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1、网络文学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所在
2、当代中国时空穿越剧的美学思考
3、赵本山春晚小品研究
4、张艺谋影视对影视潮流的影响
6、《世说新语》的人物之美
7、《红楼梦》中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8、论《幽梦影》的生活美学思想
9、钱钟书与王小波作品幽默艺术特色比较
10、鲁迅、钱钟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8年04月20日08:17:10 作者: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 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42,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43,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44,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45,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46,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47,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48,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49,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50,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51,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52,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53,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54,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55,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56,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57,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8,语言文字生活中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59,汉字部件的笔画的定量定形问题
60,现代汉语与书法艺术
61,广告语言艺术
62,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63,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64,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65,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66,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67,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68,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69,句子成分常规位置的变化及其条件
70,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71,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72,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73,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74,利用汉语拼音使儿童提前进入阅读写作的研究
75,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
76,现代生活中的双语言双方言问题
77,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自动融合替换研究
7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79,汉字改革问题
80,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
81,汉语拼音符号中名称读音的调查分析
82,语素的再分类
83,比喻的典型性问题
84,日常生活中问话与答话的规律
85,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现象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86,××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87,××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88,××话的特殊词汇(如"綦江话的特殊词汇")
89,××话的量词研究(如"江津话的量词研究")
90,××话的代词研究(如"永川话的代词研究")
91,××话的疑问句研究(如"潼南话的疑问句研究")
92,××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如"重庆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93,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94,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95,两个点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如"叹号与问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 96,倒过来说的效果(如"一个草包"与"草包一个",效果有何不同) 二,古代汉语
1,××方言中的古音遗留
2,××方言中的古语词
3,××方言词汇本字考
4,××方言与××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5,××方言与普通话×类语音比较研究
6,××方言中古×种语音的发展演变
7,××方言虚词的来源
8,××方言词汇研究
9,××方言×种句型的历史来源
10,中古××音在××方言中的演变
11,《说文解字》方言研究
12,《广韵》所引方言词汇
13,汉代的六书理论
14,《说文解字》的构形理论
15,《说文解字》与书同文
16,历代文字工具书研究
17,论转注与假借
18,部首论
19,《玉篇》部首研究
20,俗汉字研究
21,《说文》古文与汉字简化
22,形声字的多形多声与省声
23,六书与正字法
24,汉字的构造与识字教学
25,学习《说文解字》的心得
26,××书词汇结构研究
27,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演变的内因
28,上古汉语双音词研究
29,连绵词研究
30,古汉语实词虚化现象
31,古代传注著作中的词语训释
32,中古汉语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33,敦煌变文俗语词研究
34,古汉语同源词研究
35,假借义与引申义
36,中学古文教材中词语训释商榷
37,成语探源
38,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39,《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
40,《西游记》语辞考
41,《三国演义》语辞考
42,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
43,××书的副词研究
44,××书的介词研究
45,××书的连词研究
46,××书的助词研究
47,《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法研究
48,词类话用研究
49,××书的××句式研究
50,杨树达《词诠》研究
51,古汉语语法与古文献释读
52,古诗词语句的特殊语序
53,倒装与省略研究
54,论古代汉语的系动词
55,论古代汉语的数量词
56,语气词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57,《尚书》中的代词研究
58,《尚书》的"厥","其"研究
59,《尚书》的叹词综议
60,论《尚书》的省略
61,《水浒传》"得"字研究
62,《水浒传》被动句研究
63,《百喻经》中的被动句
64,古汉语中的几种述宾关系
65,《诗经》特殊语序研究
66,《诗经》的音节句读与语法句读
67,论"所以"
68,古今小说语法新探
69,诸家《广韵》反切系统与三十六字母之比较
70,读《古代汉语》(教材)献疑
71,中学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72,××书(如《尚书?周记》)的修辞艺术
三,文艺理论
1,关于"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
2,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美学观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
6,列宁的文艺思想研究
7,论"劳动创造了美"
8,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9,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10,论文学的社会效果
11,艺术典型研究
12,文学的意境与意象研究
13,文学风格,流派研究
14,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5,文学的语言特征研究
16,论文学的审美性
17,论文学的主体性
18,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
19,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20,关于文艺的商品性和社会效益
21,市场经济与文艺的发展
22,科技与文艺关系研究
23,关于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的研究
24,反映论与文艺
25,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突破(可选一个或几个侧面进行研究)
26,关于新时期文艺论争的若干思考
27,论艺术真实
28,《乐记》文艺思想初探
29,刘勰的文艺思想研究
30,钟嵘的诗歌美学观念研究
31,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32,论金圣叹的文学思想
33,论叶燮《原诗》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34,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
35,柏拉图的文艺观与他的政治观的关系
36,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欧洲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37,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
38,莱辛"诗","画"比较理论的意义
39,论黑格尔的自然美理论
40,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与其哲学观的关系
4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研究
42,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
43,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特征
44,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特点(可分别选一种审美形态进行论述) 45,论山水园林的美
46,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47,审美心理研究
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48,书法美学研究
49,音乐,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
50,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探讨
51,重庆地方民歌研究
52,重庆民间小戏研究
53,试论新民间故事
54,文学的消费和文学的传播研究
55、重庆地域文化研究(可进一步细化,如铜梁龙文化研究,永川茶文化研究,秀山土家族民歌研究等)
四,中国当代文学
1,试论新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2,从当前小说创作看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合流趋势
3,论通俗文学的崛起及其发展势态
4,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
5,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性
6,论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
7,市场经济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
8,关于世纪之交文学的思考
9,试论政治对"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10,论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
11,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之比较
12,论闻捷《天山牧歌》的抒情特色
13,论建国头27年大陆诗歌创作的局限
14,艾青诗歌论
15,论"归来诗歌"的创作特征
16,"朦胧诗"兴衰探源
17,论朦胧诗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8,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9,论顾城诗歌的创作特色
20,舒婷,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论
21,舒婷,北岛诗歌创作比较论
22,论"新生代"诗歌的平民化倾向
23,试论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嬗变
24,重评新中国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25,论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演变
26,论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贡献及其局限
27,论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28,《创业史》,《山乡巨变》比较谈
29,再论《芙蓉镇》
30,论路遥的小说创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均可)
31,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32,关于《绿化树》的思考
33,论张洁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34,论《曾国藩》
6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35,论寻根小说的美学追求
36,论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37,论池莉的"烦恼三部曲"
38,论《古船》
39,论《白鹿原》的言论意蕴
40,白嘉轩论
41,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42,王蒙意识流小说得失谈
43,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
44,论余华的小说艺术
45,论"晚生代"作家的创作追求
46,汪曾祺,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谈
47,论张承志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
48,论新时期湖南文学
49,论九十年代女性小说
50,王安忆(铁凝,陈染,林白,残雪等)小说创作论
51,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论
52,贾平凹中篇小说论
53,论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
54,莫言小说创作的价值及其缺陷
55,论《红高梁》
56,论杨朔散文的得与失
57,论秦牧散文
58,论刘白羽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59,论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创作之异同
60,论新中国散文创作的历史演变
61,贾平凹散文论
62,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63,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
64,也谈"小女人散文"
65,杨朔"散文模式"再评价
66,论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67,论贾鲁生报告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68,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69,钱钢报告文学特色论
70,论近年报告文学的发展演变
71,从《陈毅市长》(或《陈毅出山》)看新时期戏剧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创造72,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73,论话剧《狗儿爷涅盘》
74,影视艺术与商业化
75,对"王朔电影"的反思
76,论新时期电影创作中的爱情描写
77,论张艺谋电影创作特色
78,论金庸的武侠小说
7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79,琼瑶言情小说论
80,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81,三毛的散文世界
82,论余光中的诗文创作
83,海峡两岸言情小说之比较
84,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之比较
85,论台湾乡土小说
五,中国现代文学
1,重评"鸳鸯蝴蝶派"
2,重评"《现代评论》派"
3,周作人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4,"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的特征
5,论郭沫若《女神》的"崇高美"
6,论郭沫若后来对《女神》的修改
7,论汪静之的爱情诗
8,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
9,论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10,闻一多与郭沫若诗歌的比较
11,闻一多的诗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2,对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再认识
13,鲁迅小说与中国知识分子
14,鲁迅《故事新编》"油滑"小议
15,鲁迅《野草》与西方象征主义
16,鲁迅前后期杂文创作之比较
17,论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及其发展
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叶绍钧与张天翼讽刺小说的比较
20,佛教与许地山
21,论废名的抒情小说
22,"自我抒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
23,浅论"五四"时期的"言志派"散文
24,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25,丁西林的喜剧与西方喜剧
26,重评"自由人","第三种人"
27,丁玲的"女性"题材小说的特点及其变化
28,评"社会剖析小说"
29,艾芜与沙汀艺术风格的比较
30,老舍小说对市民世界的表现与批判
31,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32,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33,沈从文的讽刺小说
34,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35,论巴金封建家族系列小说
36,论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
8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37,论李劼人的《死水微澜》
38,评何其芳的《画梦录》
39,何其芳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
40,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
41,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色
42,重评曹禺的《原野》
43,曹禺剧作的结构特色
44,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
45,论《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46,艾青诗歌与西方象征派诗
47,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48,艾青"诗论"的贡献
49,"九叶诗人"对新的贡献
50,解放区文学之我见
51,赵树理和孙犁小说创作之比较
52,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53,张爱玲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学
54,张爱玲小说创作与现代主义
55,徐《风萧萧》的艺术特色
56,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研究
57,茅盾小说的性心理描写
58,重评吴荪甫
59,茅盾小说的结构艺术
60、“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思想文化内涵探析
六,古代文学
1,论《左传》的叙事方法
2,论《左传》的民本思想
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4,论《左传》的人物描写
5,论《左传》的外交辞令
6,《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7,论《战国策》的寓言
8,《左传》与《战国策》语言艺术之比较
9,《论语》的语言特色
10,《论语》中的人物形象
11,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2,《孟子》的民本思想
13,论《庄子》的人格理想
14,《庄子》的语言艺术
15,论《庄子》的寓言艺术
16,论《庄子》的社会理想
17,孟子,荀子人性论之异同
18,荀,韩社会历史观比较
19,论《荀子》的修辞艺术
9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20,荀子的政治思想
21,论先秦儒家的人格理想
2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评析
23,先秦诸子散文论说模式之演变
24,论《诗经》中"大小雅"的语言风格
25,论《诗经?国风》的抒情模式
26,论楚辞的意象构筑方式
27,楚辞与《诗经》比兴之比较
28,《庄》《骚》比较
29,《庄》《骚》神话,历史传说运用之比较
30,《史记》中的"论赞"艺术
31,《史记》的叙事模式及其影响
32,《史记》,《汉书》思想倾向之比较
33,《史》,《汉》语言比较
34,论汉乐府民歌对建安诗歌的影响
35,论南北朝乐府之异同
36,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37,论曹植诗歌对前代诗歌艺术的借鉴
38,论曹植的辞赋创作
39,论王粲的诗,赋创作
40,论陶渊明诗文中的自我形象
41,陶诗的语言艺术
42,论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43,论"永明体"
44,论庾信的骈文(或辞赋)创作
45,论初唐四杰的七言诗歌行(或五言律诗)创作
46,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47,盛唐山水诗同南朝山水诗之比较
48,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49,李白与庄子
50,论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
51,论杜甫的七言律诗(或五言古体诗)
52,唐代禅宗的修行方式与"禅诗"
53,高,岑边塞诗之比较
54,论柳宗元的讽刺散文
55,韩,柳散文语言比较
56,韩愈散文对先秦两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
57,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
58,论白居易的"杂律"(或"闲适"诗)
59,论刘禹锡的咏史诗
60,论刘禹锡的民歌创作
61,李商隐,杜牧爱情诗之比较
62,李商隐,杜牧七绝之比较
63,论李益的边塞诗
10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64,论中唐的山水田园诗
65,"郊寒岛瘦"辩
66,论"元和体"
67,论"长吉体"
68,论唐传奇的叙事模式
69,论晚唐的小品文
70,司空图《诗品》评议
71,论唐人律诗,绝句对词体形式的影响
72,论花间词
7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74,论欧阳修散文的审美倾向
75,论东坡诗中的"理趣"
76,论半山体
77,论王安石的散文
78,论黄庭坚诗的语言特色
79,论秦观词的审美价值
80,论李清照词的主体特质
81,论陆游对李白诗风的继承和发展
82,论诚斋体
83,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和发展(或苏辛词比较)
84,论宋代的爱情诗
85,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86,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87,元好问诗探析
88,马致远散曲的隐逸思想
89,小山散曲的"雅化"特征
90,元散曲的避世――玩世思想
91,关汉卿杂剧的女性形象
92,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
93,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94,元杂剧婚恋模式的文化意蕴
95,《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美学特征
96,《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
97,《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98,李逵性格特征的文化意蕴
99,《西游记》的讽刺艺术
100,《西游记》幽默诙谐的美学风格
101,《西游记》取经团体的对立互补
102,《金瓶梅》的语言艺术
103,《三言》的情爱观
104,《琵琶记》的"风化"观念
105,《三国》《水浒》的女性形象塑造
106,明代诗文复古流派论
107,张岱小品文的情趣美
1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108,汤显祖传奇创作的人性思考
109,《笠翁十种曲》的荒诞之趣
110,《聊斋志异》的"痴人"形象
111,《儒林外史》的文化反思
112,纳兰性德词
113,晚清小说的漫画化手法
114,曹雪芹的悲剧观
115,《红楼梦》真假互补的叙事特征
116,《红楼梦》的对比思维
117,《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118,"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悲剧冲突
119,《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①黛玉与妙玉②宝钗与黛玉③尤二姐与尤三姐
④袭人与晴雯⑤元,迎,探,惜⑥宝玉与黛玉
120,《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比较研究
121,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七,外国文学
1,论古希腊文学的人本意识
2,论荷马史诗中的古代英雄形象
3,论《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4,论美狄亚的"爱"和"恨"
5,《神曲》的划时代性
6,论堂吉诃德形象的二重性
7,论《十日谈》的反封建意义
8,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9,夏洛克形象分析
10,福斯塔夫形象的美学价值
11,论奥塞罗悲剧的成因和实质
12,李尔王形象初探
13,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14,论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廷宕
15,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化"
16,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思――论莎士比亚的悲剧
17,欧洲两种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合融――莎士比亚创作思想探究18,爱情描写的不同内涵――《罗米欧与朱丽叶》与《熙德》比较19,论答尔丢失形象及其塑造
20,从《伪君子》看古典主义创作得失
2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论《阴谋与爱情》
22,时代的烦恼――论维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23,"浮士德精神"再议
24,论《浮士德》的辩证思想
25,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论卢梭的《忏悔录》
26,论拜论诗歌中的讽刺
27,论《唐璜》的讽刺艺术
1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28,论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29,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人道主义
30,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论《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31,《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浅议
32,论《悲惨世界》的思想价值及局限
33,雨果对革命的矛盾态度――评《九三年》
34,金钱对人性的毁灭――论葛朗台形象
3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世界的矛盾
36,拉斯蒂涅形象论析
37,论《高老头》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38,论《高老头》中的"父爱"
39,论于连
40,《红与黑》是一部爱情小说吗
41,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艺术风格
42,论乔治?桑的田园小说
43,论简?爱
44,论希斯克厉夫的复仇
45,论《傲慢与偏见》的中庸思想
46,狄更斯创作中的"怪人"形象
47,《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评析
48,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49,《羊脂球》艺术探幽
50,论左拉创作中的自然主义
51,论普希金抒情诗的魅力
52,论叶甫盖尼?奥涅全形象的典型意义
53,论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54,从《饮差大臣》看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55,《死魂灵》主题与果戈理的创作思想
56,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探究57,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宗教倾向
58,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59,安娜悲剧说明了什么
60,从安娜形象塑造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61,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论《安娜?卡列尼娜》62,《复活》中的"复活"刍议
63,聂赫留朵夫形象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
64,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65,论玛丝洛娃形象
66,论高尔基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67,巴威尔形象塑造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68,无产阶级新人的成长历程――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69,论保尔的人生观
70,保尔?柯察金形象的认识意义
71,论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1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72,《一个人的遭遇》对苏联文学的开拓
73,论索科洛夫形象
74,从《一日长于百年》看艾特玛托夫的"全球思维"
75,论《断头台》的悲剧意识
76,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奋斗
77,"现代人的困惑"――论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
78,《变形记》艺术探幽
79,海明威创作的艺术风格
80,海明威创作的"硬汉子"形象
81,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82,海明威的个性与创作
83,论劳伦斯创作的性爱观
84,如何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85,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86,《源氏物语》主题再议
87,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论《古檀迦利》
88,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虚实对应的美学观
89,论中国和希腊神话的异同
90,俄国文学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零余者"
91,娜拉与子君――《玩偶之家》与《伤逝》比较
92,安娜与蘩漪悲剧比较
93,不同民族的吝啬鬼――葛朗台、普柳什金、严贡生形象比较94,不同时代的个人奋斗者――于连与高加林形象比较
95,郝思嘉与王熙凤
96,异曲同工的挽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八,中学语文教学论
1,中学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2,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
3,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
4,试谈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内涵
5,试论正确确定和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6,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思考
7,关于阅读教学过程的思考
8,关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
9,关于听说教学过程的思考
1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结构与课型
11,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探微
12,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问题
13,听说读写训练关系浅探
14,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关系浅探
15,对语文学习课内课外相配合的认识
16,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识
17,略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
18,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认识
1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19,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20,钻研语文教材心得谈
21,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
22,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3,试论语文教育中文化知识教育
24,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培养
25,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26,试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27,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8,谈谈语文课堂氛围(课堂调控)
29,从一堂课的教学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30,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艺术比较研究(或某一语文特级教师的专门研究)
31,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束艺术
32,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机智
33,浅议单元教学(或自读课文教学)
34,试谈比较教学(或诵读教学)
35,鲁迅作品教学谈
36,语感与语文教学
37,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教学的思考
38,关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教学的思考
39,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
40,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41,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42,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43,略论语文课外学习指导
44,略论语文教学测试改革
45,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或其他语文教育调查)
46,关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
47,谈谈教育实习中的备课,预讲和评课
48,关于高师中文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9,浅议中学语文教师素养(基本功,教学语言等)
5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改革
51,语文活动课研究
52,语文选修课探讨
53,对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54,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素质教育
55,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56,语文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57,语文教育与心灵教育的关系探讨
58,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探讨
59,语文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讨
60,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61,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62,中学生课外练笔活动的调查研究
63,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64,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探讨
65,审美观与语文审美教育
66,语文教育中的民主意识教育
67,
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三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部分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创世神话初论
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诗经》中的爱情诗综论
《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的文化阐释
兴的起源---- 一个艺术难题的求证
《左传》的人物描写艺术新探
战国时的论辩风气与《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幽默的庄子与《庄子》的幽默
《庄子》的神话思维品格
《旬子》的比喻艺术
《韩非子》中的寓言论
《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
屈原爱国忠君说、爱国不忠君说、忠君不爱国说三说评议
《九歌》的体制与读法
宋玉悲秋与中国文人的“季节病”
一个现代大学生眼中的宋玉
二十世纪的先秦文学研究述评
楚骚传统与湖湘现代文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悲剧初探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异同论
毛泽东与曹操诗歌之比较
“才高八斗”论曹植
从曹植、庚信等作家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论阮籍《咏怀诗》的朦胧美
试论魏晋文人的命运
从“桃花源”看知识分子的理想家园
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文盛衰略论
浅谈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隋唐五代宋辽金部分
论陈子昂诗歌的创新意义与过渡形态
孟浩然的隐逸与隐逸诗
王维诗歌的幽静美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谈
明月与李白诗
王维、李白山水诗比较谈
杜甫在湖南的生活与创作
李白、杜甫的山水景物诗比较谈
浅谈韩孟诗派的审美特征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再评价
论汉愈散文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论张籍诗
从孟郊的《游子吟》谈起
咏史诗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颀、白居易、韩愈、李贺音乐诗之比较
论花间词人的创作傾向
李煜和他的词
温、韦词风比较谈
论王禹诗
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
论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论柳永羁旅行役词
浅谈苏轼作品的宇宙、人生意识
2
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试论易安体
试论诚斋体
谈陆游
论陆游
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论辛弃疾词立功报国情结
论稼轩词的语言艺术
元明清部分
试论关汉卿
试论红娘形象
试论南戏中的双线结构及其意义
论析《琵琶记》的主题矛盾及其形成原因
试论明代文学中的复古思潮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试论“尊刘反曹”倾向中的道德内涵
试论《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起义”说
试论梁山义军的失败与正统道德的悲剧
《西游记》主题论析
试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
孙悟空形象的道德审美意蕴
《金瓶梅》的道德批判
“三言”、“二拍”中的商业意识
《长生殿》与洪昇的爱情观
试论《桃花扇》中的“国家至上”意识
试论《聊斋志异》的反传统倾向
试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民族特征
试论《红楼梦》的宗教意识
林黛玉形象的道德批判
《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对比艺术
《歧路灯》中谭绍闻形象的社会意义
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功过得失谈
骈文中兴与乾嘉考据之风
中国现代文学
“国人灵魂”与鲁迅小说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相关热词搜索:;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四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
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23论杨绛的《洗澡》
24论贾平凹的《废都》
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
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
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
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
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
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
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
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
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
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
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
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
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
39论刘震云《手机》
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
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
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
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
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
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
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
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
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
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
53分析茅盾之《子夜》
作品篇(诗歌)
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
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3论戴望舒的诗
4论徐志摩的诗
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
6论小叶诗人
7论穆旦的诗
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
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10论顾城的诗歌
11论多多的诗歌
12论海子的诗歌
13论郭小川的诗
14论冯至《十四行集》
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
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
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
作品篇(散文)
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
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
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
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
8论刘白羽的散文
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
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
11论素素的散文
12论石娃的散文
13论史铁生的随笔
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
15论巴金的《随想录》
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
作品篇(剧本)
1曹禺《雷雨》周萍论
2蘩漪悲剧探
3论郭沫若的《屈原》
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
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
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
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
五比较论
1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2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3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
4曹七巧与三仙姑异同论
5论蘩漪与陈白露性格的异同
6李瑞珏与薛宝钗思想性格异同论
7孙犁、刘白羽的小说风格之比较
8比较《雷雨》与《北京人》
六古代文学篇
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
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12论骈文的艺术美
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
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
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
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
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
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
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
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
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
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
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
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
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
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
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
38杜甫韩愈比较论
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
41《诗经》雅颂诗试论
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
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
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
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
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
51论阮籍的《咏怀》诗
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
53“文笔之辩”之我见
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
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
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
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
61李白与民歌
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
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
64“以文为诗”刍议
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
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
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
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
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
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
71论苏辛词的不同
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
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
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
77董西厢论
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
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
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
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
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
86杜十娘形象浅析
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
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
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
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
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
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
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
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
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
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
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
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
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
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七外国文学篇
1“卡门”新论─梅里美《嘉里曼》人物形象分析
2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3论卡夫卡的艺术创新
4试论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
5试论《雷雨》的悲剧主题─《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主题比较
6《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新探
7《尤利西斯》:空间形式的解读
8二十世纪的“哈姆雷特”《尤利西斯》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9论《静静的顿河》创作的美追求
10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比较
11论希腊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12美狄亚与《氓》中弃妇形象比较
13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14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5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16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
17论《百年孤独》的表现手法
18论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
19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20美的徒劳: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浅论
21至悲至美的境界: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之死
22安娜与娜拉形象比较
23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24《高老头》人物形象论
25论《飘》斯佳丽形象
26论《雪国》中驹子形象
27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28卡列宁与海尔茂形象比较
29苔丝形象之我见
文论与写作篇
1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
2金庸武侠小说研究
3言情小说研究
4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比较研究
5王小波小说研究
6陶渊明诗歌研究
7道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8佛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9儒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10小说结构学研究
11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12苏东坡诗词研究
13王维诗歌论
14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15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
1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17《野草》研究
18鲁迅杂感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
19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的发展
20论现代性汉诗的“民间”性质
21廿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新格局及其意义的研究22“中间代”诗人研究
23“70后”诗人研究
24中国古典诗学之现代性转换
25论我国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26我国新时期戏剧创作嬗变研究
27论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审美态势
28新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研究
29新时期文艺思潮嬗变浅论
30王安忆创作研究
31池莉创作研究
32徐坤创作研究
33陈染创作研究
34李肇正创作研究
35孙惠芬创作研究
36女性小说创作类型研究
37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研究
38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
汉语篇
1论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
2谈古今汉语词形的演变
3古今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
4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5试论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
6试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7常用汉字文化解析
8汉字与汉民族的审美意识
9谈避讳与中国古代文化
10论汉语的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11汉字结构与汉文化
12汉字与古代社会生活
13试论偏义复词的类型及成因
14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点
15论兼语句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的主要区别16从“示”部字看古代信仰崇拜
17汉字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
18述宾结构带宾语研究
19词性变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20试论省略与语法结构的发展
21名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区别
22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关系
23谈谈钱钟书《围城》中的修辞运用
24广告语言的艺术美
25庄子的修辞观
26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27《说文》读后
28“平仄”刍议
29现代汉语语义场研究
30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31网络语言
32老舍语言风格谈
33汉字中的阴阳文化论
34论广告用语的修辞效果
35试析上古语音至中古演变规律
36近体诗格律论
37谈谈“之”的用法
38论词义与现实的关系
39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40语言的文化现象研究
41粤语次方言研究(或茂名地区粤方言研究)42现代汉语义素研究
43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
44同义词研究
45修辞格的比较研究
46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47从文学的意象角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作品
48论苏轼的作品与人品
49汉字与文化
50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含蓄美
51《长恨歌》主题与艺术特色论
52《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管见
53老舍的语言艺术
54陈染作家作品论
55池莉小说的艺术特色
56论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
57亦舒小说的艺术特色
58三毛小说论
59《围城》的比喻艺术
6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比较61余华小说论
62《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63古汉语特殊语序述论
64论古今称数法之异同
65《围城》语言艺术论
66广告语言艺术/广告修辞艺术
67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68论矛盾语义的文化成因
69论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
70论汉语谐音修辞与民族文化
71汉字构形与文化研究
72试论某个虚词的用法
73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
74试论传统“六书”的优缺点
75老舍的语言艺术
76豪放词风与婉约词风的语言特征
77白话与粤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78茂名地区口语对古语词的保留
79自由诗对格律诗借鉴和发扬
80汉语成语中传统文化的透视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