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价值、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感悟与反思,是思想感情的倾诉与展示。写读后感时,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增加文章的深度和独特性。小编整理的这些读后感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写作思路和参考的模板。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一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年轻的时候我们耽于美色,对世界的认知还相当肤浅,待到人生的阅历日渐丰富,才终于明白有趣的灵魂是如此的难得,与之相伴的生活是多么的趣味盎然。
提起有趣的人物,大家能想到哪些呢?有趣的灵魂虽万里挑一,但纵观古今,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细数来也有一些:有游山玩水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有一贬再贬却豁达乐观的苏轼,有装癫索砚爱石成狂的米芾,也有“百无一用,乃成作家”的汪曾祺……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明末清初的“小品圣手”、“都市诗人”张岱。
张岱,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陶庵,幼年读书三万卷,被誉为“神童”,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优秀文学著作。
他一生兴趣颇广,用他自己的话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总之凡是能想到的兴趣,他基本都涉及过了。
他不仅爱好广泛,而且每个爱好都不是浅尝辄止,他是当时著名的“美食家”,还是“时尚界”的“选美教父”,自己养戏班,自制“兰雪”茶,建诗社、琴社、读书社……可谓精力充沛,才华横溢了。
他的这些爱好,在他所著的《夜航船》中可见一斑:在这部作品中,从天文到地理,从人物到政事,从伦理到文学,三教九流、礼乐古玩无所不包,共分为二十大类125个小类的学科知识,可以看作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也有朋友会问,这么一本书应该怎么看呢?因为里面全是各种碎片的知识,其实正如书名《夜航船》所指(夜航船本是当时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人们外出乘坐,在时日缓慢的航行途中,坐着无聊,便以闲谈消遣),读者平时闲来无事,翻上几页,可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或从三五文青知己小聚,天南地北聊上一些,也颇能增添几分情趣。
除了日常闲谈,《夜航船》对于文字工作者的用途更大一些。很多作家在介绍自己写作的经验中都曾提到,他们会有一些记录素材的本子(或者app),平时听得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脑中偶尔灵光一闪,便随手记下来,便于以后创作中使用。若有此一本前人汇好的东西,其实省了不少东寻西索的功夫。
估计张岱原本辑录这本作品应也有此意,只是其中记载的各种内容实在有趣,便被文人墨客争相传阅,乃流传不息。也是,如此有趣的一本集子怎能让人不喜欢呢?先前读得一篇唐人苏味道写的《正月十五夜》中有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当时便去查了这一习俗,而当翻到此书中《天文部》“春”一节中,有“金吾不禁”这一条,不由得会心一笑:
金吾不禁——《西京杂记》中说:西京长安城的大街上,有皇帝的警卫执金吾日夜宣告宵禁,只有正月十五及前后各一天让执金吾解禁,叫做“放夜”。
比如有一种少年先喝老人后喝的“屠苏酒”,有唐玄宗故弄玄虚搞出来的“广陵灯”,有蜀郡公范镇宴请宾客所设,花落到杯中就要喝酒的”飞英会“,还有唐睿宗长子宁王李宪,为了防止鸟雀破坏花枝而设的”护花铃“……凡此种种,常常一翻就不觉看了许多。
譬如又一日忽来雅致,便随手翻起了山川、泉石两节,天姥山、石钟山、磻溪、钱塘潮、望夫石这些熟悉的词条接连映入眼帘,当然除了熟悉的词条外,新鲜的词条更有情趣,就比如这条“愚公谷”:愚公谷——在临淄愚公山的北面,齐桓公追赶一头鹿到了这里,问一个老人:“这里为什么叫愚公谷?”老人回答说:“我养了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我把牛犊卖掉买了一头小马驹。有个少年人说母牛不可能生马驹,就把小马驹牵走了。邻近的人们都认为我很愚蠢,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初看这是一个傻得出奇的寓言故事,其背后的动机是老人借此讽喻齐国司法的混乱,故事的后文是,齐桓公将这个故事告知管仲,管仲虚心受教,花大力气整治了齐国司法公正的问题。后来“愚公谷”常被用来指隐居或与人无争的地方。
另外还有“牛山”一条,是关于晏子讽刺假仁假义的国君和谄媚的臣子的,也很有意思,不过词条太长就不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自从获取了这本《夜航船》,仿佛手头多了一台生产乐趣的机器,仿佛哆啦a梦的百宝袋,无聊之际随手取出几条,枯燥之感顿消,实在是打发时间的宝器。此番作家榜联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的这版《夜航船》,装帧精美,质地精良,还配有二十多幅清新的插图,非常适合收藏。全本都由白话翻译,不需要古文功底也能领略此书的趣味。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缺点,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没有附上原文,如果想领略原文的味道,可能需要搭配中华书局的那本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二
在《夜航西飞》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九章《流亡贵族》,作者柏瑞尔写自己与一匹马之间的情感。
要说柏瑞尔写了非洲的人、非洲的事、非洲的狮子、大象,都是在用第一人称写作,唯独写到马,转换为第三人称,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在同一本书里出现人称转换,还是极为少见的。
坎希斯康就是其中一匹。”这一段文字让我们获知,马,尤其是那匹叫坎希斯康的马,对于柏瑞尔是极为重要的。她如果接着用第一人称来写它,是难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对等的关系。所以,柏瑞尔说:“它降临时的最初印象,以及随后几个星期内发生的事,还清晰地印在我脑海中。但有时我也会想,它的印象又是如何。”
这里是个转折点,作者试图从“它”的角度来回忆过去。但是如果单单变成从一匹马的角度来写,就变成了完全的拟人化,是作者的假想,不可避免有一种矫情感。那就让人与马都变成“上帝视角”下的平等角色吧,静静地看着“两人”之间的从陌生到相识。
“小女孩带着痴傻的快乐神气。她走近它,再次说起这个词,而它则觉得她的气味还不错。但它发现,她的举止里透着亲你。于是朝她稻草黄的头发里喷出一团鼻息以示警告,但她只是大笑起来……”
这是一个女孩对马天生的热爱。柏瑞尔在17岁的时候,父亲因为产业失败从肯尼亚移居到秘鲁重新创业,但柏瑞尔选择留了下来,以驯马师的身份独立生活。她对马有多了解?看看这段文字吧,一个小女孩对一匹高傲优秀的纯种马的理解和爱,出现在每一个温柔地文字中。
“每当清晨来临,坎希斯康就用耳朵和眼睛等待小女孩的到来,因为它已经学会辨识她光脚踩在被阳光晒硬的地面上的声音,学会了在其他事物中分辨她稻草一样的乱发。但当她真的来到它的马房时,它却远远地站在一角,看着她干活。”
在阅读《夜航西飞》时,我多次被柏瑞尔的这种与众生平等的态度感动。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她经常使用“拟人”的手法,比如她写一棵树,“它曾将女孩甩过去的那棵大树也还站在原来的地方,投下同样的一小块树荫”;她写蜜蜂,“蜜蜂像金色的子弹一样,在不知抵抗的空气中穿行。”
所以,当柏瑞尔被高傲的坎希斯康甩到树下,她没有恨她,而是整整养了七天伤后,平静地出现在马厩里又为它清理脚掌;后来当她被它用牙齿咬住背,甩向墙壁,她蜷着身体在草垫上躺了很久,爬着离开了马厩,她依然没有恨它,第二天又来了,对它的触摸一如往常,只是带着有一种不曾有过的坚决。
当然,在所谓的“驯服”中,女孩赢了,但柏瑞尔说:但这不值一提。
因为在柏瑞尔的眼里,并没有主人和被驯服者的高低区分,这也就有了本章最后的动人之笔。今天回家比较早,孩子睡了之后,我随手又翻了翻《夜航西飞》,想着是否把一直想写的这篇写出来。勤快的我和懒惰的我斗争了1分钟,想着接下来的一周会更加忙碌,决定还是写出来吧,给自己一个赞!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三
在读到《夜航》之前,从未有过哪本书能给予我灵魂飞翔在暗夜空中带来的那种震颤和幸福。
傍晚,飞行员法比安从巴塔戈尼亚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久,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在地上人们的眼里,空中飞机飞过带来的那一点光亮,是浪漫而温柔的;在法比安的眼里,地上光亮的星火,是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默默流露的感情,它们是幸福。
里维埃是地面上的王,他和法比安一样,自信又勇敢,他指挥一切,包括指挥飞行员们的勇气。披荆斩棘的开拓者,都有着兽性的强悍和残忍,里维埃不容许同情和原谅——以及所有爱和温暖的感情,让飞行员们失去夜航的勇气。里维埃和指挥奴隶建造巴特侬神庙的国王一样,他不怜悯人的痛苦,却无限怜悯人的死亡,于是他要建立屹立千古的事业,永远不被时间的砂砾掩埋的事业:夜航。
奋力和天气抗争的法比安驶向三千多米的高空,冲破云层,他看到了神奇的景象:月亮和星光照在云层上,光亮反照在飞机上,光明而又宁静。得救的喜悦转瞬即逝,燃油不多了。对法比安的描述到这里结束了,结束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上,结束在希望和安宁的光明之下。这是夜空之王的幸福,对飞行员来说,幸福的光不是来自城市和村庄,不是来自家庭,只能是来自夜空。
巴塔戈尼亚夜航的毁灭,有那么一瞬间,动摇了里维埃的信念,他像法比安一样有了放弃夜航的想法,然而仅仅是那么一瞬间,他又坚定了决心。地面之王里维埃的幸福,在未来。他指挥的航班飞行在夜里,夜航航班带来的恩惠泽被每一个白天,这就是幸福的光亮。
读海子的诗,是大地和生命的力量,坚实安稳;读《老人与海》,是大海和生命的力量,惊心动魄;读《夜航》,是夜空和生命的力量,在空中无可依傍,却又给人以希望。我们爬上长城,已经感受不到人的血泪,孟姜女的哀哭业已消逝,只留下永恒的赞叹和伟大;我们坐在夜航的飞机上,早已记不起第一批夜航的飞行员们和他们家人做出的牺牲,夜航为我们争取了时间,这就是里维埃、法比安这些暗夜之王所希望的,这是他们的幸福。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四
夜航不仅面临技术困境,还面临各方人士的压力,更面临个人幸福与人类责任的矛盾。在小说中,圣埃克苏佩里成功塑造了灵魂人物里维埃,这是一个一开始会觉得他严酷呆板甚至有些讨厌的角色,但渐渐地会产生对这一角色的敬爱。他外表冷酷,态度强硬,雷厉风行,全身心投入在航空事业,是一个“走不到终点的旅客”。里维埃的冷酷其实出自于爱,他认为“要爱你手下的人,但别告诉他们。”为了夜航事业,为了保持对手下的权威,他只能把爱藏在心里,自己承担压力。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对里维埃的心理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就像夜航必须面临的困境一样,但是他坚信“生活中不存在解决办法。存在的是各种进取的力量。必须创造这些力量,办法随后会来的”,所以小说最后在夜航进行最艰难的时刻,他毅然选择继续,他明白“路一旦打通,不会没人走。”众多精彩的心理描写,让人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不禁放慢脚步,反复体味其中的道理。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
这是一个带着责任承担的冒险故事。
这是一个散发着高贵气概的冒险故事。
并非所有的冒险故事都有意义,但《夜航》却是一个告诉我们世上还有一种东西值得我们冒险的故事,充满追求。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五
故事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思绪也是。我不想简单的说它是一本迷人的书,或者,故作姿态地讲“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实际上,任何形仪式感的思考,在作者深沉的情感和谦虚自省前都显得单薄和做作。读者----听故事看风景的人,最得体的表现是沉默着,把心完全打开,进到故事里去。
柏瑞尔(作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贯穿了非洲的绮丽,众多传奇的男性,无以数计的驯马和飞行荣耀。但是柏她并没有打算迎合读者的猎奇心,对于异国风琴和世俗荣耀,言语之间寻不到半点得意或炫耀。吸引人的正是她这样的姿态——无意炫耀,也就谈不上克制。她没有把过往生活当做珍宝观赏,而是始终和那片土地站在一起,融为一体,对回忆中的种种都饱含深情——稀松平常又刻骨铭心。
所以在书中她隐去了自己的私人生活(比如三段婚姻,比如母亲角色的缺失)谈论的始终是非洲丛林灌木,奔跑在草原上的狮子,陪伴她成长的伤痕累累却始终骄傲勇敢的混血狗布勒,一头骄傲来自远方的骄傲漂亮小母马,驾驶飞机穿行于无际白色云堆间的虚无感,以及午夜飞行时无可逃避的孤独。
柏瑞尔有女人特有的细腻柔软,文字间深情贯穿始终,那种深情,如静水深流,深沉厚重。它无意去感动任何人,毫不在乎如何让情感达到高潮。同时,给我们讲故事的人柏瑞尔有着大多属于卓越男性才有的面对命运淡然谈笑的胸怀。讲故事,对她来讲就像骑马,或者驾驶飞机,有她握着缰绳或操纵杆,穿越森林,穿越云层,穿越无际的孤独,徐徐前行。
文中哲理深刻的片段俯拾即是,比如当柏瑞尔还是一个小女孩时,父亲对她讲“一头被驯养的狮子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狮子——而任何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都是不可信的”从孩童时候起,她就被教育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一切生灵。在她生活的环境里,在当地土著马赛人和父亲那里,人类,从来没有被视为万物之长,他们和狮子,和大象一样,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值得太骄傲的。所以即使被狮子咬伤后,她仍然会思考“人类的思想似乎憎恶对自然天性的抑制,但却要用人的标准来限制那些更为本真的动物天性,有时这显得毫不合理,而且相当怪异。”
在本书中,柏瑞尔似乎从未对事抱有偏执的意见,极少评价他人的行为,形容别人也都很克制克,很有当年盛行的”英国绅士风度”。但这种绅士风度和教养并不来自都会生活里的练达人情或淑女教育,我想更多是来自非洲这片辽阔的土地,让她自由奔跑,从大自然中领会谦卑,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让她对一切都洞察于心,坦然而然,然后带几分自我调侃的幽默。比如从爱尔兰飞越大西洋途中飞机遇到危险事故后又回到正常,她说“我该感谢上帝——我确实感谢了,但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我感谢了设计无敌{吉普赛型发动机”的杰弗里.德.哈维,毕竟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由上帝设计出来的。”
书里面很多景色与心理描写都非常动人,并不是精致词语的铺成和渲染,就像海明威说的,它并没有讲究文字技巧,而是由非常真诚简练文字构成的美感,毫不矫饰,直抵人心(当然这也得感谢翻译本书的陶立夏)。毕竟,作为一个优秀的驯马师和飞行师,作者无心成为一个作家,她只以平静的语气讲一个遥远故事,已经逝去非洲,她一生热爱的地方。这个故事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生。
而我,故事之外的人,一个普通读者,一个生活在遥远东方平凡的女孩儿。我在一个春末的好天气里坐在开往公司的公交车位上读完这个故事,然后沉沉合上书页“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我知道,曾有过那样的生活,那样的世界,那样的信念,那样的人”
我把目光转向窗外的树叶,阳光正从东面照在树冠上,树影斑驳跳跃。肯尼亚的阳光会是什么样的呢?丛林依旧遮天蔽日吗?狮子还会活动在人迹所至的地方吗?大象呢?我想了很多,然后下车走到办公室,回到我的生活里来。或许某一天我真的会踏上那片土地,或许永远也不会,但重点不在这,要记住的是——努力工作,相信上帝,保持肠道通畅(奥利弗.克伦威尔)还有,保持谦虚。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六
这本书把编辑把《夜航船》最有趣的部分删掉了,那就是原序。
因为看《圆桌派》而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样子,读过之后特别惊奇的一点是古代那么闭塞的环境下,掌握如此众多的知识是需要多么博学啊,里面有文学、天文、社会伦理、制度、民间传说、花草鱼虫、生活小常识等等,张岱不仅涉猎的知识很广泛,也是一位懂得生活的。
书里面有很多知识是现在还在流传的,也有很多知识是闻所未闻的,更有些是光怪陆离的,当然也存在一部分错误的伪科学的,这些在现在看来很有趣很荒诞的知识,在当时一定是社会所认可的所推崇的真理,要不然作为张岱这样的大家不会写到书中。本是作为普及知识的书籍,如今我们读起来有了些许时代差错带来的趣味,也是这本书被追捧的原因吧。
在图书馆借这本书的时候,恰巧一个同学发朋友圈,说要嫁就一定要嫁张岱这样的人,有情趣有生活,是女人心目中的雅士。看张岱的生平,感慨在古代就存在着二代,出生名门,一生无忧,畅游山水,诗词歌赋,赏花品茶,不用为生计拼命,无意于官场争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入山著书以终,成为一代名家,这种生活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张岱就是典型的人生赢家。
和这本书一起借的还有《陶庵梦忆》,一本能体现张岱思想的散文集。这本书体现了张岱的博学,《陶庵梦忆》才是张岱真正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生活,他的才能和他的。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七
“《夜航西飞》充满诱惑与神秘。”这是书中序言的第一句话,而在这篇充满神秘感的序言前,是二十多页的图片,展现上世纪初的非洲,一个充满原始蛮荒气息的未被现代文明过多侵蚀的生命大陆。也许作者就是要通过这样的非洲才能表达出生命的雄壮与震撼。也只有这样,通过上世纪初在非洲的飞行,充斥着中世纪浪漫主义色彩和还未被各种高科技过度武装的飞行,才能写出生活的热情与真相。而非洲与飞行,正是这本书所要讲给我们听的。
全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从一次夜晚飞行开始,作者为垂死的病人运送氧气瓶,并寻找失踪飞行员。回忆慢慢展开,非洲的气息扑面而来,不发达的交通、难以治愈的黑水病、原野上肆意奔跑的动物群、原始的丛林。
第二部分关于作者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假小子”带着自己的猎狗布勒,参与纳迪族的狩猎,或者与土著小伙伴们在农场上快乐地玩耍,料理农场上的马匹。即使曾被狮子袭击,不曾从文字中感受到她的胆怯,她是一位在非洲农场快乐奔跑的白人小孩。
第三部分开始讲述她独立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赛马训练师。她训练出获马匹屡屡赢得比赛的冠军,但相较于拿冠军,她更珍惜马匹,不愿高强度的比赛耗尽它们的生命,字里行间再次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第四部分则是关于作者的飞行生涯,从初识飞行、驾驶飞机搜寻大象踪迹、到独自驾驶飞机从英格兰抵达美洲的壮举,她遇过险境,曾死里逃生,但也只是娓娓道来,没有夸耀,没有渲染。而更多地是享受其中的乐趣,描述生命在世间的各种奇妙。
从作者的简介不难看出,她是一位传奇女子,第一位非洲职业女飞行员,第一位单人由东向西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18岁就成为非洲第一位持有赛马训练师的女性。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甚至全世界,女性的地位还没有被完全的认可,“自由女性”这个词更是问所未闻。然而,柏瑞尔·马卡姆以她的魅力,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力,永远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路,无视任何约定俗成的界限。
也许人生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但人生的宽度我们可以做主!柏瑞尔·马卡姆在那样一个年代仍能做的比男人还出色,在有限的生命里探索了无限的可能。在现代的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不断拓宽!或许我们没有充裕的财富支撑很多高昂物质的需求,但我们可以通过书籍,通过阅读去欣赏纷繁的大千世界!就像《夜航西飞》,读过后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勇敢的小姑娘,曾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飞驰人生!
《夜航》读后感200字篇八
虽然对这本书的作者是否是马卡姆一直有争议,我还是宁信其是,并觉得海明威对这本书的夸赞言之有理。
作者虽然只写了这一部分,但文字间的灵动处处可见,这大抵就是天赋,但有的人并不自知也不自夸而已,当然对马卡姆这传奇的一生而言,所要追逐的生活的生动,新奇与刺激太多了,干嘛还要把精力用在那安静的文字上呢,谁不是更热爱永远不可知永远沸腾的生活。
看看马卡姆写的字吧。比如,“她穿着一条破烂的长裙,它挂在她身上的样子,透着那一行特有的风情。尽管如此,我觉得要改变还是易如反掌。给她穿上围裙,洗掉脸上的彩色面具,她就是个合适的主题,所有画家都可以用她来表现被奴役的女人的那种悲苦,绝望和孤寂。她原本可以当裁缝,农妇,女佣,还有青春不再的酒吧招-她原本可以做任何工作,但为什么偏偏选这一行。”
再瞧瞧。
瞧瞧,她是多么富有智慧啊,有种千帆过尽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