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林业改革发展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篇一
2、总体目标:到20xx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要由现在的181万亩增加到20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40.5提高到45;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基本得到控制,沿海防护林基干带真正实现封闭合拢,内陆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林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瓦房店的宏伟目标。实现山上全方位绿起来,山下高标准美起来,基本达到乡村园林化,路河林荫化,单位花园化,农田林网化。
3、重点工作:一是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封闭合拢工程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展工程。基干带封闭合拢,主要集中在沿海14个乡镇,就是在沿海一面坡或者沿岸向内陆200-500米范围内建设林带,在沿海形成封闭的绿色长廊;扩展工程涉及全市23个乡镇和3个农村办事处,主要实行山、水、林、田、路的绿化综合治理。二是沈大高速公路两翼可视范围(瓦房店段)填平补齐、提高标准档次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将可视范围的天窗、林中空地全部造林。三是哈大铁路(瓦房店段)沿线可视范围生态绿色整治工程。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可视范围宜林地全部绿化完毕。四是瓦房店市重大工业项目周边生态治理工程。主要涉及西口工业园区、祝华工业园区、瓦房店化工园区、辽宁红岩河核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周边的绿化生态工程。五是河流生态绿化工程。主要涉及流经我市境内的主要河流两岸,实行绿化整治。六是继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主要在绿化村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憩场所。七是消灭宜林荒山,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的全面绿化,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八是全面实施好《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
4、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计划造林17万亩,植树4000万株。主要以五大工程为载体。一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10万亩。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工程。
二是荒山造林工程(含封山育林工程)。规划总面积4万亩。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三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主要以沈大高速公路(瓦市段)两翼可视范围填平补齐为轴心,辐射带动其它等级公路绿化。规划总面积1.35万亩,绿化总里程150公里。四是生态河流绿化工程,计划5条河流总长40公里,造林0.5万亩。全部采用乔灌和花草立体栽培技术。五是绿化村建设工程。新建绿化村14个,0.35万亩。其他四旁植树折合面积0.8万亩。
5、采取的措施:一是继续强化政府行为,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林业力度。对沿海防护林、荒山造林、村屯绿化等重点工程项目,市政府今年要设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苗木采购一方面以财政为主,采取招投标的办法;另一方面采取易标的办法,以各乡镇办自行采购为主,由林业局负责验收数量和质量,待造林成活率达到标准后,再给付补贴。二是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健康发展,按照"谁栽、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责任均落实到人头,决不造一亩无主林,也决不栽一棵无主树。三是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和后续产业互为补充。特别是花卉这一新兴产业,要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引导和带领花农做好品种的引进和调整,做强做大花卉产业,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依法治林,保卫森林资源安全。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损害老百姓利益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要按照《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要求,将山林真正管起来。同时要严厉打击林业"三乱",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五是加速林业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主要是建设高标准林业站,在人员选用上,要选用品德好、有敬业精神、业务熟练的干部,充实到林业生产第一线。
同志们,今年是""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以前所未有的干劲,明确思路,坚定信心,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林业改革发展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林业工作会议,是在"十五"工作圆满结束,""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大连市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林业工作,部署20xx年林业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知难而上,再鼓干劲,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十五"期间林业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有林地面积由123万亩,增加到181万亩,全市的森林覆盖率由""期末的37.2,增加到现在的40.5,提高了3.3个百分点。林业"三防"工作进展顺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林业生产,呈现出工程牵动,质量攀升,投入不止的可喜局面,迎来了我市林业发展的又一轮高峰期。回顾"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造林绿化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五"期间共完成造林58万亩,是""期间造林面积的2.2倍,造林株数1.28亿株,是""期间的2.6倍,每年完成的造林面积和株数均居大连各县市区首位。20xx年代表辽宁省迎接国家林业局造林检查中,获得了辽宁省第一名的好成绩;20xx年在迎接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专家的一致好评(16字高度概括了我市造林质量:作业设计,规范标准,现场察看,真实可信)。在省政府部署开展的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会战中,获得一等奖。在造林绿化过程中,一是实施工程造林,加速我市绿化进程。每年工程造林比重均占造林总面积的70以上。在工程造林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了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如地膜覆盖、生根粉和引进优良品种等。在造林过程中实行"三化"即:整地、苗木、栽植标准化和"三结合"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多林种结合,多树种结合。推进重点工程造林,并示范、带动一般造林,我市在林业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宜林荒山造林为重点,以沈大高速公路和202国道两翼绿化带建设为龙头,以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工程造林项目管理。5年来,全市共建重点工程118个,其中精品工程69个。沈大高速公路和202国道两翼绿化带、产业带、精品带、展示带和景观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我市在主攻生态林建设的同时,也有计划地进行林木结构调整,在立地条件改善的地区,增加干杂果经济林造林比重,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大连市有关规定,我市规范了林地有偿转让工作程序,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形成多主体、多渠道投资造林的新机制,为造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以拍卖形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1.2万余亩,以承包、承租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3.6万余亩,以有偿转让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2万余亩,期限大都在30年至50年。从20xx年春季首次引入市场机制,对城市周山实行工程招标造林,将造林投入与造林质量挂钩,既大幅度降低了造林成本,更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促进了造林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坚持标准,提高工程质量。为了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各乡镇办严格坚持标准,严把造林各项技术环节的关口。种苗关主要是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和良种壮苗的原则,加强种苗质量监督与管理,对引进新品种必须经一个轮伐期引种试验成功后方可推广;种苗购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严格履行检验、检疫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及病虫害苗木进入我市,5年来年共拒收、退回苗木近50万株;城区绿化尽量多选用园林树种,尽量多就近选用乡土树种,每年乡土树种栽植都占总量的90以上,造林成活率得到了有效保障;不符合规格的苗木不准栽植,仅城市周山造林就退回和及时拔除不符合规格苗木近5万株。整地关主要是采取穴状和鱼鳞坑方式进行整地,山坡整地禁止全垦;栽植前逐个树坑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返工,比如20xx年城市周山绿化树坑返工率近50,为苗木保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栽植关主要是认真做好起苗、分级、假植、栽植等各工序的管理,造林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了苗根蘸泥浆、流水浸苗等保活措施,并对重点工程实行覆膜、套袋和应用保湿剂、abt生根粉等技术,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
--资源管护得到明显加强。一是成立了一支由391人组成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再加上原有的500多名村级护林员,确保了全市每一块林地都有专人死看死守。对护林员的管理,我市出台了相关规定,并在核发工资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管护效果非常明显。二是通过发放林权证提高了多主体、多渠道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十五"期间我市全面
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此项工作现已基本结束。共完成登记面积150万亩,登记份数5376份,发证率97.3,社会投资造林积极性迅速提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加快扩大封山育林范围。封山管护是保证造林质量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封山育林已达120万亩,并且所有封育区都做到了边清界明。为了解决封山育林造成的林牧矛盾,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广种植牧草,推行圈养和工厂化养殖方法,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同时,还通过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增加了林草植被。四是严格进行征占用林地和限额采伐管理。依法大力压缩征占林地数量,对确需占用林地的,实行严格审核。采伐林木完全按"三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严格实行事前公示、事后验收、及时更新制度,对不及时更新的林权单位严格控制下一年度的采伐量。连续多年来,我市采伐限额的使用都控制在省下达采伐限额的20以内,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长大于消耗的目标要求。五是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了森林防火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市级领导防火分片包干责任制及市直部门领导包干责任制和乡、村干部包干责任制,划定防火责任区,实施属地化管理办法,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在防火戒严期内,实行昼夜值班,死看死守。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预警机制,严格执行森林防火预案。规范了野外用火管理,火灾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成立了专业森林消防队4支,半专业消防队27支,专兼职森林消防员1200余人,并有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完全具备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质准备,现已配备森林消防器具20xx余件,专用防火车4台,车载机9部,手持对讲机112部,并投资150多万元安装了7套高科技森林防火指挥监控系统,可以覆盖我市95以上重点林区,防火条件不断完善。5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案件,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六是全力防治森林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防方针,采取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加强了对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治理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一是造林条件较差,生态建设欠帐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形势依然很严峻;二是造林投入构成仍不尽合理,社会化投入仍显不足,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封山禁牧工作难度大,个别乡镇林牧矛盾比较突出,少数养羊户抵触情绪很大。四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五是森林管护特别是冬季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林业改革发展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篇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林业工作会议,是在"十五"工作圆满结束,""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大连市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林业工作,部署20xx年林业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知难而上,再鼓干劲,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十五"期间林业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有林地面积由123万亩,增加到181万亩,全市的森林覆盖率由""期末的37.2,增加到现在的40.5,提高了3.3个百分点。林业"三防"工作进展顺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林业生产,呈现出工程牵动,质量攀升,投入不止的可喜局面,迎来了我市林业发展的又一轮高峰期。回顾"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造林绿化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五"期间共完成造林58万亩,是""期间造林面积的2.2倍,造林株数1.28亿株,是""期间的2.6倍,每年完成的造林面积和株数均居大连各县市区首位。20xx年代表辽宁省迎接国家林业局造林检查中,获得了辽宁省第一名的好成绩;20xx年在迎接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专家的一致好评(16字高度概括了我市造林质量:作业设计,规范标准,现场察看,真实可信)。在省政府部署开展的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会战中,获得一等奖。在造林绿化过程中,一是实施工程造林,加速我市绿化进程。每年工程造林比重均占造林总面积的70以上。在工程造林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了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如地膜覆盖、生根粉和引进优良品种等。在造林过程中实行"三化"即:整地、苗木、栽植标准化和"三结合"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多林种结合,多树种结合。推进重点工程造林,并示范、带动一般造林,我市在林业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宜林荒山造林为重点,以沈大高速公路和202国道两翼绿化带建设为龙头,以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工程造林项目管理。5年来,全市共建重点工程118个,其中精品工程69个。沈大高速公路和202国道两翼绿化带、产业带、精品带、展示带和景观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我市在主攻生态林建设的同时,也有计划地进行林木结构调整,在立地条件改善的地区,增加干杂果经济林造林比重,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大连市有关规定,我市规范了林地有偿转让工作程序,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形成多主体、多渠道投资造林的新机制,为造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以拍卖形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1.2万余亩,以承包、承租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3.6万余亩,以有偿转让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的有2万余亩,期限大都在30年至50年。从20xx年春季首次引入市场机制,对城市周山实行工程招标造林,将造林投入与造林质量挂钩,既大幅度降低了造林成本,更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促进了造林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坚持标准,提高工程质量。为了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各乡镇办严格坚持标准,严把造林各项技术环节的关口。种苗关主要是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和良种壮苗的原则,加强种苗质量监督与管理,对引进新品种必须经一个轮伐期引种试验成功后方可推广;种苗购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严格履行检验、检疫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及病虫害苗木进入我市,5年来年共拒收、退回苗木近50万株;城区绿化尽量多选用园林树种,尽量多就近选用乡土树种,每年乡土树种栽植都占总量的90以上,造林成活率得到了有效保障;不符合规格的苗木不准栽植,仅城市周山造林就退回和及时拔除不符合规格苗木近5万株。整地关主要是采取穴状和鱼鳞坑方式进行整地,山坡整地禁止全垦;栽植前逐个树坑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返工,比如20xx年城市周山绿化树坑返工率近50,为苗木保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栽植关主要是认真做好起苗、分级、假植、栽植等各工序的管理,造林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了苗根蘸泥浆、流水浸苗等保活措施,并对重点工程实行覆膜、套袋和应用保湿剂、abt生根粉等技术,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
--资源管护得到明显加强。一是成立了一支由391人组成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再加上原有的500多名村级护林员,确保了全市每一块林地都有专人死看死守。对护林员的管理,我市出台了相关规定,并在核发工资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管护效果非常明显。二是通过发放林权证提高了多主体、多渠道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十五"期间我市全面
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此项工作现已基本结束。共完成登记面积150万亩,登记份数5376份,发证率97.3,社会投资造林积极性迅速提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加快扩大封山育林范围。封山管护是保证造林质量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封山育林已达120万亩,并且所有封育区都做到了边清界明。为了解决封山育林造成的林牧矛盾,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广种植牧草,推行圈养和工厂化养殖方法,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同时,还通过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增加了林草植被。四是严格进行征占用林地和限额采伐管理。依法大力压缩征占林地数量,对确需占用林地的,实行严格审核。采伐林木完全按"三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严格实行事前公示、事后验收、及时更新制度,对不及时更新的林权单位严格控制下一年度的采伐量。连续多年来,我市采伐限额的使用都控制在省下达采伐限额的20以内,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长大于消耗的目标要求。五是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了森林防火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市级领导防火分片包干责任制及市直部门领导包干责任制和乡、村干部包干责任制,划定防火责任区,实施属地化管理办法,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在防火戒严期内,实行昼夜值班,死看死守。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预警机制,严格执行森林防火预案。规范了野外用火管理,火灾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成立了专业森林消防队4支,半专业消防队27支,专兼职森林消防员1200余人,并有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完全具备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质准备,现已配备森林消防器具20xx余件,专用防火车4台,车载机9部,手持对讲机112部,并投资150多万元安装了7套高科技森林防火指挥监控系统,可以覆盖我市95以上重点林区,防火条件不断完善。5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案件,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六是全力防治森林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防方针,采取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加强了对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治理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一是造林条件较差,生态建设欠帐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形势依然很严峻;二是造林投入构成仍不尽合理,社会化投入仍显不足,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封山禁牧工作难度大,个别乡镇林牧矛盾比较突出,少数养羊户抵触情绪很大。四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五是森林管护特别是冬季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林业改革发展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篇四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主权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林业,围绕林业作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在全社会关注生态利用,新时期生态建设的相持阶段,坚决预防新的生态破坏,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找准依托和产业方向。通过对资源现状的调查和适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区经济,使林区职工收入稳定提高的发展思路。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与分类经营工程之后,作为扎兰屯市重要资源和农牧业经济构成的林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转产问题。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传统农牧业受分类经营的冲击下,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区内天然草场严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场严重超载,植被退化,制约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生态恶化的局面。因此,确定合理的农、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场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种群的同时,以“立草为业”来缓解对草场、林地的压力,调整生态林、经济林、高效多牧草种的布局,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经济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林业改革发展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篇五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主权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林业,围绕林业作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在全社会关注生态利用,新时期生态建设的相持阶段,坚决预防新的生态破坏,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找准依托和产业方向。通过对资源现状的调查和适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区经济,使林区职工收入稳定提高的发展思路。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与分类经营工程之后,作为扎兰屯市重要资源和农牧业经济构成的林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转产问题。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传统农牧业受分类经营的冲击下,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区内天然草场严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场严重超载,植被退化,制约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生态恶化的局面。因此,确定合理的农、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场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种群的同时,以“立草为业”来缓解对草场、林地的压力,调整生态林、经济林、高效多牧草种的布局,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经济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