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有自信,更清晰地制定目标。正确使用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可以使总结更加连贯和有条理,我们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下是一些名人的总结感悟,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一
激励教育是在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整体改革。整合学校开展激励教育的各种因素,发挥科研的综合效应,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1)创设各种形式班团队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初步渗透学生的主体性管理,最终促进了学生自身主动发展。
创设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的悉心教导、幽默的教学风格以及真诚的鼓励都是为广大学生所欢迎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乐于学,也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的兴趣也就易于激发,学生的特长也会得以展示和发挥,进而使兴趣成为启迪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创设一种愉悦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
创设主动的、探究的教学情境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学生探究的需要,尽力创设可供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可以体现为关爱与尊重,也可以体现为理解与宽容。情感激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得到激发。(2)语言激励。语言激励是增进师生沟通,促进相互激励的重要工具,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调查研究与“赞赞我得好老师”征文活动中,集中梳理出“能鼓励学生并为学生认可的教师教育教学用语”40条,“学生最不能接受、最反感的教师形象和教育教学语言”23条,包括课堂教学用语、生活用语等规范用语,并加写编者案分批印发给全体教职工学习,这些用语规范了教师的日常用语,激励教育着每个学生。此项工作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你真棒,你成绩差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你不用功。如果用功的话,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你退步了,老师好难过……”看来是如此的平凡朴素的语言,却透着真诚的关切,而正是那份至诚折射出关爱与希望,打动学生。而当学生有过失和错误时,那一句句“老师觉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聪明人也会犯错,可是不能再犯第两次啊!否则就……,你说呢?”当教师毫不吝啬的用上那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再进取的信心呢?那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将会使学生心境愉快健康、每一次亲切的抚摸,每一个赞美的手势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更会使学生受到激励。(3)信任激励。要激发学生的潜能,首先要有信任感,对学生的信任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受重视、尊重的感觉。
赋予岗位,营造发展空间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给予一定职责与岗位,使学生受到重视的尊重,就能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信任激励把成功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也能在信任中成长。
创新劳动教育实践。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二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在此背景下,创新科技实践教育在教育界被越来越重视。作为一个学生,我也从创新科技实践教育活动中收获了许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创新科技实践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新科技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常规的科技知识,也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的技术,这使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同时,教师还会引导我们去思考,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实现。这种鼓励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合作意识的增强。
在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任务。合作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支持的精神。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让团队达到协作的最佳状态。在实际生产中,也需要这种协作精神。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会对组织产生影响时,我们会努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会更好地支持他人完成任务。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实践科技活动中,我们会学到很多实际操作技能,如编程、3D打印等。但这些技能只是我们技术能力的一个方面,知道技术的原理和背景也很重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如何使用技术,也学习了它背后的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中,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知识的本质,也深刻意识到技能背后的思考和创造过程。
四、教师的重要性。
有个好老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做事情的方法、技巧有着深刻的理解,也会根据我们的情况教授针对性的技术和知识。教师还会引导我们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让我们可以更清晰的掌握技能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乐趣,并逐步建立了自己对学习的信心。
五、坚持实践。
在创新科技实践教育中,持续的实践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只有持续地做,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逐渐去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时,也需要学习坚持的精神,不断地去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成功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习惯。我们需要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这种习惯,让创新科技实践教育的精髓落地为我们的实际行动。
总之,创新科技实践教育不仅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更是对我们未来职业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积累。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坚持实践,不断探索,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收获更多的成功。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三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使使其“与常马等”也不足取,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是天才,因为他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存同求异,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课堂气氛是课堂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气氛;有的拘谨而呆板,有的积极而活跃;有的冷淡而紧张;有的温暖而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课堂中会呈现出有张有弛,热烈活跃与恬静,严谨有机结合的喜人景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及童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要在课堂教学上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上课有节奏感,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赋有激情,引人入胜;上课时尽可能将讲授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应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思维出发点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认知的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采取提倡发现问题集体解题,以及重视讨论已经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运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召唤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品尝很少人能享受到的成功的滋味。一般来说,学生的疑问一般有审题不清,产生疑问,知识点不清,产生疑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疑问,求异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千万不能回避或制止,而是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给以补充和提高,对于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疑问,还可以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1.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2.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联想,大胆猜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现有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四
现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随之而来的是对科技实践教育的重视,教育部门积极推动科技教育改革,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全面的教育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大学中接受了科技实践教育,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无疑对我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实践教育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体验、实践、交流和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实践为标准的学习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实际技能,更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探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训练营,并担任了组长,负责整个团队的日常管理和任务分配。在此期间,我学习了如何制定实践方案、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有效地沟通合作以及如何推进项目的进展,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选题为“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我负责了硬件设计和程序控制,通过多次实验和测试,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媒体的关注。
通过参加科技实践教育,我意识到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兴领域需要新技术和创新思维,而科技实践教育恰恰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参加科技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实践机会,探索了自己的创新潜能。这些经历和能力对我的职业规划和学术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前进,创新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科技实践教育则在培养着未来的创新力量。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科技实践教育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实践,积极发挥科技实践教育所培养的能力,不断追寻创新的道路。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学校也开始加强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而我在参与这种教育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故想分享一下我对创新科技实践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心得体会。
创新科技实践教育是为了教育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迅速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因此,创新科技实践教育成为了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方向,学校应该积极地加强创新科技实践教育,通过科技实践教育课程逐渐形成系统的实践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讲授一些新颖的实用知识、理论以及技术。但同学们往往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并亲身实践。而在创新科技实践教育中,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际的问题、情境和任务,通过具体实践,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
然而,创新科技实践教育并不一定是易实施的。教学成本高、教材新颖性低、实践难度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或是专业水平低都是实践教育所困难的一部分,同时,很多学校甚至没有重视实践教育,这也导致了实践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边缘化。
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创新科技实践教育,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实践教育的内容和质量,将实践教育纳入课程大纲中,并结合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实践教学;二是推广优秀实践教育案例,让学生看到不同行业的创新项目以及相应的应用方案;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平台,从实践任务的设置、实践过程的管理和实践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来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创新科技实践教育的好处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让我获得了许多在课本上难以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创新科技实践教育增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这种实践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创新科技实践教育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的交际能力、人际网络等更加广阔;最后,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让我获得了一种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方式,给予我全新的深度体验,让我更全面的了解创新科技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总之,创新科技实践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着诸多挑战。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在推广创新科技实践教育方面探讨和交流,以促进创新科技实践教育走向更加广阔的方向。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六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这门课程,我深感到创新和实践是当代教育的核心要素,同时也领悟到了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与教育实践课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新潜能。在这门课程中,我不再仅仅被灌输大量理论知识,而是被鼓励思考和实践。老师们以引导和启发为主,让我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我曾参与过一个小组设计项目,我们小组选择解决校园损害场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施管理系统,通过监控和警报系统可以减少损害事件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敢于创新和实践,才能真正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其次,创新与教育实践课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实践平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有机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比如,我们学习了关于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后,老师要求我们列出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市场调研。我选择了研究关于高校食堂的就餐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这个实践项目不仅提升了我的能力,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创新和实践所带来的直接成果。
第三,创新与教育实践课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这个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我记得我们曾经开展了一项关于社交媒体营销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策划和执行营销活动,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内容创作和数据分析。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协调各个成员的工作,这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创新与教育实践课让我更加了解了社会需求。在这个课程中,我们经常面临真实的社会问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这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项目中,我们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回收物分类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回收利用率。通过这个项目,我看到了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也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课程中,我接触了大量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并学习了如何解决各种问题。这让我深感到创新和实践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当我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会更加主动去找到解决方案,并不断尝试和改进。这种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创新与教育实践课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这门课程,我深感到创新和实践是当代教育的核心要素,同时也领悟到了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能够运用所学,不断创新和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七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参与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体会到了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自我成长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对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第二段:课程内容(约200字)。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再被束缚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鼓励发散思维和实践探索。通过制定项目、开展实践活动和参访调研等方式,我们有机会深入学习各种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这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段:教学方式(约200字)。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育所不同。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我们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程还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身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步骤。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自我创新和实践能力。
第四段:自我成长(约200字)。
在参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首先,我意识到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通过与同学合作开展项目活动,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体验到了真实的挑战和困难,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迭代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种成长的过程让我明白,创新与教育实践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培养自我价值的成长方式。
第五段:未来展望(约200字)。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与教育实践课将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的课程可能会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同时,课程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未来的创新与教育实践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和团队合作,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结: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社会中可以更加自主、创新地发展。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得到了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引导,我们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协作解决问题。这种自我成长让我们对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未来的课程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八
东王村小学。
赵曼。
摘要: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今“天下英才”则聚集在学校之中,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改变,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这一行为。自人类诞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存在,最初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方法单一,仅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而今,20世纪以后,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这一系列新特点,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改革而变新。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改与变之中创新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出自 WwW.kAOyaNMiJI.com
(一)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不同学科教师的引导方法的共性与异性。
共性: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
异性:语文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数学课堂上,则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换言之,就是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论语·阳货篇》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教法上因人而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呈现出“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倾向,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要建立师生间朋友式的有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而民主性师生关系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作为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希望能与教师更为深入地接触,相互之间能像朋友那样坦诚相待。在学习之余的生活中,和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学会在原有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九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科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理论,以及参考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经验,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邓秋萍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广东,广州,510507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新与实践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并在课程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的理解与思考。
第一段: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教育领域,创新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现在正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创新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将其应用于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例如,我们通过设计和开展一场模拟公司的活动,学习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我们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了在线教育实践,学习了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能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创新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其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尽管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有很多优点和优势,但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首先,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同,导致课程实施的难度增加。其次,课程的推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场地和设备,而这些都需要较高的投入。最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也是课程推行的重要环节。
鉴于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是提供更好的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二是加大对教育实践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三是加强与社会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只有这样,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我也看到了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但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创新与教育实践课程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一
串词。
女:各位领导、专家。
男:各位来宾、同行。
少女:爷爷、奶奶、
少男:叔叔、阿姨。
合:晚--上--好!
女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别山中。
男合:今晚,我们相聚在毕升故里。
女:好大的大别山呀!
看见你,我就感慨万千。
少女:好深的情和意呀!
想起你,我就惊叹不已。
男:此时此刻。
是不是撩起了您对大别山爱慕的情怀。
少男:对,此时此刻。
我们对大别山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女:“大别山”是今晚演出的话题。
少女:《创新之歌》是今晚汇报的旨意。
女:当年刘邓大军离开这里时。
一声声呼喊:再见了大别山!
男:今日我们再次来到这里。
一句句感叹:好大的大别山!
少女:来吧,让我们共同抒发。
大别山情怀!
少男:唱一曲大别山人的《创新之歌》吧。
汇报演出----。
合:现-在-开-始。
女:让我们共同迎来第一个节目:《开门红》。
男:脑海中忘不了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呼唤,
耳朵里常响起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再见,
请看歌伴舞《再见了大别山》。
少女: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请看由长冲中学创作的雕塑剧《创新之歌》。
少男: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当聋哑儿童用无声的肢体语言。
表达出这种特殊的情感 。
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叹?
请看由特教学校师生倾情捧出的歌伴舞《爱的奉献》。
女:民族舞优美温馨。
拉丁舞充满激情。
实验中学的拉丁舞肯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男:蕲春的药材,陶河的天麻。
黄梅的戏曲,英山的绿茶。
请看由温泉镇小学改版的黄梅戏《对茶花》。
少女:创新教育就是好!
请看红山中学表演的群口快板《创新教育乐陶陶》。
少男:大别山是英雄的山。
大别山是神奇的山。
请看女声独唱---好大的大别山。
女:扭一曲秧歌舞,表达山里人的情怀。
扇一缕山里风,传达教师的关爱。
请看幼儿园教师表演的《健身秧歌》。
男:创新教育带来了教育的希望。
创新教育寄托着师生的理想。
请看实验中学的综合素质表演。
少女:神州十三亿,人人爱祖国。
洞庭八百里,处处展风光。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八百里洞庭是我家。
请看长冲中学表演的歌伴舞。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女:
少男:56个民族56支花 。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傣族姑娘月光下吹起了葫芦丝。
把伙伴们引到了美丽的凤尾竹下。
请看杨柳中学师生表演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女:唱一曲青春之歌,青春不醉。
跳一曲青春之舞,青春无悔。
请看长冲高中表演的健美操《青春旋律》。
男:红杜鹃啊,红似火。
大别山人为您唱支歌。
映山红啊,比火红。
大别人情意比您浓。
请看歌伴舞《大别山的情怀》。
女:无论什么歌词都写不尽创新教育光辉前景。
少男:不管什么歌喉都唱不完大别山人无限情怀。
少女:《创新之歌》晚会总要结束。
女:让我们共用携手,创造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合:汇报演出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 。
晚安。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二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从创新创业类教育改革举措执行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形式和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做了科学预测。旨在探寻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为进一步的研究探明道路,助推高校探索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开发的新型教学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不断推动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从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整体成果逐年凸显同时,国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平,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实践平台建设和实践指导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国内各界学者立足高校视野,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究。纵观目前国内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其一,从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角度,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建议与技术支持。例如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方法、在线开放课程模式、pbl教学法及电子商务网上创业教学法的研究应用等。其二,以具体学科为依托,将专业学科教学和创业教育改革相融合。例如将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服装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高职类学校将创业教学与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其三,以实践性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当下互联网优势,以创业实训、众创空间等形式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践教育,力图破除该类课程“教”“学”脱离的传统桎梏。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通过校外导师选聘、多元实践平台建设等举措,积极进行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合肥学院结合学生的年级因素,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并结合会员等级管理办法,实现“应用型专业的爱好者学生群体―俱乐部核心成员―大学生创客空间团队”的逐级沉淀;某些高职类学校和民办类高校通过组建项目工作室,引入创业项目,进行基于具体实践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其四,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为切入点立足全局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模式探索和路径探析。该类研究又具体分为两类:一方面,紧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该类研究主要着眼点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桥梁,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立足高校全局视野,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构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体系,进行特色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探索和路径探析。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结合院校特色,创立出“一杯一节一赛一班一实践”的创业实践改革模式,通过建立创业教育联运机制、探索创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三级”互动创业计划竞赛等举措,充分扩展教育受众面,有效提升学生能力,并在各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现有研究局限。
从该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现阶段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还停留于定性研究的阶段。这导致了现阶段研究的两大局限:其一,未形成实证分析的工作方法。这直接导致高校各项教学相关政策的'执行缺乏前期的实证调研和科学预估,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早做出调整,这样往往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激发。其二,未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思路。这使得现有的研究出现了极端化格局,要么局限于大的政策层面的探索,要么集中于某一项细分领域内的完善,缺乏系统化架构。并且对于教学相关举措成效性也未进行科学论证,不利于高校整合有限资源,完善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研究趋势分析。
从教育部将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以来,国家也紧跟变化趋势,积极寻找新的形式,支持高校进一步探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以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从创新创业类教育改革举措执行效果的角度,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向改革执行效果的实证分析方向发展。例如,近年来推行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效尤为显著,尤其是“创青春”“挑战杯”和“互联网+”三大创新创业赛事,因学生的参与度高、创业实践性强等特点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热情的激发源。一些国内高校,已在尝试依托其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形式。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互动创业计划竞赛培训机制,定制特色培训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因此,深入研究各项举措的实效性,可以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思路。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形式角度,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的延伸形式及其对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驱动作用的实效评估。例如,将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大赛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效延伸。但是,如何正确发挥这些新形式课堂的作用,避免学生矫枉过正,也成为了高校管理者和各界学者关注的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角度,该领域的研究势必会扩及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内部的运行模式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当中,系统化思维和定量研究工具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如何借鉴更为先进的定量分析工具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内部的运行模式及作用机制,以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效,必将成为国内学者高度关注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饶静.《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获奖作品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2):76-78.
[4]彭虹.创新创业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4):1-4.
[6]陈圣兵,王晓峰,吕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以合肥学院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34(3):118-121.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它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创新体系中,理论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抒望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刊名:南方论刊英文刊名:nanfanglunkan年,卷(期):“”(2)分类号:b0关键词: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四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今的教学由过去研究如何教变为现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提出课堂教学新要求:“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9).
[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
[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2015(40).
[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2).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五
摘要: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本质与内涵适应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实践,经过多年不断的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活教育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活动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六
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仅擅长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而且尤其擅长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在当今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不变应万变”,那是死路一条。什么是管理创新?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e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即将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引入新的东西。
创新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创新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追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不是只有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发明出来了才叫创新。以前没有建立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如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制定),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基础,同样属于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创造物,创新也可能是改进和衍生。模仿往往是创新开始的第一步。创新需要审视内外部环境,处理、搜集有关变革威胁和机遇的相关信号,决定组织需要关注的关键信号(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
摩托罗拉公司铱星计划的案例说明:企业经营处处存在风险,只有通过创新(在这里是通过“风险投资”降低风险)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顶之灾。
无数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必须从上到下。决策者和执行人必须得到授权,基层员工必须有理解力、责任心和足够的能力,两者缺一都会造成灾难。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原则建立在千方百计调动并保护人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创新要抓住自己企业的最薄弱环节。
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在绝大多数企业里,最薄弱的环节不是客观因素,而是已根植于行为方式中的某种做法。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管理是最短的一块板。创新就是最有效的加长短板的手段。过于现实主义往往意味着不求进取。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现在一谈到创新,就要说到诺贝尔奖之类,似乎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算创新。这种观念会误导社会。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尖子人才,杰出的科学家,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在全社会提倡创新。我们民族需要创新,就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去迎接国家经济、政治、法制、社会、环境、管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健康、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来的无数的、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多数都不能完全依靠学习、借鉴、抄袭现成的方案,而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以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应对。我们每个人的职位有高有低,所遇到的问题有大有小,但都要以创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才能取得实际的成绩,使社会进步。创新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创新是全民族的任务,应当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对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要求和任务,而不仅只是某些高层次学校的事。这样,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任务才能完成。
如何理解创新必须坚持两大根本要求?
总结我们20多年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联系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要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思想上联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都知道,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有作为的政党,不仅要投身于变革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而且要善于倾听实践的呼声,把握实践的走向,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随着实践的进程不断地推进和发展。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果。由此可见,创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生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冲突,就有一个如何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理论的问题。这样,在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中,就提出了“解放思想”的任务。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整风运动时就提出过“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过程中,更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可见,创新的过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理论上坚持与时俱进科学精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是被动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是以一种历史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能动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江泽民同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深刻总结,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和新觉醒。
企业家教育创新实践篇十七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建设对职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的建校时间比较短,教育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高职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确立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这直接带来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的增加,也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条件。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从而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始发展。高职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同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达成了共识,把学生作为学校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学生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除了要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外,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基础教育也非常重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有助于保障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其次,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规模的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逐渐得以确立,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系级管理部门拥有比较大的管理自主权,可以负责专业班级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而校级管理部门可以将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做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避免了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首先,高职院校对传统教育管理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大。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赖传统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制性管理,缺乏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的意识,如依据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进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严重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征。但是高职学生在学校应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比较强,所以过于依赖传统管理经验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严重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管理的任务,而缺乏教育管理的主动意识和灵活思维,容易造成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如高职院校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当出现教学问题或学生犯错时,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所以多是采取“事后管理”手段,“事前管理”、“预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管理手段也不够先进,最终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再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很多一线管理人员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比较低,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同时,很多院校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培养和薪酬激励措施,所以容易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均衡性,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和发展。
(一)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按照功能角度进行划分,组建管理组织结构,如根据学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别确立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目标,然后逐个去实现。但是这在实现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很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二)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例如,学校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基本实现相互孤立,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各个部门会相互扯皮、内耗,所以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会比较严重,不利于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三)实现从封闭强制管理向柔性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强制化的封闭管理模式,以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但是这样很容易与部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相冲突。此外,有些学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辅导员往往还承担比较多的学校管理任务,加上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很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带有强制性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务学生”的主动意识,也缺乏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导入,很多管理者甚至不了解学情、不认识学生,机械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过去“训导型”、“封闭型”的落后管理理念,将学生看做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创设开放型、咨询服务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开展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借助柔性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例如,学校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对其进行疏导,避免问题扩大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赋予校园文化更多隐性管理职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管理的相关作用和职能;校园制度设计的人性化,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规章制度从被动遵守向主动遵守的有效转变,避免校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硬性束缚,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和谐。
(四)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者的管理任务进行组织设计,说要实施的“单主管理”、“单向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能够方便教师组织、管理以及控制管理进程,将以教师为代表的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却遭到了严重忽视,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五)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然后积极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管理、从机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单主”管理向“双主”管理的积极转变,以促进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作者:许旭丹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