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2、今天,我们就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朗读。
2、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那里看出来?
4、有感情朗读。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播放录音。
4、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
5、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1、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2、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出示后两句
3、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5、吕岩又为什么写这样的牧童呢?(出示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什么?
听古诗,请你把这首诗在你脑海中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1. 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搜集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二
1、教学内容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一课。
2、分析教学对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认知领域有了近一步的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广阔的视野,趣味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于学习体验中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之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乐句一气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较多的附点节奏,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而第四乐句则以较舒缓的节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概括了全曲。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用饱满活泼的情绪、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习,了解牧童放牧生活,体会牧童草原放牧时的欢快、愉悦心情。技能目标:会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增强对于牧童生活的向往。
1、学习歌曲《牧童之歌》
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又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情”手入,创设体验牧童一天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参观法,谈话法,音乐欣赏法,游戏法等教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参与和体验课堂,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钢琴版欣赏导入,发现牧童
2、创设情境,走进牧童
3、节奏难点训练,模仿牧童
4、学唱歌曲,体验牧童
5、歌曲处理和表现,融入牧童
6、拓展延伸,梦忆牧童
7、(一)钢琴版欣赏导入,发现牧童首先,我选用了一段学生弹奏的钢琴曲《欢乐的牧童》的视频片段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熟悉旋律,并且通过谈话的方式提问,你们了解这首钢琴曲吗?表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了解本节课的一个主线—牧童。
(二)创设情境,走进牧童的生活在同学们初探了牧童这个话题后,通过播放《牧童之歌》伴奏+循环播放新疆天山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雪山、河流、草地、来到放牧牛羊的牧童生活中,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了牧童的生活。
(三)节奏训练,突破难点,模仿牧童这一环节是为本节课的难点附点节奏的掌握做铺垫,首先我给同学们设了一问:你听草原上传来而来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让学生从刚刚播放中寻找到马蹄的声音,让学生用手来制造声音来表现节奏:xx x。x xx x接下去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节奏来朗读: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从而让学生领会附点节奏,为后面歌曲的难点学唱做好铺垫。
(四)学唱歌曲,体验牧童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体验牧童的放牧的快乐感受,首先我创设草原上放牧开心唱歌的情境让同学们聆听牧童的歌声,体验歌曲的活泼情绪,接下去让学生伴随着音乐用手来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为了让同学们更准确的唱好这首歌曲,我采用了聆听听钢琴旋律,跟琴用lu来轻声哼唱,跟琴唱歌谱,跟琴假声演唱,填词演唱,歌曲情绪处理等方式,在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轻快活泼,像马蹄声一样有弹性的演唱,并且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体验牧童的生活。
(五)歌曲处理和表现,融入牧童在前一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对于歌曲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此环节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这里得到一次呈现,我用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一边用手为歌曲伴奏,一边演唱,第二个环节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用卡农演唱的方式表现学生身灵其境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和牧童在追逐嬉戏的欢乐情景。又一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展延伸,梦忆牧童同学们在牧童的世界里已经开心的度过了一天,此时此刻夜幕降临,在这一拓展环节我将通过改编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歌词连贯的演唱来表现牧童回家休息进入梦乡的情境。让学生在安然入梦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对于这节课的构思,我以走进牧童,体验参与牧童一天的生活为主线对本堂课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习,快乐体验中成长。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构思,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三
知识目标:会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熟练地认读一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本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目标:在朗读、说话、想象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并学习戴嵩谦虚的品质,有像牧童一样会观察、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愿望。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角色,从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中想象人物心理,领悟并学习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等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有自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巧妙引题
1、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话题:
2、你们的发言真精彩!咱们来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宽—— 强—— 加—— 恶—— 贵——
3、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真了不起!来几个难一点的,看你会不会。
表扬—— 虚心—— 平凡——
(师生问好,上课。)
二、认读生字,感知全文。
1、创设情景:孩子们,夏天已经到了,晴朗的夜空,有无数的星星,真美丽!谁会认?和它打打招呼。(抽生个人读生词)
2、读得很正确,咱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接着读。
3、既然大家这么积极,我们一起大声的读一边吧!
4、读得真好!这些词就藏在《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中。要是你能在课文中正确地认读他们就更了不起,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然后想想,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
1、你们的发言让我也分享到了大家学习的快乐,老师有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请看——(课件展示几幅戴嵩的作品)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是呀,戴嵩的画太美了,让我们从课文中去认识这位伟大的画家吧!
2、请打开书95页,看第一自然段,谁会读?其他孩子可要认真听、认真看。(抽生个人读两遍)
5、对!戴嵩作画总是又好又快,难怪人们说他是唐朝的一位——着名的画家。(板书“着名”)面对这幅斗牛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看三、四自然段,都有哪些人在夸?把商人的话用“——”画出来出,教书先生的话用的~~~~“画出来。练习读一读,最好能读出称赞的语气。
7、围观的人很多,人们还会怎么夸?想象真丰富!像这样商人在夸,教书先生在夸,你也在夸,他也在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你们以后可以借鉴。
四、读议结合,理解品质
1、同学们,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却挤了进来。请听——(出示主题图,伴画外音“画错了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仔细看图,人们的表情怎样?猜猜他们会怎么想?然后以“我猜他可能在想……”的方式在小组内就近交流。(老师到学生中倾听)
2、比比看,谁最先坐端正。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课文的题目是《画家和牧童》,这会儿我们最关心的是画家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牧童又是怎么说的?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汇报、朗读)画家生气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看图,理解“和蔼”,个人读戴嵩的话。)听清楚没有,画家称牧童什么?这么大的年纪,却称呼牧童小兄弟,多么和蔼可亲呀,咱们一起再读一遍画家的话。
“戴嵩的画哪儿画错了?”“他是怎么画的?”“应该怎么画?”
5、睁开眼睛,小博士走进课堂向我们挑战来了,他会填,你会填吗?(照应课前的反义词练习,引导学生从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方面完成以下填空:)
画家( ) 牧童
6、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牧童能指出画家的错误?相机板书“会观察”“说真话”。这样的牧童多可爱呀,让我们一起用天真的语气,诚恳的态度,给这位伟大的画家提提意见吧!
7、听了牧童的话,戴嵩是什么反应?自由朗读最后一节,用你的表演告诉我们。
8、你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咱们给他一点奖励吧!你们愿意把哪条小鱼送给戴嵩?(出示有“ 虚心”“骄傲”的小鱼卡片)
板书:“虚心”
课文后面的学习小伙伴也说了,“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板书“了不起”)交流到这,老师也要惭愧的向大家道歉了,课前,我认为画家伟大,所以写得这么大,牧童平凡,写得这么小。公平吗?(修改板书“画家和牧童”——“画家和牧童”)再读课题。
10、学了课文,你最喜欢谁,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内合作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的收获可真多!最后,咱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
2、提出要求,每人任选一个做一做。
a.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
b. 接着写——“画家,我想对你说……”
c. 接着写——“牧童,我想对你说……”
d. 把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写下来,与同伴交流。
e. 我想给自己布置这样的作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课堂展示。
4、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用合适的方式在课外了解历史上着名画家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画 家 和 牧 童
着 名 会观察
虚 心 说真话
了不起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2、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羊、白云、鲜花、绿草。。。)录音资料、电子琴、歌谱。
导入:牧童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放一段录音,学生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放音乐,歌曲的旋律)
(师在有感情的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一个手拿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子,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清澈的水,高兴的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的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见许多羊和牛。。。
4、请学生贴出画面
a、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出来吧。
b、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c、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d、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e、贴出牧童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2、全班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的。。。。。。”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里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欢快的情绪来读歌词)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采用拍手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的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的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师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8)、师:“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主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4、欣赏风景。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资料。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五
李老师这节课,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是完成好综合音乐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象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李老师的这节课在音乐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上述特点体现得较为明显。
音乐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对音乐教育人文内涵的挖掘。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在内容方面强调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等的联系。吴老师的这堂课以新疆哈萨克民歌编写的《牧童之歌》为基本教学内容,多处穿插了体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多媒体画面:首先展示了集声、色、象、形为一体的优美的天山风景图;接着又展示了配有《牧童之歌》的体现新疆牧民生活习俗的载歌载舞的画面。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新疆文化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地清唱了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进而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引导学生手拿摇鼓头戴新疆帽,伴随优美旋律和“特别的”节奏,体验了一回做新疆人的滋味,学生动得充分、学得快乐。以上内容的穿插,对学生用欢乐、轻快地声音唱好《牧童之歌》,表现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时的愉快心情起到了铺垫作用。当学生放飞自己的想像沉浸在紧扣教材特点的意境中时,吴老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南通。结合家乡“五成同创”的活动,学生欣赏了mtv《南通好家园》。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跟着唱一唱等,对家乡的真挚、热爱之情得到了自然流露。这也是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要求中所追求的。
《牧童之歌》这节课李老师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模唱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牧童之歌》,而吴老师在解决歌曲的重难点:直到学生把握附点十六分音符时,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学唱歌,再学舞蹈,最后再边学边跳的教学模式。教师直接从歌曲中选择典型的节奏型,通过尝试学习拍打新疆手鼓,念歌词,跟着老师学跳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学生初步掌握了《牧童之歌》中节奏的难点,这为顺利学好《牧童之歌》这首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在本课中重视学生的听觉体验,因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运用传统的听录音的形式,并结合现代“多媒体”共安排学生听了8遍。有开头为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和好奇的班杜拉的“大自然系列音乐”(之一);有老师范唱和磁带里的《牧童之歌》;还有体现人文拓展因素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及《南通好家园》。每次的“听”,教师都能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能够结合问题有意识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和体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继而学生学会唱《牧童之歌》便水到渠成。
就解决本堂课难点的来说,《牧童之歌》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及其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李老师首先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知了叫”,即“知.了”;然后针对“ ”这一乐句“说(按节奏说歌词)”并“唱”这一乐句,唱时教师尤其提醒并指导学生“马”、“羊”唱得短而弱,“边”、“滩”唱时字尾快点。难点解决了,学会唱就不成问题。就整堂课的框架设计来说,开始部分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展现了辽阔草原的美丽画卷:火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原,飞奔的骏马……幸福的牧民。将学生带入了《牧童之歌》歌词所描述的美妙意境。基本教学部分教师再握歌词、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音乐意境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听一听——动一动——再听——学唱等,这一过程中吴老师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由“新疆”联想到家乡南通,在轻松和谐的美妙意境中结合南通的“五城同创”,学生们通过语言,发自内心的“跟唱”《南通好家园》,表达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这正是新课标所追求的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的美好境界。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六
教学思路:体现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 )创设情景,一旧代新
1 回想学过的古诗《所见》
2 引出新诗《牧童》
二 )复习学法,体会古诗
1 指生说出古诗学习的六读法
2 自学
3 集体汇报
一读说感知
1)初读《牧童》,说出整体感受:景色的优美,牧童的悠然自得。
2)练读,先指名,评价,在齐读
二读划节奏
1)二读《牧童》,划出节奏和平仄。
2)按节奏,平长仄短读诗。
师:“加上感受,结合节奏和平仄,练读诗歌。读后自评,师评后再读。
三读解诗意
1)三读《牧童》,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生说意
师:“这首诗的那些字眼最生动?”
四读品诗境
1)抓字:“横,弄,卧”
2)练读“横”,读出草地的茂盛,练读“弄”,读出牧童的顽皮,可爱,练读“卧”,读出牧童的无忧。
五读练感情
引读:诗人正是被草地的丰美所吸引,才写下这首《牧童》(生齐读古诗),诗人侧耳倾听,又听到悠扬悦耳的,富有趣味的笛声,有感而发(再读古诗),牧童的随遇而安,天真可爱深深地吸引住了诗人,落笔成章,写下了这首趣味盎然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在齐读古诗)
六读绘画面
1)师范读古诗,生闭眼想象画面,再说情景(重点猜想“卧月明”)
2)用笔绘画面
三)齐读古诗,结束全课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七
1、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中过进士,曾做过两次知县,后来因为发生农民起义,为躲避战祸带着一家人逃到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2、生试读,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
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再自由读,同座讨论每句诗的大意。
反馈:
前两句:
(1)、“铺”的读音。这个字说明说明?六七里说明什么?
(3)、这里的“六七”、“三四”不是具体数字,一个说明“少”。学生说说诗意。
后两句:
、读后问:这两句写谁?
、后一句什么意思?
牧童晚饭后,不和家人相聚,不和伙伴玩耍,甚至连蓑衣也不脱,手握笛子,与晚风为伴,以天当被,以草地当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么会一个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这个牧童,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安详、恬静、舒适)。
7、总结:前两句写景,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夜晚的静,后两句写事.表现牧童的安详恬静。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两次做过县里,后来跑终南山学道,你觉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三、各种形式练背诵。
四、拓展:读有关牧童的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代诗人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
另一位唐代诗人栖蟾也写过一首《牧童》:
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幼聪颖,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五、作业,把诗改写成短文。
提示“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要写清。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草地,在草地发生什么,牧童的心理活动以及心情。你还可以想想作者怎么看到这个景象的,作者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板书 牧童
七八里 宽阔
(景)
三四声 静
卧月明 安详、恬静 (事)
作者:超脱自然、对安逸自然生活的向往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八
我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牧童之歌》一课。本单元以放牧歌谣为主题,安排《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和《牧羊女》等四首背景都不一样的歌曲进行学习。本课我将安排学习《牧童之歌》,并借鉴钢琴版的《牧童之歌》带孩子们完整地演绎歌曲。
《牧童之歌》(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是一首四句体歌曲,一字一音,第二句的大跳音程体现了哈萨克族民歌的呼唤式音调特征,三、四句级进音节较多,与一、二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巧妙地将生动活泼的节奏与浓郁的哈萨克民歌音调结合,生动刻画了哈萨克儿童天真活泼、勇敢豪放的性格特色。
3、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演绎歌曲。
感受哈萨克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哈萨克音乐的兴趣。是我将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唱准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能够用多种方式、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为了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获得技能的领悟,我在本堂课中,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与创造体验,努力构建一个宽松、民主、愉快、合作的真情空间。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学习、鼓励表现
1、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伴奏音乐为“牧童之歌”的旋律)带领孩子们走进哈萨克族。学生看画面、听音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他们就此谈对视频中风景及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内容并发表感想。为下面新课学习作好了“情境”引导。
2、引导探索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组为单位学习哈萨克族基本舞步:动肩、跑马步、垫步,加入《牧童之歌》范唱音乐。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再次熟悉了歌曲旋律。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索,不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体验更进一步,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哈萨克族歌舞的热爱之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
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学歌曲。让他们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自已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然后请学生用自已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这时我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已教,让每个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随后,我看时机抓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让全班学生对比并进行拍击。至此,本课中的难点得以解决。我再进一步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唱上一首歌呀,心花开放。”进行渲染。让孩子们感受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惬意的心情。这一环节设计中,教师参与其中,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4、鼓励表现
欣赏老师弹奏的钢琴版《牧童之歌》,学生思考与歌曲《牧童之歌》的联系。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除了用钢琴,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意境?这时,学生会想到打击乐器、舞蹈、口风琴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我趁机让他们成为小指挥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器乐家的身份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表现歌曲形象。至此,学生大脑被激活,情绪自然被积极调动。师生一起跟音乐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表演音乐和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牧童之歌说课教案牧童音乐说课篇九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