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能结合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3、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些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出示p76的扇形统计图。
提问: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中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960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2、小结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书上的前2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十五第3题
可利用中国地图先让学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再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学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五、作业:
1、练习十五第2题。
2、小华家今年房租收入是2.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工资收入、投资基金收入各是多少万元?(出示扇形统计图:工资收入占45%,投资基金收入占30%)
七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二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观看科技展录像。
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呢?
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参观科技馆人数统计表
2007年4月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学生计算、回答。)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地看出2004年到2005年人数增加最快呢?(引出条形统计图。)
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2.深入探究
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地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让学生眯起眼睛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是通过什么看出上升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
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07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到今年底再做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
出示安徽省马鞍山师范附小4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的儿童能重返校园。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仔细观察分析这两幅图,你能了解到他们的治疗情况吗?
你能当一名小医生给大家详细地说说这两天他俩的治疗情况吗?可以把你的想法先和同桌说一说。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辨一辨
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有很大的优点,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这样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可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这张统计图合理,应该作一些什么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3.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六、拓展
(课件出示)在我国历史上,上古时代已有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事、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项。
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
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孩子们,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以数计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看(课件出示树的年轮),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七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例题及做一做。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数据收集和整理: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教师利用word,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3.生成扇形统计图(教师利用word,直接由条形统计图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6.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请同学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七年级统计图教案篇四
优选教育资料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具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优选教育资料
(课件出示旅游景点“云瀑洞天”美丽的风景图片)
老师调查了20**年1到7月游客人数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原始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并让生说一说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复习条形统计图
(1)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月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课件演示找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先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板书)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优选教育资料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那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意思呢?(点表示具体的数量)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
让生明白线段表示的是数据的增减变化,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增减变化的大小就不同。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交流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折线统计图更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5)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原有的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绘制8-11月的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6)找学生总结1-11月份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分析预测12月份的游客人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
优选教育资料
升,并让分析12月份的游客人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出示1-11月份的气温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气温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出示1-11月份的降水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如果你是景点的总经理,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近5年来的游客人数并作出合理的预测,【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七年级统计图教案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统计图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到来帮助。
1.常见的统计图及特点
(1)三种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①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用圆内的扇形表示总体中的不同部分,利用图形的大小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②条形统计图:用长方形的长短表 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度必须相等,把这些长方形排列起来,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③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连接起来,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2)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或不同对象的具体数量.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例1-1】 既可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均可
解析: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和数量的增减情况,故应 选b.答案:b
【例1-2】 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解析:条形统计图能表示不同对象的具体数量,要表示不同奶牛的产奶量,条形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d.答案:d
点评:①统计图的选择与所调查的问题及所搜集到的数据有关.②在具体问题中,要根据想要突出显示的数 据特征合理地选择统计图.如问题中想要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则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想要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则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想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则选择扇形统计图.2.统计图的选择及绘制
(1)统计图的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①要描述相互独立项目的数据,用条 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②要反映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前后变化规律,则选择用折线统计图.③要表示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且需要表示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则可选择扇形统计图.(2)各统计图的绘制
条形统计图:
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折线统计图:
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扇形统计图:
①计算出总体;②算 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小明的妈妈准备买一台电视,她同时看上了甲、乙、丙三种品牌的电视,许多人告诉她这三种品牌的质量都不错,一时她无法选择究竟买哪一种好.于是,小明的妈妈调查了这三种品牌近几年来的销售情况,并把它制成下表(单位:台).甲、乙、丙三种品牌的电视2007~2012年销售量
年份/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甲 5 500 5 600 4 700 4 000 5 000 4 600
乙 4 000 4 200 3 800 4 500 4 800 5 500
丙 5 800 6 000 4 600 3 700 5 000 5 200
面对这个数据繁多的统计表,小明的妈妈仍然无法判断该买哪一种好?你能帮助小明的妈妈作决策吗?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大小,更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画出折线统计图分析三种品牌电视的销售量的变化趋势,然后作出决策.解:根据统计表我们制作出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通过这个折线统计图可以判断小明的妈妈
应该买乙种品牌的电视.理由: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甲品牌电视和丙品牌电视前几年的销售量虽然比较大,但近几年却逐渐不及乙;乙品牌电视前几年的销售量虽然少些,但近几年的销售量大体呈上升趋势,到2012年已超过甲、丙品牌电视的销售量,因此可以推断未来乙品牌电视可 能会更受欢迎.3.各种统计图的综合应用
统计图主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如病人体温的变化,公司利润的增长情况,工业产值等情况.实际问题中,一般是两种统计图综合出现:
①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提供各个部分的具体数量,而扇形统计图可以提供各部分与总体的百分比,可解决求总体和部分的问题.②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既可以提供具体数量,又可以提供项目的变化规律,条形 统计图可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一般在需要作出评价的问题中常见.③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和扇形统计图提供的百分比,可设计一些较合理的方案.统计图是用点、线、面等来表示相关联的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情的发展、变化或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关键是对数据 的收集和整理,能够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今年4月,某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机构开展了青少年形体测评.专家组随机抽查了某市若干名初中学生坐姿、站姿、走姿的好坏情况.我们对专家的测评数据作了适当处理(如果一个学生有一种以上不良姿势,我们以他最突出的一种作记载),并将统计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2)在这次形体测评中,一共抽查了____ ______名学生,如果全市有10万名初中生,那么全市初中生中,三姿良好的学生约有__________人;
(3)根据统计结果,请你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分析:本题是一道与抽样调查以及统计图有关的试题,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坐姿不良人数占总抽查人数的百分比,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观察到坐姿不良的人数是100,联合两个统计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出抽查的总人数.解:(1)扇形图中填:三姿良好12%,根据条形图可知坐姿不良有100人,根据扇形图可知坐姿不良占抽查人数的20%,所以共抽查了10020%=500(人),而站姿不良的人数为50031% =155,走姿不良的人数为50037%=185,所以三姿良好有500-100-155-185=60(人),补全的统计图如图所示.(2)500 12 000
(3)中学生应该坚持锻炼身体,努力纠正坐姿、站姿、走姿中的不良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