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美心得体会篇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部队作为国家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责。对于每一位官兵来说,加入部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我们共同经历训练、操练和实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与战友的交流和思考,我深感部队有着美好前景的发展趋势。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部队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美好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不断涌现,高科技战争时代的到来使得军队装备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对于军事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强大的国防力量将为实现美好前景提供有力支撑。以新型导弹、无人机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为代表的军事领域的新成果将极大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整体素质。
其次,军事改革不断深化,为部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军队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的重大决策之一,强军兴军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军队体制机制改革从细节上切实优化了组织领导体系,推动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整体实力。借鉴先进国家军队的管理经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讲求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这些变革必将促进整个部队的美好发展。
第三,部队的教育培训体系持续优化,为官兵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作为军人,不仅要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更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军事教育培训的不断改进,我们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项目演练和实践机会,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美好前景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部队还鼓励官兵深入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军事素养和政治觉悟,这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部队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第四,军队的精神文化建设为美好前景注入动力。红色基因是我们军队的深厚底蕴,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我们前辈们为实现革命胜利作出的伟大牺牲和奉献,成为部队永恒的精神激励。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重点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将不断激励我们官兵勇往直前,为实现美好前景努力奋斗。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部队谈美好前景并不仅仅是官兵的一厢情愿,而是有着现实依据和发展基础。作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我们正在努力适应新时期的作战需求和跨越发展的要求。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强有力的国防力量来维护,而部队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全力支持和社会的认可。只有我们不断进取,团结协作,才能确保部队实现美好前景的目标。
总而言之,部队谈美好前景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目前部队状况的一种感慨和期许,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信心。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部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现代化装备的不断完善、军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培训体系的优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鞭策,我们一定能够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和军队腾飞而努力奋斗!
谈美心得体会篇二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的13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谈美书简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朱先生自己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是先生新近送我的一本书。对于朱先生,我虽有耳闻,但他的文字却是首次得见,真是欢喜得不得了。朴实流畅的文字和随和真诚的作文态度正是我所喜欢的。首先读的是朱先生当年从海外寄给国内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其中谈论的都是青年人生活中极其普通的话题,但同时也是极易引起青年人困惑的问题。比如,读书与作文,动与静,情与理,人生与我。读朱先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真是一种享受,夏丏尊当年在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的序里说,朱先生的这些信“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看来夏先生对这些信太了解了,单就这句话就引我一头扎进了这些信里。
“谈人生与我”是最后一封信,其中讲到朱先生自己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这两种眼光真是独特,朱先生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关于“人生与我”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一辈子都未必真正思考过。然而,不论思考与否,我们却由不得不受这个问题的影响。人来到世间,活在现世,快乐与否,幸福与否,都与这个问题脱不了干系。同样是人,有的乐观,有的悲观,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有出世的态度,有的有入世的精神,有的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有的终其一生只感到索然无味,这个中滋味也多半受这个问题掌控。既然如此,如何看待人生与我的关系,可是决定我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大事,也是关乎每个人一生的大事,我们最好还是学习一下,思考一下。
朱先生看待这个问题的眼光非常独特。他把人与草木虫鱼一样看待,同时也把自己与草木虫鱼一样看待。他说人类比其它万物感觉到苦,是因为人觉着自己比草木虫鱼重要,同样,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觉着苦,也是因为这些人觉着自己比另一些人重要。这些见解实在精彩!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也许有人会反驳,人是万物之灵,怎能与草木虫鱼同日而语?!当然,这样的说法无可厚非,但人家朱先生讲的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就没必要纠缠于什么低等与高等的差异问题了。顺着朱先生的话想一想,的确,人干嘛非要那么在意自己呢。说实在的,这偌大一个天地间,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我欣喜也好,悲苦也罢,实在是无碍于“天地之和”。看那些草木虫鱼,无论和风甘露,还是凄风冷雨,不都是一样地活着,草木该繁茂时即繁茂,该凋零时即凋零,虫鱼该强健时即强健,该衰老时即衰老,谁也没有觉着自己幸运或者不幸,欣喜或是悲苦。惟独我们人类,七情六欲俱全,最易自艾自怜,自寻烦恼。
既然把他人把自己都当作草木虫鱼看待,人生岂不惨淡?事实上恰好相反,朱先生看人生的眼光似乎全在“趣味”二字。无论看人生的喜剧,还是人生的悲剧,总带着欣赏的成分,总觉着有趣味,总能寻到美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眼光,这种特质,使朱先生最终功成名就,开我国现代美学之先河。可是,古往今来,多少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慨叹着人生的无趣无味,又有多少人在无趣无味中苦度了一生呢。现在看来,人生到底有无趣味全在你自己的一双眼一颗心,朱先生眼中的喜剧别人未必能看到,朱先生眼中的悲剧别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人生也就少了许多把玩的对象,自然毫无趣味可言。许多人终其一生,全部的注意力只在一己身上,悲喜全从自身而来,这样的人生难免趣味无多。
学了朱先生的眼光,我发现人生的喜剧远远多于悲剧。比如,之前总看不惯某些人身上的毛病,甚至厌恶,如今换一种眼光,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还真是趣味无穷呢。如有的女人不论别人是否感兴趣,总爱在人前夸赞自己的老公,其实无非是要告诉大家其老公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能与达官显贵同进同出,如何如何享尽人生浮华,我之前很反感这样的人,觉得她们无聊肤浅。现在换了眼光,把自己放在后台袖手旁观,便觉得这种女人也着实可爱,于是也便能以另一种态度欣赏她的津津乐道与沾沾自喜了。欣赏之余,还意识到自己当初也不免有狭隘之嫌,的确,她们能在这些事上寻到无尽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感,我们又何必嫌恶呢。还有,之前很看不惯一些口是心非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以前的一位同事,一次如厕时见到了a同事,a同事刚烫了卷发,我的这位同事就夸赞说,哎呀,你的头发烫得真好看,多么适合你的脸型和气质。
a走后,b同事也来如厕,刚巧,b同事也刚刚烫了卷发,我的这位同事马上又扭头夸赞道,哎呀,你烫的这个发型真好看,刚才我看见a,她的头发烫得一点儿都不好,还不如不烫呢。一边说着一边兴冲冲地往外走,谁知话音刚落,便看到a还站在卫生间门口,这位同事当时窘得无地自容。后来在工作中屡次遇到这样的人和事,虽不如这个例子典型,但总是大同小异。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不免从心里鄙夷其两面三刀,说话办事不讲原则,做人没有诚意。但现在换个眼光看,便也觉无妨大碍。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脾性,他的话该如何听,时间久了周围的人自然会有共识,这样的人若能从口是心非中获得些乐趣,就随他去,若能获得些教训,也算是得了生活的教化,岂不更好,我们完全可以拿它当个喜剧看看,实在无妨。
如此这般,人生的趣味真是多了去了。
人生的悲剧我见得不多,但也并非没有。比如我的同胞哥哥,由于学业无成,一直未寻到合适的工作,有几年游手好闲,苦闷之余便生出一些事端。爸妈眼看着儿子一步步误入歧途,家庭也堕入困境,二老终日愁眉不展,悔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叹自己不该一次次纵容迁就。哥哥也终日愁苦,悔自己做错了事,辜负了青春好年华。他们都是我至亲至爱的人,看着他们愁苦,我也愁苦,觉得父母不幸,哥哥不幸。 现在学了朱先生,换一种眼光看,正所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每个人只能择其一,有的人一生道路较多坦途,有的人较多磨难,虽说有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但更多时候人在命运面前也是无能为力。至于为何有的人命好,有的人运差,似乎千百年来也没人说得清,佛家讲前世,讲因果,讲轮回,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不论信与不信,我们却或多或少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和捉弄。既然如此,儒家所谓的“知命”就是立身处世的根本。顺也好,逆也罢,我们都须在这世上走一遭。
面对人生的悲剧,埋怨毫无作用,有时连抗争也未必管用。之前我也埋怨哥哥不懂事,做事不负责任,也怪怨爸妈太骄纵儿子,对儿子的事大包大揽。可这些都于事无补。后来,我逐渐冷静下来,换了一种做法,既不埋怨哥哥也不责怪父母,而是尽己所能做些实际的事。我让哥哥离开原来的环境,到北京自谋生路。大半年下来,他虽生计艰难,但至少平静了心情,端正了生活态度,而且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爸妈看到儿子终于自食其力,心也渐渐安定下来,我从他身上也越来越多地看出坚定与信心来了,家里又有了欢声笑语。朱先生说,“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朱先生在文章最后写道:“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这样的人生态度让我倍感温暖。一副冷眼,一个热心,便道尽了“人生与我”的关系。我们对待人生的悲喜剧,对待他人,对待自己,都既用得着一副冷眼,也用得着一颗热心,一副冷眼能让我们气定神闲,从容大度,既不要自命不凡,也勿随了世俗去,一颗热心能让我们发现趣味,发现美,既关爱他人,也顾到自己。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启迪了我的心智。朱先生说,也许有人认为他拿人比禽兽诸物,会将其视为异端学说,那他本可以搬出古圣先贤来为自己的理论辩护,如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他都可以拿来作为护身符。但朱先生认为不必如此,因为“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这句话之于我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使我认识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个人更应看重自己的悟性,而不要被古圣先贤吓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之前,我一直很有种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有生在书香之家,对于人文哲理,虽有兴趣,可缺少底蕴,更谈不上学养,后来年纪稍长,渐渐有了些人生体悟,也想偶尔抒发一下情怀,但常常缺少勇气,羞于表达,生怕被人笑话,在古圣先贤面前出了丑。读了朱先生的这句话,总算对待自己也有了另一种眼光和态度。
古圣先贤与我,时代虽有古今之分,天分虽有高低之别,但同样为人,人性大抵是相通的,每个人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是相似的多,不同的少。只是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浅,有的人悟得早,有的人悟得晚,有的人能将悟到的东西说出来总结出来,有的人说不出来总结不出来。但无论如何,总不至于有大区分,既然如此,何必担心在同类面前出了丑。我只要相信,我于这个人世间体悟到的必是人类真理中的一部分,我的理由就是理由,不必顾及古圣先贤是否说过,或是如何说的。这样的话说出来,不知会不会引起误解,以为我竟然胆大妄为到不把古圣先贤放在眼里。事实上,朱先生的这句话并不能减少我对古圣先贤些微的敬畏之情,只是让我有了勇气重视自己。单为这个进步,我也该好好感谢朱先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黄昏还用如此细腻且深入浅出的文笔,将深奥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对朱光潜老先生不由地由衷敬佩。
现代文化下人们更是发展了更多美学的分支。我们生活的现代城市格局,在追求现代感的同时融入大量自然元素,让自然在城市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加以体现,生态绿化的兴起,不正是体现人们在往更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在生活中时刻因外物美得到心理美,得到一种对于美感的满足从而欣喜,这也成为一种美。
什么是美?如何学好美学?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学,就真的不懂美了么?难道一定要学好美学,才算懂美?朱光潜先生书中举例的杜甫诗句“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反映的“移情作用”就明确告诉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达到物我合一,用心感受美的存在,就是最本质的美了。文学美,建筑美,都可归于此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话已经为我们指引了通向美的真理的正确方向。
今天又是心血来潮,看到书架上有本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正好电脑被儿子霸占,不如拿来读读。一开篇第一封信关于读书的议论就于我“心有戚戚焉”了,对自己也是一个指导,因为自觉不算得真正的读书人。
第二封信是谈动,“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倒是真的。每天闲时都做着同样的事,上网、聊天、听音乐、放音乐、唱歌,时间一长便觉无聊,因为毕竟不是正事。哪有忙着正事的人会发愁呢?即使正事让你发愁也不可能给你时间正儿八经的坐着发愁的,而是会拼命想方设法去解决,也就是说发愁的人往往发的愁也是无关紧要的。
不过,愁有用吗?“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对自己的看法不外乎这两种吧,或是伟大,或是渺小,都不该在闲时发愁。
刚刚扣上谈美一书,便提笔来写感,颇有几分应付之意。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我,一个从未考虑过什么“美”是什么,并几乎不与艺术沾边的高中生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有些吃榴莲之感,首先是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其次便是内容的苦涩。因此,我实属是怕不立即记下点什么,怕是白读了这篇佳作。于一门生疏的知识,我随时颇为认真读过,但仅仅一遍,还只是汲取了九牛一毛,本该读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声,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于此,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次使我真正了解了美的范围,我想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处。当然,美的范围无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他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语言、声音、画面、劳动生产、建筑···皆属美的范畴。人与自然,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美得缔造者。可这之前,我只狭隘的认为艺术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处的艺术品也只是狭隘的定义),用心领会2,我们时时刻刻都与艺术接触,都在与美接触,依据动听的话语,一道虹,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没有人可以给美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正如文中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美是颇具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而美与美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没有脱离美感的客观美的单独存在,正如朱老所举,沙漠中再宏伟的建筑,没有得到主观美感的肯定,谁又能说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种倾向,不同人的倾向不同,因此没人会了解且统一所有人的倾向,也就无法给美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没事一种倾向,就大大的扩展了美的含义,这就可以用我们所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来解释。我们一般人眼中与思想中的美,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可其实不然,我们心中冥冥中有一种自然地倾向(这貌似就要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解释了),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丑陋,可却拥有一颗感恩高尚的心,这时我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地倾向,倾向于欣赏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内在美。而同时,美感变产生了。
德国诗人歌德在一八二四年的《关于艺术的和感想》中有一段著名的语录:
诗人究竟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前一种程序产生出寓言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一个例证才有价值。后一种程序才适合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或明指出一般,谁如果生动地掌握住这特殊,他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是事后才意识到。
朱光潜认为,这种提法很好地解决了形象思维与文艺思想性的关系问题。我认为,这涉及到艺术典型在创作过程中是从共性出发还是从个性出发的问题。具体在我们的写作活动中,以小说写作为例,这个原则可以指导我们怎样来塑造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首先,我们应选择一个典型的环境。环境包括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个环境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艺术的真实存在,因而它具有特殊性,小说的故事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
其次,我们要选择的这个人物形象也要是典型的,他有自己的个性,即使你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其实也要写出这个人的特殊性。小学生作文中常常把人写成一个样子,通通是“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其实就是把人物类型化了,不符合典型人物的原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笔下的人物都要有个性,不然就不符合客观规律,当然就不符合写作的规律了。
再次,要树立用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一般规律的写作原则。正因为我们笔下的人物是典型的,所以他更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原貌。因为典型,还原了生活多姿多彩的面貌;因为典型,囊括了生活的一般的本质。
最后,为了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找到一种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对事物的特殊性要深入挖掘。其次,就是要表现出这个人物的特殊之处,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最后把人物置于一个典型环境中,让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在环境中碰撞、融合。这样我们就能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呈现生活的本质。
谈美心得体会篇三
美书简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相互理解的工具。通过美书简,人们可以传递思想,分享知识,增进感情。而在这个以信息传递为主的时代,如何写好一封美书简显得尤为重要。在我读过的一些美书简中,我领悟到了许多技巧和体会,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美书简应该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我曾收到一封来自知己的美书简,她字迹工整,措辞得体,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心和思念之情。她用简短的文字传递了她在我生日当天无法陪伴我的遗憾和歉意,同时表达了对我的祝福和期待。她没有铺张浪费篇幅,却表达了她对我的深情厚意。正是因为言简意赅,这封美书简才让我动容,让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位知己。
其次,美书简在表达中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我读过一封很有意思的美书简,作者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他是一个特别幽默风趣的人,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思维者。他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描绘了一则关于他的儿子小杰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倍感亲切。这封美书简不仅充满了趣味,更体现了作者与儿子之间无法言传的深厚感情。正是因为语气的把握,这封美书简才显得那样生动活泼。
再次,美书简应该注重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曾收到一封朋友寄来的美书简,她从自己的旅行中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瞬间,写了一篇关于旅行经历的美书简。她用细腻而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她在异国的见闻和感受,让我仿佛能够置身其中。通过她的描绘,我能够感受到她在异国的兴奋和对未知的好奇,也能够感受到她与世界的交融与融入。正是因为细节描绘得当,这封美书简才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再者,美书简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我收到的一封来自老师的美书简,他为了鼓励我坚持学习,写了一封关于自己求学经历的美书简。他以自己的故事为线索,分别从学业、人生和成长三个方面来展开述说。他用有序的篇章结构,清晰地展现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正是因为良好的结构和逻辑,这封美书简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美书简应该真诚地表达情感,体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意。我曾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封父亲寄给儿子的美书简。虽然我并不认识这两个人,但是在读完这封美书简之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父亲在美书简中告诉儿子,尽管现在分隔两地,但是他一直在关心着儿子,为儿子担心、祝福。他为儿子树立榜样,鼓励儿子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封美书简中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父爱的浓浓温度,使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爱的伟大。正是因为真诚的表达情感,这封美书简才感动了我。
总结起来,美书简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它,人们可以传递思想,分享知识,增进感情。在写美书简时,我们要言简意赅,把握语气,注重细节描绘,保持良好的结构和逻辑,真诚地表达情感。美书简是一种连贯的体验,一种感情的交流,更是一种传递温暖和祝福的方式。让我们用心去写好每一封美书简,将温暖和情感传递给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人们。
谈美心得体会篇四
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来向我们阐述美学的问题,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反复强调美学的起源就源自于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到没。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美的时候,往往都是离不开人的。
作者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从人的品质思想,我们会看到最初的美,那就是书中说的“不涉及欲念和利益计较”。正如所说的这样,美学这门深奥的学问,往往就是最本真的。就像之前很多媒体评价的最美的人物。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些最本真的人性美。而反观当下,现在仍是有不断地事件是为了利益的争夺。
之前,不断受关注的反腐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据。自中央加大对贪腐的整治力度之后,有数不胜数的官员落马,大到“老虎”,小到“蚊子”,似乎覆盖了国家的所有部门。贪腐现象只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一个产物。所以归根结底,腐败是由社会个人贪图利益的不正之风所引起的,这些正是与朱先生所说的人性美相对立的。书中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一点点的私欲而不断贪婪,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充满真能量的。
总而言之,这本很薄的书,充满着深奥的美学思想。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需将这“美”充分的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成语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如:《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又如:他说话常故弄玄虚,使人感到高深莫测。
谈美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美书简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美书简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美书简以简短的篇幅展示情感,传达深邃的思想。它与其他传统文学形式如诗、散文等相比,更注重文字的点睛之笔,追求简练且有力的表达。谈论美书简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一种探究,更是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第二段:美书简的表达方式和内在主题(200字)
美书简以短篇的方式展现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状态。它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抓住人们内心的某个瞬间,一句话、一幅画面,或一份深情。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封美书简。在如此短小精悍的篇幅里,作者运用生动的词句以及巧妙的意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美书简隐藏着丰富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人生意义等等,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
第三段:美书简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反应(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它以简洁的笔法和优美的句式打动读者的心灵。当我们读到一封美书简时,往往会被里面蕴含的感情所触动,产生共鸣。读者在欣赏美书简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如此真挚和深刻,这种真挚将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藏着的情感。美书简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也帮助读者与作者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接纳他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第四段:美书简的思想与社会意义(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反映出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它通过短小的篇幅,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与人性的思考。美书简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通过美书简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人的处境,同时也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美书简的存在,使我们在社会中更加关注并尊重他人,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段:总结美书简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帮助我们个体成长的工具。通过阅读和思考美书简,我们能够更湛地理解生活,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美书简的短小精悍,要求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抓住重点,并用优美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这种细致的思考和沉淀将使我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总结:美书简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以及展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艺术,更是一种思考人性和社会的工具。通过阅读和思考美书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维,培养与他人的感受力和倾听能力。美书简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我们的认知与表达能力,塑造了我们的独特人格。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美书简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把体验人性、思考生活和传递情感的钥匙。
谈美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遍读《谈美书简》只用了三天,因为朱先生深入浅出、妙例迭出的叙述完全把我带进了那个奇妙的美学世界,尽管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论论着,但我去读得津津有味。由于初读时过于心急,错过了不少珍宝,于是我第二次再读时便采取了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式,笔记既包括原文的精华摘录,也有自己当时的阅读感悟。结果因为自己一向向往的“完美主义”,为了使笔记在日后更具参考价值,则第二遍的阅读边扩展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后来很多内容都读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直到我读完了朱光潜老先生写的《谈美书简》才找到了答案——和谐就是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只要去细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去仔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发现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就拿罗丹的维纳斯塑像来说吧!它虽然缺少了两只手,但装上后反而让人感到有些画蛇添足。相反,正是因为那两只手的自然掉落,才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
对我们而言。外表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外表美只能取悦于一时,心灵美方能经久不衰。”我最近就听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长在洪水泛滥之时,跳入急流中,为了救一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女孩,而牺牲。从这里,就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人情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这是一个人无法去刻意模仿的。这是一种内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长一样。
生活中充满美,不是吗?
谈美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资深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谈谈我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经验。
第二段:视觉的力量(250字)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其最直接的特点就是视觉的力量。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和思考。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美感的发现和感知。我个人的经验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腻观察,揣摩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才能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段:培养创造力(300字)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对于一切领域的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中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观点。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美术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培养他们在未来面对各种问题时具备主动创新的能力。
第四段:融合艺术与科技(300字)
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艺术与科技融合起来。我个人深受启发的一点就是将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结合。通过教学中的科技手段,我引导学生学习数字艺术创作和设计软件的使用,将传统绘画作品数字化,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科技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
美术教育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让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通过注重视觉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融合艺术与科技,我们可以为学生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帮助他们成为有艺术感和创造力的人才。相信未来美术教育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谈美心得体会篇八
读完朱光潜的《谈美》,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画家提笔作画,一展丹青,他们用水墨雕砌的琼楼玉宇,是人们口中的艺术品;隐士不问名利,在绝境桃花源里,在后院梅花香中,淡泊宁静,致远,这本身就是极富美感的生活。不朽的人向阳而活,向死而生,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的一生也是美好的。
我们谈美,谈雕像画卷的一笔一画,那每一分景象,又折射出作者的品性,而作者的作品集又展露了他们的一生。
美,是可以给予人精神支持的。若不是那五颜六色的召唤,穷困潦倒的凡高怎会毕其一生献于艺术?无论是斑斓胜于光影的星空,还是满面太阳的笑靥的向日葵,都是美的代名词。凡高为着它们,穷尽了一生的苦痛,依然无惧风雨。我相信美是灵魂的解药,在深陷泥潭时,它将披荆斩棘,为低处的泥沼种下花草。
疫情期间,很多的艺术家、歌唱家为白衣天使们献出自己的作品。奋战一线,生死间忙碌,他们得到的慰藉不再是一粥一宿,而是直击内心的美。这一种美用最精致的形态给予世间安宁幸福。
像用52hz的歌唱的鲸鱼,一生的诉说只给懂它的人听,像高山流水遇知音,像所谓鲍叔牙管仲之交……人一生不过须臾之间,只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好像也是值得的。这一种真心,比起所谓功名利禄,在某个不朽的人心中,要珍贵的多。
美,是对人生的选择。
在艺术、生命中,不吝惜时间一两分,由心而生的前程似锦,将自己托付于一切美;于深夜中创造星子,去辨析“无所为而为”的真实,感受慢处的凉意,传播处世的美好。
这一生,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本经典的美学著作,《谈美》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爱好者和美学追求者们的必读之作。读完《谈美》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在读《谈美》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谈美》对美学的定义给了我全新的认识。美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而阅读《谈美》之后,我对美学有了更准确的理解。易中天在书中指出,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审美的过程和规律,深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人类对美的感受。这让我认识到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关乎艺术,更关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
其次,《谈美》让我对审美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而《谈美》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易中天在书中强调,审美能力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来培养,而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谈美》的阅读,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触碰和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才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美的感受和享受。
再次,《谈美》让我对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逐利的手段。《谈美》中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艺术之美。通过对绘画、音乐、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解读,我学会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从而收获了更多的美的体验。现在,我逛美术馆和参加音乐会成了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这都源自《谈美》对我艺术的启发。
此外,《谈美》让我开始思考美的价值和意义。美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滋养,它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更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谈美》中的案例分析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美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需求,它给予人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去追求美,去感受美,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
综上所述,《谈美》给了我关于美学的新认识和理解,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美。通过读这本书,我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一种对美的敏感和追求。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认真欣赏和体验美,让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谈美》不仅仅是一本美学著作,更是一本启迪人心的风格和情感的指导书,它让我明白了美的重要性,也让我在追寻美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