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一
面对越发紧张的人地矛盾冲突,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问题。本文首先就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就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国现在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以及城市的功能,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寸土寸金。可以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其使命,不容浪费与不合理使用。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本文就将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异常密切的关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城市规划是指将城市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城市内部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控制,实现预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开展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参照城市整体规划进行,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土地利用目标的完成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想一个的参考指标。不仅如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城市规划任务的实现为前提。
2.1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部分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急切的想要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却没有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提高,而不健全的用地结构不仅影响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以某市2014年的用地结构为例,对其用地结构进行分析。对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可以发现,该城市住宅用对所占比重偏高、工业用地比重偏低、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2.2缺乏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浪费上。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土地的征用,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难以提高。虽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被开发的土地资源,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真正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加上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的差异,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2.3缺乏完善的管理。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也缺乏相应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在土地交易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使得原本就异常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流失。2.4缺乏环境的保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构建绿色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关注的仅仅是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在城市中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这正是在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后果。事实上,想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放眼长远而不是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3.1加强信息共享。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控工具,应该从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应该完善信息平台,实现工作信息的实施交流和全面共享,使得其相互之间能够了解对方的工作动态和工作进展,然后对自身的工作思路进行针对性调整,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应该构建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各自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明确,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减少浪费问题。3.2规范土地管理。一是应该强化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执法性,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减少违规用地的情况,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应该构建城市土地公众监管机制,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够参与到土地利用监管中,及时发现土地的违规利用问题。如果需要进行大型的土地开发利用项目,需要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吸纳公众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土地买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三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提升城市规划的实施效率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3重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都必须建立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避免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效益的行为。对于新建城区,应该避免征用耕地或者绿地的`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持续下降,已经开始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对这种情况予以遏制。同时,如果占用绿地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绿化面积的下降,影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继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这与城市规划原本的目标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3.4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坚持的基础,同时也关系着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土地利用的有效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进城市的纵向和水平拓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重复拆迁等问题,保证城市的稳定发展。在这个环节,应该关注两方面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旧城区中无法继续利用的土地资源,应该进行重新配置,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实际需求,做好销毁和承建工作,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结合切实有效的城市更新策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地闲置和土地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以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支持,避免浪费问题。同时,应该进一步做好城乡的统筹发展,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对土地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对城市周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立足城市发展的实际,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确保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二
今年6月中旬,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地利用规划室内实习,这次实习,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化了课本以及课堂上所掌握的一些知识,而且还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自己部分知识的浅显和缺乏,这些不足,更加激励了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以下是这次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
我们首先进行了×老师的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的实习,利用综合法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和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从而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这是实习第一天的内容,欣喜却又不安,欣喜的是我们掌握了方法,各成员分工协作,非常融洽,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交流心得,解开了一些曾经在课堂上的疑惑。不安的是数据出错,没能当堂交上作业,幸好老师体谅了我们的难处,承认发给我们的那个地区确实有些复杂,同意我们课后再交上。这次经历告诉我们干什么都不能马虎,一定要把好关,否则,既费时又费力,后果也许是不可估量的。
随后,我们又先后进行了五个专题的实习,第一个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个专题使我们对易县的基本情况及土地利用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专题的任务是通过分析易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总结出它的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其中我参与了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的制作。这个专题也是实习的第一个专题,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在组长的安排下,两人一组,各负责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作业,并成功的做成了ppt,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我对这个专题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它让我明白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让我认清计划的重要性,怎样更有效率的工作,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ppt的报告中,我看到每组的内容,各有各的特色,内心不禁一阵感动。
第二个专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其中我参与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的制作。这个专题确实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制作,老师讲完以后,我们就在组长的带领下找了自习室讨论起来,一直到下午,大家翻书的翻书,上网找资料的找资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我觉得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是最难的一个部分,涉及到计算问题以及图表的制作,本来觉得有点无从下手的事情,在大家的讨论中一点点被整理出来,完成以后的那种成就感是我难以忘记的。
第三个专题是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这个专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耕地需求量预测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年××县耕地需求量预测,说真的,我觉得这个专题有些难,因为不像原来那样可以轻易的在网上找到某些数据,这个专题的很多内容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讨论得出的,毕竟还是在很小的范围上认识易县,所以并不能那么准确的进行定性。这个专题中,我独立制作了ppt并让组长检查,经过了修改,我觉得效果还是可以的。
第四个专题是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研究,我这才真正分清楚了什么是节约,什么是集约,原来都混为一谈了。节约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者少占,集约是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即集约化程度。围绕这个概念,我们对易县的农用地节约集约进行了分析,这个专题中,老师为了给我们减压,给出了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其中,我参与了部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潜力分析的制作,在组长的帮助下掌握了方法,在这里谢谢组长的帮助以及耐心的指导。
第五个专题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老师不再给我们列出步骤,而是允许我们自行制作,充分发挥。这更是充分发挥了大家集思广益的精神,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内容也就不同。综合整治涉及到前四个专题的内容,所以觉得这个专题做起来还是比较的应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大家一起思考,一起翻看原来的专题,完成了这个专题的制作。
感谢学校、老师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也谢谢一直陪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是大家的力量,使得这次实习圆满成功,是大家的力量,让我明白什么叫做一个团体。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三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影响着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到该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地区建设有条不紊的开展。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如今,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都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大环境下,土地的利用问题开始不断显现。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导致可使用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也制约了地区的长远发展,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1.1规划方法滞后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都仍是传统的即定性研究法,这一方法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陈旧方法,已经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不相符,因此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不合理。
1.2动态的经济发展与静态的规划之间的矛盾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进行全局的把握。在此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普遍存在,常会出现更改,因此规划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否则难以与实际相统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是利用统一的指令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并且没有跟随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而适时更改规划,导致规划与实际相脱节。
1.3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脱节,影响空间结构的优化
按照一般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带来影响。同时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将会对空间结构产生优化作用。在许多城市中,用地结构的不合理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正常发展,同时我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布局相对不合理,城市中心区被其他产业所覆盖,这种土地配置不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现代功能的形成[1]。
一般来说,出现土地类型的规划不合理问题大多是由于对土地考察的不准确而导致的。由于没有进行准确考察,缺少明确的规划方向,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一些工业城市的土地规划中,如没有进行详细、综合的土地考察,则会由于不合理的规划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减少,出现严重矛盾。土地之间的协调利用是保证社会各项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城乡建设用地应注意土地之间的协调,因此,在土地规划之前,对于规划范围内以及周边用地情况要进行详细的考察,认真规划。
城乡结合部属于特殊地区,该地区的土地规划也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为土地规划带来了较大困难。此外,城乡结合部地区中既包含一些大型的工业生产企业,也有小型的农业生产企业,企业类型和发展方向混杂,需要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进行更周密的考虑。不但要对城市工业用地进行考虑,还不能忽视农村耕地的规划。要在土地规划达到城乡结合部合理规划土地的目的,必须使得城乡结合部尽快的城市化或是农村化,将城乡二元制的制度突破。
在传统的城市土地规划工作中,土地规划计划的刚性较强,规划的条例与内容过于死板,并不利于土地使用的科学化。在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土地规划工作的方法也应当灵活起来,利用弹性规划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计划,更能促进城市与土地发展的和谐。弹性规划的灵活性应当更高,规划的制定者需要从不同的时间角度与空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首先,在时间角度方面,应当做好土地前期规划、中期规划与后期规划。其次,在空间角度上,应当利用城市发展区域的不同发展情况进行重点性土地利用规划。
2.4将“引导动态型”指标代替指标刚性,并与规划体系相结合
刚性、静态的规划理念反映的是一种计划的思想和模式,它与动态、连续的市场需求不可调和。土地规划期一般很长,有十到十五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由于经济的波动、体制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化等种种原因会导致原来的土地规划指标不适合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入引导、动态的理念,在指标下达时,不要管的过死,统的过死,而是应该在考虑到将来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非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加一个浮动性指标,给土地规划的未来变动留足了空间。同时应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土地规划指标灌输以不同的规划理念,进行完善。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宏观的政策性,属于政策性规划;省级、市(地)级规划具有指导性,主要任务是在国家级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区域内部的矛盾,选择土地利用格局,采用土地利用分区的方式;而县(区)、乡(镇)级规划属于实施型的规划,具有刚性,采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方式[2]。
或城市的空间布局方面应做出如下调整和考虑:首先,第一产业应走科技兴农路线,采取措施积极提高农业集约经营与综合生产能力;其次,第二产业应将经济效益作为中心,对落后产业进行积极改造,进而对规模工业进行优化。进而形成一個相对合理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再者,第三产业的重点为有效改善交通运输,同时积极提高商业服务能力。最后,这三种产业的结构应充分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能够与地方基础发展产业进行良好的结合。
结语:
综上,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性和完整性较高的土地规划方案。在土地规划实施的问题上,需要冷静认真地考虑,发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以社会经济区域性的发展、土地自然的特性为基础,不断创新土地规划理念,从而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明琦,山东省威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山东威海。
相关热词搜索:;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四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土地宏观控制,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佳原则;从全县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干线的优势,在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果特色农产品和蛋、禽、肉类的生产,加强基地建设,积极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风景林,进一步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确保城镇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建立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努力搞好原有建设用地的整治与深度开发,进一步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适度调整用地结构。
至2010年,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1465.9038公顷,主要用于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玻璃工业园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推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消灭“空心村”,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加,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
根据全县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投入能力,为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步伐,确定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总体目标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增加其它农用地面积83.61公顷,增加建设用地90.70公顷。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尽量满足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和工业园用地需要,确保水利、交通建设发展用地。
(二)细化用地类型和产权权利,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扩大有偿使用比例。
(三)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四)强化土地利用分区,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合理调配土地资源。
(1)耕地总面积达到33475.05公顷,其中规划内增加耕地781.9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8418.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6486.7公顷(含复种)。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358.2公顷。其中城镇用地规划154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648.2127公顷;农村居民点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工矿用地874.91公顷,规划期间增加261.75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向现代化城镇与工业区方向发展。
(3)交通用地面积达到1936.43公顷,其中新增交通用地473.75公顷,主要保证重点道路工程建设,达到道路网络完善,交通便捷。
(4)进一步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2108.86公顷,其中规划期间增加45.23公顷。
(5)园地面积达到6300.0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其中果园6059.88公顷,药材等其他园地240.12公顷,力求扩大药材种植规模,使药材种植生产成为江西省的最大药材生产基地。
(6)改造与加固原有山塘和水库,积极兴修蓄水工程,水面面积达到7264.94公顷,规划期间增加793.73公顷,养殖水面达到3936.68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
(7)林地用地面积减至58749.61公顷左右,规划期间减少2374.8公顷,主要用于果业生产和兴修蓄水工程等。
(五)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10年,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339.1公顷,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385.75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45.72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11.38公顷,共计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
四、重点工程
2006——2010年,我县整理耕地4530.03公顷,总投资约0.8亿元,整理完成后,可净增耕地599.99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全部申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至2006年,完成界埠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000公顷,预计投资2125万元,净增耕地135.3公顷。
2006年至2007年,完成大洋洲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530.03公顷,预计投资2573.65万元,净增耕地207.09公顷。
2007年至2008年,完成溧江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800公顷,预计投资1585万元,净增耕地108.4公顷。
2008年至2009年,完成荷浦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200公顷,预计投资2065万元,净增耕地149.20公顷。
相关热词搜索:;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 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国家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 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 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重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10月28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同时废止。
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六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文秘部落围绕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三保“主线,正确处理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要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相衔接,继承和发扬在规划编制、实施中的经验。同时要与时俱进,做到六个“转变”,即规划定位向区域规划转变,工作任务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规划内容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决策方法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规划实施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努力使修编后的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总体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保护就是依法依法保护耕地、保障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千方百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就是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1、用途管制原则。
土地用途管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要统筹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明确各土地利用区块的用途,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途管制的重点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上并重转变。
2、占补平衡原则。
根据《绍兴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和退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3、合力建设原则。
“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合力建市”是这几年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按照明确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的原则,遵循市场化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互补和互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集约用地原则。
一是要加强土地利用水平评价,调查闲置土地情况,制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和方法。二是要研究促进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完善“双控”指标体系。
5、公众参与原则。
规划编制要充分利用“外脑”,依靠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提高规划编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渠道,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听证或公示等手段,完善规划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规划“以人为本”、公正透明。
6、三规衔接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科学预测用地需求,认真分析土地供应潜力,合理土地资源布局,正确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与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7、成方成块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边界理论,按发展阶段、重要程度和资源供给能力,合理界定城市和开发区的外延扩张边界,开发区块尽量做到成方成块,以利于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和耕地保护。
8、可持续利用原则。
要按照生态绍兴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土地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减少对生态脆弱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不合理的开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9、信息化原则。
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满足规划要素实时更新、快速统计、共享互动等要求,增加规划科技含量,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总体上按省厅和市政府有关要求安排,即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整项工作。如遇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安排的影响,则作相应的时间调整。
1、健全组织机构。
(1)由市政府统一成立“三规”领导小组。(时间根据市政府安排)
(2)在成立“三规”领导小组后半个月内设置联络员、专家咨询组。
(3)成立市国土局规划修编工作组。(4月1日---4月15日)
2、落实资金。(4月1日----4月23日)
已编制经费预算,由办公室具体落实。
3、落实编制单位。(4月30日前)
(1)确定落实编制单位的方法、程序和要求;(4月4日前)
(2)收集编制单位的资料、信息;(4月11前)
(3)按规定落实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4月23日前)
4、调查研究阶段(4月24日至7月23日)
这一阶段与下阶段的工作将穿插进行,主要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召开座谈会。总体规划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需要进行多方调查。走访各有关部门,调查各部门规划期内用地需求,征求各部门对总体规划的建议。深入各重点地块进行实地踏勘和典型调查。
5、专题研究阶段(5月24日至7月23日)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批准的基础上,开展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专题研究,为规划大纲及规划文本草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6、规划大纲拟定阶段(7月24日至9月23日)
规划大纲文本包括绍兴市基本概况、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规划修编方法与实施机制创新、预期规划实施成效等内容。规划大纲编制完成后须报市、省批准后方可开展下步工作,时间进度较难把握。
7、规划草案拟定与选优阶段(9月24日至11月23日)
本阶段主要是落实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确定土地用途以及完成规划草图。
需拟定的方案包括:全市、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重点建设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方案和土地利用分区方案。最终提供2~3套供选规划方案。
确定规划供选方案的主要要求:⑴在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过程中,应分析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拟定规划供选方案。⑵每个供选方案均需保证规划主要目标的实现。⑶对每个供选方案的实施,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其实施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后,提出推荐方案,供领导小组审定。
8、规划协调、编制规划成果阶段(11月24日至11月30日)
对推荐方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干部和公众意见,必要时召开规划协调和论证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处理,形成最终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
9、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11月30日至12月31日)
规划报告编写完成后,报市、省审批,经批准后,最后公布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七
;摘要: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形势,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做好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
土地资源;
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是由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的基本特征具有生产能力,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某种植物与动物产品。如果利用合理,不断地改造、建设和培育,土地的生产力将会不断提高,周而复始地生产出愈来愈多的产品,所以可以说它是可更新资源。反之,如果利用不合理,只用不养,不改造,不保护,则土地生产力将会不断衰竭,以致不再给人类创造财富,甚至恶化环境,影响人类生存。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由此可见,土地资源与土地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由于人们目前还很难确定哪部分土地是绝对不能利用和用来创造财富的,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2个概念经常是相互通用的。土地资源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单项自然资源相比,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因子。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土地的需求。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利用得当,可循环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合理,土地生产能力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如耕地乱占滥用,森林乱砍滥伐,草地超载过牧,就会引起耕地大量减少,土地沙化退化,使土地人口承载量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越来越不协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与土地、土壤专家们的注意。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1、浪费与低效
土地资源的浪费与低效还体现在未将可相互协作的职能单位形成集群。比如医院、学校和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过于分散,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应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适度集中布局,部分设施合理共享,形成土地的混合高效使用,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再者,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过大,占用了较多土地资源,应坚持实用主义观念,不搞面子工程。
2、盲目与短视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早已超过这个比例,但在城市化的纵深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比如开发商抢占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在水质优良的河流湖泊资源旁开发高级别墅区;
部分地方照搬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脱离本城实际,侵占良好的耕地资源,盲目扩大建设规模;
以及为吸引开发项目,随意调整城市规划等等。
这种规划仓促、论证不足就开始投入建设,缺乏对城市总体发展的把控,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会造成城市建设的反复性和耕地资源破坏的不可逆性,从长远发展来看,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当提倡因地制宜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减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云南省的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其盆地、河谷和耕地等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解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云南省立足自身特色,提出“城镇上山”理论,扬长避短,既巧妙地利用了特有的优美山区景观,又保护了稀缺的耕地资源。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城市规划中又一个需要考虑的严峻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土地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如新城开发大量侵吞农林用地和生态敏感地区,工业园区占用良田、污染水源等。
土壤污染、水污染及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这是城市发展中对生态环境重视不足的苦果。科学长远的城市建设,应当是变盐碱地为滋生财富的地方,而不是将优美的自然环境变为寸草不生之地。
4、土地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土地市场并不健全,其管理与监督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如土地交易存在着一些暗地里的不合乎法律法规的交易和操作等,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情况。
1、从规章制度制定方面突出土地管理中的社会责任
具体到规章制度制定方面,应当从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的双重角度提升土地资源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举措,突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意义。土地保护制度制定方面应当严肃对土地滥用问题的处理,禁止对耕地资源的肆意侵占。此外,关于土地管理的统管制度与审批制度也应积极落实,从全方面抵制任何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维护土地资产的合法权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突出社会责任对土地管理的重要驱动作用,这也是当前厉行土地资源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2、保护自然生态
应当以维持自然生态为土地开发的第一条准则。新区的规划建设不能以侵占基本农田、植被良好的山林地为代价。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本就稀缺,必须坚持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而山体的开挖、植被的破坏等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沙尘暴等问题。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在保持城市生态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居住、公共服务、景观、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系统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还要考虑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划分和严格控制禁建区与限建区,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为生物的栖息和迁徙预留空间。
3、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城市规划
土地的总体规划是国家进行土地管理利用的调节手段,通过对可用土地和土地规划进行协调,达到宏观方面控制土地的目的,这就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严格各项规划制度,解决不合理不科学的现状。首先,针对城市中对土地资源没有进行“最佳”的开发,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要尽量避免这一种现象,真正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收益。政府要尽可能地从每宗土地资源中获得收益,如果土地资源没有真正用于城市建设,对于土地资源来说,也是一种隐形浪费。其次,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时,要重视对城市中其他资源的保护,比如绿化景观,要将优质的可以用来进行绿化的土地规划在绿地建设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保护对象,而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往往采取一种“先破坏后治理”的政策,对当地的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很小,不仅增加了建设的管理费用,也造成了对土地的浪费。这些不科学的行为都将会引起城市管理功能的不完备。
4、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管理强度,推动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全面整顿和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管理工作的实施强度,定期开展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筑行为,对违法建设作出责令停止建设的决定后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拒不停止建设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违反详细规划或者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的要责令改正,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逾期不采取改正措施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责令限期拆除,对于不能拆除或者无法拆除的,要没收实物以及违法收入,按照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推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是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合理高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能。城市功能和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需要城市规划管理者、城市建设者们努力去推动。只有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公众的城市规划,才能够将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发挥到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土地利用规划实训总结篇八
要想把会议纪要写好,首先,就要明确开会的目的,其次,要通盘了解会议的进行情况,最后,还要仔细分析研究会议的发言记录和其他相关的文字材料。在通盘了解、全面把握会议进程的基础上写成的会议纪要才会是成功的会议纪要。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议纪要 ,欢迎大家阅读。
乡人民政府依据《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于2019年7月11日,在乡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的听证会。会议由乡党委委员主持,涉及规划修改的村等村民代表参加了会议,且有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该修改方案。
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是为了我乡经济社会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符合加快推进我乡重大重点项目和急需急报项目落户,农村新社区和教育事业等民生工程的需求,促使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更合理。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具体方案,经充分论证了规划调整方向和布局,达成以下共识:规划修改的目的、依据、用途等基本可行,操作性较强。
各村要严格按照《规划修改方案》制定的目标和布局认真组织实施,将好事办好。并大力支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注重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确保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落实到位,保障乡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会议纪要是对会议情况与议定事项的完整而系统的报道。
(2)纪要中所记载与传达的会议议定事项,反映了主持单位和与会单位的共同意志与法定的权威性。
(3)纪要的性质取决于会议的内容性质与印发会议纪要的目的要求。
会议纪要的撰写有一下三点要求:
(1)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议的各项内容。对与会者的发言与议定事项可归纳概括、提炼或作出必要的删节,但绝不要按主观意图,随意增添内容,甚至加以歪曲或篡改。对于会后工作的安排,包括责任分工、时限要求务求准确、具体,以利传达贯彻与督促检查。对于会议中出现的重大分歧,应如实记载反映。
(2)突出重点,简明精炼。应根据会议性质确定纪要的重点,对于重点部分应作详尽的阐述。对于会议内容应加强分析与归纳概括,以便做到深入浅出,重点明确,语言简明。如对于会议中产生的各种观点,应加以集中与分析鉴别,作出理论上的概括,使纪要具有说理性;对会议中反映出的各种情况,也应认真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与数据并作概括说明;对于会议的过程与情节也应概括介绍,舍弃繁琐的细枝末节。
(3)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纪要的各个层次除可用分标题、序数表示外,还可使用“会议决定”、“会议同意”、“会议听取了……并经讨论决定……”等惯用词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