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人口出生率(实用14篇)

2024年人口出生率(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7:00:21
2024年人口出生率(实用14篇)
    小编:admin

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生活习惯,希望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人口出生率篇一

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中国还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减少,总量没有减少。

人口出生率篇二

一是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首次达到千万级,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稳定。2021年末,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亿人,占总人口的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14.2%。

三是城镇人口增加较多。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多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仍有将近5亿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四是流动人口明显增加。2021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是5.0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增加885万人。

人口出生率篇三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出生率篇四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其中,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一方面,广东流入人口多,占常住人口比重比大,且流入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些人正处于婚育阶段,因此出生人口也多。同时,广东人口基数大,按比例算,出生人口总量也会比较大。另一方面,广东不少地方比如粤东的潮汕、粤西湛江、茂名等地,虽然这些地方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降,但是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根据记者梳理,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出生率篇五

大家知道去年3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出炉,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生物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来分析的。

一、生物因素。

我们都知道想生孩子首先、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两性关系的发生吧,当然前提是在两者那方面都是正常的情况下,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就是说受孕和分娩。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影响生育的生物因素就是:性交、怀孕和分娩。这样的话就有小宝宝出生了。

但是,这在传统社会的影响较大,到了现代社会就相对弱了一点。这是由于在传统社会,即劳动力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的生育倾向是多生、重视数量而非质量,尤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偏向男性。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不生到男孩誓不罢休;并且由于旧社会避孕措施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弄不好就会危及妇女生命,因此这也是造成出生率高的一个因素。但为什么古代出生率高但人口基数还是不大呢?这个最后讲。现代社会的生育倾向是少生优育,性别倾向不明显,而且避孕措施也做得好,我国2015的生育率基本保持在1.04,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低了。

二、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不外乎人们的生育观念,即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和看法;生育规范,即社会对生育行为的各种约束。

对于生育观念我就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一个地方的生育文化就是生得越多越好,当地妇女都以生得多为荣,那好啦,想想就知道这个地方生育率有多高。这个例子可能有点strange,理解就好啦。

生育规范,容我再举个例子。马尔萨斯在他的著作《人口原理》中提到人口的优生,他就指出要想实现社会人口优生,减少社会贫困人群,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让穷人晚婚或不婚。此人写的书是站在资本主义上层社会的角度写的,所以听起来很荒谬吧。

三、政治因素。

这个很好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外国媒体说我们国家的人没有主权,因为连生育的意愿都被控制,其实不是呀,在这么生下去恐怕真的饭都要吃不起了。政府对生育的一种干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助于社会安定,人口质量提高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适度人口的问题。

四、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有点错综复杂。以我的理解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人口和劳动力这一方面,可以想像一个贫困家庭,是要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还是少生孩子省口饭吃?其实不好说。但是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之间是呈反向变动关系的。因为经济水平高的家庭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去提升自我,从而对下一代的期望会更高,因此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多生几个能干活的劳动力。

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渗透面更广更深,虽不及政治因素具有强制性,没有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内在限制,但作为一个外在因素,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

在第一点提到为何古代生育率高但人口基数大,从文化因素来看,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生蒂固,古代杀婴(主要为女婴)现象是很多见的;从政治因素来讲的话,战争、局势动乱都是劳民伤财、降低人口数量的源头之一;从经济因素来解读的话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低下,饿死、冻死、累死的人不下少数。

不言而喻,这四大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首先,人口出生率低,整个社会的老龄人口比例就会升高,造成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数过多,劳动力不足,社会的生产力就会变低。

对国家而言:养老金就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几十年以后,养老就会成为一个大难题。

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延迟退休,或者养老政策改变。如果延迟退休或者养老政策变得不利,我个人肯定心里会不平衡,毕竟谁也不愿意辛辛苦苦上了一辈子班,眼看可以退休了,又要再干几年,然后退休后,养老待遇还不如上一代人。

其次,九零后这一代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问题加重。

夫妻二人如果都是独生子女,那相当于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医疗等支出就大幅增加,如果他们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负担还小一些,如果二胎、三胎都生了,两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大家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这样的话,夫妻就会尽量少生孩子,然后生育率会更低,恶性循环下去。

再有,老龄化社会,公司的里的年轻人很难呦出头机会,重要的职位都是老年人把控,年轻人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老年人求稳,缺乏创新精神,公司也容易跟不上时代变化。日本近年来政坛也出现了年轻势力希望老年势力让权下台的情况,日本现在还有80多岁在政坛上掌握大权的呢。

最后,老龄化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劳动力减少,劳动薪资就会调整,职场人可以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很多行业也可以机械智能化,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力,这样社会也会更加便利,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人口出生率低有利有弊,目前都觉得弊大于利,国家也在推行政策,努力提高生育率。

人口出生率篇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根据记者梳理,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出生率篇七

出生率又被称为粗出生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出生水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出生率高的地区一般情况来说经济情况都不会差,有着比较好的发展现状。出生率的计算方式为: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死亡率指的是在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死亡人数和该时期内平均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的计算方式为: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死亡率能够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医疗水平以及人口健康状况。

出生率和死亡率被用来判定人口结构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如果人口出生率远远大于人口死亡率就意味着需要实施计划生育,反之则意味着人口结构出现“病态”,社会将进入老龄化,国家需要加大鼓励生育政策。

一般情况来说,出生率越高,社会就能保持活力,使得年龄层的架构集中在青壮年这一阶段。但是如果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则标志着社会人群的整体年龄偏大,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人口老龄化受到死亡率的影响更大,因为死亡率可以反映出在每个年龄组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总人口数的比例,死亡率越高,则标志着社会老龄化严重。

人口出生率篇八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生物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来分析的。

一、生物因素。

我们都知道想生孩子首先、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两性关系的发生吧,当然前提是在两者那方面都是正常的情况下,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就是说受孕和分娩。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影响生育的生物因素就是:性交、怀孕和分娩。这样的话就有小宝宝出生了。

但是,这在传统社会的影响较大,到了现代社会就相对弱了一点。这是由于在传统社会,即劳动力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的生育倾向是多生、重视数量而非质量,尤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偏向男性。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不生到男孩誓不罢休;并且由于旧社会避孕措施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弄不好就会危及妇女生命,因此这也是造成出生率高的一个因素。但为什么古代出生率高但人口基数还是不大呢?这个最后讲。现代社会的生育倾向是少生优育,性别倾向不明显,而且避孕措施也做得好,我国2015的生育率基本保持在1.04,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低了。

二、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不外乎人们的生育观念,即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和看法;生育规范,即社会对生育行为的各种约束。

对于生育观念我就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一个地方的生育文化就是生得越多越好,当地妇女都以生得多为荣,那好啦,想想就知道这个地方生育率有多高。这个例子可能有点strange,理解就好啦。

生育规范,容我再举个例子。马尔萨斯在他的著作《人口原理》中提到人口的优生,他就指出要想实现社会人口优生,减少社会贫困人群,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让穷人晚婚或不婚。此人写的书是站在资本主义上层社会的角度写的,所以听起来很荒谬吧。

三、政治因素。

这个很好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外国媒体说我们国家的人没有主权,因为连生育的意愿都被控制,其实不是呀,在这么生下去恐怕真的饭都要吃不起了。政府对生育的一种干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助于社会安定,人口质量提高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适度人口的问题。

四、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有点错综复杂。以我的理解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人口和劳动力这一方面,可以想像一个贫困家庭,是要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还是少生孩子省口饭吃?其实不好说。但是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之间是呈反向变动关系的。因为经济水平高的家庭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去提升自我,从而对下一代的期望会更高,因此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多生几个能干活的劳动力。

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渗透面更广更深,虽不及政治因素具有强制性,没有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内在限制,但作为一个外在因素,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

在第一点提到为何古代生育率高但人口基数大,从文化因素来看,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生蒂固,古代杀婴(主要为女婴)现象是很多见的;从政治因素来讲的话,战争、局势动乱都是劳民伤财、降低人口数量的源头之一;从经济因素来解读的话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低下,饿死、冻死、累死的人不下少数。

不言而喻,这四大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人口出生率篇九

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

一、人类的生育率和舒适程度有关。

一个部落如果迁徙到天地广阔,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地方,自然就会大生特生。

好比西周迁到洛阳后,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进而得以征服东方部落小国。

当欧洲人踏上美洲、澳大利亚的时候,经济文化人口有了飞跃发展。

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人们过得朝不保夕,心惊胆战,自然也就不会有生孩子的欲望了。

但是如果生活在房价十几万每平米的地方,经济发达的地方,大家为了房贷,为了更高品质的物质消费,自然丁克就多了,生孩子的意愿就低了。比如说美国,生育率最低的就是纽约。

二、人类的生育率也与生存空间有关。

如果把10只小白鼠关在30cm的笼子里,空间小,活动非常局促,小白鼠自然就拒绝交配。如果把这些小白鼠关在10平方的房子里,过几个月就会有一大堆的小白鼠。

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大型城市,在城市有限的资源下,生存空间更加局促,房价会飞涨,像北上广深10万元/平米的房价,把大家压迫得喘不上气,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

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农村,生活得诗情画意的农村人,就更加愿意多生孩子。农村天地更广阔,空气环境更好,现在很多大城市的有钱人都搬到农村去居住,大生孩子。

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竞争型社会,提高了人们生孩子的成本。

为什么农村人愿意生小孩,因为农村经济水平低,生小孩对他们来说回报大,付出很小,属于正资产。

城市化的中产阶级,生孩子对他们来说,付出多、回报小、成本很高,对他们来说生孩子和养育孩子是一个负资产。

巨大的责任和经济负担会导致中产阶级生育率降低。

人口出生率篇十

一、人类的生育率和舒适程度有关。

一个部落如果迁徙到天地广阔,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地方,自然就会大生特生。

好比西周迁到洛阳后,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进而得以征服东方部落小国。

当欧洲人踏上美洲、澳大利亚的时候,经济文化人口有了飞跃发展。

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人们过得朝不保夕,心惊胆战,自然也就不会有生孩子的欲望了。

但是如果生活在房价十几万每平米的地方,经济发达的地方,大家为了房贷,为了更高品质的物质消费,自然丁克就多了,生孩子的意愿就低了。比如说美国,生育率最低的就是纽约。

二、人类的生育率也与生存空间有关。

如果把10只小白鼠关在30cm的笼子里,空间小,活动非常局促,小白鼠自然就拒绝交配。如果把这些小白鼠关在10平方的房子里,过几个月就会有一大堆的小白鼠。

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大型城市,在城市有限的资源下,生存空间更加局促,房价会飞涨,像北上广深10万元/平米的房价,把大家压迫得喘不上气,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

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农村,生活得诗情画意的农村人,就更加愿意多生孩子。农村天地更广阔,空气环境更好,现在很多大城市的有钱人都搬到农村去居住,大生孩子。

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竞争型社会,提高了人们生孩子的成本。

为什么农村人愿意生小孩,因为农村经济水平低,生小孩对他们来说回报大,付出很小,属于正资产。

城市化的中产阶级,生孩子对他们来说,付出多、回报小、成本很高,对他们来说生孩子和养育孩子是一个负资产。

巨大的责任和经济负担会导致中产阶级生育率降低。

人口出生率篇十一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为什么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呢?主要是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人口出生率篇十二

过去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叫做人口红利,随着近年来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在未来人口红利也必将会消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好还是坏,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首先,人口出生率低,整个社会的老龄人口比例就会升高,造成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数过多,劳动力不足,社会的生产力就会变低。

对国家而言:养老金就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几十年以后,养老就会成为一个大难题。

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延迟退休,或者养老政策改变。如果延迟退休或者养老政策变得不利,我个人肯定心里会不平衡,毕竟谁也不愿意辛辛苦苦上了一辈子班,眼看可以退休了,又要再干几年,然后退休后,养老待遇还不如上一代人。

其次,九零后这一代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问题加重。

夫妻二人如果都是独生子女,那相当于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医疗等支出就大幅增加,如果他们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负担还小一些,如果二胎、三胎都生了,两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大家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这样的话,夫妻就会尽量少生孩子,然后生育率会更低,恶性循环下去。

再有,老龄化社会,公司的里的年轻人很难呦出头机会,重要的职位都是老年人把控,年轻人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老年人求稳,缺乏创新精神,公司也容易跟不上时代变化。日本近年来政坛也出现了年轻势力希望老年势力让权下台的情况,日本现在还有80多岁在政坛上掌握大权的呢。

最后,老龄化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劳动力减少,劳动薪资就会调整,职场人可以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很多行业也可以机械智能化,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力,这样社会也会更加便利,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人口出生率低有利有弊,目前都觉得弊大于利,国家也在推行政策,努力提高生育率。

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中国还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减少,总量没有减少。

为了提高生育率,世界各国还有哪些高招呢?总体来看,主要聚集于七个方面:

一是给予产假、育儿假、男方陪产假等假期保障。英国产妇享有39周的产假(不分设育儿假);意大利产妇享有22周的产假和26周的育儿假。

德国和日本产妇享有14周的产假和44周的育儿假。爱沙尼亚妇女享有20周产假和146周育儿假,时间最长。法国男性享有11天的男性陪产假,如果是双胎及以上者还会进一步增加至18天陪产假。

二是给予现金补助、税收返还等经济补贴。法国为一孩生育提供一次性补助941欧元和3岁前每月补助85欧元,此后随着孩子增加而增多。日本为一孩生育提供一次性补助42万日元和12岁前每月补助约1万日元。

三是完善托幼服务体系。法国设置了集体托儿所、家庭托幼机构、日托中心、幼儿园等多种托幼服务机构。日本前后三次实行“天使计划”,扩大托幼服务,力争为所有儿童提供全面服务。

德国推行“多代屋”计划,鼓励不同家庭、不同年龄的人住在一起,既可以让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做事,还可以让老年人帮助年轻人看孩子。

四是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支持。各国普遍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产后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要求企业不得歧视女性等。

五是推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法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最低工作时间,推广在家工作。日本立法规定,员工孩子3岁以下,可以向公司申请将每天工作时间缩短至6小时;员工有学前儿童,每月加班不得超过24小时,全年加班不得超过150个小时。

六是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权利。法国自2007年非婚生子女数量超过婚生子女,2017年非婚生子女占所有新生儿数量的60%,这与法国在法律和社会层面多方给予非婚生子女平等权利有很大的关系。

德国通过立法改革,消除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歧视,为非婚生子女提供从称谓到各种利益的平等权利。

七是加大移民力度。2000~2015年,移民对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对大洋洲国家的贡献度为31%。如果没有移民的人口贡献,欧洲2000~2015年间的人口总数就已下降。

人口出生率篇十三

去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创下了近年来新低。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48万人的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快达到负增长的警戒线。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处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影响人口生育率的根本原因和这两个方面有关系。

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从二孩政策再到三孩政策,但是中国生育率还是大幅度下降,大家生二胎三胎的意愿并不强烈,有的人甚至丁克还有的连婚都不愿结了。

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

人口出生率篇十四

分省份来看,去年3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分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

其中,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8月18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在新生儿监护室工作。新华社图。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广东流入人口多,占常住人口比重比大,且流入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些人正处于婚育阶段,因此出生人口也多。同时,广东人口基数大,按比例算,出生人口总量也会比较大。另一方面,广东不少地方比如粤东的潮汕、粤西湛江、茂名等地,虽然这些地方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降,但是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