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近年来,中国洗钱活动日益呈上升趋势,洗钱数额不断上涨,洗钱的手段也日益隐蔽,源源不断的黑钱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清洗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掌握新常态下洗钱活动的手段特征,制定相应措施,有效打击和控制洗钱犯罪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站在农信社立场而言,农信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对维护农村金融环境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肩负重大责任。因此,依法积极开展反洗钱工作,提高对洗钱活动的精准识别和监管能力及成效,净化农村金融环境,保障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是农信社在新常态下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努力方向。
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篇1
(一)近年来洗钱活动的黑手逐渐伸向农村地区,其选取的洗钱环境更加不易被察觉。结合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偏远地区遭遇的洗钱活动统计情况来看,洗钱活动日益在我国农村等偏僻地区频繁发生,其作案环境显得更加隐蔽。
(二)近年来洗钱活动手段日益翻新,洗钱行为过程及方式方法更加隐蔽。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洗钱活动由原先的利用“鱼目混珠”洗钱、通过购买有形资产有价证券洗钱、利用“空壳公司”洗钱等衍生出了如用互联网洗钱、利用信托方式洗钱等新型的洗钱方法。
(三)洗钱数额日益增加。从最近几年的《中国反洗钱报告》等资料来看,近年截获的洗钱犯罪活动中,洗钱金额越来越大,部分行业领域的洗钱案件有所增加。
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篇2
近年以来,农信社在各级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各级银监部门的监督帮助下,在省联社的领导下,反洗钱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信社反洗钱系统建设相对处于初步阶段,反洗钱科技水平滞后。反洗钱缺乏有效的技术监测手段,对资金支付和转账交易监测缺少应有的技术支撑,难以对客户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还缺少一条防止利用互联网洗钱的有效途径。
(二)农信社反洗钱内控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农信社系统内部没有统一设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及其组织体系,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制定统一有效的、科学专业的反洗钱操作细则、内部规章制度及激励奖惩评价体系。
(三)农信社缺乏反洗钱专业人才队伍。农信社由于其自身职能定位等问题,加上开展反洗钱工作时间短,反洗钱工作对农信社而言相对属于比较陌生的领域,实践经验少,系统培训教育跟不上。同时反洗钱这项工作具有很高技术性,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会计、法律、金融等相关知识及敏锐的判断洞察能力。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篇3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制度来指导反洗钱工作。重点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贯彻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等一系列制度。目前主要的反洗钱制度有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大额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了解你的客户制度、记录保存制度等。在这几种制度里面,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
(二)进一步加大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反洗钱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指导培训,提高临柜人员的反洗钱工作能力。在新时期,农信社要深入开展反洗钱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开展反洗钱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对洗钱犯罪活动的识别能力和敏感性,使一线员工充分认识到“洗钱”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反洗钱工作与农信社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要加快对新兴支付手段的反洗钱研究。加快对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反洗钱手段的研究,弥补在这些新兴支付手段下反洗钱在系统技术支持方面的不足,有效堵塞制度或防范手段上的漏洞。
(三)进一步探索创新“小银行+大平台”战略,优化反洗钱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充分有效的反洗钱长效机制,积极与人民银行、银监及其他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反洗钱信息共享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化的网络技术,探索打造一个综合的高效率高质量的综合管理洗钱风险的监管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理念与技术融为一体,能够将采集到的宏观环境风险、行业风险、机构风险、业务风险进行排序、分析、反馈,从而实现反洗钱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电子化,提高对系统性洗钱风险监管的高效性与针对性。
今后,农信社应充分运用“小银行+大平台”战略指导反洗钱工作,利用平台优势充分有效打击新时期的洗钱违法犯罪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工作监管,推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模式。
严格执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
现阶段我国的反洗钱监管原则大多还是倾向于“合规为本”,许多监管框架在它指导下制定,实际操作在该思想下指导进行。
在反洗钱初期,该原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近年来经济发展结构复杂,金融交易手段多样化,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洗钱手法不断更新,该种监管原则已不能顺应国际社会监管趋势也势必会被淘汰。
“风险为本”模式根据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等级来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对于农信社而言,应该就业务类型来分析机构可能面临的洗钱风险,对机构的服务与产品要进行洗钱风险预测,建立管理程序与控制措施。
全面整体地衡量洗钱风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风险评估能力,提高工作人员发现、识别风险的能力,注重风险管理质量,在对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其中,建立完善的洗钱风险管理程序是基础,包括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可疑交易报告程序,反洗钱内控制度,交易保存制度,工作人员的反洗钱业务水平等内容。
对于评估后的风险确定等级,采取风险分类监管指导,监管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一是监管更加注重风险大的义务人,二是根据风险来配置监管资源,三是切实贯彻双罚制度,四是建立考核制度。
结合农信社自身情况来看,主要采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并举的方式,监管内容应较全面,从业务到内控制度,从反洗钱组织框架再到反洗钱人员业务能力,或是对高层人员单独谈话,涉及到的关键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查,以发现更深层的问题或是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五)结合农信社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全面、有效的洗钱风险评估体系。
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对被监管机构管理洗钱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反洗钱监管机构不仅要评估被监管机构的反洗钱内控措施,还要建立一套对被监管机构因自身产品、客户、所处地域等业务特征所引发的潜在洗钱风险进行评估的指标,两者结合才能全面、有效评估一家机构的洗钱风险管理水平。
如果一家机构自身的风险水平高,但其风险管理能力也高,那么这家机构就不一定被评为高风险机构,而有可能被评为中风险机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洗钱风险评估体系,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开始探索开发洗钱风险评估指标和洗钱风险评估模型,但大多都是围绕着评价被监管机构的合规风险来设计,即主要对被监管机构建立和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等进行打分,这种评价体系其实仍然是合规监管模式下的一种监管思路。
因此,要实现向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方式转变,农信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一级法人、农村金融机构主力军等优势,不断拓展信息搜集的范围,不仅要搜集有关日常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的信息,还要搜集有关被监管机构产品、客户特征等日常运营方面的信息,通过设置有效的指标和合理的模型对农信社的洗钱风险及其反洗钱整体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