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璧山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篇一
一、目标任务
按照《xx市xxxx年乡村振兴达标村和示范村工作标准》完成创建二星示范村x个,一星示范村xx个,达标村xx个,全面彻底完成三年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推进步骤及方法
(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贯彻“五星党支部”评选工作和“红分管理”日常工作。利用“五个一批”和“职业经理人外聘一批”选配机制,选优配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效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农村“小微权利”规范化运行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化农村地区“最多跑一次”。健全民事村办、网格员代办制度,积极推动便民服务向村级下放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凝聚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上级各类项目更多支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把政府主导变成群众意愿,让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角。深入挖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行政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制章程、建机制,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合力。激活群众共建动力,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一元”约束、积分管理机制、文明户和五美庭院评选,将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xx继铭莲藕专业种植合作社、xx成志种植合作社、xx平安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依托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达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确保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三)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各行政村要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一是各行政村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各行政村要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四)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实施市场化保洁模式。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制定《xx镇卫生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卫生考核管理机制。严抓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将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底综合考核,制定《xx镇秸秆禁烧村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处罚标准和措施。全镇划分x个大网格和xx个小网格,层层落实禁烧责任。
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一是各行政村要加大改厕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推进改厕进度。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破除传统的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各行政村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达标村农户改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编辑厕率达到xx%以上,一星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xx%以上,二星、三星级改厕率达到xx%以上,制定本村要制定本村的改厕任务倒排工期表,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务必保证按时高标准完成本村改厕任务。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各行政村要明确本村污水治理相关工作目标,达标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xx%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一星、二星级示范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xx%以上。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污水管网设计图纸,联系施工队,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一是各村要召开好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营造好浓厚的工作氛围。尤其每天要按时通过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严格实行分包责任制,村干部分包村内所有宅基地超占农户,按照分包名单,落实具体责任。村干部通过入户讲政策等方式督促宅基地超占户按时缴纳超占费或者退出超占部分。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一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完成空闲地建成“四园”、庭院建成“五美”标准、d级危房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拆除等创建任务;二是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体广场、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完成村内主街道、廊道绿化率达标、居民庭院绿化率达标等创建任务。同时,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并继续鼓励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实行班子成员包x个村,行政组长包x个村的分包责任制,包村干部入村督促指导并协助村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村干部逐项分包乡村振兴具体验收项目,层层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各村要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进落实。各行政村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倒排工期表,围绕各自的职责和分包任务,每日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做好工作。同时,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合力攻坚,又要充分履职,独挡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各村要在x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镇里将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督查指导,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村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各村村干部按照分包项目,认真开展工作,每天必须有进度,镇里将每周对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度进行一次通报,对完不成日均任务的村干部,第一次扣除绩效工资xxx元,第二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党政纪处分,第三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将停职待岗x天如还完不成的予以撤职或辞职,并停发工资。任务完成情况记入考核台账,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按照《xx镇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中第四条第三项,贻误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的,由镇党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诫勉谈话,直至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同时,各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每日入村督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凡是到期完不成任务的村,对其包村干部记工作差错一次,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台账,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璧山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篇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青岛西海岸新区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立足镇情实际,制定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琅琊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到2020年,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红枫林、映山红、蓝莓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展琅琊鸡、玉筋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海洋牧场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优化海水养殖布局,加强近岸海域水产养殖监管,建设优质水产品生产供应区;结合琅琊港一级渔港规划,加强陆海统筹;改造提升西杨家洼、胡家山码头,发展精品休闲渔业;实施远洋捕捞,促进海洋经济走向“蓝、深、高”。借助山、海、岛、湾等优质自然资源,引导发展以台西头、斋堂岛村为龙头的民宿旅游村,打造村、山、岛一体的滨海旅游带。推进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好一批地方小吃,培育好一批优质农家乐,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全力服务保障好中稷海洋科创小镇、青岛海投集团渔岛风情民宿旅游开发等文旅项目建设,构建琅琊全域旅游大框架,全面开启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依托派驻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派出单位的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增加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原始积累,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琅琊新城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畅通全镇路网,以轨道交通13号线建成通车为契机,实现与青岛市区“同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完善后续植被绿化等修复工作。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斋堂岛修复二期工程和琅琊港改扩建工程,启动大皂户等18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程,建设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强化周边12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民俗旅游新业态,激发生态活力,实现生态惠民。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琅琊”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两个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琅琊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突出海洋文化、祈福文化和渔家文化特色,深入推动琅琊文化挖掘和传承。利用好琅琊文化研究院载体,培育吸引高端专业文化人才环境。利用好“道德讲堂”等传统文化传播阵地,搭建琅琊乡村记忆馆、琅琊遗风艺术馆等一批文化传播平台,不断增强琅琊文化传播力度。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树、古井、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山、海、岛、港、湾的自然旅游优势,打造高水准、精品化的民宿旅游品牌,培植蓝色旅游新亮点。整合琅琊文化资源,建设琅琊文博产业园区,推动文博、文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文旅行业精品。
三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琅琊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琅琊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深化提升“琅琊祭海”“舞动琅琊”“悦动琅琊”等文化品牌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政府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站所(办、中心等)及管区主任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审四议三公开”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琅琊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琅琊镇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五)加强检查督办。加强综合考评,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采取“双随机”督查办法,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璧山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篇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为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特别是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服务保障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目标,以“四抓两整治”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全面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大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建设标准支部,构筑坚强堡垒
1.规范组织生活。一是各支部要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以党员教育管理为基本内容,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基本目标,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1至2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1次党课;每年至少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同时,在“党建”app上同步上传会议记录。用严格的组织生活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带头脱贫致富、引领乡村振兴。二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利用“学习强国”、“天马党建”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合,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提出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靠实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委书记统筹抓、分管领导督促抓、包村领导直接抓、各党支部书记具体抓”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三个一批”要求,对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行动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党员干部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对综合排名靠后的村提出批评预警、对不胜任的村干部坚决予以调整,进一步教育引导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牢牢扛起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
3.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常态化整顿提升机制,按照10%的比例确定整顿对象,制定“一支部一对策”整顿提升,落实“四个一”包抓措施,实行“三定三包”联系整改制度,切实解决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认真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行动构筑坚强堡垒。
4.持续开展党员参教信教和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严明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的纪律要求,对摸排出的农村信教参教党员采取“一人一策”、结对帮教等措施帮助转化,对拒不改正和经党组织教育仍不转化的,按党内规定予以处理。准确认定并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严肃处置人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的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净化、纯化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狠抓素质提升,建强骨干队伍。
1.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一是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理论宣讲、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等方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章党规党纪、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精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知识,用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花名册,建立寄学送学台账,党支部书记建立微信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加强服务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群等媒介组织流动党员进行线上学习交流,确保不断提高党员能力素质。
2.加强后备力量培养。为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的问题,我镇按照党支部书记职数1:2,其他村干部1:1的比例要求,从农村实用人才、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带头人和回村复退军人等各类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后备人才,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发展潜力大、经验丰富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库,按照一人一档、一镇一库的总要求,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培养锻炼,动态管理,着力解决村班子后继乏人问题。
3.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社区)班子。围绕发展选优配强村(社区)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支部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一把手”。对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选派、竞聘专职化等方式解决。二是加大“一肩挑”力度。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岗位调整、撤换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空缺村,原则上按“一肩挑”要求选配;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引导参加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对带头发展产业、带富效果好的党员村委会主任,优先推荐“一肩挑”。三是健全调整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定期研判、动态调整机制,镇领导在包片工作中,注重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状态不佳、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村干部,按“三个ー批”要求进行撤换调整。四是坚持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坚决彻底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人员,纯洁带头人队伍,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人才保证。
(三)强化支部引领,凝聚各方力量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严格落实集中学习制度,用理论和信仰的力量把党员群众组织在一起,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为贫困户外出务工、发展产业提供帮助。
2.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建立帮扶联系机制,指导帮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监督,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选准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指导开展“脱贫不等不靠、致富双手创造”活动,借助县级十大产业扶持政策、就业创业奖补政策、精神文明建设“文明股”折股分红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激发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主人翁意识和内生动力。
3.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按照“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目标要求,开展27个帮扶单位党组织与15个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提高贫困村党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村党支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金融帮扶、捐赠帮扶为重点,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为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
4.激发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要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因地制宜设立有特色的扶贫车间,实现人岗对接,保障稳定就业,使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不仅开拓能力企业的市场,也彰显了企业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精神。
(四)夯实基础保障,提升服务后劲
1.加强阵地建设。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程,通过项目整合、党费补助、基层自筹等方式,新建、扩建、维修改造一批活动场所,配套办公服务设施,力争达到“八有”标准。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等制度,用好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平合,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能力,真正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宣传理论政策、凝聚党员共识、为民服务办事、议事决策管理的重要平台。
2.强化监督管理。一是认真落实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凡扶贫资金、村级集体经济以及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有关的重要事项,严格执行“五议五公开”工作法、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二是督促村监会认真履行村务决策公开、惠农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等事项的监督职能,强化村级组织自我监督,切实用好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源头活水。三是从严正风肃纪,坚持挺纪在前面、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决把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落实打下坚实的作风基础。
3.切实推动产业增效。一是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将抓党建与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引领、党支部带动和党员示范作用,引导党员群众带头发展致富产业。二是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做大做强牛羊养殖、枸杞、黄芪、莴笋等特色产业,推动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良好格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机制,管好用好中央专项扶持资金、省市下拨补交党费、县财政扶持资金。结合“三变”改革,通过盘活国有资产、购置商铺出租、联建联营宾馆商城、光伏扶贫、入股经营等措施,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服务群众,更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
(一)靠实工作责任。各村党支部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研究部署、调度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镇综合运用督查通报、提醒约谈、考核奖惩等手段,大力解决工作推进时紧时松、执行标准变形走样、落实任务敷衍应付等问题。
(二)强化督促指导。坚持问题导向,不定期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督查调研,及时准确掌握真实情况,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考核结果作为激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视情况进行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引导广大干部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疑心聚力。
(三)注重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历史文化名镇大靖等新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做好身边典型和榜样宣传,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深入挖掘典型,广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鲜活事例和生动事迹,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璧山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19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0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1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20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21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20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21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20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21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19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20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21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18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19-2021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21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19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20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21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20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19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20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21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19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20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19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19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20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21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19—2021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四)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不少于5次。加大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服务内容的“三送工程”争取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30场,电影不少于30场,图书不少于3000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版不少于2处,每年开展美丽家庭评选4次、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1次,每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媳妇”、家有好青年等评选1次。加大辖区内网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低俗文化演出,净化全镇文化市场。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按照美丽乡村66项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到2021年,夏庄村、大庄村、乔村、陈堂村、孙村、孙场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庄村、李官集村、徐堂村、沙沟村、宋村、苏村、西杨庄村、路家茅滩村等8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达标村,续村、隋村、高村、孔家茅滩村、陈庄村、韦楼村、任仓村、黄庄等8个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达到美丽乡村c类村建设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村投资100万元以上。2019年至2021年,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打造大庄村,2020年打造孙场村、王庄村,2021年打造李官集村。
(二)深化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是关系全镇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升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镇所有村庄完成“美丽家庭”创建工作。2018年底,开展第二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展第三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19年下半年,开展第四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0年上半年,开展第五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0年下半年,对全镇所有“美丽家庭”户进行巩固和提升,真正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庭院清洁、文明宜居”的创建标准。
(三)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产城一体、区域重镇、宜业宜居、富美xx”的总目标,加快推进镇驻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19年,实施“硬化”工程,在105国道两边铺设路沿石,对现有国道两侧排水沟进行改造提升,铺设石材面砖,建设检查井,对人行道至两侧商业房屋之间重新进行硬化;实施“绿化”工程,对105国道两侧、尚书广场等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补绿、植绿,对现有树穴进行美化优化,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及品位;实施“美化”工程,对镇驻地房屋立面、现有牌匾、公共设施进行立面美化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在现有路灯基础上,逐步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2019年,实现105国道两侧路灯亮化,2020年,实现政和路、尚书商业街、振兴路、振华路等驻地主干道路路灯亮化改造。
(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求,借助“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到2020年底,全镇新改建道路20.8公里,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按双向两车道设计,硬化路面不低于6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19年,重点推进北环镇路105国道至胜宏铁矿段、马东公路105国道至滨河大道段道路建设;2020年,重点推进西环镇路陈堂至王庄段及孙场至高村段、105国道至孙场段道路建设。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泉河污水处理厂建设,2019年,完成泉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2020年,完善北园社区、xx社区、中心社区、王庄社区、xx工业园污水主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9.5公里,争取80%以上的社区、企业污水实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完善xx村、大庄村两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依托村内坑塘建设人工湿地,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后期管护工作,成立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管护组织,以管区为单位,每个管区配备1辆粪液收集车辆,实现粪渣、粪液有效利用。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撤村并点、合村并居,引导农村群众向新型社区集中,重点推进北园社区、xx社区建设。2019年,完成北园社区31栋10+1小高层回迁楼、1栋幼儿园楼、4栋商住楼、2栋综合服务楼23.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北园社区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论证设计工作;2020年,启动北园社区回迁,年底确保三个行政村群众顺利回迁,并完成村庄复垦工作。2019年,启动xx社区沙岗村回迁楼房建设,同步推动沙沟村、乔村、孙场村、陈庄村、路家茅滩村等村向xx社区集中;2020年,沙岗村实现回迁并复垦,沙沟村、乔村、孙场村等村启动回迁楼房建设;2021年,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重围绕建设过硬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在全县过硬的党组织10个以上。2019年,重点打造美化村、束村和孙村;2020年,重点打造xx村、夏庄村和大庄村;2021年重点打造沙沟村、宋村、王楼村和乔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村支部书记”、“十佳村文书”、“十佳村计生专职”评选,奖先评差,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强村十法”,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实施非资源性收入占比“235”三年增长计划,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收入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经营型等非资源性拓展。2019年底各村非资源性收入达到20%以上,2020年底达到30%以上,2021年底达到50%以上。确保2019年底村村收入超过10万元,2021年底前50%以上的村收入过20万,打造3—5个过50万元的明星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奖励政策,从村集体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奖励村干部。
(三)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在覆盖王楼村、夏庄村、陈堂村、乔村、大庄村五个村的“四区共建”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2019年初见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综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从2021年开始,围绕xx社区、北园社区,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建设新的党建示范高地。
(四)着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深化完善村情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完善村级班子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双述双评双体检”、“三个十佳”村干部评选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确定三个后进村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转化。第一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续两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连续三次纳入或年度内被纳入三次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到2021年,村村建成过硬支部,评星定级全部达到4星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5星。
(一)实施乡村振兴“533”示范引领计划。即: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主题,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领域每年至少培育打造三个示范典型,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每年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综合工作集中督导通报制度。对于全年综合工作和当前重点任务,每季度由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各村、各项目现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导考核,并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包保制度。将乡村振兴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由领导干部分头包保,组建专班队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