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优秀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优秀21篇)

优秀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优秀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7 02:43:02
优秀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优秀21篇)
    小编:字海

通过学习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体运行规律,预测天象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写总结时,要注意适当的调整语气和态度,保持客观中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1、掌握重点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体会运用修辞的作用。

2、了解并区别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了解这些体裁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领会联想和想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想像和夸张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领会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独特精巧的构思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典型美。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文所体现的中心,以及人物刻画的方法。

2、夸张、想像、联想手法。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完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首先能有意识地区分童话、寓言、神话。童话一般以儿童的视点和儿童的语言来观察生活,反映生活,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寓一般很简短,揭示弊端,讽刺“恶”的,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神话一般都夸大或“神”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这些文体中联想、想像和夸张的合理性,而不能想像或夸张的漏洞百出。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中写人们庆祝石像成功纪念会的狂欢,作者运用夸张,但夸张得令人信服。又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不穿衣服去游行,这是作者想像和夸张的,但我们除了觉得好笑之外并不觉得奇怪,是因为它符合文章的情理,所以我们在作想像和夸张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像和夸张的“度”,要合情理,不能天马行空乱想像乱夸张一通。

最后要注意会课文以外的童话、寓言的中心,尤其是寓言,要能把握住寓意。

1、字词的形、音、义,加强识记、理解。

2、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区别。

3、课文知识点。

(1)童话、寓言的知识讲授。

(2)描绘人物的方法。

(3)重点的.理解。

(4)重点语段加以理解。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赛。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三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请学生做评委。进行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_____“我十二分的满意!”

1、在方格内填人恰当的标点符号。

2、下面四个句子各表示什么语气?答案在括号内。

(1)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2)多么美的花纹!()。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4)这可骇人听闻了。()。

3、“这可骇人听闻了”句中的“可”属于_______词(填词类),其作用是______。

4、对“诚实”一词的理解,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从两个官员的所作所为看,他们并不诚实,所以用词不当。

d、指两个官员老实、憨厚。

c、这两个官员本来是诚实的。

d、取其反义,讽刺两个官员的虚伪。

5、画线的句子如果改成:

“不错,”皇帝说,“我满意。”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文字的第二节运用人物描写中的___描写与___描写,前者写皇帝___,后者写皇帝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的赞美,这样对照着写,揭露了皇帝的____。

(六)拓展延伸。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词是____。

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

2、“水很活泼”采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3、选出下列不是并列关系的一个复句()。

a、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b、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c、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d、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应怎样改革,请提出两点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出自 kAOYANmiji.COM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单元。

教学。

设计学期第二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七主备人单元(章节)。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文本类别定稿研讨主持人研讨时间研讨人员项目内容研讨过程纪要地位作用本章和第四章的联系: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和度量,学生有了初步的几何认识,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对于平行,借助于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有关知识.在本章,学生还要学习通过简单推理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说明本章和第四章的联系。

对应课标(1)理解对顶角、余角、邻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

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参看例60)。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学情分析(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学起来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三步曲。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2)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作业基本不做,家长也不能有效配合,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情况严重.1、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知识和能力5、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够准确辨别。

重点难点重点:1、垂线的概念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平移的性质难点:1、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2、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能够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也是难点)。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学习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预设流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那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样样?

生:好。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异常好,我们用您的名字,必须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样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教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头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当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提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教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头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此刻胜利者是“吴正队”,能够吗?

生:不能够。

(这时,吴教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此刻咱们落后,但吴教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此刻把吴教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头我宣布,今日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一样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仅有4次,不公平。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最终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景下,能够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教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单元简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交流理由。

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师: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问: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回答问题。

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创造力,迸发创新的火花。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1.与其他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课文均可堪称文化与语言的富矿,将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语言王国。

2.从内容上看,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这篇课文在洋溢着激情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等问题有逐步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思想的闪光点得同时,更要体会不同文体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学情分析。

1.我所在学校在乡村,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思维慢、课外阅读量小,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太差,个人的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差。

2.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差、知识基础差的特点、对于本节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中的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及如何对待职业的重要问题。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4)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培养敬业与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内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1、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加深对图形与统计的理解。

3、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综合运用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了解可以用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再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他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本单元的内容三部分编排:(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一了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经历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1.1认识图形。

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练习。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课件、白纸、立体图形模型、平面图形、卡纸、印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训练。

四、总结延伸。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们想不想变一个给老师看看。

1、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问:你是用什么形状的物体印出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将印好的图形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2、多媒体课件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的一面分别抽取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师:这个图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对边相等。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

4、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1、游戏:

(1)师说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学生抢答。

(3)师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课件出示:说说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1、我说你想: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画一画。

2、猜图形。

(1)用卡片遮住一个圆,露出一小部分让学生猜,并说说理由。

(2)教师用卡片遮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来猜,并且说说理由。

(3)教师用卡片遮住一个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猜,并且说说理由。

提供学生常见的立体图形模型,以小魔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轻松的玩乐中,认识几个图形,并体会到“面在体上”。通过动后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让学生体会由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

让学生在层次清晰、趣味浓厚的习题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通过猜图形这个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图形的特征。

堂清。

1、辨一辨,连一连。

2、认一认,填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还是“探索创新”、“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之后,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一

教学目标: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

1.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2.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三段论中三个简单判断只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重复出现一次。这三个概念都有专门名称:结论中的宾词叫“大词”,结论中的主词叫“小词”,结论不出现的那个概念叫“中词”,在两个前提中,包含大词的叫“大前提”,包含小词的叫“小前提”。

3.关系推理指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它是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可分为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纯关系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包括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3)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反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已知它们都具有某种性质,由此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前提中所考察的个别对象,必须是该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否则,只要其中有一个个别对象没有考察,这样的归纳推理就不能称做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结论是由前提必然得出的。应用完全归纳推理,只要遵循以下两点,那末结论就必然是真实的:(1)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都是真实的;(2)被断定的个别对象是该类的全部个别对象。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二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课件。

计算机、实物投影。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2)x2-6x+9=0;(3)x2-x+1=0;(4)x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

图象和x轴交点。

两个交点。

一个交点。

没有交点。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问题:(1)p97.习题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习题21。2:3、4.。

2.(备选题)p97习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三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习。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四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依据的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五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执教者。

王冬梅。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75——76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理念:

数学课的教学应当以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是:一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三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四是以生活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题例,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割补后找出相应的计算数据解决问题。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多媒体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实验(演示)教具。

图画,图片,教科书,粉笔,教学支持资源。

课件,投影,幻灯片。

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让学生猜一猜(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说一说(面积公式),看一看(给出的图案像什么)。

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3、师生。

总结。

分割法填补法。

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板书并计算面积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1,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前面情景导入时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了一个,剩下的我放在练习里。2设计一个组合图形的草坪,面积大约45平方米。

学生在画图程序中,自己设计出组合图形的图画,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结收获、小结全课。

学习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心得?

学生自由说,畅所欲言。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教学过程流程图。

形成性检测与评价。

1、是否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是否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基本图形的面积。

3、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4、是否能够与老师同学交流。

心得体会。

5、是否能够倾听他人发言。

6、是否能够理解,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九、教学总结与反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本节课是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计算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境和具体的图形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一开始我就从谈论生活中的各种组合入手,进而出示七巧板拼图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一些组合图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做好铺垫。

2、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3、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拼图,画图,分割图,并自行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拼一拼、画一画,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组合”的概念,从而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辅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学生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控、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六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教具准备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一、学前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北西上右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2)确定图上的方向。(3)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1)课件演示。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1)说明题目要求。(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2)按要求独立完成。(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教学过程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1)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4月10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八

教学内容:

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五、体会与反思。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节目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出什么节目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二十

一、概述。

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本节是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本通过操作、观察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提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探索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联系,并突出研究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在本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已有经验的作用,用运动的观点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

二、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交流,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理,体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良好品质。

(1)激发学生亲自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的含义。

(3)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点。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五、教学难点。

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二十一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复习过渡。

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总结要注重思考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解释过去的情况。如果你正要写一篇总结,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结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和挖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写总结时,可以从时间顺序、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等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您
制定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加有序地安排时间和资源,合理分配精力。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策略,没有一种固定的模板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希望以下这些关于计划制定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自我反思和批判,包容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
总结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长和不足。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事实,以加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对所经历事物和感悟的一种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和所思,同时也是一个促使我们反思和进步的机会。我想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升思考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冗长,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精简和扼要表达核心思想。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
公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我们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欢迎大家浏览以下总结范文,相信它们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
总结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回顾和分析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应该客观地反映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不应夸大或低估自己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值得阅读的总结范文
在忙碌的生活中,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时间和资源。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使计划更加全面和实用。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关于计划制定的成功故事和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的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总结范例,希望能给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和思路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总结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总结是思考的时刻,让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整理思路、收集资料等。我们来看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来
撰写心得体会是培养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真实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成就。下面是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过去的错误和不足,以避免再次犯错,提高工作和学习的质量。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总结需要我们注意细节、追求简练和注重语言的艺术。在这里,我为大家整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还需要关注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章的流畅性。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和统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好语法规则有助于写出正确的表达。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和规划。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
总结不仅可以总结成功经验,还可以总结失败经验,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文笔流畅、结构合理是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总结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通过总结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写总结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注重独特性和个人见解。在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时,大家可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相互沟通与合作才能共同进步。首先,我们需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了解。欢迎大家浏览下面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对你的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回顾。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确保表达的准确和连贯。总结是我们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一种方式,
在复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总结有助于提炼重点,概括经验,为下一步提供方向。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概括主要内容。总结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但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总结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弥补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效率和成果。总结既要注意精炼,又要兼顾全面。面对写总结这一任务,我们可以参考这些范文的结构和写作思
1.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10.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丰富总结的内容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归因。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或工作
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变数。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各方的合作和共识。如果您对制定方案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指导,请参考以下的范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有效方式。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具备较高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使读者得到启发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制定更好的目标和计划。总结应该突出重点,不必过多赘述细节。选取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操
方案的制定需要有系统性、全局性和可行性,以确保其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方案的实施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方案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角色分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个常见问
不同的问题和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和实现。制定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的成果和效果是评估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职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在职场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这些优秀的作品是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找到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方式。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请欣赏以下总结范文,它们或许能为我们
心得体会既可以用于个人成长,也可以用于单位或团体的发展。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在下面这些心得体会中,你或许会
总结不仅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计划和行动的指导。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和结构的合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意思。通过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
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创新思维和多角度分析在总结中都很重要。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
朋友是我们心灵的知己和忠实的伴侣。如何优雅地表达情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让我们的总结更精彩。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师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书推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教师在建筑公司年会的发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写心得体会需注重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夸大或虚构事实。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分析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和疑问,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对这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生活经历进行全面梳理。这些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事实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确定总结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要达到什么效果。下列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提
总结有助于发现不足,促进个人和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写文化总结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范文的阅读可以激发我们对总结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成果和不足进行回顾,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怎样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
阅读名著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和学习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而且,必须强调的是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适度的休息和放松。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篇一本
总结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飞跃点,也是未来规划的引导。总结的标题应该准确概括全文。以下是一些写作专家总结技巧的分享,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护理师的职业规划与护理教育篇
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看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与护理教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此外要注意总结的整体框架和篇章结构,使文章有条不紊地展开。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更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总结的主体部分,要重点突出自己的亮点和成就,配以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这些总结范文的作者在总结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简洁处理。下面是一些成功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和借鉴。数学单元教学
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需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那么如何撰写一份完整的合同呢?首先,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以确保双方能够有效地履行合同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挖掘出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方案,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学会管理时间是高效工作和充实生活的关键所在。以下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
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体验。在撰写总结时,可以参考前人的经验,寻找优秀的范文进行借鉴。接下来为大家呈现一些精选总结范文,欢迎大
总结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书,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提升。总结需要具备客观性和真实性,我们应该真实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我想我们需要发掘和实践适合自己的总结方法。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得总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表达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结不应该简单复述已有的信息,而应该进行思考和概括。收集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总结,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
写心得体会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要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在写作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时,应注重形式的规范和文风的合理运用,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
读书是一种享受和提升自我的方法,我觉得读书的快乐无穷无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总结的内容。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
总结是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总结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内容。这里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关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总结范文,希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经验转化为智慧,指导未来的行动。写心得体会要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避免使用模糊词汇和术语。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写心得体会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总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对于写作的质量有何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一种交代和梳理,也是为未来的新起点做好准备。如何采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提升总结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
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学习。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使总结更易读和理解。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业生职业规划策
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做出更好的决策。总结的结尾应总结全文,强调关键观点和意义,给读者以启发和反思。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成长的回顾,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词语和用法,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
报告的写作需要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观点和论证,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调研。以下范文是实际项目中的报告,希望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写总结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举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引。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资料以及他人的经验。以下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
"计划不仅是一种规划行动的方式,也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思考。"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实际可行的,坚持执行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常用的计划制定方法,希望能
演讲稿的效果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提升,同时也需要及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练习演讲稿的朗读和口头表达,可以提高演讲时的自信和流利度。演讲稿作为一种传统的演讲
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反思和改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总结过去。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素材,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
总结是反思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写总结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那些正在写总结或者将要写总结的人来说,这些范
总结需要客观、准确地描述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不能被个人情感所偏倚。写总结时应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清楚。这些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写好一篇完美的总结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教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乎着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写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情绪。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和写
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风险,以预防和应对问题的出现。在写方案时,我们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体验。制定方案时,需要参考多方意见和建议
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增加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现实情况,要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当然,一个完美的计划只是开始,我
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仔细审查并修正语法、拼写和标点等错误,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和
总结是思考前进的必备步骤,是成长的支点。鉴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五一国际劳动
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让自己既能有事业又能有家庭?总结是提升学习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有效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
1.心得体会是在经历某个事件、完成某个任务或学习一门知识后对所获得的体验、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写好总结还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下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省和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写总结需要关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
感悟是我们从各种经历中得出的有关生活和人生的深刻领悟。随时记录感悟的瞬间,以免稍纵即逝。以下是一些经典感悟的例子,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感
报告应该根据受众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撰写和呈现。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和术语,确保读者易于理解。在以下报告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专业和权威的表达方
通过这次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改进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通过对报告的反复修改和精炼,可以使其更加完善和专业。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
报告中的图表和表格需要清晰可读,以便读者理解。充分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不同类型的报
演讲稿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的文本,旨在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思考。演讲稿的撰写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组织方式来增强语言的效果。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观点可以
报告是一种对特定问题、情况或研究结果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的书面形式。除了文字描述,报告还可以配合适当的图片、图表或案例,以提升信息的表达效果。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
报告的撰写需要准确和清晰的表达能力。报告的内容应该紧密围绕主题,避免过多的冗余信息。报告范文可以激发您的灵感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您的报告写作水平。大学生兼职
计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和可控制性。计划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时间安排的
报告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分析和整理等步骤。报告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清晰的信息和深入的分析。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写作报告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志愿者工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确定要总结的内容和范围。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办公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所读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简单总结、评价和感悟。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提高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
每天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可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做法和思维方式。计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
计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应对风险和挑战。制定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这些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拖延,增强我们的自律能力。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计划的灵感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书籍、经验分享等多个方面。创意
计划可以提供清晰的方向,并帮助我们有效地安排时间和资源。在制定计划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习他人的成功实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共鸣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如何写一篇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读后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
计划不一定是刻板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任务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在制定计划之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