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具备客观、准确、简洁的特点。总结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一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从试卷总体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的现象。大多学生计算能力有所提高,正确率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1、学生总体情况。
六年级共有48名学生参加考试。试卷80分以上的有26人,平均分为73.4分,及格率为72.9%,优秀率为54.1%。
2、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如:填空题的第(7)、(8)、(9)小题,都是考查学生对《圆》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可能对知识点掌握的不透彻,还有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没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以及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出错较多。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灵活。
例:解决问题中的第3题:“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题意不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二是学生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良的习惯主要体现在审题不认真,例:解决问题中的第5题的第(1)问题:“蒙古包的围毯上箍紧着3条围绳。(1)撘一个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的围绳?”很多学生都忽略了“3条围绳”这个条件,因此导致解题不完整而失分。可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审题,不能完整的进行解答。本次考试,强调答语不完整的,及单位名称不带括号的都要扣分。很多学生因此被扣分。特别是几个本应该是90分的学生,因为单位名称没带括号或答不完整,没有得到满意的成绩。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3、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二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测,一是基本计算,二是操作运用,三是情景运用,四是综合运用题。本套试题整体来看有点偏难,重点在考查学生操作潜力,应变计算潜力,逻辑思维潜力以及基本的计算潜力。
从学生的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基本计算还是过关的,基本没有丢分,动手操作也丢分不大,丢分大的出此刻综合运用和情景运用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潜力不够。
下学期要加大学生的综合分析潜力的培养,多进行一些情景题的训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三
1、直接写的数。
3512=125=460%=0.8750.125=6=。
122=1057=293.6=045+5=1212=。
2、解方程。
x+12x=7.2(1+)x=。
3、能简算要简算。
45(+15)[9-(112+18)]。
二、填空。
1、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同一个圆的半径与直径的比是()。
3、7()=()∶60=35()=()%=0.35。
4、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现有5l水,然后结成冰后体积变成()立方分米。
5、袋中有黑、红两种大小相同的'球12个,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为,就有红球()。
6、一桶水重10千克,用去15,再用去15千克,还剩()千克。
7、14的倒数是(),0.7的倒数是(),5的倒数是()。
8、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9、把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把它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厘米。
10、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其中缺水国家有100多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缺水的国家大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严重缺水的国家人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三、判断:
l、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2、六年级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5,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少20%。()。
3、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则围成的圆的面积最大。()。
4、9100米=9%米。()。
5、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
6、小王加工98零件,有2个是次品,加工零件的合格率是9898+2100%。()。
7、六年级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5,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少20%。()。
8、9100米=9%米。()。
9、用三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2:2:5()。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四
小学生学习离不开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我们能够利用的宝藏。如何利用考试这个宝藏,就要看大家如何进行质量分析。下方就为大家总结了,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期望能够为你的数学学习带来帮忙。
一、逐题分析。
算一算。
本道题失分较少,多数学生都能计算正确,只有3人有错,失分的原因是过于马虎。
填一填。
本题考核学生的知识面较为广阔,第四题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有二种:一是:孩子审题不清,不理解题目的意思,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二是:思维上有限制,不能够正确做出回答。其它题目错误的原因1、审题不够认真,看错题,比如说第二小题。2、笔误,有2人8000写成8千。3、第六题错误较多,孩子审题不清,题意不清楚。有个别孩子不明白后面大括号的意思,这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
选一选。
这道题考核了学生对重量、时光、统计、观察物体各方面的认知潜力,考核了学生的理解潜力与运用潜力。从试卷中能够看出孩子在某个方面还不够扎实,尤其是第三题和第五题错误较多,也反应了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认识不够。
画一画。
全班只有一人第1小题选错,没有认真地数格子。另外3人错在第2小题没有写单位名称。基本掌握良好。
应用题。
应用题题的解答中。个别学生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就马虎处理。个性是对要求把握不够。还有个别孩子计算出现错误。
二、改善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潜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使之在实际生活中能合理运用。针对学生分析理解潜力较差的实际状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一样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五
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本学期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大半数学生考出了较好的成绩。情况如下:全班人数34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0。
二、试卷及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五大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
第一大题填空。对于位置有个别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有看错图形的和分不清方位的,还有就是相邻数的填写有及个别的没有填对。
第二题,猜价格,个别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对于“接近”不理解,少多少也弄不清楚,因此在选择中出错。
第三题,统计。这次的和以往的不一样,先是让先是对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统计,如果学生马虎或者算错就会统计出错,做后面的题目也就相因出错,具有连贯性,在就是让学生吧错题改过了,有的学生不明白题意在就是自己计算也出错了。
第四题,解决问题。主要是计算还没有过关不太熟练有算多算少的现象,其次就是对于钱的兑换和找零中,尤其是要退位的那种如5元买物品4元8角找回多少,学生很多都是1元2角,在就是算式对了,结果算错的现象。
三、措施。
针对本次期末考试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提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后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六
一、(每空1分,共22分)。
1.
2.47800。
3.25250.440。
4.
5.90%。
6.170。
7.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8.353。
9.96.7。
10.1615。
11.2821。
二、(每题1分,共4分)。
应届'-中国校园招聘第一网站,宣讲会微信公众号。
1.×2.×3.√4.√。
三、(每题1分,共4分)。
1.b2.a3.c4.c。
四、(40分)。
1.(8分)。
2818.781129。
2.(18分)。
(1)1375+4501825=1375+625=2000。
3.(8分)。
(1)=11。
=
=11。
=
=7。
=24。
4.(3分)。
解:设这个数为x。
1.5x=6(3.1+0.5)1.5x=21.6x=14.4。
5.(3分)。
解:1010-3.1455=21.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1.5平方厘米。
五、图略(2分)。
六、(第1~6题每题5分,第7题2分,共32分)。
1.解:8×28+12×20=464(元)答:共需付464元。
2.解:(棵)答:这批树苗有700棵。
3.解:1.8×5÷1=9(米)答:这棵大树高9米。
4.解:3.14×3×3+3.14×3×2×8179(平方分米)答:至少需要179平方分米铁皮。
5.解:(个)答:丙要做1200个零件。
6.解:[2](厘米)答:这个圆柱的高是25厘米。
7.解:甲公司:x+(32-1)×0.75x=24.25x(元)乙公司:32×0.8x=25.6x(元)。
因为25.6x24.25x,所以甲公司的方案更便宜。答:甲公司的方案更。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七
最新文章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信息;并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想想做做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想想做做第4题是对比题,在教学时,我也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小题用减法计算,让学生理解到: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进行解答。
在学生作业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即学生不会口答,单位名称找不到等。等以后学生多接触题目,相信也能找得到。
期末试卷教学反思数学篇八
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理解数量关系,都比一年级上册的加法实际问题要难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复习了求总数的练习,进行教学铺垫,使学生理解求总数应该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在教学例题时,通过创设情境: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这时,再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
因为有了前期铺垫,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什么?让学生理解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桃子的总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树上原来的桃子数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接着通过借花游戏进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要求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这一数量关系。
在练习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非常关注。我重点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先是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教学中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