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的方法,我喜欢跑步、游泳等各种运动方式。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全面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不落下任何重要的细节。接下来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案例,供您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一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具: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随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一)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二)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3)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二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思考:“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
2交流并说明理由。
4、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
齐读。
四、写广告词。
2、学生写广告词。
八、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1、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抓住文章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文章的重点段落,交流、探讨、指导。
文档为doc格式。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五
利用多媒体播放鸟鸣的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这个名字呢?学生发言之后总结:大家心目中的“鸟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经历的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他一起去看看这《鸟的天堂》。
1、初读课文,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检查效果。
点拨:注意“颤”、“应接不暇”中“应”、“簇”以及“隙”的读音,“留恋、不禁、颤动、应接不暇”的词义。
2、 “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点拨:“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
点拨: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一)第一次经历,研读7、8自然段
1、默读,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点拨: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
(2)为什么枝干不可计数?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点拨: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
(3)“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小组交流。
点拨: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明亮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点拨: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
2、有感情地齐读。
3、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
(二)第二次游览,研读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读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朗读之后提出疑问。重点放在与第一次经历的不同之处。
1、这次见到的景象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2、找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分析鸟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应接不暇”?
点拨:通过对比,体会出榕树的静态美与鸟的动态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拟人句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中鸟纷飞的视频,感受从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两次的经历如此不同?
点拨:去的时间不同,按鸟的作息时间来看,早晨热闹,黄昏安静。
1、你喜欢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2、作者两次经历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在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儿。
1、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现的美景
3、为保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树——大;枝干——不计可数
动静结合
第二次:鸟鸟——应接不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六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的确能引发学生喜爱的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当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们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是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要落实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这个目的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这两点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在这里,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本课的难点在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难点难就难在“有机整合”,难在课件设计必须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特色,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教学个性,而不是为了使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浮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之外。
1、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
首先我们虚拟场景,让学生同作者一起进入作者所描写过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情景中,使学生同作者同时产生感受,并使学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产生比较,相互碰闯,使学生与巴金比肩观察、比肩表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比较“真绿得可爱”和“绿得真可爱”的异同,咬文嚼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揣摩作者写榕树之大的妙笔。紧跟着,用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那一种景象呢?这一个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地高涨。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文中描写的顺序出示课件组织下一步的学习。
2、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
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同时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相互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让作者与同学的感受相互应和相互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才把本自然段写得既精练准确又特点鲜明的'。
3、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
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首先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闯、融合。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描述?并请大家评一评。这样一来,实际上诱导的是发表与作者不同的见解,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站在伟人的肩头并超过伟人的地平线。而评一评呢,或鼓励、或指正、或欣赏、或帮助,个性化见解纷呈,信息容量大增。接下来,用齐读造势,造审美的氛围。再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紧接着再齐读重点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用自己声音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最后设计用“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促进学生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或朗读的明丽,或句子的精美,或观察的准确,或体会的细致。
4、首先让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然后分组学习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设计,在于把读书、观察、验证、分析、欣赏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又由于是分组学习,学生发表见解、思维碰闯的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个性化色彩就更浓,民主氛围更强,学习的自由度也更高。紧接着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展示自己最精彩,最动人,最亮丽的一面。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读的理由。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5、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第一步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组内集体创作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机会,同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然后用竞赛形式让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银屏提供的画面导游,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兴趣,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没有按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而是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七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我们组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王宇平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具有跳跃性,总体来说这一课上得比较有特色。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王老师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的教学活动颇具匠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1、采用“音乐激情”的方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采用“活动寓情”的方式,寓教于乐。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王老师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眺望老师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用“畅谈抒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王老师抓住了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的特点,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他不仅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而且为了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组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然而王老师对这一课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因此,上课的形式与我们当初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
1、在朗读的形式上显得单一,而且采用一句一顿的朗读方式,其结果是不仅破坏了原作的音韵,而且让学生难以通过朗读悟、明理。
2、“思”的过程太急,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没有发挥够,每个环节都显得有些仓促。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八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九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续编故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等感悟人物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重难点分析。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以题质疑。
1、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参加的爱心捐赠活动,谈谈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在捐赠礼物的的时候,会考虑那些事情)。
2、质疑导入。
我们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不仅给灾区小朋友送去了关怀与安慰,还赠送给灾区小朋友一个天堂。
3、板书题目(出示课件)。
指导书写捐(与娟、绢的区别)。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2、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按什么顺序讲的。
三、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感知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讲了2个小故事,并能概述,把握文章大意。
2、看看这两个故事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
四、教师小结。
通过感知文章大意,进一步理解捐赠天堂的含义。(灾区的小友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他们更需要要精神上的慰藉。捐赠天堂是指小朋友捐赠的童真与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天堂。)。
五、生字教学。(出示课件)。
本课一共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忌”上边的“己”别写成“已”;“穆”注意右下半部分是三个撇。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理解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
要求:在你读课文时,你从哪儿感受到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
2、小组讨论交流。可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二、全班讨论、交流,体验情感。
预设(一)。
(出示课件)“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
1、“求”是说妈妈舍不得送吗?妈妈捐赠了“一大包四季的衣服”又怎能不舍得送小玩具呢?(抓住“求”字初步将“童心”和“天堂”联系。)。
妈妈的想法是大人的想法,只是穿衣、吃饭不是孩子快乐的全部。童心和童心是相通的,此时的灾区小朋友也需要玩具,他们也需要童趣的快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更需要精神的。
这句话感受到文中的小朋友特别想送给灾区小朋友毛毛熊,让他们也能有玩具玩,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预设(二)。
(出示课件)适当出示一些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废墟掩埋一切的”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
“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大家妒嫉的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补充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竟”字说明什么?作者的丈夫当时怎样想?(流露的是一个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意外的惊喜。)。
3、“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什么?(“高兴欢呼起来”说明了他们特别高兴,因为唐山大地震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庭,亲人,朋友,两张剪纸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快乐。)。
预设(三)。
(出示课件)“你可知道,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
虽然是一张简单粗陋,在大人眼里毫无价值的剪纸,但里面却盛满了一个孩子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在当时的情况下,带给孩子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可引导孩子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
(出示课件)“自己爱的,就相信小朋友一定也爱。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之后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孩子与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
预设(四)。
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堂”。这小小的毛毛熊和发带代表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友爱和深情,带给灾区小朋友的是欢乐和幸福。灾区的小朋友不光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
文中还有两处明显体现“我”对“剪纸”态度的地方,请找出来(出示课件)。
1、为什么“我”看到剪纸时嘲笑它的粗陋。那是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我所见到的“最糟糕”的剪纸……后来贴在胸口,最后又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钱金不换的财富……”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我”对“剪纸”态度的变化的句子。
2、理解“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钱金不换的财富……”(从“贴”这个字看出来作者被她丈夫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充满友爱的童心真的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3、说明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去朗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情感升华,达到共鸣。
(出示课件)教师小结:“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真正的天堂:充满友爱、善良的童心。
五、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读完全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十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老师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被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师:你怎样理解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生)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板书:大,绿,生机勃勃,茂盛)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1——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有谁知道我们福州被称作什么城
师:(播放榕树的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 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 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自由地读,体会)
(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 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生写。
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读:鸟的天堂。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字篇十一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榕树大远近。
许多株?一株两株枝干繁多叶子茂盛。
第二次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