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9 09:18:39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
    小编:CZJ2

《习近平讲故事》是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一部政治著作,首次出版于2017年6月。该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体现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百余则故事,加以完整呈现和解读。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1

翻开《习近平讲故事》一书,瞬间被《"地府"来了》的标题吸引了,也许是源于读书期间所学的专业被同学们习惯性简称为"地府"(全称为地方政府学专业)的缘故,所以看到这个标题会格外有感触。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作为一名政研干部,掌握正确的方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和咨询建议是必备的素养,也是本职工作的重中之重。鉴往而知来,温故而知新,如今重温我们党的历史,我从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不断汲取着养料,使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政研人。

一是要践行求真务实的本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求真务实"是刻在中国共产党人基因里的思想钢印。毛泽东同志是党内最早也是最重视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代表。他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因此他认为,调查研究必须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掌握材料,亲自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他主持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专门对高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作出过规定:中央和省、直属市、自治区两级党委的委员,除了生病的和年老的以外,一年一定要有四个月的时间轮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去做调查研究,开会,到处跑。毛泽东同志既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传奇的一生中留下的诸多理论无不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归纳总结而来,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理念,在党史的赓续传承中不断被发扬壮大。

二是要秉持调研为民的初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可以说百年党史就是党带领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共创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调查研究的重点放在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全面真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使各项政策措施契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邓小平同志带着对"'翻两番'靠不靠得住?'小康水平'是什么样子?"的思考,专程前往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浙沪地区,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调查研究。正是这趟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调查研究之旅中,坚定了他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的信心,得出"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搞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

三是要保持与时俱进的进取心。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为了研究而研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有属于它的问题和解题思路和手段。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之问: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国内外调查研究为1978年12月成功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和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实现更好地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论述科学发展观做了基础性、科学性的准备;各级党员干部都能自此明显感觉到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都是以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拟定。

回答时代之问不仅是答题方向要紧跟时代大势,解题手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蹲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典型调查等传统调查研究方法永不过时,但在当前科技生产力极大提升的今天,用好用活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调查、统计调查等,将为调查研究工作提质增效。

读习近平讲故事之“地府”来了心得体会2

细细翻开《习近平讲故事》一书,我瞬间就被《"地府"来了》的标题深深吸引住了,也许是源于读书期间所学的专业被同学们习惯性简称为"地府"(全称为地方政府学专业)的缘故,所以看到这个标题会格外有感触。细读之下发现,文中所讲的故事,恰恰也是本专业所倡导的务实调研、严谨治学精神。由此,也让我对基层调研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作为一名从事政策研究的干部,掌握正确的方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和咨询建议是必备的素养,也是本职工作的重中之重。"鉴往而知来,温故而知新",如今重温我们党的历史,我从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不断汲取着养料,使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政策研究者。

一是基层调查研究要"吃得苦头"。故事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初入下党乡时,因不通公路,习近平一行乘车3小时,冒着酷暑,趟着崎岖山间古道跋涉2个多小时,这段"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贫困有了深刻的认识。主政宁德的两年中,他的足迹遍及闽东各县,数次深入到没有公路的偏远山村调研。如今我们生活、工作的条件较之从前,更加舒适、便利,虽不需要吃"跋山涉水"的苦头,但仍然需要我们有一颗吃苦的心,主动到偏远的、相对贫困的村组中去,真正体验一下那里群众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仍然需要我们有甘愿蹲守田间地头的态度,体味群众对旱涝阴晴的期盼,用脚下的泥土沉淀对群众的真情。

二是基层调查研究要"把准话头"。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闽东贫困的问题,在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脱贫思想,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作为基层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下村组,通过调研找思路想办法;要有针对性,不能为调研而调研、"拍个照、留个痕,走马观花",要围绕问题把准事情的来龙去脉,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虚心好学、甘拜群众为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朴素的农民智慧,将"落实政策的堵点、群众心中的痛点、矛盾纠葛的焦点"在村组一线疏通化解,进而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当前,正值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准备的重要时期,更要深入村(社区)逐一调研分析,了解各村(社区)的班子运转、党员现状、人选储备、群众诉求、风险隐患等情况,为平稳高效换届打牢基础。

三是基层调查研究要让群众有"盼头"。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止步于记在本子上、写在报告里。要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智慧走进群众,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让群众有"盼头"。这也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心贴近人民",本着解难题、求实效的态度,以一抓到底的决心和"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在发现"真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推动工作的"真成果",达到群众期盼的"真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培育了"把心贴近人民"的干部作风,留下了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的工作传统。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深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更希望学得习近平总书记之法,把握好基层调研"求真务实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本质,把"地府"专业的治学精神一并用于为民务实的奉献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