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范文(17篇)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1 22:03:02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范文(17篇)
    小编:文锋

总结是一个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总结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要注重深度和广度。以下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一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回顾这7年的教育教学,感觉自己很平淡,平平淡淡做人,平平淡淡生活,平平淡淡工作。真正体会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深刻。当然在平淡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收获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我收获了学生的爱戴与牢记,我收获了很多,我感谢生活、感谢工作、感谢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人。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茫然、我效仿甚至照搬教案上课,到现在我可有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模式风格。我很幸运,一来上班就有幸跟朱治国老师、李建新老师一个组,在教学上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不厌其烦的解决我教学上的问题,虽然那些问题我现在想来好简单好幼稚啊,但他们从来没表现出不屑。生活上也对我们很关照,还记得来后中的第一顿午餐是李老师请的,虽然是一个饭票,但足以铭刻于心。我很幸运,几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得到了曹校、卢金霞老师的亲自指导,受益良多。我很幸运,可以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大师的教学,曹校的理性睿智,房老师的才情厚重,李老师的文气激情,每次听课对自己的心灵教学都是一次洗礼。我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无私,感谢他们的大度,特别是曹校对我们青年教师寄予很大的厚望,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课堂,随时都能给我们指点迷津。如果说我有进步,那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如果说我有进步,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说我有进步,那是因为我有高度的责任心、进取心和爱心。在心灵的指引下踏踏实实、锐意进取、乐此不疲的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也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体会,纯属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学生都比较听我的话,可能大家会觉得那是因为我对学生特别严厉学生怕我,其实不然。如果是因为怕你而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只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而学,才会收到成效。只有喜欢你佩服你才会真心真意的对你,从而认真学习你的科目。如果是想通过威严而让他学习,学生肯定不会学。现在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唐朝的魏征就说过“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所以说体罚、震慑根本不能使人心服口服,也是不符合教育时代要求的。魏征还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也就是要以德服人。几千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严师出高徒”,这个严不应是“严厉”“严肃”而应该是“严格”对自己、对学生在知识和品行上严格要求,而且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否则就会背道而驰。以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我始终认为教育比教学重要,教心比教学重要。这就是“忽悠”的艺术。

何谓“教心”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什么就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是什么就是人心,失人心者失天下,教学中亦如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就必须先抓住学生的心。怎么“教心”呢?那就是要与学生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心平气和。

心心相印:就是心心相通。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学生才会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师生才会很好的沟通,才会配合默契。现在做学生不容易,做老师更难,所以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设身处地去为学生想一想。比如说每天的作业布置,我都是仔细斟酌的,主要考虑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偶尔布置多了,我也会在上课时问一下,然后安慰一下,或者我会狡辩,前几天的作业量不是很少吗,就当你把时间还回来了等等。周末的回家做业,我从来都没有的,因为我知道即使你留了他也是回来做,或者是随便做作的,所以我就做顺水人情,但周日晚上有作业,其实是一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体谅他们。作业效果也非常好。

心照不宣:就是心领神会。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达成师生共同遵守的规范、原则。一切按规矩办事。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法不需要老师声色俱厉的执行,因为人人心中有数,老师无需赘言。比如说默写不通过必须要在明天上课之前完成,作业也如此,拖欠的债务不能过夜,订正怎么订正,订正几遍,作业什么要求等等都是心照不宣的,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了。在执行过程中,有时难免会生气,怕默写、怕测试,怕受刺激,边批边嘀咕,怎么会这样。那我们不如反过来想一想,怎么能不生气,让学生重视,争取不重默,或者很少的人重默,那就要激励,哄骗。有时也很感动,我6:35要默写,记得有老师跟我讲,我二班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学生一手拿着拖把拖地、一手拿着书在背,虽然他成绩不好,但精神可嘉,上课时我也开玩笑的跟他说“你是不是在炒做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表扬特表扬。给他挣足了面子。比如我第五节一班的课,第三节下课从1班经过去上2班的课,一班全班学生都坐在那里背书,起先我还很震惊,一看是在背语文,好开心,才想起来我昨晚布置作业2上课要默写。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说一是一,执行起来才有力度。

心平气和:就是平心静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点小错,是可以原谅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就是有些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样的错误,上课早去几分钟,与之沟通。谈话不需要多长,但一定要抓住他的弱点和要害,这就要平时对他多观察、了解,对他说服教育。当然有时难免很恼火,但需要冷静,学生只能说服教育,不能言辞过激。教育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再比如语文的学科特点就是要经常默写,可能有人会觉得语文就是背背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背诵也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如果预习好、听课效率高,背诵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经常看到我学生早读课学生背的热火朝天,一遍一遍的读,我经常是把他们叫停,不理解就别背了,背了也会忘更谈不上运用了。所以我宁愿不厌其烦心平气和的再给他们讲一遍,虽然你已经讲了几遍了。

这样,学生就会对你的人心悦诚服,对你的课心驰神往,而不是一听到你的人就心惊肉跳、上你的课就心猿意马。如果能抓住大多数学生的心,上课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课堂效率也能提高。但一定是一开始接班就把学生弄好,大概需要两个月的了解磨合期,这个过程老师很累,每一个细节都要作好,否则前功尽弃,一开始就要不抛弃、不放弃,否则以后天天管都收效甚微。当一切都步入正轨教师就轻松多了,当然还是需要不间断监管学生的动向与态度,及时纠正。

至于上课,我就不多赘言了。但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要学习、要反思、要平易、要幽默、要渊博、要有方法并辅之以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愿意接受。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你,爱上你的课,“亲其师,信其道”教与学相辅相长,共同进步。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二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

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4、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三

实习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实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下面是幼儿园教育实践总结,请参考!

我所实践的幼儿园是教育办园,地方不大,规模很小,大中小仅有9个班,全园也不足300名幼儿,正式教职工有51人。幼儿园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公条件非常好,每个教室都有电脑和背投影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办公室里每人一台电脑,老师已经淘汰了用手写备课,实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无纸化办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成为老师最基础的工作。

(一)关于教学设施。

幼儿园有图书阅览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和科学发现室。

阅览室内的图书很丰富,有幼儿喜欢的绘本,也有科学读物。每个班每周都能进两次阅览室,有专任老师组织指导。

两个功能室,设施齐全,尤其科学发现室,为幼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幼儿园有专门老师来指导、训练。这两个功能室,定时为各班幼儿开放,感觉统合训练室,幼儿每周能接受一次训练。科学发现室,向中、大班幼儿开放,每周能参加两次科学实验活动。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家长参与教学。

家长老师进课堂成为幼儿园的一种家园合作的形式。每个班都可以请有职业特点或有专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给孩子上课。如:警察、医生、飞行员,银行职员,都可以和老师一样给孩子上课。我听了一位航空公司职员的课,他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形象,还给幼儿讲防身术,如果你去原始森林,遇上狗熊怎么办?很开眼界!

2.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具体体现在孔子文化进校园、京剧进课堂和创新传统体育游戏。《三字经》《论语》诵读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份;著名的唱腔,唱段欣赏,脸谱,服装展览,都是幼儿园活动的一个内容。老师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造,比如“穿大鞋”“蜈蚣竟走”“跳绳,踢毽子”,被老师改造过的这些游戏,成为孩子们喜欢玩的项目。

(三)关于教育教学。

幼儿园使用的是主题教育模式,它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教育网络活动。一个主题包括:主题网络图、主题时间、周计划,集体教育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家长工作、游戏活动设计和区域活动设计。如“春天来了”。这个主题两周时间完成,围绕“春天来了”这个中心内容,老师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如:春游,春天的色彩,绘画春天,环境创设等。老师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间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共同讨论一个主题,有一人主备,主备的老师提前一周上传主题计划,同级部的老师进行修订补充,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主题结束后,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二次修订,对某一教学活动,某一环节,某一个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完善。鼓励老师写读书笔记、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要求每月要交一次。所读书籍推荐和自选相结合。

二、在幼儿园参与的工作(共有三项)。

1.听课,看备课。

这一学期我听了幼儿园参评的省级优质课、天桥区教学能手选拔课和幼儿园园内的优质课。在网上阅读了几个主题的活动计划,为他们的活动安排和设计写评论。

2.协助领导,监督教育教学,组织各种比赛:

区域活动比赛,我参与制定评比程序,评分标准,比赛结束后组织了评析会。参与语言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关于绘本阅读的教研活动中做了一次发言人。

3.完成了一个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的现状调查。

(1)设计调查问卷。

我是教幼儿文学的老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世界经典作品,总感觉这些作品的存在是孩子的一种幸福,可是,我发现生活中没有多少孩子能读到这些作品,很少的孩子能享受这种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有极少数的孩子能读出作品中的趣味。我知道在幼儿园里文学阅读课很少。幼儿文学是最适合亲子共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关注了许多年,总想在这方面做点工作,趁这次下园实践,我以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为对象,对亲子共读的现状进行研究。我们从家长对亲子共读的认识、态度、条件创设、实施和策略五个方面入手,设计问卷,问卷中设计38个题目。

这个问卷仅是修订,就有3、4次,后来整理出来,当然仍然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

(2)统计整理数据。

我选择了spss13.0的软件处理,对于这个软件的使用,xx年前听过讲座,因为没有用过,所以很快遗忘。这次重新捡起来,十分困难,多亏幼儿园老师的帮助才算完成。

(3)调查报告的撰写。

因为数据整理我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幼儿园期末工作又忙,所以时间推迟,调查报告没有按时完成,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部分“讨论和分析”还有结论。争取假期加班,完成报告。

三、收获。

1.首先是获得了友情,满足了被尊重的需要。幼儿园对于我很客气也很热情,这一学期免费茶水和午饭,幼儿园为我提供了很优越的工作条件,我有单独的办公室(档案室),专用的电脑办公。在交往中和幼儿园的老师、领导建立了美好的感情。

2.体验了另外一种生活。这是我所需要的,在一个地方久了就生厌,过一种日子长了就思变。在幼儿园这段生活很愉快,很好的缓解职业倦怠,我相信下学期如果有课我会很有激情,我的幼儿文学课会更精彩。

3.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一次与人合作成功的体验。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的现状调查,是我早就想做的,但凭我一个幼儿师范的普通老师是很难完成的。我可以设计问卷,分析问卷,也可以撰写报告。但被调查人的测试,很难完成,数据的统计整理也很难做到。

4.确定了下一步合作的议题。我们准备做“关于实验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的现状及共读策略的指导研究”下学期开始正式向市教科所审报。

5.了解了济南幼儿教育主题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幼儿园主题教育模式我早有所闻,但不知道教育目标如何落实,这次实践终于弄清楚了。

四、疑问与思考。

1.公开课非要表演吗?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的水平良莠不齐,公开的教学活动表演的成份很多,莫非公开课就是用来表演的`?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以我的浅显的理解,上公开课应该是让大家一起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教育理念的呈现,而不是单纯去发个证书,或拿个证书,当然证书的获得者很实惠,能得到各种加分。对于这种怪异的教育现象,本人很费解,如果有人拿起反对各类公开课表演的大旗,我举双手支持。公开课的表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没有任何的针对性,是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们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可以留言说出你的不同意见!

2.一个教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成长。

据观察,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幼教岗位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成长。有的学生在单位上很光艳,在各种评奖中均能获奖。还有的学生看上去比较沉静,她立足于工作,扎扎实实的读书学习,不断的反思沉淀,也能使自己获得完善。我认为教师是个寂寞的职业,他需要自己沉下心来,不间断的实践,体验,思考,沉淀。一个有文化的好教师,是要用一生去生长和成就的,幼儿教育界喜欢搞比赛,年轻的老师缺乏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喜欢凑热闹,耗时耗神又累心。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老师,从济宁刚结束了一场比赛,回来接着又开始另一场比赛。一个幼儿教师成了赶场的演员,世俗社会里,有太多的诱惑,想不浮躁都难。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幼儿师范的老师如何来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这个问题一直困挠着我。

3.这次实践感受最深的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平台。

对于现在我研究的项目,出力不少,但价值不大,一个幼儿园的现状,统计出来的数据,得出来的结论,只能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依据,没有任何典型性。我真想把项目做大些,以一个城市,以一类城市的亲子共读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去发现规律,研究指导实施的策略,那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次我本想调查几处幼儿园,但从实验幼儿园的调查问卷的收发填写(发下276份,收回276份,废卷74份,填写有的很草率)来看,没有权利的干预是很难进行,我去别的幼儿园搞调查,以一个普通老师的身份,幼儿园未必接待。在中国权利永远是最有用的东西,只要政府出面,济南的天空也能变蓝。我们学校没有权利,如果我们在社会上有学术权威,对于济南市的幼儿教育能起到引领作用,我们搞起研究和别人合作起来恐怕容易的多。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四

调查发现,在本科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本科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本科教育管理教师工作队伍的能力与水平,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全新的本科教育管理实践模式。

一、引言。

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对这一目标进行实践与施行的便是本科教育,各个类型的本科学校都应对这项基础性工作基于高度的关注。

近些年来,许多大学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设口号,以争创高水平大学为己任,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对于学生方面的自我监督、不断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力求在本科教育管理领域不断的进行开拓创新,发展更为人性,更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更为全面,更加完善的改革与革新,更好的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把握,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而不断努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将管理中心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来。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管理当中有关人才创新领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优化是人才创新发展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且这也是本科学校教学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来,以浙江大学为首的“精英大学”不断提出要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在对现有的本科教学架构与教学方案进行改革的同时,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提出现有管理方案的整体优化方针与策略,为保证学生能得到更为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而努力。

在对本科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对于现有教学内容与课程架构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是对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完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本科院校都在这项改革过程中采取了稳中求变的发展策略,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建立起了包括通识、大类、专业及个性化等四个方面在内的课程体系。

而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可以逐步建立起通识教育与各个学科内进行内容方面交叉,加强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之间的无缝衔接,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特长培养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实施柔性化管理。

在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初衷,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且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核心,对管理的模式与流程进行灵活的、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设计与优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断进行强化与创新。

而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不同环境上要积极营造环境与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符合多样化发展的成人成才的渠道与空间。

同时要对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丰富。目前,许多大学业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目前正在运行的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学术改革委员会的建立,与此同时,学术改革委员会下设日常教学指导机构,该机构主要对学校内部的日常教育教学及其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教务处,作为本科院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院校管理职能部门,它需要对校级层面针对不同的学科所制定的教学任务的执行。

而在学校的层面上,也需要相应的设立教学管理委员会,为院校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咨询服务。而在院校下级的各个学院,同样需要设立“系”教学单位,并将其作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执行机构。在“系”下面进行课题组及相应机构的设置,通过课题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四、推动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而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则会为本科学生在未来研究生、博士生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契机。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研究教学实践充分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的潜力潜能进行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通过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并在教育管理中加强创业创新的教育,为研究性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大力的推进。

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课堂的教育课堂建设。在一些院校当中,需要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容,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方面的革新。

同时要不断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硬件基础设计进行完善,在广大本科学生中大力提倡和宣传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以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深入程度。

而对于学生型学习氛围的营造,则可以进行小范围内的研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彼此想法与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这种学术氛围得以加强和扩展。还有就是对学校范围内人文氛围的建设,通过学校、院系等不同层面的风气建设,使得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得以形成,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学习习惯。

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学生在日常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对日常教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并积极掌握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不断完善。

六、结语。

为了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本科教育管理必须实现不同措施的联合应用,建立对于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时掌握与反应。例如,如果在日常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故或紧急状况,则可以对其进行快速的反映,确定方案并进行实施。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都尝试进行中英双语的课程教学,并设置专门岗位对其的质量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实现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情况的及时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丰富,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踊跃程度。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五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要在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但对于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因为课文中那么多生字,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地读或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更是难以把握。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领读是学生自读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重提领读,呼吁课堂教学的领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一直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说,学生个性化读书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读课文都只是平平地读,这时,教师的领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教师当场领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提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

三情感熏陶。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一)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1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个显著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愉快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如教学《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从未见过的大草原那“一碧千里”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大草原的录像,广袤的草地配上蓝天、白云和羊群,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位置上,此时让学生读课文,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抗争;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参拜xxx,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二)指导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读思结合,边渎边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像,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指导技巧,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感情,就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很多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角色效应,深化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角色,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表演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鼓励质疑,提倡探究创造。

1个性化阅读是质疑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索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余地,才能为质疑提供条件。

2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应将“微笑”改为“苦笑”。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以便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神机妙算”一词的认识,而且思维也得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以深化。

(四)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妙。

1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2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品。

抓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用词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的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匆匆》中介绍时光易逝的段落;《飞夺泸定桥》中英勇战斗,抢攻桥头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强,用词精妙。通过精读感悟,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学生能很敏锐的读出,哪个字用得妙、用得传神,哪个字用得多余、用得别扭。即使自己写一封信,写一段日记,学生们都要不自觉地拿起来读读——掂量、揣摩一下是否通畅、恰当、贴切。课本里的名篇,学生也能够通过诵读,挑出不恰当的词语。这表明,读使学生走入了文字的深处,学会了文字的审美,读使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佳境、自然。这样,担心学生的成绩便是多余的。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魅力的必由之路。读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这是基础之基础,连字音都不准,何谈读呢?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字音读准了,接着就是理解作品的问题。对作品内容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就很难通过艺术化的声音,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总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细腻感悟力,培养学生科学而又艺术的阅读能力。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六

成人英语教育相较于基础英语教育而言,教学对象差异性大,建立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旨在继续学习和完善自身文化素质。就目前情况来看,成人英语教育已经走向了各个社会领域,但是在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成人英语教育的对象属于特殊教育群体,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学校的教学模式,而需要根据成人教育的特殊要求和特点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进行成人教育英语教学前,教师要对教育群体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成人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教学群体,在年龄以及认知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基础水平也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接受成人英语教育的群体以刚刚经历高考而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高中生、脱离学校很多年的社会人士、有升学需要的备考生为主。

对于刚刚走出学校的学习者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通常比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社会人士要高一些。由于社会人士脱离学校教育太久,且没有对英语进行持续性学习,但是工作原因又使他们不得不再次走人英语课堂。而刚刚走出校门的学习者,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升学备考的专科生,英语掌握程度虽然较低,但是英语学习并未间断,没有产生生疏或者遗忘的现象,他们的知识具有连贯性,保留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参加成人教育英语教学以提高英语水平的难度较低。对于教学对象英语知识的分化现象,掌控这样的层次教学是成人英语教学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张洁2011)。

生活和学习需求多是选择成人英语教育的主要原因,而被迫继续学习英语的学习者往往心理比较矛盾。他们大多利用工作之余来学习,时间不够充裕,很容易出现缺课、落课的情况。虽然选择了继续学习,但是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存在巨大的矛盾,提升英语水平的难度较大,而这种情况也会使学习者产生较大的挫败感,使其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很难将英语学习坚持到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对于工作多年的社会人士来说,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较少,提升学习成绩的难度自然也更大,面对挫败感的打击,有的人好胜心较强,反而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放弃学习。这是成人接受英语教育难以持之以恒的原因之一.

选择成人英语教育的学习者还具有疏于英语交际锻炼的特质。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英语,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他们缺少学习英语的方法,往往在学习英语时无从下手,也缺少练习英语的意识,甚至由于年龄的增大,对英语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所下降。此外,还有一些学习者不重视英语学习,敷衍了事,甚至长期缺课,极大地影响了成人英语教育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如何把握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内容和进度,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是成人英语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而我国英语教育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成人英语机构的科研和工作的中心都是大学本科正规教育,而成人英语教学的教研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导致了其相对的滞后性(方雪晴2012)。在成人英语教学课堂中,年届而立、不惑的学习者较多,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也比较多,而成人英语教育对这类学习群体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一)教材

成人教育英语教学应该充分f虑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在选择教材时应遵循量度長难度适中的原则。教材内容的量和难度过大,会对学习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其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成年人的兴趣是难以被激发出来的。目前,很多成人英语教育机构仍然存在沿用全日制普通高校教材的现象,这类针对普通高校学习者的性格以及群体特点作为编制依据的教材,完全不符合时间有限、英语认知水平差的成人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导致他们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跟得上进度,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英语教学的质量(蔡亮2012)。

(二)生源

根据上文对成人英语教育受教群体的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是成人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征。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社会阅历、学习时间等都是对成人英语教育产生影响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通过对各大高校成人英语教育的调查发现,成人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趋于刻板化,具体表现为:教师没有具体掌握教材内涵以及重难点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适当取舍教材内容,没有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一味盲目地灌输英语知识;没有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导致课堂形式单一,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热情;没有结合成人教育受教群体的特殊情况,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没有很明确的衔接与变换;不注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交际训练,其实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具有双重作用,而教师往往只看到了汉语的干扰作用,却没有充分利用汉语的积极作用,导致学习者的英、汉语言不能灵活转变应用。

(四)任课教师的态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情绪和与学习者的相处模式是激励学习者学习的外在动力。当学习者感受到教师的能量、期待和关怀时,就更容易产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努力促进自我的发展,以满足教师的要求以及期望。

通过上文对成人英语教育学习者的特点、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对成人英语教育的背景也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笔者将就上述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成人英语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成功的学习者都善于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反之,如果缺乏学习策略的意识,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效果也就往往不尽如人意。成人英语学习者与普通中学学习者相比,具有很强的具象思维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给学习者提供认知和无认知的学习策略。此外,学习者还存在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可能会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学习。因此,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工作繁忙和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来说,单词的记忆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机械记忆并不能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长期记忆,而词缀记忆法、上下文联想记忆法等技巧性较强的记忆方法则对他们的词汇学习更为有效。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单词记忆法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习者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载体,其适用性对教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选用教材时,必须结合教学实际,不能一味追求可教性或者专业性。通过调查发现,成人英语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沿用全日制普通高校英语教材的弊端,逐渐改用教育部高职专规划教材,即非英语专业专科的教材,还配套《英语综合练习》进行辅助教学。这套教材的编制较为适合成人英语教学,既突出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又避免了成人英语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三)着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学强调组织教学、新课讲授、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和复习、布置作业(何明霞2012)。虽然规划了整个课堂过程,但是却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既没有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又没有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对这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改进,重视对学习者思维的启发和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四)以学定教

成人英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应用性。应用英语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习者水平、目标以及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案,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期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提升。这样教学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学习者在兴趣、未来发展、学习倾向和态度等方面的需求,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还对学习者未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关注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学习者成分进行统计。例如:具有专兼职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初中、中专等水平的学习者、高中毕业准备出国留学的学习者、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者。以上这四类学习者在英语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分学习者的教育水平、生活环境、英语运用趋向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综合水平的测评,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关注学习者差异,最后实现学习者的共同进步(彭梅2014)。

(六)弹性教学

虽然以学定教决定了教学的方法,但是教师在教法上依旧不能太过单一,还应适当对英语知识进行补充:

1.选择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英语原著文章,让学习者进行泛读、精度,这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而且有助于他们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

2.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要求学习者用英语写曰记、备忘录等。

3.让学习者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充分了解英语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概况。

4.增加学习者的听力练习,选用国际新闻作为听力材料,鼓励学习者收听和收看英语媒体,如bbc,voc等,及时掌握国际动态,锻炼英语交际能力。

总之,成人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学习者的特殊性有所了解,还要针对其特殊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结构,从而全力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七

“小学教育是为小学儿童举办的,……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儿童,认识他们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要求。”〔1〕儿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恰当地运用儿童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教育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中对人的不重视,教育中单纯注重知识学习和智力的片面发展,而且“近些年,日益激烈的‘应试教育’,已经从中学蔓延到小学”。〔2〕小学教师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小学生,当让他们谈谈小学生的需要时,许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角度来推测”。〔3〕为使教师充分认识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以及对未来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目标逐步清晰,定位于培养合格的乃至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是为了促进小学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仅要学会“教什么”,更要学会“怎么教”,“怎么才能教好”,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育好人”。为了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要学会成为“长大的儿童”,能把自己“变成孩子”,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孩子”。〔4〕但当前一些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定向在小学’在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不够明显。”〔5〕“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6〕笔者在对某校小教师范生在小学实习的表现进行调查时,一些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反映实习的部分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言,通过听师范生的课和与其交谈,发现缺少儿童化语言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师范生缺少对儿童实际的、具体的认识,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教育教学中也不太会从儿童的情况出发,不能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培养师范生重视儿童、正确认识儿童,能采用儿童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小学教育专业需要构建儿童化教育。

二、儿童化教育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儿童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掌握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能从儿童的角度认识世界,并掌握儿童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儿童化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儿童精神的教育、儿童视角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一)儿童精神的教育。

所谓儿童精神的教育,是指使师范生树立以儿童为主的精神,并深入儿童精神世界,从儿童本身看待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中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以儿童为成长的主体,以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儿童精神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儿童视角与儿童化方法的教育。

儿童视角的教育重在培养分析儿童的能力和“移情”能力,促使师范生主动从儿童的位置和角度看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儿童看世界。例如能蹲下身来以儿童的高度和眼光看世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是指师范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采用儿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例如,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玩中学”等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儿童化语言的教育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儿童化的口语与体态语的培养和训练。儿童化的口语是指用简短、清晰、具体形象、浅显、幽默的语言,亲切柔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体态语是以微笑、可亲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恰当的空间距离与儿童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语言是儿童乐于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师范生需要特别进行儿童化语言的教育和训练。

三、“儿童化教育”的构建。

(一)建立以儿童发展为线索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当今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是“‘专业’的附属品”,〔7〕教育类课程不太受重视,内容较落后,“教育类教材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较少涉及如何学。”〔8〕教师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更多是理论的讲解,不利于儿童精神的建立和儿童视角的形成,也影响到儿童化方法的形成。教育类课程应注重联系儿童的身心特点,应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9〕教育类课程联系小学实际,联系儿童实际,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能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同时要配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方法(74.4%)”,但却是“师范生认同率是‘0’的‘纯理论教学’”〔10〕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到小学实践、调查等相结合,使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有所用。积极探讨教育类课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的情况。

(二)专业课程突出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高师院校近年来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将面对的是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将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11〕而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缺乏对小学各学科所涉及知识及小学生知识状态分析,造成师范生在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难。”〔12〕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针对性的进行儿童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充分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上,教学突出和小学儿童的联系,突出实践性训练。例如,如何采用符合儿童提问和交流,如何组织儿童讨论,具体的教学如何依据儿童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学合作研究,甚至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和提出建议等形式。

(三)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及标准。

目前,一些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的内容和训练没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忽视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化语言”的训练,缺少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调、语言、表情、姿态的训练。因此,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并给予充足的课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建立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师口语训练上采取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在语速、语调、语气、遣词用句上进行训练;体态语上对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进行训练。此课程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训练,可采用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采取深入小学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高。

(四)建立以儿童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目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学习的是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习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围绕‘我怎样教’而不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13〕缺少对儿童的分析,缺少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儿童,突出以“学”为主。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以“学”为主,以儿童为主,重视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儿童如何学习,实现教育教学以儿童为起点,学习如何促使儿童更好的学习,学会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学生成绩做出评定。第二,开展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组织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交朋友,要求师范生每周和儿童见面一次到两次,进行交谈、玩耍、学习互助等活动,要求能了解儿童的语言、需要、爱好、性格、情感、行为特点等,做好交往笔记和反思记录。这个活动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到大学四年级,使师范生生动而深入地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第三,开办“星期日义务小学”。〔14〕应高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采用免费方式向社会招收小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数学活动、美术与手工、写字与书法、舞蹈、英语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开展,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担负指导和帮助,师范生重点学习如何针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

(六)在科研中突出小学与儿童。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师院校重视科研,而且科研重视开创性,忽视了师范院校的科研应有的方向———师范院校的科研应服务于教师教育目的和方向:应针对中小学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来进行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的科研方向应向美国阿文诺学院学习:“阿文诺学院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研究型大学所奉行的传统的探索发现取向的学问观,而是对‘学问’(scholarship)重新概念化,教学、实践研究、日常指导学生、临床指导、为中小学校服务等都被纳入了学问的概念范畴内。这种新学问观成为阿文诺学院教员评价和奖励制度的依据。”〔18〕建立突出小学教育与儿童的研究制度,教师的科研围绕小学教育和教学实际,围绕小学儿童和小学教师来进行,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价、奖励、聘用的依据,促使教师积极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同时,建立师范生专题研究制度。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独立进行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针对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某方面的具体问题来进行研究:例如,对小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研究,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等。专题研究可以使师范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理论的、课本的学习,而是具体的、操作的学习,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专题研究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到毕业前完成2个项目的研究。专题研究主要是促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因此,专题研究不要过分提倡让师范生去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只要能促进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促进研究能力提高,促进教育能力的提高就达到目的了。同时,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专题研究和“手拉手”活动等为基础,以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儿童成长的实际问题为方向来进行。儿童化教育的构建主要是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使师范生入职后能更好的关注儿童,实现以人为本,能更好的育人,积极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八

为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后培养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培训过程中缺乏交互问题分析、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系统等问题,尝试性地从培训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实践中的教师培训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要求各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此后,《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5年,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化、全球化及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人类世界的工业生产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学习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课堂的发展,教室内的多功能媒体逐渐增多,教师教学的辅助设备日益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利用新兴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

[1]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

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下文简称《计划》),该《计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为宗旨,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配合该《计划》的执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下文简称《培训大纲》),该大纲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制度。

然而实践中,由于年龄、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时,中小学教师因职前培养中未接受相应的现代技术教育,年龄较大或地域偏僻的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青年教师虽然较老教师相比有更多的经验,但仍未达到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要求。

[2]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全国中小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自2005年启动《计划》以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已在全国22个省、市展开。

经过全国各省市学者的调研,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了提升。

[3]然而,在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

“骨干培训”采取的是从各个学校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到培训单位参与集中式的“面对面”培训,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以点带面”地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全员培训”即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培训学习,以弥补“骨干培训”的不足,此种培训方式多借助于网络培训展开。

目前各省市网络培训硬件建设已基本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培训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4]无论是“骨干培训”,还是“全员培训”,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骨干培训”中,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要脱产培训,自身的教学任务受到干扰,长途奔波下的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效果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因个体差异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不同,回到学校后,培训内容的二次转述会部分折损,“以点带面”培训的有效性降低。

“全员培训”中,由于各地资源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个体水平的差异,网络培训可能受到网络速度的影响,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内容的质量难以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

按照《培训大纲》开发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已出版的两版教材都采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盘+网络培训平台”的“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

然而,在教师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全球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的扩大,固化的、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需求。

再者,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习应用某项技术,但是在网络培训中,这部分内容往往以文本式的材料呈现,无技术指导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无法达到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整合的能力。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教学交互问题分析。

网络培训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远距离的授课,节约了相应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化学习。

但是,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交互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缺陷。

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具备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术语,如果教师不能将其理解透彻,将难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着大量的、繁杂的技术操作步骤。

在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员认为培训中导师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太少;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技术细节指导而影响培训质量的问题。

即使设置了答疑环节,因人数众多、问题参差不齐、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有效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

(四)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

系统职后培养中,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措施和环境。

面授培训中,教师仅仅能在培训期间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短时间内,教师缺乏充足的反思与回馈时间,未能将学习内容完全内化,无法将自身的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结束培训之后,如果教师需要帮助与指导去完成后续的深入学习,则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技术、设备的支持。

网络培训中,由于培训网站中关于教师学习内容的评价及反馈的更新速度较慢,教师无法及时获取自身学习效果的反馈。

培训结束后,则会出现信息资源网站、相关软件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

此外,由于中小学教师自身获取资源及信息渠道的限制,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学校及教育部门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专业指导。

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滞后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呼吁培训部门及各教育区、学校完善支持系统;最后,建议教师个体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一)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

“骨干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为了改善单一的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培训部门开始尝试新的培训模式。

1.“翻转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

该培训模式以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提出培训前针对教师进行调研,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需要确定培训的主题,而后以特定的主题划分培训的内容,并将此培训内容制作成固定时长的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培训网站。

因此,参与培训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寻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部门在固定时间内安排专业教师在线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解答。

完成培训后,配套进行在线能力测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

[6]2.“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

深圳市罗湖区根据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尝试了“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

该培训模式将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根据学员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按照主题划分为进阶的单元,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操作控制条,完成培训内容的自主学习。

在面授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可针对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讲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的问题。

[7]两种培训模式都实现了满足不同能力培训者的需求,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一刀切所带来的问题。

(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系统。

无论是培训过程中,还是培训结束后,完善的支持系统是支持学员进行学习的必备条件。

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培训、自主学习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二是学员学习过程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即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

1.创新网络学习空间。

第一,相关部门要完善硬件、软件设备支持系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重完善网络培训多功能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建设,设计简洁适用的网络平台。

第二,技术部门要完善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功能,建立学习空间应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以便学员及时地监测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2.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系统。

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非正式组织”“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

因此,学校及培训部门应联合各界的力量,建立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学习的共同体,通过线上服务或线下讨论等方式为学员的学习建立软性的人际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

上述方法都是从外部因素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寻找优化策略,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的作用。

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是促使其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小学教师自身应采纳行动研究的方法,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

第三,培训结束后,教师应尝试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所学习到的教育技术,并测量教学效果,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灵活自如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了后喻社会,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改革工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强调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马涛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inanfa,saffectingtechnologyintegra⁃tionink-12classrooms:apathmodel[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0,58(2):137-154.

[2]袁同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徐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反思型教师的成长[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岳宏伟.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6]孙辰昕.“翻转课堂”在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7]杜芳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九

社会实践时间,我负责的是中心双语学校四年级社会实践语文教员。经过3月1日―5月5日的社会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面是听课,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第一件事也是听课,而社会实践时间的听课不再是以前念书时那种专门听教师授课的内容,而是听指导教师授课的教育办法和教育思绪等等,学习指导教师的教育经历和处置教室的办法,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等。

2.教育工作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备课。一般在社会实践的第一周以听课为主,但听课的还要预备好本人上课的内容,也就是备课。备课是教育的开端,备课不只仅要联络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和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络,还要思索学生的承受水平,学生对教室的反响,教育实践情形等方面。

3.备好课后,首先要把教案交给指导教师修正。指导教师会通知我们哪些当地需求更多的加剧,提示哪些当地该更多的与学生互动,哪些当地留意指导学生勾勒重点等等。在教师指导完初稿后,会再次整治,整治后交给指导教师检查,最后教师决定能否有资历上讲台授课。

4.教员工作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上讲台授课,而这个步调是把前面一切工作拿到实践情况中去的主要一步。在这个进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员的真正实力,每位教员能否在前面的进程中认真看待,能否把上讲台授课当做一件主要的事,能否对社会实践学校对学生认真负责。

5.教育工作的最后阶段是检查温习,从中可以晓得本人上课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查漏补缺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社会实践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做到了认着细心的备课,谦虚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专心修正教案,重心放在讲台授课上,耐性答复学生的问题。课后从新修正教案,认真修改功课一系列的环节都认真看待。使得我的教室常识点到位,授课思绪明晰获得了指导教师的一定。

在社会实践中我还发现了,有些道理不能选择,有些道理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英勇的“自动请缨”却能为你博得更多的时机。只要勤劳、好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成。

回忆这66天的时间,我是专心的,但专心并纷歧定等于成功,我究竟是一名社会实践生,在常识的构建上还存在着很多断章,还不足教育经历,甚至由于读错了某个单词或某字后,学生把错误指出来而问心有愧、惭愧几天的工作也有过。

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论如何,我都邑以人本,把实践中学到的一切加以交融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呵护我的学生,由于我面临的是一颗颗纯挚的心。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进程,教师只需认真投入教育,孩子就会积极共同。这种进程是很高兴的!社会实践就想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劳,就算被考验的体无完肤,也要跃跃欲试,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预备。我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变的英勇。虽然开端也有忌惮,怕“自动反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藐视。但现实通知我,应该对本人有决心,应有勇气去测验。即使在测验中掉败,也能让本人生长。没有磨炼的时机,谈何积聚和生长?而这一切,只能靠本人去争夺。等候只能让你在缄默中消亡,只要自动,才干为本人发明良机。社会实践,陪同我阅历了波折,也禁受了欢欣!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

一、主题: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四维五段”教学模式。

二、活动内容:

1.在双桥校区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辐散全校;

2.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宗旨,积极推行《“四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5.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6.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故事和课件评比;

7.组织对各级各类教改科研成果的表彰活动;

8.开展师徒结对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活动;

9.开展高、初三教学工作考核表彰活动。

10.继续启动微型课题(小专题)研究活动;

11.教研组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全国知名专家、名师的优质课例视频3至5堂。

三、活动形式:

1.采取“科研活动月”形式。以课堂教学规范与效益为主题,以专题研究(含赛课)为主线,将上述系列活动内容纳入“教改科研活动月”,以多种形式(专家报告、小型课题研讨、学科专题研讨、成果报告、教育论文、教学案例、小故事、科研成果、课件等交流评奖、青年教师拜师活动、课题研讨等),展现我校研究及教改科研特色。

2.突出“专题研究”特色,将选题、设计、课前说课、上课、课后说课、教师互评、专家评课(评奖)等结合起来,向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动态化的、开放性的科研活动链,把科研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把科研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科研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

四、活动安排。

(一)开幕式。

时间:7月xx日(第14周星期二下午4:20)。(待定)。

地点:东区多功能厅或西区新会议室。会场布置(会标)请办公室安排。标语(行政会商议拟定)。

主持人:鲁。

议程:

1.李校长致开幕词。

2.陈作第30届教育教学年会及“科研活动月”安排说明。

3.吴校长讲话。

(二)“活动月”活动。

1.专题活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专题,安排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研讨,可以与研究课评议相结合。并安排以上各组聘请校外学科专家参与教研活动,评课或讲座,具体时间待定。

2.课堂献课(选题、设计、说课、上课、课后说课、教师互评、评奖)等安排,见《五中学第30届教育教学年会献课安排表》。

3.教育教学论文、小故事、课件评奖和成果登记表彰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4.青年教师学习、专题辅导讲座,时间随机而定。

(三)闭幕式。

时间:(待定)参考时间:7月xx日(星期一)或7月xx日(星期二)。

主持人:鲁。

议程:

1.“列五讲坛”讲座;

2.陈主任总结本届教育教学年会及科研活动月工作。

3.吴校长作专题发言。

大会休息(10分钟)。

4.吴校长宣布xx级中、高考奖励决定。

5.李副校长宣布本届年会论文、课件获奖名单并由学校领导颁奖。

6.李副校长宣布教师科研成果获奖名单并由学校领导颁奖。

7.蒋副校长宣布本届年会献课获奖名单,学校领导向献课教师颁发纪念证书。

8.田副校长宣布对拜师合同满期后的指导教师的.奖励决定并由学校领导颁奖。

9.杨副校长举行新调入我校的青年教师的拜师仪式。

10.吴校长致闭幕词。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一

[前言]当代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全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陷入工作难的困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以我之见,是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欠缺。本文将讨论当代大学生的长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所谓的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的工作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实践能力的竞争。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能否走向繁荣的关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实践综合能力,将是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键性基础因素。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一个学生愁,家长愁,高校愁,企业愁,政府愁的社会大问题。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大学生抱怨自己条件比别人差,运气没别人好等等。事实上,条件、运气和环境,这些本身并不足以限制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但生存与生活的思维方式与时代不适应,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就会使人无法正确地面对竞争,不能健康发展与进步。

如果认真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的提高等倾向仍然普遍存在。其结果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太少,能踏踏实实动手创新的人更少。因此,高等学校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民族腾飞的希望,因此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大事。

(一)注重社会实践,敢于创新。

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了解社会现实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社会实践中,既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在繁琐的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不断的改变自己,以助于更有利的适应社会,更方便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注重课堂结构,大胆质疑。

不管怎样,大学课堂始终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课堂和教学模式也应当有所改变。

长期以来,大学教学中,一贯强调学生行为、思想的统一,忽略学生的个性特征,压抑了个性特征的发展。人的个性特征是决定有无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缺少生机和活力的人群是不可能取得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我们应当改变强调学生行为模式统一的作法,承认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新尝试,逐步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教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敢于争先的顶尖人才,才能让中华民族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转变一下教育观念,重视想象力,重视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那些认为脱离教材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奇思怪想才是创新,甚或是创新的全部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即使把不同的事物或问题通过一条主线连接在一起,也是创新。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二

摘要: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的现状及c语言的本身特点,致使c语言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适应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目标、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

c语言在b语言的基础上提出,并成功地用来编写了unix操作系统,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各方面的优点,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首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基础的薄弱及c语言本身的特点,c语言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有必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与探索。

一、c语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根源。

c语言的教与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困难课程,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起来更加困难。通过对学生调查发现,向学生讲述过多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偏难的内容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被难题困倒而对整个的c语言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又没有成就感、学生学习困难又厌学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虽然是标识有“高职高专”的教材,但往往是大学教材“简化版”,这并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给组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应用。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而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又缺乏深刻的认识,致使听课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作为高职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与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关注的。为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知识的意义与作用,及与个人今后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c语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中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验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硬件条件设施的限制使得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出,即使开设的实验也对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不明确,学生把“上机实验”当成了“自由活动”,甚至有学生在上机时做些和课程关系不大的活动,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c语言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的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只是工具,不应该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应作为一种应用技能来掌握,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内容上以所学知识能够完成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突出c语言只是作为初学工具的作用。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一)修订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教材。

根据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对教材中的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整合,对c语言中偏难的,对培养基础能力没有帮助的知识不讲或略讲。而对工程实际应用较多,对培养基础能力有较大帮助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加强。比如一般c语言教材中的输入/输出函数调用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文件就是基础,而且易学常用,用这些知识就可以完成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职业程序员的项目流程规范和方法去分析程序,淡化语法,每学习新语句都是从模仿例题和画流程图开始,并且每个例题和作业题都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项目流程,把一个程序分为分析、设计、流程、编写调试、测试几个步骤来完成最终的程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深奥的理论通过浅显的例子讲解得深入浅出,是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考虑的问题。比如:讲解递归,做一课件形象的演示“汉诺塔”的动态变化过程;讲解判断循环语句时做一段flash动画来演示这一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枯燥的理论就变的更直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比只是在黑板上空洞、泛泛的讲解更容易接受。

(三)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来自 kaoYAnMiJi.COm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任务驱动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的实例,并由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活和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顺利地过渡到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编程基础和编程方法。

(四)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技术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程序设计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以项目组长身份顶岗或跟班实习,要求学生具备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论证、分析、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全过程的基本能力。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岗前培训实践环境,真正的推动了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会促使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技术水准,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按照认知规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与普通高校不同,教学设备、设施不足,学生自身素质与培养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已有的普通高校c语言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又可保证培养目标,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道路,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育研究的广泛开展,此项工作必定会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索小利。关于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6,12(1)。

[3]李玉凤。c语言教学探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3。

[4]赵国东。增强c语言教学实用性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8。

[5]张勇,王应良。高职院校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分析[j]。消费导刊,2007,5。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三

张选荣。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我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通过抓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为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学校要通过组织自学、专家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广大教职工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进行思考。

二、通过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合理的教研组织网络,定期组织教研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通过抓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的研训,实施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执行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不断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通过抓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为了强化质量改进意识;建立教育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统领、教务处牵头、定期在校开展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督导,收集教育质量波动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改,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发展。严格教育质量检查: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抓实教育质量反馈: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检查以及期中、期末教学检测,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育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中的动态问题;通过对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各个教育环节、各种教育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来健全教育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髙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髙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方式上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实践学时占50%以上)。”由此可见,髙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适应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髙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成本会计作为髙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核心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它以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成本会计课程应定位于“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能编制和阅读成本报表,具有简单分析成本报表、参与成本管理能力;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知识;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意识、具有胜任成本计算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和廉洁奉公、不贪不占的品质。

实现髙职成本会计教学“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应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成本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突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课程特点,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设置偏多、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较强,涉及的专业课程多,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追求开设门类的全面性。以某些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会计课就有企业财务会计(上下)、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还有会计电算化实务等多门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总课时计划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课程门类多,课时分散,专业核心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如在成本会计课时设置上,大部分公办院校计划72学时,一些民办院校54学时,均为一学期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分配基本上是理论、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各半,以期达到髙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实践教学占50%以上的指标要求。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该课程72计划课时用于讲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尚可,教师授课时涉及实训实践内容若引导学生课堂操作,动手练习,课时就显不足,54计划学时授课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各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大都定为考试课,虽然总课时偏少,教师还要为学生备考留出时间,学期中又因节假日耽误不予补课,课时更是紧张;教师授课只能先设法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简单的实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课堂上真正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践观摩教学课时几乎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保证。从而造成教学偏理论、轻实践,专业会计实践意识不强、特色不明显,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教材内容偏理论知识型,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成本会计教材的选取,基本上是优先选择高职高专教育精品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上虽能清晰地体现制造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理论阐述清楚,业务核算举例多,账务处理操作规范;但教材内容仍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学习,一些教材每个教学项目之后虽然设计了技能和岗位训练,各院校教师也编写同步练习教辅材料,但基本上是以费用的横向分配、纵向分配、成本计算为主,缺少来自生产企业实际的案例和成本核算实务性的账证资料,独立编写的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材书市上少有,一套系统、实用的髙质量的与理论教学配套使用的模拟实训实践教材更是匮乏。

(三)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改制后普遍存在师资不够,学历层次不高,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型教师比重大的现象;一些民办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大量聘请校外兼职教师;院校普遍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型的专业教师;在招聘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时,又把用人标准提高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普遍重视高学历。这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招聘的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从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教会计的没做过会计工作,讲成本核算的没做过具体成本会计工作等等,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或虽有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一些专业师资不够的院校,只要能请到教师,甚至不论是否讲过相关课程,只要有人讲就行,而不顾质量;一些院校意识到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从企业、厂矿也聘请兼职教师,但讲非所干现象存在,讲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却是干其他行业的会计,其实质仍是补充数量不足而巳,这种师资结构状况是目前髙职院校实践实训教学的缺憾,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四)对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质量评价。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多数高职院校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角度,建立了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调整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设置了实践实训教学机构,主抓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从教学管理机构上“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制定。但是,从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日常的管理仍然注重的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采用学生、同行、督导,教学管理机构听课打分方法,由教学管理机构汇总,对每位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期末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考核,仍采取笔试形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成本会计考核为例分析,多数学校对其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在期末试卷中,做几道计算题,考考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已。日常教学中,多班级多教师同课程实践技能操作训练做与不做一个样,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指导。考核上又不能针对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考核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有效的督导和对实践教学质量评定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成本会计实践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学时,确保实践教学课程的主体地位。

前已述及某些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多开设专业课,使得核心专业课程学时偏少,实践教学无法保障。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多,对各科只能泛泛了解,特别重要的核心的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因课时分配偏少,学习深度、精度不够,了解的专业知识面虽广,但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却似是而非,真可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专业学习情况令人担忧。

按照突出理论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教学针对性原则,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课设置上,不应面面俱到,应精简课程设置,强化重点核心课程教学,增加财务会计(上)、成本会计课时量至108学时,开设纳税会计实务课程,保证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取消不适合高职院校开设的财务会计(下),对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可取消或将其课时调整为36学时设置为选修课。这样的课程调整,使学生可以抓住专业核心、集中精力、系统而又深度的学好学精,真正融会贯通,从而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借助扎实的核心课功底,选修或自修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实训教材建设,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观摩教学基地。

实践实训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高职院校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在编排上较好地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形式上新颖,但教学内容和计算举例基本上沿用传统成本会计教材的做法,无实质性突破,虽然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成本计算练习的需要,但教材缺乏来自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实务性的'实例,加之缺乏一线生产企业观摩教学基地,实践实训教学效果欠佳。因此,高职院校在教材选取上应注重实践性教学考虑,在书市缺乏实践实训教材的情况下,最好采取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由主讲教师和一线生产企业财务总监、成本核算人员组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编写组,结合主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企业,搜集各类生产企业典型案例,采用较真实的证账资料编写实践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如面粉生产企业在等级产品成本计算中,采用了理论上讲的分类法计算原理,但并不按教材方法套算’而是本着简化计算,节约核算成本的考虑,以不同等级面粉出粉率高低的实际情况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结果切合实际,且计算简便易行,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等等。这些来自企业实践中的案例,正是实践教程应汲取的。只有吸纳这些一线核算人员加入实践教材编写组,实践教学才有可能“再现”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

吸纳生产企业财务总监或成本会计人员加入教材编写组,也就为解决校方缺乏一线生产企业的观摩教学基地奠定了基础。学校可以和这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践。例如,产品成本计算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广泛运用于钢铁、纺织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学生学习时总是感到难度较大。通过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书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也可以采取安排一些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实践中提髙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然后让已实习学生做好传帮带工作。课堂训练可在教师讲授成本计算方法程序的基础上,利用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多次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以期到达成本会计实践实训的教学效果。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髙职成本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教学团队组建上,应重视吸纳社会同行专家、企业财务总监、成本会计主管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形成主要实践实训内容由具有髙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要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在企业一线进行从业经历锻炼的工作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学科调研,让教师带着实训教材及案例编写等任务到企业第一线实践,搜集一手资料,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及时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兼教师队伍互补,动态调节、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这样既可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合理的结构,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外基地建立难的问题,还可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考核的评价办法,规范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中计算公式多、计算方法多,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课程考核应以考核知识应用、计算技能、核算能力水平为主,注重形成性考核,多设实践环节考核,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可将成本理论考试与实务操作考核分开进行。成本理论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形式在期末进行,侧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实务操作考核可分阶段采用开卷考核形式,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实践实训教学,即考核学生对这部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可在课堂进行,采用实务中的凭证、账簿和成本计算单,注重成本会计形成性资料考核。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笔试、实践实训考核三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包括:分项实训作业25%、综合实训作业25%、出勤30%、课堂提问20%四部分,占该科总成绩的20%,采用任课教师平时登记制度;笔试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占总成绩的40%;实践实训阶段性考核成绩结合单元划分,#用百分制考核并实行登记制度,占总成绩的40%,三部分成绩期末汇总得出该科目考核总成绩。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可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活学活用、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重点抓好的环节,其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出有素质有技能的成本管理人才。因此,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期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使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五

在农安××小学教育实习结束了,通过此次实习,首先,使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有了深刻理解,加深了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并深深的理解了教师二字的含义,同时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要担负的责任。其次,对陶行知先生的那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名言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堂教学。

我们实习的学校虽然在县城,但是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给美术教学中所展示的图片带来众多局限性,而且因条件制约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及资料非常有限。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紧张中结束的,虽然精心的备课,但在课堂上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有些紧张。经过指导老师的培训,我们带着自信走进了下一个班级。这节课我要讲的是《飞天》即敦煌的壁画上的飞天形象,很巧合,夏天我刚去过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因此拍了很多真实的石窟图片,配合书上的图片一个真实的飞天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通过我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更多有关飞天与石窟的故事。“因为平时很少有外界的图片,所以这节课学生们格外的认真”我的指导教师这样说。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到来使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更形象化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此环节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组织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在此过程中,我们深感,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有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做好充分准备,孩子就会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

二、学生听课。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听了大量的指导教师的课。并对其发出赞叹,因为他们在课堂上那样的应对自如。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是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与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依然活跃。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克服困难,完善教学工作。

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会了一些语言技巧来维持教学秩序,如:个别同学开小差,不应该在课堂上训斥,而应该以提问或其他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方法使其思绪放回在课堂上。

在课堂讨论是对于班级的混乱,可以表扬纪律好的小组,进行鼓励,那其他小组就会效仿,课堂很快就会安静。

三、学生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双方的交流,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同时,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我在家访过程中,就了解到一个孩子的性格内向,不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我感到她是热爱集体的,带此疑问我进行了电话家访,从家长处了解到因家长工作特殊孩子经常独自在家,因不常与人交流从小的性格就很孤僻,但她的自尊心很强……对此情况,我鼓励他多和班里的'同学交朋友,并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与她一组进行二课堂活动,使她的性格能够开朗些。

这都是家访带来的收获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提高学生成绩。

四、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负责班级全面工作的教师,因此要组织班级群体、协调班级关系,实行个别指导等等。

在班主任实习阶段,班级一些日常活动如:怎样搞好自习期间的班级纪律。如何开展课余生活,即针对个别不遵守纪律同学的教育等。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不是处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指导性的合理方案,使班级充分民主,进而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组织班级纪律,开展班级日常工作,教师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一位置中。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威信,有助于激发班级成员凝聚力,使其团结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力量,有助于学生成长。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认真备课准备教具是重要的教学流程,要针对教学工作持有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通过此次教育实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技能使其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并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发展。一直以来,都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当我真真正正的走上讲台才知道那三尺讲台不仅代表神圣,更代表一种责任。

寒假服务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六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中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作为主力军活跃在教育第一线,对学生的发展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这些年轻的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素质都与高职教育的市场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文章从如何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入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主要有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专教师,一类是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作为教师主力军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他们勤奋上进,工作热情很高,但教学成效还需更大的提高。随着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加,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尽早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这一课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青年教师的特点及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多数是毕业于正规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在长期的求学生涯中接受了和专业相关的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训练,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框架熟悉,但因为缺乏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知识体系过于理论化,与专业实践背景对接能力不足,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知识点的讲解力求面面俱到,造成学生接受吃力,教师感到课时紧张的不利局面。事倍功半的后果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存在很大差距。

这种教学矛盾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举例来讲,对很多高职生来说,高等数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为它不能给自己的专业学习带来即时效应,不能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和好处;对很多教育的行政领导来说,高等数学只是专业课和实训课的陪衬,它的好与坏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学校的声誉和招生情况。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年轻的高数教师往往也会感到茫然,看不到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和正确地位。

此外,因为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大多数年轻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缺乏基本认识,对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领会不深,更谈不上对高职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效果。

1、加强岗前培训。

为了使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很多高职院校专门对新教师开展了岗前培训。

通过学习,青年教师能够提前了解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成绩差异性比较大的学情特点;了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因与本科类院校无缘,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做事缺乏自信的心理特征;了解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的行为特点;了解到他们作为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形态特点等。有了对学情的了解和认知,青年教师在关于教育部号文件的学习中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才能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就能够本着理解、友善、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耐心引导,避免在言谈举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能够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不失时机给予赏识,逐步打消学生的自卑感,鼓励他们学习。只有对高职教育理念真正理解,青年教师才会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身教育理念;才能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展开教学工作。

2、以老带新培养方式的推行及优势。

实践证明,一种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就是通过“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方式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公共基础课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和一位业务过硬的老教师结成对子,通过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探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达到迅速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培养方式很容易受到青年教师的青睐,原因在于“一帮一结对”方式确实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第一,老教师们大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曾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为人师表,就是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直观的教科书”。青年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道德面貌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提高、发展,并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老教师们大都敬岗爱生,热爱高职教育事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基础课功底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但老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论对待什么样水平,什么样性格的学生,老教师大都极具爱心和耐心,悉心指导,鼓励进步,一视同仁。所谓干一行,爱一行,老教师通过行动对学生表现出的亲近、理解和期望向学生传递了爱的信号。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就要正视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充满信心,只要找到让学生学的方法,学生一定会有进步。

第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和学习习惯差异很大这一学情,几乎每一位基础课老教师都在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同一班级教学中,教师根据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课堂讲解提问分层次、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层次。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压力,但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差生防差,优生更优,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因此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第四,老教师们能够带动青年教师一起进行科研活动,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科研能力的提升无疑会极大地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一帮一结对”方式使得青年教师有机会在老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能力迅速提高。

3、基础课教师也应该是“双师型”

通常,“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作为一名青年基础课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即对其所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相对应的行业动态要有所掌握,并能将所教基础课中和行业相关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青年基础课教师明确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把基础课的教学和专业课相结合,真正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在保证学科自身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将教授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这样,既能切实地做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要坚持下去,不仅需要各教研室组织,更需要院系的关注与扶持。一方面,学院要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始终坚持扶持和鼓励为主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加强主观学习的能动性,让青年教师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工作,从备、教、改、辅、考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方位提高自己,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外一方面,院里应当定期追踪调查,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这也必将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学习动力。

当然,学院可以组织优秀课程教学评选活动。借此平台,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特长,交流切磋,相互提高;有条件的学院也可以把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去进修培训或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在职称评定上,对教学科研成果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破格晋级职称,工资待遇上拉大差距。这都有利于广大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提高。

教师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篇十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足见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视。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应该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过程。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时间和空间,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和选择实现认知、探索和创造。其次,要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3、教学方法。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辩论法、互教互学法,使他们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由不会到会学地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和社会交往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三是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主动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意见交流、实验研究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四是反思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会梳理知识,会自测学习效果,会查漏补缺,在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检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研究的小课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等进行研究。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的学习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促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己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