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副站长先进主要事迹篇一
收费站优秀党员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只是需要我们去慢慢发现。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收费站优秀党员站长先进事迹材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孙康,男,1988 年参加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齐鲁交通青岛分公司华山收费站站长,作为一名收费站负责人,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全站职工开拓创新地开展收费管理工作,积极践行"畅行齐鲁、传播文明、诚信服务、汇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他的带领下,华山收费站先后获得中国工人先锋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文明收费站、青岛市十大巾帼服务名牌、青岛市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2017年五星级收费站等荣誉称号。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康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并做到带头守纪,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律。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能够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组织各项决议,服从组织安排。二、职工的"好站长" 作为一名站长,他认为"带好一支队伍,构建和谐团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命脉,能够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公路行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他带头打造"微笑华山、畅行齐鲁"的服务品牌,从塑造收费窗口形象和提高岗位技能出发,提高全体职工的服务水平。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带头发扬民主,在工作中他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努力在全站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经常与职工开展"心贴心、零距离对话"活动,及时准确地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将职工的消极思想转变过来。
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华山站成立了"无为"志愿团队,并设立爱心基金,资助失学儿童和困难职工,多次捐助即墨区华山镇小学贫困学生,并与华山镇柳沟村老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努力传递齐鲁交通人对独居老人的关爱。
2017年9月在分公司工会的组织下华山收费站开展了"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孙康连着多日长住在华山站参与、指导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建成之后他带领全站职工,充分利用职工之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乐趣,增进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收费、育人并重,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细致入微。考虑到冬季天气寒,他为职工在办公楼洗手台安装了热水器,解决了职工冬季使用热水问题,为构建节约型收费站,孙康发动站上职工开垦了站上的空地,建起了华山站"开心小菜园",带领职工动手种植各种时令蔬菜,使职工体会到种植的乐趣,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创刊了《华山简报》,至今共创办简报49期,简报真实反映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纪实,促进了职工的学习氛围,成为了华山站职工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食粮。三、职工的"好家长" 十几年的收费工作实践告诉他,要抓好收费工作,带好一班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人,关键是要有满清的热情、忠诚的态度和良好的先导形象才能赢的职工的接纳和认可,在华山站职工眼里,孙康不仅是他们的好站长,更是职工的榜样,他们的"好家长".在工作生活中,他坚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感染着华山站的每一个人。
2016年年初,他因意外从楼梯上摔下来导致小腿粉脆性骨折,进行了手术医生建议长时间卧床休息,但是孙康放心不下华山站的工作,坚持拄着双拐带病上班。有一次他在收费广场查看工作,一位司机看见了对收费员说:"你们站上的这位同志太敬业了,快让你们领导批假回家休息吧".当得知这位拄着双拐的人就是站长的时候,司机称赞道:"真敬业啊,咱现在的社会就需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领导,为你们领导点个赞!" 站上有脏活累活,孙康总是冲在前面,冬天下雪第一个拿起铁锨带领大家除雪,站上大扫除时,他带领大家对收费广场的杂草和花木进行修剪,因为腿伤的原因,职工劝说他回去休息,他笑着说:"我能多干一点你们就可以少累一些,我作为站长得起带头作用啊".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对于职工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孙康更是无微不至,每次开会把"谁有困难就告诉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忙解决"这句话挂在嘴边,当然也落实到了行动上,哪位职工家里有困难他都帮忙解决协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就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站长,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家信服,和职工坦诚相待,让大家从心底敬佩他。他善于与职工打成一片真正融入到职工的生活中,他让大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家卸下重任,为华山站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沟通顺畅的工作氛围,他的亲和力是华山站具有凝聚力的关键。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为一名站长,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孙康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有一颗坦诚的心和一句朴实的话,那就是:当一名让领导放心、职工信任、社会满意的站长!
副站长先进主要事迹篇二
优秀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
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
2010年,国家恢复在乡镇建立文化站,王xx同志被xx乡党委任命为乡文化站长。上任伊始,虽然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村屯,因为他实在是太热爱这项工作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东北大秧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动作简单,好学易会,在农村的普及率极高。于是,他把扶持全乡各村屯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东北大秧歌队作为自己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那时,全乡没有一支成型的秧歌队。刚开始组建秧歌队时,虽然三人两伙玩玩还行,但真正组成“正规军”,好多老百姓还是不愿加入。他就多次跑村串屯,找那些有号召力或有这方面天赋与爱好的人谈心,讲道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他来到群众基础最好的南利东屯,找到了对大秧歌情有独钟的邱宪华、艾薇等文艺骨干,坐在农家的炕头上,通过促膝谈心,终于唤起了两个人的兴趣。他又说服开办花嫁之约婚庆公司的弟弟爱东,拿出专款给农民秧歌队购买了服装、乐器、扇子、腰带、音响等。听说文化站长要来发服装和锣鼓家什,几十人在村口列队欢迎。王xx说:“看见乡亲们那样热切的眼神,那样真诚的举动,就不得不为他们去做点事。”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南利东屯的老百姓就穿上了色彩缤纷的服装,没有场地,就在乡村的街道上挥舞起了彩扇,伴着锣鼓扭了起来,后来竟发展到了100多人。接下来,王xx的脚步走进了战家屯、滕家屯、韩家屯、刽家屯、曲家屯,茅屋中,土炕上,村头田间留下了他和文艺骨干交心的身影。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筹办大秧歌队,王xx自掏腰包作为扶助经费不断地送给农民。如今全乡有一定规模的秧歌队已经发展到了24支。王xx说,只要有人扭,他就赞助,他就支持。秧歌队的组建和经常性的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和参与,并在xx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围。为了统一动作,提高大秧歌的整体表演水平,他还有计划的聘请县文化馆的老师深入到村屯进行培训和辅导。利用春节、元宵节组织大秧歌队,参加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组织的汇演。正是从秧歌队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让他迈开了乡村文化工作的第一步。
他广辟思路,苦苦耕耘,为村民搭建文化舞台
发展乡村文化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固定场所。要真正的繁荣乡村文化,激发农民们对文化活动的兴趣与爱好,首先要给他们提供活动平台。这几年,为了给农民朋友增加固定活动场所,王xx同志广辟思路,利用新农村建设、贫困村建设等项目,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先后建成了三个标准化的文化小广场。2013年1月,王xx动员xx乡晓光村农民企业家栾长彬回村独家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小剧场。结束了这个乡没有专门演出场所的历史。乡村文化小广场、文化小剧场的建设,为农民自娱自乐提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舞台,使农民在农闲时节或“我们的节日”到来的时候,能够经常在小剧场汇聚,自演自唱,自娱自乐。
2014年,他紧紧抓住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基层乡村集中建设文化小广场的契机,全面提升xx村、xx村文化小广场的档次。现在,“xx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中心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已建成集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秧歌和健身舞蹈表演区、小舞台等室外活动区,同时,在室内还建设了四室一区,即:音乐室、图书室、书画室、根雕创作室和摄影展区。2015年,又为永胜村建设了一个红色文化基地。为了这项文化工程,他几乎天天泡在村屯里,帮助村里谋划文化项目、送物品、寻找和动员乡村文化能人。
今年已经60岁的农民赵荣江酷爱根雕艺术,但早已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原有的根雕作品也是丢的丢,送人的送人,剩下的也都放在了自家的仓房中落满了尘土。王xx同志先后10多次来到赵荣江家,动员老赵重新拿起刻刀,还在xx村农民文化中心专门开辟了赵荣江根雕艺术创作展览室,不仅使老赵的作品重见天日,还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他还自己掏钱为赵荣江购置了刻刀,去林场联系购买了大量的树根为老赵提供创作素材。赵荣江激动地说:“再不好好的研究根雕艺术,真对不起王站长的一片苦心啊”。和赵荣江一样被王xx感动的还有农民摄影家赵文,绘画爱好者王长彬、刘树森、任桂荣,音乐爱好者郭喜、魏云良、张志刚等一大批农民。现在,xx村已经成为木兰县远近闻名的文化先进村。只几年每到农闲季节,王xx就组织全乡各村文艺人开展大型文意演出和晚会,受到全村百姓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每天到文化活动中心来跳舞、扭秧歌、看书看报、书画创作、欣赏根雕、吹拉弹唱的人都超过200余人,就连很多外乡镇的人也慕名前来参观。
xx村胡家屯紧邻哈罗公路,是一个拥有400多户的大村。由于历史原因,全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村民扭秧歌、跳舞就在不足4米宽的村道上。村道上车多、孩子多,非常的不安全,一过车尘土飞扬,也不利于百姓的健康。王xx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积极努力,终于争取到了省文化厅援建综合文化小广场的项目。小广场开工建设期间,他每天都来现场监工,他说坚决不能让省文化厅的文化惠民工程流于形式。施工方暗示,如果能放宽要求,可以给他点儿好处费。王xx同志坚定的说:“发展乡村文化是我的事业,我不能贪图小利,让老百姓骂一辈子,小广场建设必须按照省厅下发的施工标准进行,差一点都不行。”截止日前小广场已经圆满的竣工了,全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还没等配套工程完工,老百姓就迫不及待的在这里扭起了大秧歌,跳起了健身舞。
这几年,他还十分重视村屯文化大院的建设。在兴建文化小广场的同时,王xx每年都有计划的扶持2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其中他重点扶持了“xx村永恒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坊屯孙贵文化大院”、“大灰堆屯郑永利文化大院”、“建新村邱宪华文化大院”、“xx村刘景贤文化大院”、“曲家屯曲锦顺文化大院”等,他不仅倾注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帮助筹划设计,使这些文化大院很快提档升级。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为各村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相应的乐器、音响等设施,使文化大院真的名符其实、为民所用。
王xx还广开思路,因陋就简开拓了冰雪文化项目。2014年1月,王xx来到了xx村范家屯农民张凤良家中,鼓励张凤良利用自家的冬季闲置养鱼池塘开办农民冰雪文化基地。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xx乡首家农民冰雪文化基地正式对村民免费开放了。基地占15亩水面,设立了滑冰区、陀螺区、冰爬犁区和文艺表演区。他还协调县文体局免费为农民下发了冰刀,自掏腰包2000元为基地送来了组合音响和100面彩旗,印制了4条彩色宣传横幅。冰雪文化基地的投入使用,为xx乡冬季文化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增加了新的亮点。
他用尽心思,只为乡村文化百花齐放
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活动,提高演出水平,他依托各村屯文化大院组建了乡村文化小剧团。平时,这些人就作为村子里的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发动村民扭秧歌、跳舞,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农闲季节还集中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即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队伍。由小剧团为核心举办的农民春晚,受到了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这个乡的一个文化品牌。2014年7月以来,xx乡文化小剧团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魅力xx,激情xx》《魅力xx,幸福红丰》《唱响心中的歌》。《抓文化促党建惠民生大型广场演出》《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广场文艺晚会和两届《xx乡农民健身舞蹈大赛》,连续三年举办了独具特色的《xx乡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乡村好声音——xx乡农民歌手电视大奖赛》《全乡秧歌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全乡文艺能人的广泛参与和群众前来观看。王xx每年都创造机会,让农民上舞台甚至送文化进城表演。这种老百姓自己编、自己演、自己评的活动形式,不仅喜闻乐见,而且寓教于乐。既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弘扬了正能量。
他为了事业慷慨解囊,把简朴和忙碌留给自己
为了搞好乡村文化工作,王xx同志常常自己掏腰包。从2012年开始,为了全面展示xx乡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鼓舞全乡干部群众做好乡村文化工作,进而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王xx考虑到站内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说服爱人自己掏钱创办《乡村文化》专刊,每年出刊4期,每期印数1000余册,每出一期的费用就是3900元。现在已经坚持出了第12期,已累积出资45000余元。根据乡村文化工作的需要,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封面人物、时代先锋、亲情故事、文化快讯、文化能人、乡村古风、绿野诗林、心灵鸡汤、理论学习等相对固定的栏目。整个栏目的组稿、采写、编辑、排版、印刷都是王xx亲力亲为。白天到各村检查指导,晚上就加班编辑刊物,常常都要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印刷刊物要到外地,他就开自己家的车。每期都要往返几次进行校稿和确认,以确保刊物的质量。刊物出版后,他还要免费发放到县直机关学校,村屯小卖部和乡村干部、农民手中。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工作专刊,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传看。创刊两年多来,《乡村文化》已培植了固定作者近百名,作者年龄有青年学生,也有耄耋老人,有乡村干部,也有普通农民。可以说它的影响跨越了几代人。黑龙江省文化厅领导看到此刊物后十分高兴,还在刊物上亲自批阅,号召全省文化站长向王xx同志学习。
2012年秋天,xx乡xx村农民刘长林开办的农民文化创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本刚、政府副县长王艳玫等县乡领导莅临了现场,亲自为文化创作室揭牌。文化创作室不仅吸引了本村爱好书法、绘画、剪纸、根雕、文学创作的农民参加,还吸引了全乡有艺术爱好的农民参加。大家聚在一起创作热情十分高涨。王xx还经常帮助刘长林邀请县里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剪纸艺术家等到创作室交流创作经验,具体指导农民创作。他把农民创作的作品有选择的刊登在《乡村文化》专刊上,既鼓励了创作室成员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刊物内容。仅这一个文化创作室,王xx个人就出资6000余元。2014年元旦刚过,xx乡“首届农民唢呐培训班”开班了,为了能办好这次培训班,王xx又出资5000余元。每次搞活动,资金不足他就自掏腰包补上。有人问起他几年来为乡村文化花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乡村文化必须培养后备人才,而后备人才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王xx于2013年3月,协调xx乡中心小学筹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他的策划下,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了内容,提高了活动质量。有歌舞等特长表演,有书画作品展览等。他还帮助该校成立了太极拳表演队,聘请县城的太极拳协会的老师亲临辅导。又帮助xx中心小学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建立了标准化的播音室。他每天抽出一小时时间亲自培训小播音员、小编辑、小记者。建立常态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促进了校园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红领巾广播站也一直在播音。传播着对梦想的呼唤,传播着春的声音。他每年都和学校联手,评出优秀小记者、优秀小编辑、优秀小播音员。
为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繁荣,他倾尽全部精力,每天都用笑脸迎接每一位群众,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丝丝的病痛,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执着追求。乡亲们经常会看见一瘸一拐的文化站长来到他们中间,为他们尽心尽力的服务。xx村党支部书记赵景奎说:“王站长就是一个工作狂,铁人。他经常晚上到xx村加班,到了饭时也不吃饭,实在太饿了,就到小卖部买一包方便面,我还是头一次接触这样的好干部,光干活,不吃饭。”王xx的爱人乔亚清是个农民的女儿,对文艺原本不懂也不关心。看见丈夫拖着病体天天风里来雨里去,挨累搭钱,她即生气又心疼。但他拗不过丈夫,每次丈夫向她要钱,她最终还是把钱掏了出来。去年,儿子把对象领回了家,商量结婚。可是家里却拿不出买婚房的钱,最后还是兄弟姐妹联手帮忙,才让儿子有了结婚的房子。王xx一家人的生活都十分简朴。妻子的一双皮鞋穿了三年也舍不得换。他本人平时穿的也像个农民,全身上下没有一件超过200元钱的衣服,甚至连他最喜欢的手表也舍不得买,使的手机也是200元的低挡手机,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他开了四年的面包车。有人笑话他土气,他总是笑着说:“有吃有喝有衣服穿,还有汽车开,这日子啊已经是够幸福的了”。儿子装修新房,找老爸商量想买点高档材料,他却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天地须弥大,有屋就是家。但存风雅趣,不必太奢华。”
王xx热爱乡村文化,奉献乡村文化的事迹,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人,也让全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爱人每天下班不仅主动的关心丈夫的身体状况,还积极参与丈夫的工作,帮助丈夫出谋划策。xx乡农民健身舞大奖赛,看见丈夫找不到女主持人,她还毛遂自荐,客串了一把女主持。从此,每年的大赛她都会成为女主持。
今年50岁的王xx还有着他自己遥远而灿烂的乡村文化发展规划,他对他的事业充满了畅想与憧憬。他励精图治、孜孜以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在xx乡一提起文化站长王xx,没有不称赞的。特别是村屯百姓,更是把他当成了快乐的使者。他也把百姓当成了亲人,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办事,把乡村文化植根于黑土,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希望的田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xx,做为农村最基层的文化站长,他的身影活跃在广大的农民中间,活跃在城乡的舞台上,为乡村文化插上梦的翅膀。
副站长先进主要事迹篇三
变电站优秀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自xx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变电运行生产一线已坚守整整十个年头了,靠着一股子勤奋好学别服输的倔劲儿,一路从值班员走到站长,勤勤恳恳地工作、孜孜别倦地学习,将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他所热爱的电力事业,他算是xxx运行工区330kv绿源变电站现任站长——冯涛。
甘于奉献、勇担重任,发挥党员积极性
330kv绿源变电站是xxx运行工区在2011年新筹建的一座变电站。该站地处偏远、海拔高、紫外线强,气候条件恶劣,在筹建之初,全然没有人情愿远离家人去偏辟的绿源变值守。当工区领导人向冯涛说明了事情,时任兰西变电站副站长的他坚决果断地同意了调令。
2011年6月份,冯涛正式被任命为绿源变(当时暂命名为岷县变)站长,作为当时全工区最年轻的站长,33岁的他将带领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职员开始变电站的生产预备工作,他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作为一名党员,他勇于承担责任,服从领导和上级的安排部署,积极地开始了投产预备,并紧抓起了新职员的培训工作。
严格要求、人性治理,打造一流团队
作为一名站长,冯涛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绿源变除两位站长已过而立之年,其余人员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5岁。这群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不管在安全生产意识方面,依然在专业生产技能方面基本上十分欠缺的。为了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冯涛在工作之余狠抓业务技能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他常说:惟独学好了专业知识和安全规程,才干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才干保证电的安全运行。在投产前的设备调试验收时期,他结合站内实际,以分组学习、现场说解、技术考咨询等多种培训方式,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维护及事故异常处理。组织全站人员学习各类安全通报及安全规程,吸收事故教训,别断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养。
作为一座变电站的治理者,除了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地工作外,冯涛更注重因人而宜的人性化治理。面对这些个性十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冯涛结合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使每个人的才干得到最大发挥,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在团队建设方面,他充分发挥团队整体合力,培养职员的团队意识、“大伙儿”意识,要求每个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团结中竞争、在竞争中进步。
正是靠着这些严格的要求以及人性化的治理方式,他增强了团队凝结力,带出了一具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集体。绿源变新职员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圆满地完成所有投运前的预备以及验收工作,于12月6日顺利投产,成功并入甘肃电,开始发挥着它的重大作用。
忘我工作、勤奋学习,别断超越自我11月初,绿源变进入投产验收时期,彼时的岷县气温已在零下,昼夜温度分外大。当时站内的日子水暖设施尚未齐备,只能住在20公里外的款待所。冯涛每天一大早就赶到站上开始监督验收,迎着呼啸的寒风在设备区来回穿梭,和站上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搬箱抬柜,中午就啃饼子就着咸菜,晚上天黑看别见了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去,往往在车内就困得差不多睡着了。如此的日子他在站上一过算是一具月,当回到家中4岁的亲孩子看到鬓角斑白、明显消瘦了的爸爸半天没敢认。
在冯涛参加工作以来的10年间,他仔细学习专业技术、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别断增强自身素养,以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团结亲爱的工作风格,为甘肃电的安全运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确信与称赞。xx年,冯涛获得甘肃省电力公司“少年岗位能手”的荣誉称号;2011、2011延续两年被评为公司“优秀班站长”。
面对荣誉,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学习准则和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成了他别懈的追求。他也时常教导新职员们“业精于勤荒于嬉”,在运行岗位上就要“活到老、学到word文档仅供参考
老”。现在绿源变已步入正轨,但是勇于超越自我的他知道:这别是终点而是起点,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