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认真阅读,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祝大家教学顺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一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二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操作:
(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三
1.把一个立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使其既相连又能展开成平面图形,那么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条棱.
2.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_______,y=_______.
3.如图,四个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将图形折叠,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三棱锥。
b.圆锥体。
c.棱锥体。
d.六面体。
2.葛藤是一种刁钻的植物,它自己腰杆不硬,为争夺雨露阳光,常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它还有一手绝招,就是它绕树盘升的路径,总是沿最短路线——螺旋上升.
(1)想一想怎样找出最短路径?
(2)若树枝周长为3cm,绕一圈升高4cm,则它爬行路程是多少厘米?
(画图设计成3cm,4cm的实际长度,再测量)。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四
1.图形的三种变化方式:点动成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___动成体.
2.矩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_.
3.右图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向下平移_______格,再向左平移格得到.
4.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碟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做数学”的乐趣与收获。
教学重难点:
1.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良好的感性知识,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六
2.使学生能求出已知数的相反数。
3.使学生能根据相反数的意思进行化简。
【学习过程】。
【情景创设】。
回忆上节课的情境,小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大街走了0.5千米,在数轴上表示出他的位置。点a,点b即是小明到达的位置。
观察a,b两点位置及共到原点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吗?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夹逼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导学部分)。
1、我们上了六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了范围,从形式上来看,我们学过的一部分数又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我们能够把整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吗?如:5,-4,0……可以吗?可。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八
1.三棱锥的展开图是由_________个_________形组成的。
2.圆椎的展开图是由一个_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_形组成的图形。
3.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是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_________。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九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预习要求:
2、试着完成p85议一议中问题(2)。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还可以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一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二
style="color:#125b86">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习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习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四
2.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浙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十五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师)。
问题引入。
乘方的有关概念。
试一试: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