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一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
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
生4:拼一拼的方法
合作探究:
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
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
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生:180度。
五、拓展应用
1、基础练习
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小结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二
本微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的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之后,自然要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因此本节微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是《三角形内角和》。
我在设计这一堂微课时,主要从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在以前小学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时,是通过撕、拼的方法直观得到的,你知道其中的依据吗?”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过老师借助z+z超级画板展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动画以及通过旋转和平移三角形的两个角到第三个角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在学生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之后,教师通过借助z+z超级画板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动态显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等于180°的数据。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理解。最后同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应用掌握程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设计特色是力求通过z+z超级画板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动态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过程、感悟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但空间思维比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需要教师结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因此本节课我展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动画给学生看,将思维的可视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结合具体实例,掌握三角形三个角和等于180°。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三角形内角和
展示书本p81页的做一做,提出问题:
1、在小学通过撕、拼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依据是什么?
2、展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动画。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动画,拖动三角形的任意点,用数据显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阅读课本p81页,回忆小学通过撕、拼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观看“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动画。
探究、想象、推理、得出结论。
观看动画,加深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根据做一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动画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操作与说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检测,引领提升
练习
展示有梯度的课堂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深化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总结拓展
总结本节知识点
归纳知识点
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该微课针对我校生源不是很好的实际情况和“三角形内角和”很难理解的特点,面向学生,聚焦学习过程,关注个性差异,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模式,聚焦知识点讲解,呈现教师如何用z+z超级画板软件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科中的运用,教师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动画,让学生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体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事实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各种三角形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
2、猜三角形
3、引出课题。
师:为什么不会出现两个直角?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数学王国,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三角形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2、猜一猜。
3、验证。
4、学生汇报。
(1)测量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c、师演示。
(3)折拼
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4)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数学小知识。
5、巩固知识。
(2)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判断。
3、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求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四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标: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
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验证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 ,测量计算有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
【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1、利用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
【】
【教学过程】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
(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
2.操作验证
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智慧锦囊:
(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
(1)测算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
(4)推算法
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
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
4.总结提炼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
(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
(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2、书本85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三、目标达成检测方案: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它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异,外表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们量得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4度。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7页。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学习标】
1、通过测量、剪、拼等活动发现、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学会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数的度数。
3、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4、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学生:量角器、剪刀、剪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同学们读一下(课件出示谜语)。
师:打一几何图形。猜猜看!
学生猜谜语。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谜底。
师:真是三角形,同学们的反应真快!
2、复习三角形的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时,请这名学生到台上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角,并标出角。)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可见你们平时学习很用功。知道吗?其实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而这三个角的度数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内角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探究新知
1、讨论、交流验证知识的方法。
师:那同学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赶紧商量一下。(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①用量的方法;②用拼的方法;③用折的方法...
2、操作验证。
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或说研究)等研究完了我们再交流,发现了什么,好吗?好,现在开始!
3、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①用量的方法:
指名学生汇报度量的结果,教师板书。(指两名学生汇报)
教师白板演示测量方法,并计算和板书出结果。
教师:同样是测量的方法,有的同学得了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指名学生说)
②用拼的方法
a、学生汇报拼的方法并上台演示。
我这里也有一个钝角三角形,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展示学生作品。
d、师课件展示。
师:我们用量、拼得到了180度,还有什么方法?
③用折的方法
师:还想向同学们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④数学文化
师: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见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就是帕斯卡(课件出示帕斯卡),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12岁时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律,17时写出了《圆锥截线论》19岁设计了第一架计算机。
三、巩固练习
数学家发现了知识,今天我们也能够总结出知识。你们棒不棒?真厉害,接下来白老师要考考你们。眼睛看好啦!
1、课件出示: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
强调: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学生回答。
2、接下来我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帮角找朋友》
3、求未知角的度数。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教师:刚才,我们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
②教师: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a、我三边相等;b、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c、我有一个锐角是40°。
教师:如果我们去求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观察三角形,找出它的特点,找出它给出的已知角的度数,然后再去计算三角形未知的内角的度数。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交流后总结: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这个规律知道可以用180°减去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细心观察,大胆质疑,认真研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180°
度量 剪拼 折拼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七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ppt课件、三角尺、各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各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量角器、剪刀等。
口算训练(出示口算题)
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
请画出你猜到的图形。谁来公布谜底?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画出的三角形一样吗?
谁来说说,你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汇报)
(1)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
(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吗?)
(3)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钝角吗?)
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呢?三角形的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1)什么是内角?有没有同学知道?
内:里面,三角形里面的角。
(2)谁还有疑问?什么是内角和?谁来解释?(三个内角度数的和)。
【设计意图】
创设数学化的情境。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我们一起来探究用什么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1、确定研究范围
先请大家想一想,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用的三角形?
只研究你画出的那一个三角形,行吗?
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太麻烦了)
怎么办?请你想个办法吧。
分类研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贴图)
2、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小组汇报:
(1)量一量: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
这种方法真了不起,能借助平角的度数来推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演绎推理的方法。
你能借助正方形创造出三角形吗?(对角折)
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操作出现的误差,
举例验证,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验证,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锐角三角形内角和180°)
通过验证,你又发现了什么?(钝角三角形内角和180°)
4、总结
通过分类验证,我们发现:直角180,锐角180,钝角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
你有什么新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它的大小,形状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三、自主练习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想求一个角的度数,至少得知道几个角的度数呢?(2个)那我们就试一试,挑战第一关。(两道题)
2、算得真快!如果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还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数吗?挑战第二关。(三道题)
3、说得真清楚,如果一个角的度数也不知道,你还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数吗?挑战第三关。(一道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再到一个角的度数也不知道,都能正确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
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再到一个角的度数也不知道,要求学生求出未知角的的度数,梯度训练,拓展思维。
四、课堂总结
真了不起,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节课上,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是我们通过猜测,一步一步验证,得到这个规律的过程。
课后反思
为此,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我没有限定了具体的操作环节。在操作活动中,老师有"扶"有"放".做到了"扶"而不死,"伴"而有度,"放"而不乱。利用课件演示,更直观的展示了活动过程,生动又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每种活动的特点,这对他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最后通过习题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为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从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再到一个角的度数也不知道,要求学生求出未知角的的度数,层级练习,步步加深,梯度训练。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具运用习惯,特别是小组学生在合作操作时,应有效指导,对学生及时评价,激励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在介绍剪拼的方法时,可以让介绍的学生先上台演示是如何把内角拼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可以节省时间。
3、在做练习时,为了赶时间,题出现的频率较快,留给学生计算思考的时间不足,可能只照顾到好学生的进程,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今后应注意这一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谈何容易,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勤学、多练,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让自己的人生舞台绽放光彩。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八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明确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猜、量、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图形之美及转化思想,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途径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量角,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不知道怎样得出这个结论。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教具。
2、学生准备:锐、直、钝角三角形各两个,量角器、剪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出示三角形动画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各是什么三角形。
课件分别闪烁三角形三个内角,并介绍:“这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学生画一个三角形,要求:有两个直角。为什么不能画,问题在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特殊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指名汇报。90°+30°+60°=180°
90°+45°+45°=180°
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2、探索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猜一猜。你们能想办法证明吗?接下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看看哪个组的方法多而且富有新意。
3、汇报交流
请小组代表汇报方法。
1)量:你测量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和呢?(有不同意见)
没有统一的结果,有没有其他方法?
2)剪―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得出结论。(学生尝试验证)
3)折拼: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尝试验证)
4)教师课件验证结果。
为什么有的小组用测量的方法不能得到180°?(误差)
4、验证深化
谁能说一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的原因?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揭示规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
1、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我设计了闯关的活动来激励学生的兴趣。闯关成功会获得小奖章。
第一关: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课件出示)
第二关,提高练习,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顶角。
②求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
让学生灵活应用隐含条件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能力。
2、小组合作练习,完成相应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效果检测。
一节成功的好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更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尾,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大家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答题卡,组长评判,集体汇报。
(五)作业课下继续探究三角形,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以上便是我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堂课的说课,谢谢大家!
三角形内角和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案篇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猜、测、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实际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二人活动及分小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谈话激趣设疑导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刚开始上课,我就以前面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分类”为切入点,让学生叫出各类三角形的名称{激趣},随后提出挑战——画一个很特殊的三角形{即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结果没有没有一个学生能画出来,为什么呢{设疑}?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猜想: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3、验证{自主探索}: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看一看。
4、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设计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画不出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让学生判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使学生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再如:根据三角形两个角或一个角的度数或三角形的特征求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具体在练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题及游戏中都有体现},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5、拓展创新: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一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