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8篇

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09:26:47
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8篇
    小编:CZJ2

《九零后》拍摄了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90后”专家学者,向观众亲口讲述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故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九零后,在我的映像中,他们还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年轻、勇敢、自信、充满朝气,穿着潮流,发型时尚;但影片中的九零后,他们是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古稀老人,他们经历了战火纷争的年代,他们是国宝级的大师,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两弹一星”之父、有院士、有人文大师;然而,在影片所呈现出的岁月中,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十八、九岁的年龄,同样年轻、勇敢、自信、充满朝气,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吃穿不齐全、战火遍天的悲情岁月里,一群年轻人仍然没有忘记学习,对学问的追求从未停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所了不起的大学“西南联大”诞生了,《九零后》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就是这所大学中的人和事,这是一部关于年轻人、关于青春的电影。

在民族存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保住了珍贵的文化命脉;今天我们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或许也可以透过读书找到答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只有更加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练强专业本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对得住先烈的牺牲和奉献。

篇二: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

一个90后,观看着“九零后”的青春故事。他们是平均年龄90多岁的国宝级长寿老人,是用一技之长终身报国的大师,是西南联大辉煌历史的经历者与见证者。

这部纪录片,是“九零后”与当今年轻的90后、00后在新时代的一次交流对话,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为爱国而读书的信念,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吃穿不齐全、战火遍天的困难岁月里,西南联大却大师云集、学术多元、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先辈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通过观影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学史增信的理解。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联大学子立志读书、投笔从戎、许党报国的光辉事迹,触动我的内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先辈的努力和牺牲。他们在国外学业所成,本来可以选择远离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但他们义无反顾回国报效,这种爱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我们作为新一代90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心里一定要装着信仰,装着国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学习党的历史,更加牢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为了国家的越来越好,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篇三: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他们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是年龄在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就是参与西南联大辉煌历史“九零后”。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这部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他们热血激荡的青春往事,“九零后”们把母校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历练,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

西南联大蕴含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九零后》中,“九零后”们把“工业救国”、“科技救国”当成他们的时代使命,激励着当代年轻人工作要认真负责、饱含热情,生活要积极向上,要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区农业农村局全体职工始终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使命担当,致力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通过观影,我们与党史、与革命前辈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又深了一步,爱国主义精神指导着我们继续迈向新时代、新征程。通过观影更加牢固了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确保在推进队伍转型强能中发挥更强大作用。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先辈的努力和牺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篇四: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在慢慢咀嚼这个如泣如诉的语言、静静地感受那些细腻悠长的语调时。眼前仍会浮现出那西南联大的位位伟人,震撼于他们的求学经历。

说来怪不好意思的,我最先从这部影片中品味出的并非爱国之崇高精神。王希季院士与其他几位伟人都提到臭虫这事,几位的回忆都很幽默,“慢慢的就是,反正就你咬你的,我睡我的,是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随着王希季院士爽朗的笑声,我也忍俊不禁,随后泛上的是苦涩吧?这种乐观的精神实在是太具感染力了,我想,这十几位伟人的那种不可磨灭的向上的蓬勃朝气,或许便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折射吧。在整部电影中,这种向上的精神一直贯彻在我心中,小点说是乐观,大点说,不就是靠着这精神才有了支撑爱国的动力吗?

在句句话语中,我感受到那种澎湃,个个伟人正值青春,满腔热血,不愿做亡国之徒。《跑警报》等文章中,我看到西南联大那种对国家的情,学子们个个正值芳华,正在心中呐喊着、行动着,唱那松花江的歌时,我的心微颤着。理想与血气方刚,正是现今我们所需要的。生于忧患,在民族存亡之际,这样一群学子,文学救国、科学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为文化知识,为救国,从剑桥去天津,徒步去西南联大,只要祖国需要,他们便义不容辞,携笔从戎。

这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场精神的洗涤,坚毅的九零后留下了那种拼搏之气、爱国之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西南联大学生们真实的写照。

篇五: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九零后”,这个名字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可是看过影片才发现这指的基本都是上了90岁的老人,他们并不年轻。

他们的故事须从“西南联大”说起。

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的学生刚一毕业,第二天就卢沟桥事变,南开大学没了。

那时,他们还年轻。

接着,西南联大建立起了。不少青年,进了联大校门。这里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学生一边就寝时与臭虫做斗争,一边埋头苦读。尽管读书时身处特殊时代,老人们仍有独属于自己的青涩的少年时光。百岁老人许渊冲还有着一种珍贵的孩子气,提起同学巫宁坤,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9分,他才七十几分……”多么熟悉的口吻……

那时,他们还年轻。

少年的心中,总是燃着一簇烈火。缪弘便是这样的少年,他与哥哥缪中先是隐瞒父亲的名字(其父缪斌为汉奸)考上西南联大,随后二人主动提出从军抗日,不幸缪弘被敌弹击中,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悲壮而又悄然的陨落在荒野中,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祭奠了抗日的战火……

那时,他们还年轻。

我终于明白,“九零后”处于战乱年代中,却仍坚守赤子之心的爱国情怀。我终于明白,西南联大对于我们来说的尘封的历史,却是九零后们鲜活的青春回忆,他们不再青春,可青春还是青春,所以他们的回忆都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如今,西南联大的学子变为了期颐之年的老人,此时的我们,就是“九零后”……

篇六: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在抗战时期,有一场以西南联大数万师生为首的、辗转上万里的一场“长征”,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存续、为祖国强大之未来,保留下了坚韧的希望。《九零后》就讲述了那个战火纷飞、群星闪耀时代的故事。

偌大的中国,此时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但毅然前往昆明的师生不畏千里跋涉,只为了保障高等教育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师生们分三路远赴昆明,其中有一路人是步行前往的,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湘黔滇步行团”,团队中有年事已高的教授,也有尚且稚嫩的莘莘学子,大家顶烽烟战火,行乡间小路,住田间土房,一路风餐露宿。可身体的苦痛完全不是师生们积极乐观精神的对手。影片中冯友兰教授回忆,“可我们的精神生活非常充实,尤其是当唱起校歌的时候,仿佛危难的祖国在呼唤我们,要奋起,要战斗,刻苦学习,枕戈报国。”当我们看到这些片段时,我不仅为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乐观的精神所动容,更是被他们那崇高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炽热的革命理想所震撼。

如今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苏醒的雄狮、腾空的飞龙,大国模样。但我们不能忘了前辈所做出的贡献,是他们流血流汗,合力撑起了大中华贫瘠而疲惫的身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有当今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历史的接力棒,未来会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以前辈为榜样,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聆听祖国的每一次呼唤,在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少年的我们应当不懈奋斗,坚定如一,不断追寻先辈们的步伐,这才是少年人应有之模样。

篇七: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听到电影名称时,我不禁疑惑:九零后?而当我看了电影后,也终于明白“九零后”的含义了,他们确确实实都是“九零后”:一位位九十多岁的大师们。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下的西南联大。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长沙,但长沙连日遭受到日军轰炸,又被迫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电影由一个个采访与回忆构成,不乏真实与生动,包括一系列对名人,如杨苡、杨振宁、马识途等人的采访。他们的回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的课十分吸引人,能把一些十分枯燥的中国古代神话讲得惟妙惟肖,尽展才华,逻辑与思想的美,但它不仅在神话上才华出众,同样在唐诗上也是,汪曾祺曾经为其同学代写一篇文章,而闻一多看后说,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引出一阵哄堂大笑。

至于汪曾祺,我的印象也是十分的深,他的《昆明的雨》写出了他对昆明的向往和热爱;而《跑警报》则表明了他的那种从容不迫、置生死于外的大无畏……与他同是校友的同学评价他散文造诣很高。

邓稼先与杨振宁之间的友谊也令人记忆犹新。他们初识在图书馆,他们相识便为好友,他们志趣相投。虽然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个年级,且名声也更大,但他们还是在树下一起背诵古诗,这种友谊一直持续着,不曾间断。邓稼先为祖国的事业而贡献生命后,杨振宁为其写文悼念。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仅是感慨西南联大的伟大,为祖国培养如此多的人才,更是对那些伟人们充满着敬佩。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以伟人为榜样,向前进发。

篇八:观看纪录片《九零后》观后感

《九零后》主要以纪录片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群平均年龄90岁以上的老人们有关西南联大的回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无数学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学习,为求报国。

影片中,这些伟人们叙述着在西南联大的点点滴滴,恍惚间,我觉得他们也像普通的大学生一样,鲜活有力,打破了我对伟人们的刻板的印象,拉近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一位位作家哽咽的回想起过去时,我也不禁泪目。我们看到的都是伟人们的荣誉,但是我们忽略了伟人们的付出。看到西南联大艰苦的环境,简陋的羊腿桌,昏暗的教室,爬满臭虫的宿舍,再与我们现在的环境相比,我们不止应庆不幸我们身处的时代,也更应努力学习,更应感谢伟人们的付出。

在看到出国留学的伟人们纷纷回国时,我更感到了自豪。几年内,两千多位伟人相继回国,更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在看到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也不禁激动起来,内心流露着对他们的钦佩。但在许渊冲,王希真等伟人对邓稼先的回忆中,讲述他是个爱笑爱听故事的人,又不禁拉近了与他的距离。在看到有的作家数学不及格、法文很差时,我内心的复杂更难以表述,他们与我想象中大相径庭,我们总把它摆在一个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位置上,忽略了其实科学家们也是人,或许我们只要努力,也能成为他们。在看到那些伟人们时,内心偶尔也不再是崇敬而遥远,流露出亲切。

这部影片真实的主旨,或许不仅是要我们对伟人们心存感激,而是要我们看不到伟人们最真实的一面,让我们更加对那个时代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伟人们不止是课本上的照片,更是有血有肉的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