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四篇)

2022年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6:04:50
2022年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四篇)
    小编:admin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篇1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

2何 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1999.4

3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崔 凯。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5 余鹏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篇2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性别

(2)性格

(3)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对未来目标

(5)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恋爱幸福感

(7)幸福程度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家庭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与父母的和睦程度,调查显示,只要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治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篇3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结果篇4

近几十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的美化词,现在的中国国情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主义岌岌可危。

也有人说这几十年来,中国愈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走了社会中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人们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么在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们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⑵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00元组、2001—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0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