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师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教案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过程。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一
梁平县柏家初级中学秋季公开课说课稿(修订稿)。
上课年级:初级1班。
上课教师:邓厚甜。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确立依据:文言文距离当下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着不同,学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就必须把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定位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背诵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且课后要求学生能默写,本篇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在98至108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以符合学生情况。
五、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讨论法:本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六、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导入,图片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文内容的初步感知,通过物件与使用者的关系,引出题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与主人刘禹锡之间的关系与导入的两对“物-主”关系一致。)。
(二)诵读: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有目标地读,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语: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利用所积累文言词汇进行翻译,教师适时地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此环节既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里所讲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芍髦?br。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此环节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去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七)朗读、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背诵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让学生将本文中感受到的伟大情怀,运用到自身,体现出本文的现实意义。)。
八、说板书。
陋斯是陋室。
陋主人品德高尚。
室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铭不陋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
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板书内容是对文章的整体梳理,可以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邓厚甜。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二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三
1.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位,叫做器官。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其植物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四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环境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五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一、二两句在中的作用?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如:“之”的用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难点:
诵读中进行板书设计活动是重点,难点是理解寓意。
准备:
1、学生:预习并完成《高效课堂》中“预习感知”练习;
2、教师:相关课件。
课时:1课时。
过程:
一、导入:(课件)。
问:本单元我们探究的主题是什么?(请学生回答)。
二、了解预习情况:(课件)。
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下面这些你们掌握了吗?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
德馨()。
案牍()。
鸿儒()。
乱耳()。
2、解释重点字词:
则斯名德馨。
3、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4、找出相关句子:
文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写陋室中人的句子是: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5、铭文的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哪个?
明确:in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三、学习活动:。
1、诵读、设计板书;。
(1)范读;
(2)学生练习诵读;
(3)分小组反复诵读,设计板书;
(4)设计交流。(课件)。
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
山(仙)名陋室。
水(龙)灵德馨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诸葛庐。
子云亭以古人自比。
四、问题探究:(课件)。
1、提出问题;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组探究;
3、引导交流。(课件)。
小结: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课堂检测:默写短文。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高效课堂》相关练习。
王仁洪。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七
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反思是思想者的灵魂,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既可以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又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轮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气氛枯燥,学生沉闷,而现在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使我们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是文言文,我总担心学生不理解,学不来,因此整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一堂课下来往往成效不大。课后我作了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包办太多,缺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我还忽略了本课的一个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文章中体会文章的意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的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八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7篇《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陋室铭课文讲解》,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篇九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符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读文,通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发展。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记*铭*说*志四篇》的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翻译,教师讲解来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课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教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提问法。
学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分析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2、介绍常识,初读课文。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4、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5、分析课文,体验感情6、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课前老师先讲一个故事: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篇传世之作。
(说明:通过故事了解刘禹锡其人,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常识,初读课文。
除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还了解那些与刘禹锡有关的情况呢?
1、找同学补充介绍刘禹锡的情况。
2、了解“铭”这种文体。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这种文体是用韵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学听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在文中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找出韵脚。
4、学生个别读。找三、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
(说明: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文章篇幅短小,读来琅琅上口,但这些文字究竟蕴含怎样的深意呢?我们来翻译课文。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在课本上标出。
2、解决疑难。(1)学生提出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2)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合作解决。
(3)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教师点拨。
3、同学翻译整篇课文。
五、分析课文,体验感悟,归纳板书。
(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