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5 09:28: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小编:CZJ2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____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一是进一步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二是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就是最生动的写照。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自觉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加强民族政策理论的学习,把所学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力量和过硬的履职本领。要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篇二: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指的是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当前,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篇三: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10月15日至10月19日,本人非常荣幸地参加市委统战部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通过参加这次培训,让我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继承和弘扬党的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和把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主题宗旨有了更加深刻认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施红教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专题讨论中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其次,我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徐小凤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解读”中对条例的定位和作用,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工作范围以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为我们更好的做好统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各位教授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吴仕民等讲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让我对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立足____市、立足乌拉特中旗实际,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做为一名统战工作者,今后我将紧紧围绕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篇四: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统战部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这次的北京民干院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对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知识以及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理论与实践得到高度融合统一。对于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观摩蒙藏学校旧址和新打造的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厅,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悠久历史再度深刻的学习,深入了解了我国建国前探索我国社会主义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从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行动落地落实,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篇五: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此次专题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坚定不移做好基层民族工作。

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参与了分组讨论。通过专家讲授、交流研讨等形式,本着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的原则,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为今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要通过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以具体的实践为基础,我旗应结合发展实际,以创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方式,来促进各民族共创共享美好生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创新发展。同时,我们应清醒认识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积极发挥苏木乡镇民族工作者的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共同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立足实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全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六: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适值一带一路会议召开之际,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参加____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几天的学习与实地考察,我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今后如何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做了些思考。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能有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并不多见,之所以在能够有最近这一段平稳、快速的发展窗口期与我国执行的民族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国际关系瞬息万变,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隐藏的一社会矛盾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逐渐暴露了出来,过去作为权宜之计而执行的一些政策产生的副作用也慢慢凸显出来。可以说当前我国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凝聚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铸牢工作与“平等”相结合

铸牢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让各族群众在交往过程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不论民族的具体情况如何都要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平等履行社会义务,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利的平等享有。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保障各民族群众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

2、铸牢工作与“公正”相结合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是否正当合理的重要标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公正应当体现在各民族交往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

3、铸牢工作与“和谐”相结合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情况不同、需求不同,只有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和睦发展才能使铸牢工作展现出生动的活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石与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正确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与强大民族。

篇七: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10月14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____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第一期)培训班,通过学习,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洗礼,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增强了对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的责任感、使命感。

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干部,做好教育系统的统一战线工作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使然。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工作实际,我认为个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篇八: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10月14日至10月19日,我参加了____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此次培训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等理论内容,并赴香山革命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民族文化宫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从理论和观摩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明确了民族工作的实践方向和路径。

我通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解读、《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把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等课程,进一步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方向。在现场教学中,先后参观了香山革命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重温建党历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感受到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

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为今后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指明了方向和思路。我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持续强化理论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____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落实落细市委、县委中心工作,努力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做榜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