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深受触动时,写一篇读后感是分享和传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式。接着,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读书经历,提出对于故事主题的个人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些范文既有对经典名著的感悟和解读,也有对当代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思考,还有对各类题材和文体作品的欣赏和引发的思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希望这些范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激发大家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欢迎大家多多思考和交流。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字的力量,领略阅读的乐趣。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一
蒋勋,一位台湾的作家,也是一位画家。之前读过他的《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现在翻阅这本《蒋勋说唐诗》,开始喜欢上了他的文字。
在他的文字中穿行,经常可以发现人性中的种种感动和美好。读书的愉悦之感便在心底蔓延。每晚临睡之前,触摸他的文字,就像凝神聆听一位老友或一位智者娓娓向你诉说人生,人生中的一切喜怒哀乐和世事无常。我始终觉得一个人是由他的本性、经历和阅读成就了他作为独特个体的存在。而作家可以通过文字将这种独特展现,于读者中寻找知音,这是作家的幸福。而我们于万千书海中,寻到了与自己心性相吻的文字,何尝不是更大的幸福。因文及人,便想到在这个世界上,一如自己性情的人,永远都存在,可以向往,可以追求,这便成为活在此在最甜蜜的凭据。
蒋勋给人的亲切之感,在于他的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他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追随他的笔迹,芸芸如我,也试图寻找世间或朴素或绚丽的美。美的人生之于我,也是一种信仰。
蒋勋眼中的诗很像一粒珍珠,而唐诗更是“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唐诗的华美需要语言和文字经过长期的磨合。无疑唐诗是中国整个诗史上最华丽的篇章,当然这种绚烂至极的美植根于唐代在整个中国封建史的耀眼。“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个人不再是被当做群体的角色来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所以,唐诗因为个人作为“人”而真实,而有真性情,也就因此成就了诗的盛世。
《蒋勋说唐诗》开篇主讲了《春江花月夜》,之后讲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共五位诗人。初唐时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蒋勋从诗的历史进程来看待,认为这首诗不是“张若虚个人化才气的表现,而是强调初唐时期,人的精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开始有一种扩大。”而这种“扩大”是因为从《诗经》开始,至魏晋南北朝,历史绵延下来的积淀。这种“扩大”当然也水到渠成地影响和成就了此后出现的伟大的唐朝诗人。蒋勋对这首诗的解读从“人”、“宇宙”、“孤独”和“生命”这些关键词出发。诗的前面十六句是在描述人跟大自然的对话关系,后面的部分与情感有关,但它最重要主题是还是定格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一个努力寻找深情的生命的真实状态。
王维的众多知名诗篇有时不像出自一人之手,这不奇怪,“言为心声”,王维经历过安史之乱,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可见一斑。王维经历过繁华,但在“大繁华、大幻灭之后,忽然就希望自己是一朵开在山中的花,没人来看,自开自落。”这其实也就回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无人的山水中的生命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读到“空山清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去掉所有欲望,拿掉所有色彩的诗句。除此之外,王维还有《洛阳女儿行》,像这样“画阁朱楼尽相望,桃红柳绿垂檐向。”全是贵游文学的华丽。晚年的王维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让我感觉,之前他经营的似乎也不是山水,而是心境。
对于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蒋勋有一段很精当的界定。“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时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之后蒋勋对白居易和李商隐,人和诗的解读,不仅让我们发现诗人笔下诗的现实与唯美,也更让我们透过诗,发现了诗人之为人的可贵和真诚。
“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蒋勋对唐诗的解读,回归于人性的真与善。诗人于生命的行走中,成就诗篇。而我在篇篇聆听和细悟中,感受历史和人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二
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大爱情怀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们,在自身温饱的状态下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时就更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不忘本,惜一饭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隐,诗作哀艳浓丽,却是往内收的,集中式的关注自身。“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句句只以自身出发抒写私情,而他这样私人化的生命经验却能让读者觉得字字句句也在写自己,曾几何时,我们都许在面对一地风景时感慨或怅然若失,失意于时光流逝或努力地为生活寻找一点小快乐,谁都有过自己与自己对话的片刻,也就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唐诗发展渐变的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从少壮到中年到迟暮,从慷慨激昂到忧国忧民再到惋惜哀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唐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最终,唐诗中所有的情感都汇聚一处就是人情,体会边塞田园的碰撞,兼收并蓄的包容,李杜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微注小窗明”的点点欣喜。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诗歌失落了的时代,但诗情画意却也烙印在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水泥砖瓦的包围之下,读一读唐诗就如放飞心里的风筝,在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吟诵中寻到一种心灵的依归。最后,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读完这本书,就走出去忘掉,让诗魂融入血液。有一日,不拘你在哪里,祖国或异乡,看到那样的情景,便不自觉的明白了什么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什么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拥有这一晚春江花月夜。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四
好久好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旧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恬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简朴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心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志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首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前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惟,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如许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萍随风,漂荡。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限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如许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何等片面、何等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迫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前人的辉煌,去赏识、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我和老公一起读的,但方法截然不同。我花了五六个小时逐页逐字认真研读,把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花了两小时做读书卡片。老公歪在沙发上,书页翻得哗哗响,两个小时从头看到尾。我和他交流读书感受:“你觉得蒋勋写得咋样啊?”他傲娇地一扬头:“我只是用这本书复习了一下以前读过的唐诗,回味了一下诗句,至于蒋勋写的啥,我不关注。”
看他那拽拽的样子,我心里很怒,很想照他鼻梁捶上几下,打掉他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与自负,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这个读书方法更有效率。因为几天过后,如果不回头翻书和卡片,我也不太记得蒋勋说了啥,只记得那些重温的诗句了。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高官,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六
蒋勋大师是一位在美术上颇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想必于此,蒋大师才会将这位有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称号的王维在他的《蒋勋说唐诗》中作为第三章节来讲,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这一成就其实是从他的中年才开始的,时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维也难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乱是他少年梦想的一个幻灭,同时也是他另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开端。少年王维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画作、通诗赋,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样,胸怀大致、傲视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把他的个人壮志显现的淋漓尽致:好一个“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好一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诗同时也是唐诗贵游文学和侠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王维人到中年时,隐居蓝田辋川,当时的他也许只想远离朝政、远离喧嚣、隐居山林、静心修行,没想有才之人却开辟了唐诗新派,并一举成为唐朝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初看这一时期的力作,王维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对自然山水进行了白描,但经过蒋大师的解读,让我们发现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领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对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写,后一句写出了王维觉得生命里面有种无奈,对生命有种哀伤,这种体验正是他经历过开元盛世,看过繁华之后的一种内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绽放那红色的花萼,花开花落,本该是一种自然的常态,蒋大师的解读中,王维又向我们道出了一种人生的状态:我们能不能找回自己对自己发红萼的时刻,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是不是一样可以花开花落?又如《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描写的依旧是简单的秋雨、急流、白鹭之景,但蒋先生却让我从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诗人对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态的认识,诗人在客观讲风景,却又深邃地带出了一种生命的状态。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诗是典型的贵游文学的传统,诗作中“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写尽了唐初奢侈的贵族生活,印证了唐初的贵游文学继承了南朝王谢子弟传统,有一种奢侈、豪华的风尚。诗末一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又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塞诗也是王维诗的一大板块,如我们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此不一一赘述。
王维的诗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质,看出生命的本质。王维是一位诗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禅、省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七
《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不过在此也不得不说,依我愚见,古诗中题材过少,以爱情,亲情,思乡,边塞,被贬官之后的所见所感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没那么充实啊。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八
真的喜欢读蒋老师讲解各种文学、书法、美术经典。听他讲过红楼梦、白蛇传、古代神话,寒食贴、富春山居图还有外国的罗浮宫。他擅长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诠释古典意象,从文学到美学,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颇有感触的是李商隐的《锦瑟》,讲出接近五十岁时生命经验的感叹,神秘、美好而又伤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失,还是迷恋?生命中的彷徨,真实与不真实感,现在都不确定了。
“望帝春心托杜鹃”。生命或许有迷惑、迷失、迷恋,生命的真理、道理并不清楚,但有一点确定,生命的热情还在。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在夜晚月圆的时候,蚌壳会一一打开,让它的珍珠去吸引月亮的精华。让人感觉到在一个月圆的晚上,海洋之中所有的蚌壳全部张开来,一粒一粒圆形的珍珠与天空上的明月之间有了关系。美丽的美人鱼在月圆的晚上,一边唱歌一边哭,掉下来的每一滴泪水全部变成珍珠。仿佛生命中的无怨无悔、永续不断。
“蓝田日暖玉生烟。”温润的、凉凉的玉,深埋在黑暗的地下,不被人知。但在太阳生升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太阳的温暖。
这是四个生命的经验,是在“思华年”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的四种生命不同的状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生命身处华丽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华丽是在回忆当中才发生的。想想自己的初恋,想想最浪漫的时光,想想最难割舍的情感,大概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甚至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但是在生命里面,会反反复复被怀念,被回忆。可是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
可是那个时候,真的已经过去了。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九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文学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蒋勋充分解读了唐诗的丰富。1唐诗的开阔。“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空间的跨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上的跨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诗的浪漫与洒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儿女情长;“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3唐诗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4唐诗的深情。杜甫对李白的友情,“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乡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生命的眷恋。
唐诗是美的。“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转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是月光。当你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可以给他写上这句诗,表达你对他的牵挂。让我们偶尔远离及时通讯工具,留一点距离,留一点空间,留一点时间给唐诗,去感受那个迷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