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参考资料,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类论文篇一
断路器:具有过流、短路自动脱扣功能,带有消磁灭弧装置,可以用来接通、切断大电流;。
1.2.1发变组保护。
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1.2.2发电机励磁系统。
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
1.2.7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1.3.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2.1集中监控方式。
4.1电枢绕组绝缘。
4.2匝间绝缘。
5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6.1故障诊断中的谱分析方法。
6.3模式识别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6.4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1]贺家李、沈从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
[2]范辉、陆学谦,电气监控系统纳入dcs的几点体会,电力自动化设备,,21(3):。
[5]林跃、秦岭,纳雍发电总厂ecs方案解决方法的探讨,贵州电力技术,2003,6(7):3-5.
[6]曲兆卫、刘耀志,等.ecs系统在蒙华海电的应用,内蒙古电力技术,2003,21(5):51.
[7]陈良根、田兰、张进,ecs在巴蜀江油电厂的应用,四川电力技术,2003,26(3):9~10.
[9]朱建梁,电气控制系统(ecs)进入dcs系统力式的探讨,湖南电力,2004.
农业类论文篇二
摘要:农机合作社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形式转变的重要方式,它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要想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农机合作社道路。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农机合作社是联系企业、市场、农民、政府的一个纽带。
它把千万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品种、销售、加工的扩大化。
1.2农机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它实行的是大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土地分散、统一播种收获的问题,对实行农机合作社地区之外的地区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1.3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将过去的分散经营、多种经营改变为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以实现高效增产目的。
1.4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载体是农机合作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1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速度。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参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大大提高,进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农机合作社使农民生产水平趋于同一,使农民便于进入市场。
2.2推动管理创新机制。
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前,农民都是自主经营,自己购买或租用机械进行生产,这使得农用机械结合使用的程度不高,农机利用率也在降低。而建立农机合作社后,可以通过农机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农业生产化水平。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多户经营的机械化模式。农机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的农业机械化模式进行整合,把农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安排,使得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4推动人才有效整合。
农机合作社建立之前的农业生产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但在建立农机合作社后,有大量机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这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劳动力的投入。使得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工作领域,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3.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农机专业培训。要想农机合作社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挖掘生产和管理潜能力。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的农机管理、操作、维修等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要对普通农民进行培训,以扶持年轻有为的生产、管事人才来支持农业发展。
3.2加大招商引资。
农机合作社想要更好发展并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就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资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活力,并集中各种先进的发展思路,融合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创新的发展规划,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3.3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农业发展开辟新道路。
3.4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管理制度的健全可以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规范地运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引进。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不受侵害,可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更好地发展机遇。可以鼓励大学生回乡参加农机合作社管理,可以选派技术人员来协助管理,使得农机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合理规划农机合作社的布局,避免重复,加强农机合作社的优化设置。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量,建立示范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3.5加大宣传力度。
在扶持典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上积极宣传和推广。组织更多农民来学习、考察并交流经验。用事实与外界交流沟通,让农民开眼界,增加农机合作社建立和推广的信心。让更多人知道农机合作社的好处,优点,使得更多人志愿加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机合作社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中探索,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展中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王福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11).
[2]吴荣生.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作用——以建阳市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j].福建农机,(4).
[3]王勇.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农机合作社的特点、困境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9).
农业类论文篇三
农业科技园自萌芽、发端、兴起、发展,这一切悄然的转变,它的历史进程与人们的认识和政府的重视程度紧密相联。从事物发展的关键主体来看,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为农业科技园源源不断地输入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园日益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此,培养适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相关人才就成了必然。目前,国家研究生教育逐步加大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力度就在此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别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不仅学制缩短至两年,而且更加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这无疑为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储备了潜在的人力资源。农业科技园建设逐步走向常态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可以促进涉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培养正迎合了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二者密切合作,定能开拓更为广阔的互惠双赢空间。
参考文献。
[2]张天柱.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2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r].北京:2008.
[4]俞菊生.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类型与规划要点.冀献民,卢布,胡长龙.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54.
农业类论文篇四
科技部作为我院一个特色的部门,主要负责我院的学术文化建设,举办一些培养同学创新能力的活动,“创新、实干、服务”是科技部的文化理念,意义在于:科技部的每一个人都要以创新精神、实干的态度服务于经贸学院的每一位同学,科技部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科技部的服务。专业论文大赛便是科技部秉承自己的文化理念,坚持自身的服务宗旨,在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丰富我院同学文化内涵,培养同学的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同学的专业知识,加强同学学术论文水平,培养同学求新知、创新知的意识,并为切实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丰富学院文化生活,更好地拓展学生素质,所举办的一个创新文化活动。
专业论文大赛从第一届举办至今已五六年的历史,论文大赛的形式日趋成熟,在所有的学生活动中专业论文大赛独树一帜,在形式及影响力上已经特色化、品牌化。
其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宣传、选题和报名阶段。
包括论文的初审阶段、论文的评审,及优秀论文的答辩。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专业论文大赛关键在于“专业”二字,专业论文大赛论文的参赛格式均要求与当年毕业论文格式相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同学们以后做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在继承往届论文大赛优点的基础上对以往的一些不足进行了修正,如在同学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我们积极的督促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联系,并将是否与指导老师联系作为论文大赛评分标准之一。本次论文大赛,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加强了我院同学对学术论文的热爱,大赛之初我们积极的调动了同学对学术论文的积极性,报名参赛的组别超过150组,其中不包括其他院参赛组,论文截稿有48篇论文上交,占报名组别的32%,较以往不足30%的情况提高了2%以上,宣传程度在学校范围内也有较大影响。
在执行活动的期间,为充分的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宣传阶段我们让各个干事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调研阶段我们将参赛论文分成十六组,让十六名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以获得质量更高的论文作品。6月21日专业论文大赛答辩在2教106进行,四位评委老师多为指导老师参与了答辩的指导评审工作,答辩按毕业论文答辩流程进行,在学院取得了强大的影响效果,据多位观看了答辩的同学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亲身参与这样的一个活动。
(一)整体上的不足:
答辩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
(二)具体实施步骤中不足。
1、宣传阶段上,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没有举办相关论文写作的讲座,论文的格式不明确,这与论文大赛下文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论文大赛12月下旬下文当时也接近期末,所以为进行相关的讲座,这直接影响了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2、完成初稿阶段上,我们让各个干事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调研阶段我们将参赛论文分成十六组,让十六名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以获得质量更高的论文作品,但我们忽略了对干事学术水平的提升,直接使参赛选手对论文大赛产生怀疑,论文初稿上交出现论文格式不统一,论文质量不高等情况,所以未对干事学术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3、定稿、评审阶段,跟指导老师,评委老师的交流部充分,使得参赛论文鱼龙混杂,存在相当一部分论文抄袭。为改正参赛论文的格式错误及提高参赛论文的质量,答辩时间一拖再拖。
4、答辩阶段与学生会各个部门的交流不足,使得现场出现如秩序纪律等问题,但答辩总体上仍比较圆满,各个答辩选手发挥正常。
(三)专业论文大赛存在的本质问题。
专业论文大赛所存在的本质上的问题也即交流上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整个专业论文大赛活动交流中科技部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如何做好论文大赛各个“要素”间的交流便成为专业论文大赛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1专业论文大赛期间交流图。
1、专业论文大赛需举办相关论文写作的讲座,让各个参赛者了解参赛论文的写法,格式要求等,尤其是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参赛选手。在论文大赛的各个阶段,科技部的干事同样要与各个参赛选手做好充分的交流,要求每个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这一方面的交流直接影响专业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2、专业论文大赛各个阶段,参赛选手需要与指导老师有充分的接触交流,那么如何督促好参赛选手能够主动去找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能积极去指导同学们参赛作品的完成便是科技部首要解决的交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能在根本上提高论文大赛论文质量的同时,在整体上提升我院本科阶段的学术水平。
3、科技部在评审、答辩阶段需要与评审老师做好充分的交流,做好初审、评审评审规则的统一,使得各篇参赛论文能够在评审上有相同的宽度,避免因个别评委老师的偏好,出现个别参赛论文评分过高的结果。
4、专业论文大赛各个阶段,科技部需与学生会各个部门做好充分交流,定期将论文大赛近况汇报学生会常委会,使得整个论文大赛,能够在包括财务、信息公告等方面做到位,答辩环节需要学生会各个委员讨论最终决定具体的实施。
所以说,交流问题是专业论文大赛所存在的本质上的问题,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就科技部与参赛选手的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论文初稿质量不高,经评委老师的研究只能让各个参赛选手在论文包括格式进行多方面修改,这严重影响整个论文大赛的进度,这也是为何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拖延两个多月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论文大赛的改进。
(一)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
好,在工作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和完善,要安排好一系列相关讲座及收稿以及评比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在执行活动的期间,充分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并且将参赛组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个干事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参赛组,对各个参赛组进行一定指导、监督。
(二)把握细节追求完善。
专业论文大赛在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同时更要把握各种细节问题,熟知细节决定成败,如应注意:
1、应在报名表上新添加联系邮箱一栏,报名结束后,在对各个参赛组信息联系方式归类的同时,更要将各参赛组联系邮箱进行归类,并分组,让各个干事将论文大赛文件、格式(包括论文封页等)打包发送给各个参赛组邮箱,避免班长在传达上出现的遗落,也能让各个参赛组充分的了解论文大赛的所有情况。
2、答辩环节评分表的送统同样需要注意。
总之,专业论文大赛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去改善,专业论文大赛是我院开创的一个特色活动,相信科技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把论文大赛越做越精细。
科技部杨国强2010.07.01。
农业类论文篇五
(一)毕业生去向单一因涉农专业与“农”密不可分,提到农业就被认为是弱质产业,农村的条件相对艰苦,农民的收入较少,“轻农”思想或多或少使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随着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内部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业部门如农林局等机关、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农科专业毕业生的显性就业市场变窄。从就业去向数据中(图2)可以看到企业经营类和考研类分别占到了和,是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而其他渠道就业,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等较少。
(二)就业对口率较低农科专业毕业生其对口就业的地点和环境绕不开“农”,主要工作的地点在农村,从事的应该是农业,服务的应该是农民。但是,农科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大多高校主要分布在城市,在城市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以及跳出农民的思想使毕业生很难做出回家务农的决定。尽管2010年以来,国家政策推动农业企业产业升级,提高了准入门槛,农资农化企业迎来了兼并重组的高峰,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突出反映在近年来校园招聘会的火爆,对于农科专业毕业生是利好消息,但是招聘会的火热并未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毕业生对专业工作的热情下降,用人单位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的局面[1-4]。在的选择企业经营类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专业对口单位就业的比例不高,近40%的学生选择跨专业就业。即便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农科专业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率仍不足2%(实为)。
(三)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从数量上来看,涉农专业毕业生供给较少,潜在需求数量大。透过2006-2009年河北省招生情况的数据,2010-2013年毕业生中农学专业毕业生比例仅高于哲学和历史学,占毕业生人数的。而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万台,机械收获面积万公顷,这些都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通过对20多家涉农企业的调查还了解到用人单位需求本科生的比例达85%。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仅万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只是万分之一,致使许多农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对农林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质量上来看,农科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尚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还发现,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排名前五的是,踏实肯干(55%)、职业忠诚(50%)、技能水平(45%)、团队精神(45%)和专业知识(35%),并对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希望学校在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四)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目前农科专业招收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的,相对从普通高中统招的生源来讲,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在大学一年级课程的不及格率也较高。在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的去向中可以印证(表1),近四年对口生源的考研升学率分别为、、和,而统招生源的考研升学率分别为、、和,差距非常明显。因此,对口生源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倾向于直接就业,且大部分的就业形式为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
(五)农科专业毕业生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尝试改变过去具有强烈的、具体的职业导向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农学”这个用了多年的专业名称,在一些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或为避免“农”字出现,改成植物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名称,但内涵并没有多少改变。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但与专业名称的改革相比,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并不大。总体上来说,人才培养过程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且教学内容陈旧与生产实践脱节,专业结构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致使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培养农科专业毕业生走向农村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地方高校在制定农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应深入农村、农科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充分分析农科专业相关岗位面向及岗位职业能力,在满足部分学生考研需要的同时,实施分类分型培养,使专业发展与农业产业链延伸相对接,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以此提高农科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特别强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为主,重在应用能力培养,基于农业产业化、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强化宽基础的同时,渗透多学科知识内容,紧密结合农科专业特点,研究和选择适合省情、校情的服务农村方式和途径,把科研成果、科技优势、智力优势以一定的方式向农村进行区域性辐射。着重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一些应用性技术难题,使其具备生产、经营、管理等复合能力,更好地为地方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度——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副省长许宁在2013年5月8日全省高校系统学习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上讲话中,谈到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三个不相称”的主要问题时,深刻指出:高等教育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的需求不相称,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基础学科偏多,学校求大求全;面向一产的专业占,面向二产的占13%多一点;科研单纯以评奖、评职为目的,转化率低。因此,应瞄准主体培养目标,突出“农”字这个重点。开设农科专业的学校如河北农大、北方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有着相对丰富的生产教学基地、优质师资等办学资源,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应用型为主、社会急需优先”的基本思路以灵活、高效、优质为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农为特色,按照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素质需要,强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涌现之时,改造传统的农科专业,如使农科专业与经贸专业知识的结合、也可以种养专业与加工专业知识结合,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使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从内涵上发生改变,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学农爱农综合素质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的反差说明农科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农村发展的实践机会较少,大多农科专业开设经营、管理等选修课的比例较小。要加大教学改革,就必须向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模式转变,改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开展不断线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使其能够从事农业产业化中大多数的岗位工作,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多面手。同时还需要教育学生彻底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校学习工作期间要高标准、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实施校—企—地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企业、生产基地联合办学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农科专业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以“集农业、科技、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向国家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深度合作办学,将企业的理念、信息、知识技能固化到培养方案中,缩短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促进就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办法是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机制,即企业冠名的联盟班,作为自然班的一个互补机制,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分为理论培训与课外实习两种,包括企业介绍与文化理念、品牌素养、职场心态、职业生涯规划、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参观学习、实习工作等等,还可以把暑期实习生的机会向低年级拓展。同时高校和企业还能在科研和技术推广领域进行有效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样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缩短试用期,提升就业能力。
农业类论文篇六
1、学校全称:江西农业大学(英译为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
2、学校代码:104103、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
4、学校性质: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环境设计专业(1)江西省(专业成绩使用统考成绩)对达到江西省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和专业合格线的投档考生,按照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择优录取。(2)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成绩使用校考成绩)凡参加江西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考试合格,达到所在省美术类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30%+校考专业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70%”所得综合总分,从高到低分省排序录取。
取与入学第二十条江西农业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以当地招生管理部门公布为准。第二十一条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批准录取的考生,由学校招生办按相关要求直接向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第二十二条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二十三条在入学三个月内,江西农业大学将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含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方可注册。对不符合招生体检要求者,学校根据情况,分别予以处理。凡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四条新生入学注册后,江西农业大学将依照《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修满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并颁发相应的本科毕业证;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第二十五条被江西农业大学录取的考生由于个人原因提出放弃入学要求的,应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周之内,将放弃入学书面申请及《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寄回学校招生办。第六章奖学金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六条江西农业大学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特长奖学金、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学金等。第二十七条在籍学生可根据本人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有关政策向生源所在地县(区)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相关金融机构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八条江西农业大学设有专项扶困补助资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用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支持在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第七章收费标准第二十九条根据江西省物价部门批准,学费标准为:本科文、理类3335-4255元/年,艺术类9200元/年,风景园林9200元/年,软件工程10000元/年,物联网工程10000元/年;住宿费1000元/年。如当年江西省物价部门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330045第三十一条录取信息通过招生信息网(http:///)公布。第三十二条江西农业大学工作人员对于考生咨询的意见或建议,仅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不属于学校录取承诺。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三条本章程适用于江西农业大学本本科层次招生。第三十四条江西农业大学以往公布的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
农业类论文篇七
摘要: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丰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制约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等措施,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促进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丰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农产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单位与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购销合同,并依法规范农业订单,从而有效调节供求。另外,要大力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尽快推出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改善农产品信息服务条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农民增收。
农业类论文篇八
我国对农业科技园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4年提出农业科技园建设,到1996年才开始发展,至1999年后全国开始进入建设农业科技园的高峰。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65个,分别是2001年8月第1批认定的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004年4月认定的第2批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010年12月认定的第3批国家农业科技园27个,另外,还有2010年3月有公布确定沈阳辉山农业科技园和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地方农业科技园已达六千多个,园区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有政府主导、科研院校主导、企业主导、国际或者地区之间的合作以及其他类型的农业科技园。
我国农业科技园的概念是在1994年提出的,从无到有,至今虽只经历了18a的发展历程,但农业科技园的学会组织、发展模式、类型、理论等各方面不断深入,发展迅速,如:成立了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已举办过11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等,出版了《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和《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等众多的相关专题论文集。现阶段有关农业园区规划的法规有:《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十一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等,以及各省、市、县的农业科技园均有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全国农业科技园区通用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致使各地的农业科技园发展导向模糊,各农业科技园良莠不齐,但总的方向仍然保持快速向前发展。
农业类论文篇九
在对购置补贴的规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在对购置的补贴计划进行实施的时候,就更应该的做到因地制宜,还要保证农机补贴的长期性,并且坚持有效的经验,对农机推广的工作措施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创新,还要分阶段和有重点的来对农机补贴政策的目标进行实现。还要通过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落实,积极的对农机装备的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进行推进,也对工产品的生产以及薄弱环节的的农机化的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也对农机化发展的效益和质量进行不断地提升,另外也可以对农机工业的自主创新和科技的进步进行不断的推动,从而对农机工业的制造水平,有一个全方面的提高。
2.2密切配合。
各级的财政部门和农机的推广的部门在思想和认识的方面也应该有进一步的提高,领导的密切的配合还要逐渐的进行加强,并且通过对工作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农机推广的责任和集体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落实。各个地区的农机的推广的部门也应该对县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行全方面的加强,主要包括补贴投诉问题的调查和处理以及补贴的抽查与核实和对农机购置补贴方案实施的审核等等。县级财政的`部门和农机推广的部门应该在县级政府的指导下和相关的部门共同研究和对推广农机的类型进行重点的确定以及对补贴资金的使用等相关的事情,也要对补贴政策的实施和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2.3确保信息的公开性。
各级农机推广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及公正化进行保证,还可以通过制作信息公开的专栏、挂图和宣传册以及画册等等,并且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报纸和电视以及广播等传媒将补贴政策的相关信息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能够对农机补贴的政策进行有效的落实。省级农机推广的部门和县级农机推广的部门应该对补贴的对象、实施的方案、操作的程序、补贴额的明细表、投入的资金规模、资金使用的进度、咨询投诉的方式和违规的现象以及违规的问题进行公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4对管理力度进行加强。
首先农机推广主管的部门还应该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管理力度进行不断的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和农机推广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对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的系统进行合理的使用,也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网络化管理进行不断的促进。还要与相关的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严厉的对与泄露和倒卖以及窃取补贴信息等违法的行为进行打击,从而对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最后还应该对基层推广人员的警示教育和培训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加强,从而就可以全面的对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结束语综合上文所述,对农机推广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对农业的产量进行不断的提高,也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进行不断的促进,并且也对农业生产能够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进行相应的促进和不断的发展,因此,政府和相关的农机的推广部门也应该对农机推广的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不断的加强。
参考文献。
[2]张宝文.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农机化,(2):155-160.
[4]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敏.加强农机鉴定和质量监管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农机化导报,(2):44-47.
[5]杨菊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访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谢洪钧[j].现代农业装备,(10):139-141.
[6]张宝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全国农业工作会农机专业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农机化,2003(2):77-79.
农业类论文篇十
1.1农业传感器技术。
农业生产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对技术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等特点的农业信息传感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农业信息传感器技术依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分为了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与环境信息传感器技术两个类别。其中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包括光谱技术、人工嗅觉技术等先进技术,其检测对象是动、植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比如在使用化肥后,农作物表面的保留物状况、农作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状况等。环境信息传感技术主要对综合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1.2精细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
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指的是把遥感、gps、gis、作物栽培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集合用于精细农业中,使农田里的农作物能实现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使用精细作业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种植成本。精细作业技术包括机载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决策模型和处方生成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但能够及时获取农田里农作物的生长信息,还能智能综合信息生成决策方案。精细实施技术装备是精细作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其得以发展推广的一个主要载体,二者缺一不可。精细实施技术装备在农作物的播种、施肥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得到应用,变量播种机、自动施肥机等已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农业智能机器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农业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农作工具被广泛应用起来。农业智能机器人聚自动控制技术、环境建模算法、机器视觉系统等多种技术为一体,逐渐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用途,机器人可以分为播种机器人、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农产品加工类机器人等。现如今ai技术的崛起,农业智能机器人产业也将面临着大整合,传统的半自动的农业机器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被时代淘汰。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许多领域节省很大比例的劳动力成本,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在未来十年,农业领域将有六成以上的工作都能够用农业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力。
2、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传感器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传感器技术中的主要检测技术大部分是对静态属性的研究,对实时、动态的信息传感存在真空,在今后的研发农业综合应用系统方面无法适应。一些虚拟模拟技术的研究也才只是刚刚起步,缺少多点同步检测和一些多组检测的方法,在农业环境复杂情况下非常缺乏实用性。中国传感器的产业结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先进的技术产业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农业传感器技术的售后产业也存在着问题。
2.2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领域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专业技术不足,系统不完善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体系和精细农业的核心技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针对性不强,成本却难以控制。智能装备相关技术严重匮乏,技术落后,导致质量不过关,产品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3研究及推广农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各个科研机构跟踪国际热点进行研究,却对真正农业机器人起作用的方面不够重视,使得研究成果与现实的情况不符,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同,减缓了农业机器人推广的进度。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忽略了同样巨大而且经济效益更高的畜牧业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很少有专业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涉及农业机器人,不能很好的融合农业生产和机器人技术。
3、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策略提出。
3.1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建议根据技术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当前应该应对的手段就是拓广农业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科研团队首先得研制出适合农业发展且非常实用的机器人,其次国家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帮助推广,让这些高新技术真正的惠及到农业领域。
3.2完善重大工程專项。
要不断加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提高我国的遥感技术,完善我国的地理分析系统,要逐渐摆脱依赖外国卫星数据的现状,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数据系统。
3.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要切实与我国自主业务系统匹配到位,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农业发展的现状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仅要做到”高大上“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做到”接地气“。
4、结语。
近年来,农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力,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解决好现存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增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将会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1]王汝伟.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江西农业,20xx,(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