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精选11篇)

2024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4 08:28:42
2024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精选11篇)
    小编:笔砚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逻辑和连贯性。教案的编写应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应用场景。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教案的编写工作。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一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二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三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教案点评:

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题目所给的不同条件,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众多的等量关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四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教学环节的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然而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点。

一、审清题意:

审题,理解题意。即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

二、确立未知数:

三、寻找等量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是“等式”是列方程比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等量关系有以下几种:

1、总量相等;2、成倍数相等;3、按公式相等;

小学常用数量关系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六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七

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如果设梨树的棵数为x棵,则桃树的棵数为。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1.5倍,如果设梨树的棵数为x棵,则桃树的棵数为()。

(3)桃树的棵比梨多8棵,如果设梨树为x棵,则桃树为()。

(4)桃树的棵比梨少8棵,如果设梨树为x棵,则桃树为()。

(5)桃树是梨树的2倍多8棵,如果设梨树为x棵,则桃树为()。

(6)桃树是梨树的1.5倍少8棵,如果设梨树为x棵,则桃树为()。

二、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12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5)果园的桃树比梨树多40棵,桃树是梨树的2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综合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九

1.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习题板。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十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是为学习例6架桥。为学习新课予作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导入新课。从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和一个条件,将复习题变成例6。使学生感到数量关系并不生疏,但由于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又感到难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课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认知的起点。(第一阶段需5分钟左右)。

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安排四个环节。

一是审题。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画好线段图,找出已知数,并将其中的一个设为x,而另一个则根据题中的一个条件写成含x的代数式。解答例6就应先设桃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数的3倍这一条件得出杏树为3x棵,画好的线段图如下:

二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前面设未知数时已使用了一个条件,现在用另一个条件来列方程。即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来设未知数,根据另一条件列方程。这时设桃树为x棵,杏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设杏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树的3倍,得出桃树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据另一个条件设未知数,即设杏树为x棵,桃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几种方程解起来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学生还不会解,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只列不解。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于全面掌握数量关系,也有利于掌握,先根据一个条件设第二个未知数,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列出,特别是中差生,只掌握书中的一种即可。列出这些方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书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为此,教育学生今后学习时,不仅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这个阶段需20分钟左右)。

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可做1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接着做想一想题目,让学生独立用解和倍题的方法解差倍题,完成知识的迁移。第二环节安排课堂上的独立作业(5分钟左右)让学生独立做129页练习三十一的第一、二题,(对较好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和打开思维受阻之处。

最后做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29页练习三十一第3、4、5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篇十一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模式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概括结论。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题。

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天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2、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

3、在检验的问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算术法的验算向方程法的检验转变。

4、教学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本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较为实际的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指明了方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