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篇一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形变的种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必须直接接触,
2.量物体接触处有弹性形变(弹力是接触力)。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弹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说明:
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遵循胡克定律。①弹簧、橡皮条类:它们的形变可视为弹性形变。
(在弹性限度内)f=kx
上式中k叫弹簧劲度系数,单位:n/m,跟弹簧的材料、粗细,直径及原长都有关系;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x是弹簧的形变量(拉伸或压缩量)切不可认为是弹簧的原长。
(1)拆除法: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
(2)假设法:假设在接触处存在弹力,做出受力图,
再根据力和运动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篇二
1.追及、相遇的特征:
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定要将书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二级结论以及模型,建议少记,如果记忆,一定要牢记对应的条件,不过更建议一切从基础出发去分析,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较努力,很多基础的知识点记忆的要比较好,但是解题没有思路,成绩提不上来,我们可以多沟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决。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篇三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理公式整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匀变速直线运动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f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
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xm
当0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x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s=v0t+at2②
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
4、平均速度公式:=④
=(v0+vt)⑤
=⑥
5、位移差公式:△s=at2⑦
公式说明:
(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超重与失重:
1、物体平衡条件:f合=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a=或a=
2、(1)向心力公式:f=ma=m=m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
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f≈gf向
因此,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同样有:
a≈ga向
切记: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4、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v=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2)、=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t=2即: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4)、a=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1、功:
(1)w=fsco
(2)w=pt(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2、功率:
(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5、动能定理:f合s=mv-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