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促进消化吸收的运动篇一
皮肤是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覆盖身体表面,阻挡有害因素对身体内部的侵人。皮肤随时随处都接触各种各样的无数致病因子,它是身体的门户,保护其健康十分重要。健身运动是提高皮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健身运动能够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皮肤神经感觉的灵敏度,增强皮肤以及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毛孔等对冷热空气刺激的适应力,提高皮肤抵抗辐射、空气污染侵害的能力,通过皮肤感知能力的提高带动神经系统灵敏度的提高,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运动有良好的美容祛斑的作用,并能延缓皮肤衰老,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人,皮肤的颜色、色泽和弹性明显好于一般人。
脂肪是长时间、小强度有氧健身运动的主要能 源,小强度健身运动时主要是慢肌纤维参与工作,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氧化脂肪的能力强,而主要供能物质是游离脂肪 酸,机体是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小强度有氧健身运动可以明显地增加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它具有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 的作用,还可以加速糖的'消耗,防止其转化为脂肪。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是脂肪酸,脂肪酸的来源,一是血浆中的脂质; 二是细胞内的甘油三酯池和磷脂池;三是肌纤维间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池。健身运动时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增加,使脂肪细胞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进而变小,同 时使多余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为脂肪,这样又限制了脂肪细胞的 增大。
促进消化吸收的运动篇二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篮球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健康这四个的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在了解选题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阐述篮球运动对健康促进的四个具体表现,旨在进一步加深篮球运动与健康之间相互促进理念,增强健康运动意识,提高国民的运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1 选题缘由
全球化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国民体质健康下降必将阻碍中国梦的实现和危及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将体育健身作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重点领域之一。篮球运动具有空间对抗、内容多元、多变综合、健身及益智、教育启示等特点的一项体育运动。适当的篮球运动可以更全面的起到健身、增加知识及记忆的效果,本研究将全面介绍篮球运动对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智力健康这四大表现的有效特点,旨在强调健康的篮球运动方式才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
2 相关研究概述
截至2016年9月,一方面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出1325篇文献,另一方面以“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出670篇文献,与前者比例为1:1.98,相较前者而言,自1984年的第1篇文献的收录,逐年递增发展到2015年的77篇文献,这样的数据体现国家在体育领域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更体现出专家学者对体育运动特别是篮球运动与健康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将继续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研究领域的发展。
3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的表现
3.1 身体健康
从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来看,篮球运动增进健康的同时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当代社会,全球化经济发展下各个方面高度发达先进,久坐不动型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步行都减少,这些缺乏体育运动的生活习惯都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从多数研究中发表明,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与冠心病分级反相关,与体力活动不足者比较,中等强度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小得多。因此极具特色的篮球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以及研究显示,这与体力活动降血压、降血脂和改善糖代谢等因素有关,长期增加篮球相关活动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10mmhg,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从而使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减少。体力活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其使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加大,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侧支循环形成,心脏收缩力改善,从而使篮球运动中灌注增加,舒张加快,酶和激素的反应改善有关。
3.2 心理健康
篮球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愉快、胸怀舒畅,更可以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以及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参与者进行篮球技术与战术的训练过程后,可以获得非常微妙的成就感,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从而使平时由于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益的调节与放松。参加篮球比赛还可以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成为胜任者能力的确信。个体选择参加篮球运动的内容大部分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等选择进行的,并且一般都很好地胜任体育锻炼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为其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其中的篮球运动更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篮球运动与其它人类活动一样,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3.3 社会适应能力
无论是走跑跳投或者攀爬等运动形式,都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完成这项任务付出很大的努力。此时,运动者在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要承受一定的负荷,这时运动员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困难,还要努力克服外界带来的各种阻碍,这就需要体育运动给参与者创造出顽强的毅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不同的心理特征,如篮球基本技术的重复反复练习更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篮球运动技战术的有效配合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稳定性等。因此,通过篮球运动可以磨炼锻炼者的意志力,培养篮球爱好者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品质。但是,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常常不但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且还要承受着失败而带来的沮丧,这样更需要参与者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需要面临的一切,所谓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需要通过篮球运动来培养自己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适当的篮球运动对参与者的社会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耐挫抗压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4 智力健康
人们常说,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通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空有一身蛮力”等,其实这都是对体育的偏见,都是对体育运动不明智的臆断。美国科学家曾得出结论,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在智力及运动反应方面明显高于很少运动的同龄人。运动可以提高智商,这已经是得到科学证明的,调查数据显示,走路上学的的儿童其对事物的注意力会更强,考试成绩也更好;稍微喜欢锻炼的老人与其同龄人相比,患智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以及科学家指出,运动时能向大脑输送血液,促进神经元的生长,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和生长激素,这些由运动产生的因子对大脑的整体健康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篮球运动还能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这又是促进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人的左脑比较发达,因为多数人都是右手用的多,而篮球运动需要的全身协调,左右并用,能相当程度的开发右脑,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开发其潜在的功能,促使左右大脑平衡发展。篮球运动对于智力促进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锻炼,锻炼在于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就是告诫大众不管现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运动,需要坚持锻炼。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维持健康的最简易方法之一。坚持体育活动可使人在体力上、心理及精神上感觉更好,而篮球运动可加强肌肉、关节及骨骼的功能,提高心脏工作的效率,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缓解压力和抑郁,改善失眠等症状。从上述所有的分析和数据来看,体育运动从产生以来,就是为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也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助推器。不管是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智力方面,适当的篮球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都是积极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人体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改善都有其相当程度的功效,而且这种功效远比通过药物治疗来得更健康,甚至更有效。社会大众群体要跳出体力活动不足的困境,要积极参加运动,尤其是参加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在减肥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是极高的,投入运动,利用运动,从而更好更全面的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5 结语
运动带给参与者的益处不仅仅止步于健康,适宜的篮球运动更是在延长生命和解救生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运动与健康部的主任迈克尔.普瑞特指出,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越有300万人死于不运动。还发现,每周运动多于7小时的人,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就会减少45%,患冠心病的的几率就会减少51%,更能保持正常的身材和正常范围的体重,因为肥胖也会使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由此可见,运动至于人类就不仅仅是健康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运动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也是社会大众迫切需要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不管什么问题在中国都不是一个小问题,更别说人体健康这一重大问题了。自20多年前的199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用15年时间“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然而,到2011年9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相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和1.56个百分点;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相比2005年监测 数据,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
越发发展的现实社会,国民体质健康下降的危机日趋明显。为此,政府有关机构应在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贯彻科学的运动健康促进理念,增强国民健康促进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要通过改善运动基础设施,或者通过政策等方面来鼓励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抓健康从小孩做起,对中小学的体育活动作出规定,其他课程不得占用体育活动课的时间,必须保证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时间。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促进消化吸收的运动篇三
本文重在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及开展阳光体育的措施,以期待得到广泛重视和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让每一个青少年走在阳光下、笑在幸福中。
坚决贯彻上级精神,逐步落实文件要求,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学校必须具备基本的体育器材和场所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使用;各学校除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最新设施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学校的原有条件,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基础条件。结合学校其他工作,统筹安排,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时间保证,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要真正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摒弃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在阳光下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保证课程合理设置,调整安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实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阳光体育选择的内容要坚持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因为采用不同的教材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要选择那些具有健身价值和教学效果的运动项目,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在阳光体育组织实施中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创新,逐步形成了器材自制、套操自创、游戏自编的特色。在“实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发动师生因地制宜,自制器材,开发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锻炼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素质。
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更是有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如:田径运动,不但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球类运动既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还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武术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可以明显提高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游泳、体操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和勇敢坚韧的精神;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具有锻炼身体、抒发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
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早锻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较为完善的课外体育活动则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将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早锻炼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早锻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耐力,增强体质,改掉晚睡懒起、不吃早饭等坏习惯,而且能使整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精神兴奋起来,头脑清醒,有精力、有计划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高亢激昂的口号是晨跑的灵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意识,还能更好的缓解和释放压力,使学生更加开心、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锻炼意识。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使整个校园充满了“运动、健康、快乐”的氛围。
体育文化节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设施,还要放开眼界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资源,不仅要重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还要抓好学生节假日的体育锻炼,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突破课堂的局限,适当地开展郊游、野营、登山、游泳、放风筝、徒步旅行、骑自行车、定向运动等运动休闲活动。学校应选择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开发适宜的运动环境资源,积极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运动情趣,增强身心健康,丰富课余生活,通过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实现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炼,汲取大自然的精神与力量,激发热爱人生的信心与勇气。
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新思路,活跃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阳光体育运动。在时间上、内容上、场地上给予保证,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将学习日体育活动延伸到节假日,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为一体,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全体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身体健康了,心理更是充满阳光。
[3]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促进消化吸收的运动篇四
;【摘 要】通过在大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心运动处方的实验,运用“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评价和探讨实施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处方的实施,在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意志及情绪因子上有明显进步。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心运动处方;实验;大学生
人们在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和日益严峻,尤其是与天之骄子——大学生联系得这么密切,更为令人担忧。根据一次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一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南开大学学工部自1994年开始连续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1/4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我国高校“少年班”学员中,约有1/3因各种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学业而被淘汰。北京16所大学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病死亡的17例中有9例为患重型精神病而自杀,占52.9%。石家庄某高校近几年休、退学的37名学生中,48.65%是由于患心理疾病。从我国50年代到90年代精神病的患病率统计资料来看:50年代初2%,70年代7%,80年代仅巧岁以上人口就已达10.5%,90年代达20%以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喜的是在1985年,上海交大率先在全国高校成立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益友咨询中心。至今,全国2100多所高校已有30%的大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江苏省27所高校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协调负责省内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尽管如此,有些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是如此之高。根据若干大学生咨询机构的老师反映,前来咨询的学生如此之少与前者极不成比例。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本人在此不一一分析。但有一点肯定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学生对心理障碍认识不足,常常把它误认作精神病,或其它不可告人的病症,而不敢主动面对心理咨询老师。鉴于这种现象,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的经验以及近几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与体会,本文向同学们推荐几种运动处方,以求学生能坦然的走进这“运动治疗渲泄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校及其它有关院校1~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每年级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587份。其中男生292例,女生295例,年龄18~23岁。
1.2 方法
采用目前国际上测试亚健康常用的scl—90量表及将列有30项有关个人健康的问题的自编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自愿参与者,让其打勾。将所有问卷整理后进行统计处理,找出普遍存在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并归纳出各种类型。将发生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65人)和对照组(157人),实验组配以相应的运动处方,实验组规定选择1~2项锻炼内容,每次练习时间20min,每周练习4次。对照组自由锻炼。实验时间为3个月。
2 研究结果
2.1 普通体育课实施运动处方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年级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女生,实验组处方内容为运动教材健身、身体素质健身和健身理论课。对照组按常规教学内容上课。测试结果显示,经过5个月的处方锻炼,实验组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上明显下降,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除恐怖症状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实验者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作用和效果的。
2.2 运动处方模式
3 结论
运用体育运动处方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焦虑大学生进行干预治疗8周后,血清中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和血浆中皮质醇含量有显著改善,焦虑状态缓解,体育运动处方和团体心理辅导综合模式适用于焦虑大学生的干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注: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用的可行性研究》,编号1413007,成果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