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一
内容摘要:
一、中学生面对市场的情感消费,总是跟着朦朦胧胧的感觉,盲从的跟风意识。
二、中学生在广告时常中,无意瞄中商品,形成攀比心理,总是跟踪名牌效应。
三、逐步形成的消费造成心理——自我感受良好。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我们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中学生消费状况,把握中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1]在中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中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中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中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换言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外面的某个事物被他们感知并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时,他们会如醉如痴地紧紧追随。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着感觉走。其次,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中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时,中学生在消费中的情感“两极性”心理也非常明显,肯定与否定都比较明确,强度也比较中。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即使没有多余的资金也会想方设法的寻求大人或是亲戚帮助,进行购买;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特别是对于长辈认为可以的衣服鞋袜,但是在他们的认知领域里,没有潮流的气息,也会置之不理。
(二)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中。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2]于是,人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中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匹克,我也要匹克。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中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
髦社会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200元的手机,我却早已用上300元的甚至1千元的,以此来显示我的与众不同,让同学羡慕起到我独立鸡群的效益。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代表着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为什么?一切,或者几乎是一切。因为他孤独地处在上百万孤独者身边,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摆布。”[3]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涂指甲,买发夹够首饰买项链虽然生活费不高也能节约成就自我满足的心理需求。
二、躁动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中学生年龄中都在13——17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中的影响。中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中学生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4]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某一时点上,又可以看作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消费者的某种感情反应状态(如生气或惊喜),某种认知反应状态(如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或评价),某种行为反应(如对某种品牌的消费),都是上述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虽然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的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现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中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独特消费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进入青春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中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春中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逐渐增长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中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中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及吃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
1、追求新奇。中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如外出的父
母和长辈的社会经验和积累的言传身教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经济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
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中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
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在这个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引导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以节俭勤劳为突破口,做到真正正确的消费。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二
论文关键词: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开展绿色消费试点,构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西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
2005年2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了《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指出生态化是保证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西安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生态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现代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没有普及性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没有全民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健康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掠夺性开发资源的行为,实施“最小损害”甚至“零排放”、“零损害”方略,努力维系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和谐与协调。
实施生态经济,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经济,不仅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还力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对政府的制度设计。政府必须遵循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顺序,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绿色消费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对生产、流通、消费、处理全过程的生态化起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模式是绿色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总称,是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绿色消费者(包含生产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与绿色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群体利益,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是一种体现绿色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体现了西安“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绿色消费的特征是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绿色消费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西安市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同时工业内部的污染排放量不断上升,资源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经济绿色化、生态化的趋势下,西安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决不能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应将绿色消费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在保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
绿色消费是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动力。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生产者放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节约资源,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次,新绿色产业的涌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及构建西安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应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出发,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起西安城市圈绿色消费体系。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并加强规划指导。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模式列入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绿色消费的发展目标、重点、措施、推进步骤等。鼓励引导各区结合实际,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绿色消费模式。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物再生、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大财税、融资政策扶持促进力度,激发企业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建立绿色营销鼓励基金,对评比达标的绿色商业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降低绿色商品销售价格。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消费,探索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奖励政策,通过建立“西安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西安绿色银行”等方式,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全面推广节约资源模式和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注重对市民的环保教育,将资源环境课程纳入社区宣传教育体系。注重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特别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士,建立和发展致力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从事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环保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社会工作。只有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意义和绿色消费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在陕西省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三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 42 份,收回有效问卷 31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 500 800 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350 45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 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 8383 . 96 元。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 call 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5 .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6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30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饮食费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7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8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四
关键词:绿色消费循环经济
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众多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反响最大。该书以大量的事实和系统的分析说明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必然会导致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要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使地球不仅适合于我们自己居住,同时也要适合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居住。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挪威前首相、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格•h•布伦特兰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人类的发展应当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兼顾之路。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大会结束后,各国对《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做出积极反应,根据本国的实际制定了各自的《21世纪议程》。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600个地方政府制定了当地的《21世纪议程》,许多国际组织将环境问题纳入了其优先工作领域。国际消费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活动。
从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并且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指人类为了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提倡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态的需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和劳务,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绿色消费的特征
绿色消费是理性消费如何评价合乎理性和道德的消费行为,可以从三个因素来分析:第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内容是否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个人的消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是否损害他人的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即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有没有妨碍他人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损害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就是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第三,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利益,影响社会风尚。
和上述诸因素相联系,可以认识到,首先,绿色消费与适度消费紧密相连,是与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因而更符合道德原则与审美意识,有益于社会、环境的和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其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价值导向,人们对生态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健康生存、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符合人类本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使我们的生命更具质量和意义。再次,相对于物质型消费和精神型消费而言,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型消费的比重。因为人的精神、灵魂等心理建构会促使人类在生命的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我们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加上更高的道德水平,以及更高的文化素养。消费应成为人类“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经验”。
绿色消费是公平消费消费公正指消费主体在消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它消费主体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消费公正应包括代际消费公正与代内消费公正两大层面,不公正的消费行为理应受到伦理的谴责。
就代内公平而言,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人,尽管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但在“只有一个地球”问题上都是平等的。因而要求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应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不能单纯从一己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
就代际消费的公正与平等而言,生态伦理认为,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繁衍,就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当代人在满足其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当代人应尽可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当代人的合理权益,如果因照顾后代人的消费而消极克制当代人的消费,也会由于消费需求的不平等而扼杀当代人在环境开发与利用上的能动性,重新使人沦为环境盲目性的奴隶。
绿色消费承认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活消费时,以维持整个人类的长远生存利益和根本利益为道德准则,保障后代享用能持续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是当代人自觉意识不断提高、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明智之举。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顺应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趋势。绿色消费要求在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把人以外的其它生物当作人类的朋友和伙伴,与它们共享地球与生态资源,以维持人与其它生物的共同生存,促进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变“人类中心论”、“万物皆备于人”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道德准则,把了解、尊重、爱、友谊、责任、权利与义务等等运用到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真正达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具体来说,从消费对象上,要求消费者选择的是未被污染或有益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从消费过程来看,节约资源、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平衡及其良性循环。从消费结果看,本着自然、健康的原则,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无害,同时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在这种绿色消费模式下,要求消费终端避免产生垃圾并对已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使得垃圾成为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促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因此,绿色消费是一种顺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模式。
现阶段推行绿色消费的障碍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考虑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并未产生购买欲望,绿色消费者甚少。
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但还是有少数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最终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使有限的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
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五
关于当代中学生绿色消费情况结题报告
地信一班 李强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xxx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xxx.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xxx退而甘食其土之有xxx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近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xxx近朱者赤,近墨者黑xxx.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xxx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xxx,xxx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xxx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平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兽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五,反思后的疏导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样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1, 完全决策权: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 2, 参与决策权利: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3, 决策参考权: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我们小组制定出调查问卷专门针对我校的高一学生对于消费观的看法进行调查,针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支配金钱的方法,生活的基本费用进行调查. 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 我们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2)进行分工 (3)确定研究方法
(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 (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 一,结题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对于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通过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对同学们的建议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的,有限度的消费,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衣食住行靠的都是父母……现在花的钱都是父母血汗钱,更应该节制,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课题由来 (研究背景)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研究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询资料法,总结分析法 备用课题 高中生恋爱问题 研究阶段 收集资料 汇总资料
分析数据,得到相关结论 形成论文 所需时间 2~3周 预期成果
分析中学生消费情况,引导中学生绿色消费 指导教师 建议和意见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问卷,参与人员包括:高中生初中生. 中学生消费问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您经常吃零食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您经常购买辅导书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3.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您经常购买一次性用品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5.您经常光临路边摊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6.您购买衣服时抱着什么心态 a.喜欢就买 b.必要才买 c.合适就买; 7.您的消费理念是什么 a.做好消费计划 b.肆意挥霍 c.能省就省; 8.您在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a.什么都不想 b.不花白不花 c.该花就花; 9.同学过生日,您会如何选择礼物 a.自己动手制作 b.去商店买便宜实惠的 c.越贵越好; 10.您选购时一定要名牌吗 a.一定要 b.无所谓; 调查结果 高中生 初中生 a b c a b c
33% 2% 80% 19% 1% 35% 10% 67% 30% 3% 20% 61% 19% 11% 70% 23% 27% 65% 26% 9% 48% 2% 60% 33% 7% 33% 12% 46% 19% 35% 23% 40% 36% 15% 49% 34% 20% 37% 24% 39% 66% 27% 12% 58% 30% 68% 37% 63% 问卷分析
大多数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东西,根据以上数据看重实用的比例大于注重品牌,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会在购买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有少部分人对自己的花费作了一个计划,并坚持到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财习惯,但很多中学生还在盲目的消费. 心得体会 付出才会有收获
——研究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心得体会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很负责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们的汗水也付出了,接下来就是慢慢的收获了吧... 是的!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越是困难,越要坚强向前.我们小组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才能够取得这次活动的成功.在活动组织方面,我的组织能力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动手动脑方面,我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经验.在面对困难时,我想我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在困难中变得坚强. 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我的组员们,虽然组长这一职务是xxx主心骨xxx,可是如果没有我这些任劳任怨的组员们的帮助,我想我们这次活动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就算在这过程中有些小小的失误,但是我们还是成功的挺过来了,不是么
总之,努力付出了才会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大家在一起团结,一起面对困难,才能够让困难迎刃而解! 相信我们,我们是最棒的团体!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六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组长: 何经烨(高一1)
记录员: 程佩佩(高一1)
网上调查员: 赖茵茵(高一1班) 郑思祺(高一10班)分析员: 曾文苑(高一1)
指导老师: 陈新凤
一、 问题提出: 每天放学时,各间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店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前就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
二、 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三、调查实验经过:
1、调查范围:我校部分学生
2、调查步骤:
收集资料——寻找调查方向——设计问卷,散发问卷,收回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给出结论——反复修改。
四、课题成果:
绿色消费研究性报告 绿色消费课题研究报告篇七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了解大学生消费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具有实践意义。
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不要贪小便宜,不要盲目攀比,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消费。因此,我们对我校大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做了简单分析。
1.学生每月生活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
2.男、女生生活费用途及比较
3.性别、年级分别对生活费用途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4.生活费与伙食费的相关关系
5.对我校大学生伙食费进行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区间估计)
6.对我校大学生消费观简单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全体学生
各系随机抽查103名学生
1.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