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5 06:00:52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
    小编:江JSX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一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需达到的标准与学习预期,是专为教师教学提出的总体性要求。具体而言,音乐教学目标指的是基于学生需求的考虑,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学内容对某一时段或者某个环节中音乐教学需达到的结果做出的预估,并站在促进者的角度、怀揣着接受的心态确立的学生可达到的标准。由此可见,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能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为以后制定音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依据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均反映在《新课标》里,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般要紧紧地围绕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大领域展开。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入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是由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性质决定的,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以培养情感审美为重,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所选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必然要体现培养人情感、培养人审美为主,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分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与综合五个方面,主要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何种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四个方面: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造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主要关注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后所具体掌握的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

音乐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有整体把握,才能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时不偏离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求。

二、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的主要因素

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涵盖了下列三方面:

(一)要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之上

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音乐的认知度在不断地增加,由于互联网的崛起,高中学生与音乐的接触机会增多,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高中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不仅能够从主观经验感受上理解面对的各项问题,还逐步学会了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可独立地、科学地鉴赏并甄别音乐作品。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采取以审美为中枢的音乐欣赏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目标。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以教材具体内容为前提

音乐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才能设计出更合理、更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在音乐教学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与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和教学基本功过硬与否,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

三、高中音樂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音乐作为载体,确立合理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够切实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情况分析,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不断拓展音乐范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阐释目标设计时,不应把描述指向行为,而应指向学习者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花》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装饰音的唱法”,这是传统的目标表述,行为主体定位在教师,认为从教师的主观上设想学生应该能够达到的目标,并未真正考虑客观上学生能否在实际教学当中达到此预想。如若将行为主体指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切考虑学生的行为活动,我们在目标设定的表述当中应将上述表述改为:“通过演唱《对花》,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体验河北‘对花’的地方风格”。类似的表述还有“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地方特色”“听辨某种音乐风格与体裁”等等。

(二)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指向清晰

音乐教学目标与音乐课程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其中音乐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师的引导下在微观层面上对学生在某个环节或某个时刻所取得的结果作出的预估,而音乐课程目标则指的是在宏观上对某一教育阶段所达到的教育效果实施调控。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表述应注意明确,简洁,和具体,主要指向本课时学习的具体方法与内容,切勿陈述模糊笼统。例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应改为“通过聆听音乐,学生能够欣赏我国南方民歌的音乐魅力,熟悉南方民歌的曲调风格”。

1.教学目标应设计合理,不能过分夸大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合理确定学生对目标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准,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低标准线,切勿只关注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如在一节音乐鉴赏课当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聆听音乐,能够分辨出该曲子的调式”。这里制定的目标不是对全体学生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大部分音乐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无法在一堂课内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这里的音乐教学就会有悖于音乐新课程理念。因此,目标的制定要适当并且合理,能够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持续增长知识的空间。

四、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下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

脚夫调:

《高亢的西北腔》谱例

通过对教学对象以及音乐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列出下列思路,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能够接受不同风格、地区、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够独立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与评判。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两个不同版本的《脚夫调》,让学生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摯表达。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含极为丰富,每一首民歌对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聆听本课当中的民歌,感受、体会三首民歌的内容和情感,并且做出适当的审美评价。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善于挖掘,以音乐为本,将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为载体,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课型,从而达到扩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后,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综合以上的分析,在基于新课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真欣赏并研读两个版本的《脚夫调》,针对原生态演唱和舞台演出给人带来的感受展开对比研究,强调并彰显民歌的艺术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以及《刨洋芋》,从中领悟三首民歌的风格、情感,感受其内容及创作者的创作方式,并基于此作出合理的审美评价。(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民歌的定义,对西北民歌特别是“信天游”以及“花儿”要形成清晰的、全面的认识,由此掌握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形成缘由。(知识与技能)

五、结语

音乐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就是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内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目标设计要合理并且全面,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音乐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只有制定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使得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体,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昊.新课程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辛欣.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夏卓蕾(1992—),女,福建人,硕士,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音乐舞蹈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法。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二

【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离不开对教学目标设计存在问题、基本要求和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 教学目标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1-0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然而,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教师只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以至于常常出现教学目标的偏离、缺失甚至空置等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尤其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更不能凭空想象,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一般来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国家、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特点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影响很大,因而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也要随时体现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制定,就要力求反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胡田庚在其著作《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一切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都应当服从于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3.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公民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其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而必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成一体,认知、信念、行为融于其中。与此同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有三大功能: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只有精心、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保证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即使在许多公开发表的带有“范例式”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案中,教学目标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对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但是,在现实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化。即在陈述教学目标时,教师没有陈述清楚教学后学生将获得什么新知识或新能力,通过什么具体的教学活动完成什么具体目标。其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目标定得太大,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没有针对特定内容来实实在在地找准具体目标。例如,谈到能力目标,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等。二是教学目标确定模式化,千篇一律,如谈到国家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谈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

2.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所谓显性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师能够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的,在教材上显现出来的,是现在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隐性教学目标是指经历和体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即将和将来达到的教学目标。但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使教学目标里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往往也只是形式主义而已。例如有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多彩的消费》的教学目标就只预设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

3.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所谓“长远目标”是指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即时目标”就是指具体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当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些教师只顾及眼前的“即时目标”,看不到“长远目标”,只重视微观的细节问题,不懂得从宏观进行调控把握,只关注“课时教学目标”,对照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视“课时教学目标”,忽略“课程目标”。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虽然写明了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多维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只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立的,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它规范了教学活动的进程,制约了教学发展的方向,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其基本要如下:

1.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与适应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且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是融合在一起的统一体。所谓“适应性”就是指教学目标要与实际教学情况相适应,三个教学目标维度之间要适应,且具有联系性,能力目标要以知识目标为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要以知识目标为载体,以能力目标为媒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从思想政治课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

2.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是指在某一个特定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从纵向来看,学生任何预期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实现,从较低层次目标要求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从横向看,不同的学生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其基本要求为:一是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第三层次是优秀学生发挥余力的目标。二是将陈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划分不同层次,层次由低到高,逐级上升,难度加大。

3.教学目标应着力价值引领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中学的德育课程。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它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设计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有效教学目标设计,是一个研究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复杂过程,离不开一定的策略。其具体策略如下:

1.具体化与系统化相结合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具体化与系统化的统一。教学目标过于具体,会使教师易于关心琐细因素而忽略了相对而言高水平的、无法或不易具体化的目标。这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系统化问题。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一蹴而就的,具体的知识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却不很容易用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评价总的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过分注重系统化,就容易忽略目标的可操作性,流于形式,而无法适应学生特点和具体实践。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必须实现具体化与系统化的结合。因为,系统化为具体化提供依据和方向,具体化为系统化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步骤,两者相互补充。

2.重视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结合

传统教学主要考虑知识、技能等显性教学目标,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把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比显性教学目标的地位更突出。教师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显性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隐性目标的重要,而排斥显性目标的价值。例如:在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如何将隐性教学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不妨把这一目标列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样相对容易测量。如果进一步将教学目标定为“养成节约的习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则更具外显性、行为化。

3.即时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

课时教学目标是即时目标,课程目标是长远目标,是一种粗线条的目标,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总体目标,但是,即时目标中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虽然有些目标表面上看,没有马上达到,但通过学生的多方位体验,已深入其内心,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情感的养育、知识领域的补充有很大效益,这不是狭隘明确预设的知识技能目标所能涵盖得了的。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素质目标。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违背了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不顾整体目标而抓局部目标,急功近利,是不利于教学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长远目标与即时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孙华.教学设计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3]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指导用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王延玲.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

[5]邱士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2).

[6]刘俊利.高中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初探——以《民主政治的摇篮》为例[J].历史教学, 2005(9).

作者简介:郑流云(1974-),男,苗族,湖南麻阳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三

前不久,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教授,为我们全体学员开设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十个问题碰撞与解答》主题讲座,陈教授从“好课特征、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运动技能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选择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性、课堂教学安全、教案撰写”十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在陈教授的专题讲座中,有高度的理论梳理、有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学员的互动交流,大量草根式的案例解说使全体学员受益匪浅,大家普遍反映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得到理清,进一步坚定了体育新课程改革信心。

在陈教授的引领下,我对教学中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对关于“教学目标制订”部分的论述,结合陈教授讲授对《体育教学》“实案选登”近期刊发的一些课时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也尝试进行分析,以求和同行进一步交流。

案例一:《篮球运球模块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模块一运球学练,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

以尝试、体验、实战互动等练习方法,进一步熟悉运球技术,改进运球方法,尽可能做到“运球不看球”的较好技术。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友好交往、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自主学练等优良品质和学习态度。

分析与思考

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的预期结果和师生努力的方向,指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达成什么”、学生“达到了什么”。清晰的体育课时目标指明了教师每节课的预期结果,清楚知道自己上课的方向,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同时,也为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提供了努力的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节课上存在的差距,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它的表述一定是具体而明确的。

上述案例中除了目标1相对具体以外,其他目标都存在许多问题。目标1中“通过篮球模块一运球学练,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表述也不明确,只是说明了将“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渗透于运球教学中”,而达到什么样程度没有表述清楚,也就意味着只要“渗透”了就行,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就到达了,这样的目标不明确。毛振明教授提出的教学目标“课题、条件、标准”三要素的撰写格式,是目前设计书写教学目标的最好范式。上述案例目标1的后半部分课题是“运球”,条件是“尝试、体验、实战互动等练习方法”,标准是“尽可能做到运球不看球”。这样的目标表述容易让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的方法与标准,因而达成度较高。

目标2“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是课程的水平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的“目的”,不能直接用于课时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必须要学生“掌握锻炼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方法”。目标3“培养学生友好交往、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自主学练等优良品质和学习态度”中的目标过于口号化和抽象,不是课时目标,不具备具体操作性和可测性,不利于教师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不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学生互评、自评没有标准。这样的教学目标最容易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可以这样设计:

(1)学习篮球裁判法知识(手势),在运球学习中至少能运用5种以上篮球裁判法手势。

(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掌握3种以上通过运球锻炼速度、灵敏和协调方法

(3)在学练和教学比赛中,主动和同伴进行传接球、多次进行掩护等配合。

案例二:《篮球“传切配合”战术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80%的学生初步掌握“传切配合”战术的动作形式,并在教学比赛中得到应用。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练习中把握时机,灵活运用,以提高战术成功率。

(3)通过小组间的自主学习与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能力。

(4)遵守团队规则,在充分享受健身乐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间的服从与合作意识。

分析与思考

课时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运动技能知识掌握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制订课时目标时要有全面的观点。但就体育课程性质而言,围绕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锻炼应该是主要的,应该在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中考虑渗透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设计课时目标中既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绝不能陷于教条,平均用力,更不能仅凭教师主观愿望,想当然地侧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案例2的教学目标给人第一感觉是比较乱,首先,案例中掌握“传切配合”、教学比赛中运用、提高战术成功率、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表现欲、享受健身乐趣、服从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目标太多,45分钟的体育课能否达成值得怀疑。其次,案例目标中缺乏身体锻炼目标,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脱离身体锻炼这个载体去达成学生心理、社会适应目标,这样的目标是空洞无力、苍白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目标层次不清。目标2中的“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目标3中的“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和目标4中的“遵守团队规则、更要培养学生间的服从与合作意识”出现重叠现象。

制订本课的课时目标,首先要研究篮球“传切配合”的技术细节及其评价标准,考虑安排学练程序、步骤,然后研究学练过程的锻炼内容和因素,最后研究技术学习和锻炼内容的蕴涵的行为教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制订出符合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针对本课,笔者设计如下课时计划,以求与同仁交流。

(1)初步掌握“传切配合”的一传一切和空切动作形式,切入同学果断快速摆脱对手,接传球同学及时传球的成功率在60%以上。

(2)在学练和教学比赛中,找出3种以上结合有球技术锻炼速度、灵敏、弹跳力的方法。

(3)与同伴练习传切配合学练和教学比赛中,反复进行练习,体验自己在配合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认真分析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和所具有的潜在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学情是有可知性和规律性的,教师要了解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习惯、技能储备等特点,也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了解、观察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进程安排的需要。学情还带有一定的动态性,这也是必须加以关注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要通盘考虑单元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往往前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非像事先设定那样丝毫不差,此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对下一课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课时目标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明篮球运球模块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0,6:60-61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5

[3]单星元,韩金东,篮球“传切配合”战木的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 0,5:40-45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一些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使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

例如《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人人平等是指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公民意识,体会平等重在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目标,第二条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框题。教案所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没有衡量学生现有知识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仅仅依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习惯、原有能力。不分析学习需要,就难免在课堂上做重复工作,甚至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某教师设计的《严也是一种爱》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应让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情感目标,实为教师灌输的内容,而非学生学习此文产生的情感升华。因而也不是建构,而只是“填鸭”。

由此可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执导下,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缺乏理论指导的学生活动往往会走向形式主义,不注重学生活动就只能局限在灌输教学的低级状态。

(三)没有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成果难以考查

例1:《做情绪的主人》

(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例2:《维护消费者权益》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是符合要求的,案例2则存在“认知目标”过多的问题,几乎把教材中的内容都罗列进来,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修改为“培养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就比较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得不恰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这节课的内容不符合,不是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三、解决的策略

为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要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全课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2)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

(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

(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整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5)适当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参考书)中对全课教学目标的表述,纠正、充实、完善自己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

据此,以下为笔者对《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一框的教学目标设计,仅供参考: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总之,设计教学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十篇五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应该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制定,也过于形式化[1]。三维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将会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多的困难,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效率降低,因此必须要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以下基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教师能够紧扣教材的中心内容,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确立,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前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

(二)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这些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还表现在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新课改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成长和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也应该要做到从全体学生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如有必要,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习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如,对于学习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是:“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和灵活运用。”

(三)重视三维目标的确定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以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二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目标[3]。但是,在三维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既要把握目标的难度适中,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可以设置目标为:“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原理的能力。”主体是“学生”,目标内容将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上升到“实践能力”,难度适中,才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设计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以教材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施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紧扣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师只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才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脱离教材内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其带来的教学影响是不完整的。当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照搬书本。事实上,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放松,要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探索。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营造出来的教学氛围较为紧张、压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不利。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且积极营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奠定课堂环境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为了保证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均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教材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设计了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浦.让思想政治课奏响生命之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之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7-179.

[2]段乔.教学中的素材选用策略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2):29-30.

[3]崔玥婷,赵安民.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探究[J].社科纵横,2015(05):176-17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