类安全管理制度;②人防:保安、校园内保名单、出入登记;③物防:电警棍、辣椒水、保险柜、防盗门窗、灭火器;④技防:视频监控、周界报警完好无损,使用有记载。 13.食堂卫生并满足师生就餐需要,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20.有食堂的学校,食堂卫生并满足师生就餐需要,并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为合格;食堂卫生但不能满足需要,能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为基本合格。食堂不卫生或不能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为不合格。 1.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及相关制度;2.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3.就餐人员统计表;4.学生饮用水来源、卫生状况证明、购买饮用水费用(发票)。5.食堂每天采购食材的清单,及供货渠道正规凭证。 21.没有食堂的学校,能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为合格;不能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的为不合格。 14.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 22.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的为合格;厕所有水冲设施但规模偏小的为基本合格;没有水冲设施的为不合格。 1.学校厕所数及男、女生厕所蹲位数统计表;2. 学校水冲式厕所数。 15.寄宿生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每生一张床。 23.有寄宿生学校,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每生都有一张床的为合格;宿舍安全、卫生,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但比较拥挤,少量学生不能有一张床的为基本合格;宿舍不安全、不卫生,或缺少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或大部分学生不能有一张床的为不合格。 1.宿舍安全制度;2.宿管名单、教师值班表、住宿生名单及安排表;3.宿舍卫生、检查记载表。 六 管理与质量 16.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有较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4.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校风、教风和学风较好的为合格;校风、教风和学风较好,但各项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的为基本合格;校风、教风和学风不够好,或各项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为不合格。 1.学校管理规范职责分工及工作情况;2.学校各项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3.校风、教风和学风及诠释。 17.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学校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法违规行为。 25.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择校生低于10%的为合格;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择校生高于10%低于20%的为基本合格;学生不是免试就近入学或择校生高于20%的为不合格。 1.2012年高港区招生工作意见;2.学校招生工作过程性资料。(城区学校有择校生的需列出学生具体的姓名、班级、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并汇总计算出本校择校生的比例,结果不得高于10%) 26.均衡编班的为合格,以各种名义非均衡编班的为不合格。 18.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鲜明,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27.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为合格;能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类课程能开齐但开不足或很少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的为基本合格;各类课程开不齐的为不合格。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2.学校总日课表;3.各类专题(科技、环保、健康、禁毒、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附有每种活动的详细记载包括活动方案、过程、成效 19.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正常。校园文化富有特色,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 28.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正常,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的为合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但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不够正常,学生社团活动不够丰富的为基本合格;没有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或没有开展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或基本没有学生社团活动(含兴趣小组)的为不合格。 1.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及总结;2.体育艺术“2+1”开展情况(每位学生的项目、器材、活动时间、指导老师等);3.学生社团活动情况(社团名称、指导老师、参加人数、活动过程资料)。 20.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身体、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80%以上的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 29.学生学业以按省里规定由学校组织的学科考试成绩为依据,合格率达95%及以上的为合格;合格率低于95%在90%级以上的为基本合格;合格率低于90%的为不合格。 1.学校2012—2013学年度学生学业成绩统计表
(粉化纸打印,大小可调)
(粉化纸打印)
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
(粉化纸打印)
卷 内 资 料 目 录
一、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初中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3㎡。 序号 资 料 名 称 备注 1 2 3 4 二、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 序号 资 料 名 称 备注 5 6 7 三、有平整、适用的操场。小学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4㎡(含风雨操场);初中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环形跑道最少不低于200米)。 8 9
2
6
全
国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基
本
均
衡
学
校
现
场
佐
证
材
料
①
全
国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基
本
均
衡
学
校
现
场
佐
证
材
料
①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学校现场佐证材料
(1)
相关热词搜索:;挑战杯佐证材料篇五
1、专业概况
三峡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学校2003年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1.1 专业成立时间与教学组织设置
三峡大学成立之前,原湖北三峡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进行过广泛调研。三峡大学成立后,由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学校师范教学部、电气信息学院,对该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2002年,学校申报该专业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生29人。
2002年三峡大学学科调整,设立了教育学院(2005年改名田家炳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于田家炳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的协调管理和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办有高等教育硕士点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学院设有教师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学系设有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学与心理学教研室。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专业办学需要。
1.2 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另有与其它学院共享的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含在读博士2人)。
根据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该专业适当控制办学规模。办学6年,每年学生人数是:03级29人,04级36人,05级48人,06级32人,07级22人,08级38人,09级52人。目前在校四届学生共144人。
1.3 主要办学条件
为了改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三峡大学组建之初,就兴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165万册,各类电子图书53万余种。田家炳教育学院资料室于2004年10月正式搬迁至文科楼一楼,条件建设得到了加强,订阅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方面的图书、音像资料和期刊杂志,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证。
近几年,学校陆续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增加了新教室,除了普通教室外,还投资建设了150间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较完整的设备,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生宿舍的条件逐渐改善,装了电话,开通了校园网,学生可以在宿舍上网,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2004年迁入文科楼后,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到2008年为止,专业实验室资产价值443.78万元,为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1.4 建设与发展思路
力培养、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有机地接合起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努力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
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 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自开办以来,根据形势发展与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专业建设规划,力求目标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合理。为此每年选派专业负责人与相关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系主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以及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行的工作会议,及时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数次组织专业教师考察、调研省内外高等学校,与各类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交流、探讨办学措施与经验。
本专业开办之初就制定了2003—2007年专业建设规划,后来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又制定了“2006—201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依托教育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整合优质办学资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办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面向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行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努力将教育技术专业办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措施是:
(1)通过引进、共享、培养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在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引进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同时,十分注重计算机专业和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引进。近三年,引入1名教育技术学硕士,2名教育学博士,安排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做实验员。根据学校课程归口的制度,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电子技术类课程、计算机类中的一些课程由电气信息学院和信息技术中心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近三年有3名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做为期半年的国内访问学者,2名教师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2)优化专业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原属师范类专业,但是随着基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减少,学生就业呈多元化。所以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专业方向的优化、调整,适当减少师范类课程,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教育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和专业主干课的比例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原则是计算机类课程贯穿始终,前后课程衔接得当。教育类课程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教育技术主干课以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教育类、计算机类、影视类等各类课程学时比例和衔接进行重点研讨。
(3)加强教研与教材建设,打造优质课程
鼓励教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实验讲义。加强课程建设,课程组3年内必须建设一门校级优质课。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优质课程建设。近3年内共主编和参编教材六部(含2009年出版),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一门院级优质课。
(4)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水平
在现有的研究方向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人才队伍现状,确定学科方向。到2010年本学科要形成2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方向、影视技术与艺术方向。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不断提升队伍实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在引导和规划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方向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尤其是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水平。每个方向每年要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篇。争取省级科研或教研立项2—3项。搭建学科平台,积极实施硕士点立项建设项目,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取硕士授权点。
经过6年的建设,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长足的进步。2006年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通过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审批,成为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
从2003年至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了03、04、06、07、08、09六个版本。基本上每年都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达到因材施教,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随着形势发展,培养方案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展;二是由于国家的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非师范生也可以当教师,增加了中小学的教师来源,我校传统师范专业毕业生去中小学的比例减小,所以主要培养目标应及时调整。
从06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根据学生就业多元化的特点,改变单纯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养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就业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部分专业课的学分,如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等,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适应性,并满足部分学生考研的需求;减少必修的师范类课程,设置选修师范模块课程,适应愿意当教师的学生的需求;在短学期设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结构是一条线,两加强、三结合:即在大学四年内,计算机类课程每学期都不断线;加强专业主干课的主导作用,加强影视类课程的支撑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通过3年的探索与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09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工程、数字化音视频技术设计开发、广播电视系统支持服务、电视节目制作、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等工作。
经过六年办学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比较完善,课程体系初具特色,且实施情况良好。
2.2 专业基础条件
本专业实验课程在学院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基础实验室完成。学院专
业实验室下设计算机室、室内摄影室、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录音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格教学室、观片室等功能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用房面积1100平方米,800元以上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大型仪器设备472台(件),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443.78万元。学校基础实验室设在信息技术中心、理学院和电气信息学院,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2384万元。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内实习基地有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外语学习中心、广播台,校外实习基地有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电脑公司、宜昌市28所中学。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进行指导,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生毕业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愿意到中学教育实习的学生,学院集中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学校或有关单位分散实习。分散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单位调查报告、实习总结。学院组织分散实习答辩,进行实习成绩评定。经过几年的运行,这种方法日趋完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了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
学校图书馆与本专业相关的理学类和教育学类图书分别有:理学类纸质中文图书83092册,中文期刊6735册,外文图书6755册,外文期刊3193册,中文电子图书19301片,中文电子期刊1659片,外文电子期刊18156。教育学类纸质中文图书51821册,中文期刊24354册,外文图书1709册,外文期刊204册,中文电子图书14277片,中文电子期刊3848片,外文电子期刊18156片。能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日常需要。
本专业教学活动经费由学院根据经费预算统筹安排,2006安排
教学经费38156.40元,2007教学经费46608.40元,2008教学经费57573.50元,基本能够满足图书资料购买、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
2.3 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金林,男,生于1957年3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副教授、教育系主任,2002年被评为为校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3年至今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200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2009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教材两部。近几年撰写教科研论文十余篇。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76.9%,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9人(含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占教师总数的69.2%,学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近三学年本专业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达到100%,55岁以下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生评教情况反馈优秀比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具体是:2007年春季学期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为86.56分(全校平均分84.82分),2007年秋季学期86.98分(全校平均分85.08分),2008年春季学期88.69分(全校平均分83.95分),2008年秋季学期89.50(全校平均分87.61分),近三年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得分均高于学校平均分。
近三年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24项,发表论文26篇,出版著作6部。如柳庆勇等人参与的省教育厅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郭辉等人的省教育厅课题: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杨世军发表论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电教2008.2)。金林发表论文《〈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建设实践》(新闻界2008.4)。科研和教研成果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 课程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型、应用型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主要由计算机类、教育类、影视类课程构成。为使学生完整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置了下列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程、课外学分。
公共必修课由学校向学生统一开设,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质教育。如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与训练、体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门采用双语教学。
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在短学期内以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的形式完成,即在长学期学完实践性课程后,在随后的短学期通过项目实践得以巩固、提高。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开设,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能力和水平、增强其文化素养而开设的,以适应今后就业和发展的需要。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4个学分的文学艺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特长,使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多种技能。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得10个课外学分。
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整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尽可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两门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一门课被评为院优质课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选用教材的原则:
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在有条件的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读书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实践课程,由学生提交自己的作品,互相开展探讨,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3)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例如,把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改革考试命题与评价方法。通过注重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开、闭卷考试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课程采取撰写课程论文、开卷考试、口试等方法进行考核,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了平时练习、作业、参与实践活动、考勤的权重。
2.5 实践教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力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年来由于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环境的改善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加强。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训课构成。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课程中的实验课)30学分左右,将近总学分的20%。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学时是: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3学分,2周)、教育见习(2学分,2周)、毕业实习(8学分,8周)、毕业论文(8学分,8周)、摄像技术实践(2学分,2周)、电视节目制作实践(2学分,2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2学分,2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践(2学分,2周)。
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训占课内总学时的30%。通过长、短学期结合;动脑、动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的连接将实践性强的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本专业学生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指导,在学校基础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校外语学习中心、校广播台,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宜昌市28所中学等完成实验、实习、实训。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形式,补充课内实践教学。本专业有三个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网站设计小组,影视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以学院实验室为基地,采用教师指导,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活动,几年里制作了大量多媒体包装、影视作品。仅2007年我专业为宜昌市多家单位制作电教片、电视宣传片67件。2006、2007年获得横向科研项目5项,参与学生近百人。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以生产实践的形式,将教学实践活动变“模拟”为“实际”,变“实验”为“真实”,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6 教学管理
2.6.1 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努力朝管理内容的科
学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过程的程序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迈进。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本专业认真贯彻执行校院两级制定的《三峡大学本科教学研究活动工作条例》、《三峡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暂行条例》、《田家炳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田家炳教育学院教材建设计划和选用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案》、《田家炳教育学院教学视导组工作条例》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对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
(2)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为分管负责人、系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3)试行课程负责人制。目前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组建课程组,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质量把关、教改与课程建设。
(4)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三峡大学考试违规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凡考试(考查)舞弊者,一律给予校外察看一年的处分;复学后再次舞弊者,一律开除学籍;请人代考者、替人考试者,一律开除学籍。
(5)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制。按照《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和《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估办法》要求,规范本科论文环节,采用两次答辩制度,督促论文质量差的学生不断改进。
2.6.2 教学质量监控
(1)加强教案检查。明确规定了课程组集体备课和教案检查制度。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对每门课程的教案进行的检查。
(2)建立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系领导、课程负责人、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学视导组成员经常进教室听课。
(3)完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教学秘书、辅导员、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学视导组、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4)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开展了院领导、视导组、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网上评教和院系领导、教学视导组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主要依据。
(5)坚持作业批改。对必修课程规定教师作业批改的次数,同时规定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6)规范考试命题、试卷制作、评阅与试卷分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为提高教学监控的效度,每学期对每份试卷的制作都进行a、b试卷制作;试卷评阅要求每门课程的负责人组织所有科任教师集体流水作业,严格按学校的评卷要求和程序操作,统一登分,并由评阅教师和课程的负责人共同签名;试卷分析要求客观、全面总结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提出教改建议。
奖。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长度为10000个字符以上,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并严格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系统、严密:先举办论文撰写讲座,然后学生选题,指导教师审题、修改、定题;学生开题,指导教师多次修改,定稿,最后全员参加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近几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严把学生论文质量关,将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从整体上看,论文质量较好,不少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增强;论文语言较通畅,结构较为清晰,条理较清楚,格式较规范。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极少数论文选题陈旧、狭窄,内容贫乏,创新不够。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论文的原创性,特别狠抓学生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2007、2008两届毕业生中有2人获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本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10分左右,报到率超过90%,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很少。本专业学生就业呈多元化。除一部分去中小学任信息技术课教师外,多数去企业、公司,从事网络服务、视频支持、电视记者、影视制作、教务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
3.存在的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以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师范类专业受到了挑战。三峡大学是一所以水电为优势特色、工科处于强势的地方性综合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理科专业,学生受到学校水电等工科专业的吸引。因此,在本校的招生、转专业方面本专业显示了一定的欠缺和不足。
(2)师资队伍的人数与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年来,专业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专业的改革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受学校所处地域的限制,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引进不够,不能满足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需要。
(3)科研、教学成果,特别是高档次成果较少,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2.1整改措施
(1)积极进行学科与专业的调整。学校现正启动学科专业调整,发挥本校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拟将教育技术学调整到准备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将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师资培养计划,力争在今后5年内引进或定向培养本专业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2-3人。
(3)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凝炼学科方向,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对教研活动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引导学科组和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挑战杯佐证材料篇六
;关于做好申报改革示范校建设有关德育工作部分的佐证材料的工作说明
接陈校通知,8月22日前,要将中职改革示范校申报佐证材料准备好,以便在23日之内放到网上去供有关专家评审。涉及政治部门的材料,小明主任、秀琼主任负责,由仲统筹;如果要团委或他其他等部门提供材料,则也请你们先直接与向他们提出要求,万一还有什么困难,请直接向仲或陈校提出,以便共同解决。
根据相关要求,仲编写了这个“说明”;请小明和秀琼按照分工,于8月21日之前,将各自负责的材料准备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到仲的qq上;为了提高效率,方便工作,请你们将准备好的材料,及时的传过来;8月22日上班时间,3人在学校集中,协商改定材料,上报学校。
仲承全
8月19日
4-1-1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佐证材料(张秀琼主任负责)
文字表述: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首要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坚持“育人第一,授技第二”、“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紧密结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努力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的合格中职学生。
1、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坚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部部长为主要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治处负责人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明确了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部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工作职责明确。
2、队伍建设有力,机制运作顺畅。选用了思想素质好、育人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专业部长和班主任;按照德育课设置和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选派了一批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师;建立了专业部长、德育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将专业部长、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将其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向他们适当倾斜;实行行政干部蹲点专业部、班级制;推行了专业部长教育教学负责制和班主任包班制;健全了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密切联系家长,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的作用,构建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德育交流工作制度,通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探索、总结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措施到位。学校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纲领性文件为指导,建立健全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均与德育紧密结合,制订并实施德育工作计划,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目标导航;安排充足活动经费,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必备的场所与设备,并对德育工作实施考核、评比、奖惩,确保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健全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定期评选、表彰与通报。
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赣州、南康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43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1、德育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及其成员)
2、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3、德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近3年来的)、
4、德育工作队伍花名册、
5、德育工作班级考核评比情况(以学期为单位,采用列表形式,罗列近6个学期以来的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班集体相关德育工作单项奖——比如文明教室、板报评比、文明习惯养成等活动评比等)
6、德育队伍培训方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培训措施等)
7、德育先进集体或个人评比、表彰材料(近6个学期的、采用列表形式,含学校及党、团等部门获得相关荣誉)
8、学生操行评定等相关材料(如政治处下发的对班主任搞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工作的要求;学生操作评定的样表等)。
4-1-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佐证材料(张小明主任负责):
文字表述:
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切合职业学校师生特点和发展需要:一是遵循《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关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做好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强化社会公德和合格公民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使师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积极生活、保护生态,具备健全的人格;三是结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规划教育,与司法、党团等部门联合开展廉政、感恩等主题教育。
学校还非常注重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一是推行学生“成长规划制”和“德育学分制”等德育工作举措。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结合他们在思想纪律、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家庭情况等实际情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应的阶段成长规划;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进行全面、全程的学分考核,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二是建立全覆盖的德育工作网络。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了蹲点领导、专业部长、班主任和教师的作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将德育工作列入家长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与家庭、社区、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良好的德育工作平台。将德育工作纳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方法,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网上德育阵地,开展学生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四是高度重视对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重点关注留守孩和后进生,建立了专门的成长档案,指定党员干部、专业部长、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
近三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有132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众多知名企业争相录用我校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用人单位称赞我校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体能,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发展的路子也很宽”,展示了学校德育工作抓得实、抓得好、抓出了成效。
佐证材料
1、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相关资料:学生“成长规划制”; 学生“德育学分制”;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学生职业规划;师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积极生活、保护生态的等人格教育;廉政、感恩等主题教育。
2、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状况检查记录、
3、班主任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样式、列举两个学期主题班会内容安排表、学生情况家访登记表及(特殊)个别教育情况记录表——即教师一对一帮扶情况记录表、列举班级管理)、
4、近年来学校德育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
5、近年来校刊(校报)样式、广播站活动栏目等情况记录、
6、德育基地方案及运行情况:校内外德育基地的名称;基地承担的德育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基地德育工作的成效;
4-1-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佐证材料(张小明主任负责):
文字表述
学校确立了“凸显职业性,融入企业性,彰显人文性”的文化建设理念,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和职业特色,在抓好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在熏陶中提高职业精神,在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在校企共育中建立职业素养”的路径,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内涵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
一是大力建设涵盖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的职校制度文化。在制定师生管理制度、校规校纪时,以企业和社会对师生的职业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协作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率意识为落脚点,以融合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人文关怀为着力点,通过各项制度的力量,广泛深入持久地推动文化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企业家讲坛、名师课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顶岗实习等活动,全面体验、学习企业精神和文化,提高职业素养。
三是建设以人为本、人格健全的学校人文环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建设学生“成长规划和素质拓展”两大工程,着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通过开展“爱生命,守规范,讲文明,提素质”等宣传教育活动和修身工程,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和综合素养。
四是着力搞好学校文化载体建设。强化对外宣传窗口建设,通过校园网、广播站、长廊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载体,来展示学校发展、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职业规划,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对师生取到了熏陶和净化作用。
五是推行企业文化激励方式。推出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等教师明星榜和技能之星、就业明星、三好标兵等学生群英榜,大力表彰和奖励“德艺双馨,授技育人”的教师和“好学笃行,德才兼备”的学生,激发他们创先争优的意识。
近年来,校风校纪建设了成效明显:一是形成了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 “育人第一、授技第二”,“热爱学生、帮助学生、成全学生”的育人理念;形成了“爱学校、爱专业、强素质、健体魄”的校风,“德艺双馨、授技育人”的教风,“勤学苦练 、德才兼备”的学风,学校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二是校风校纪建设成效好,没有出现一例严重的违法乱纪案件;三是学校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赣州市“德育示范校、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办学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和校风校纪建设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佐证材料
1、学校“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
2、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建设内容、文化建设措施——含组织机构、活动经费等)
3、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记录及反映活动成效和校风校纪等有关资料。如:教师明星榜和技能之星、就业明星、三好标兵等学生群英榜,
4、文明单位或相应表彰证明材料等。列表说明集体或个人获得相关表彰的情况
附:关于提交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书网上佐证材料的基本要求
一、佐证材料格式说明
1. 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各级标题建立对应文件夹,文件夹的命名与项目申报书的各级标题一致(格式见附件1)。各申报学校不得修改文件夹格式和排序。
2. 同一文件夹内多项佐证材料属同一系列的,可相应建立下一级子文件夹存放有关材料,子文件夹的命名要准确、达意,一目了然。
二、佐证材料内容说明
1. 佐证材料可包括word文件、excel表格、图片、文件扫描件等形式。
2. 对于容量较大的佐证材料,只需提供材料主要特征即可。如:特色教材、校本教材等较厚的书籍只需提供封面、封底与目录。
3. 对于份数较多的佐证材料,可通过列表形式呈现。如:教师的学历、职称等证书,只需提供相应表单。
4.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软件平台等资源类的佐证材料,可采用界面抓屏为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安全访问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只需提供有效查阅链接。如学校电子图书、课件资源库、试题库等。
三、佐证材料提交要求
1. 各申报学校在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书网上佐证材料的说明(见附件2),结合学校实际,在佐证材料具有足够支撑度的基础上,只需提供最典型、最具特色、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资料。
2. 各申报学校需将所有佐证材料存放于学校校园网服务器上,并提供可供复核专家直接查阅的有效链接(包括ftp路径、网址、超链接等),确保点击一下就能够进入存放佐证材料文件夹的网络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