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也提醒了我们仍需努力。总结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要过多抄袭他人。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实用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合理安排时间。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划线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3:翻译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类通“邀”邀请。
小题1:c。
小题1: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并”是“一起”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三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四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小题1】(2分,每空1分)桃花源记东晋(晋代)。
【小题1】(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
【小题1】(3分)a。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或短语的含义。
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不复出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繁多杂乱;喜悦的样子;再。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答案:不同意。文中“先世避秦时乱”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桃花源中的人的衣服应该是秦朝款式,不同于魏晋。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六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12.属:类要:同邀,邀请。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七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起首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2.一个“忽”字,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写山的小口与后面什么文字呼应?同后面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4.寥寥数语,写________写________,笔墨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情绪,展示着桃花源里_________的景象。
5.为何“大惊”?
6.谁问的?谁答的?
7.“叹惋”的内容你能想像吗?
8.“不足为外人道”,担心什么?
9.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志”,用法相同吗?
10.为什么“不复得路”,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11.最后这段是不是多余的?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渔人偶逢桃花林)。
2.惊奇.惊喜的心情。
3.写源内外景色及人们的生活,写小山口为后面的豁然开朗,源中美景作铺垫。
4.景物人物惊喜欣喜和平、富足、快乐。
5.因为源中人几百年未见到过“外人”
6.源中人问渔人答。
7.“略”。
8.(要点)美好生活不愿被破坏。
9.前一个是动词,作标记;后一个是名词,标志。
10.(要点)因为源中景物生活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本不可寻,(学生能各抒道理都可以。)。
11.由学生说道理,理由同上题同。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八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
【小题3】。
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小题1】。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
c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文明、和谐,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或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老有所终……己。或: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九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
a.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
b.寻: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寻找)。
c.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d.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代词,代”桃源人’”)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古今含义差别不大的一项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_:。
a.桃花源写了渔人奇,桃林奇,洞口奇,人物奇,结局奇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b.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是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c.课文以桃花源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d.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写得简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十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