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影文学剧本篇一
文学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由剧作者完成,是未来电视剧的框架,对未来电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等作出明确规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况下每集电视剧的长度加上片头片尾播映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写成剧本大约一万五千字到两万字之间,包含的场景多则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则十几个乃至几个场景。也有较长的,如最近播映的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每集长度达九十分钟以上。有些系列短剧,每集长度不过二十多分钟,写成剧本也不过六七千字左右。
在对剧本的要求上,剧作者与导演视角总是有所区别,剧作者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剧本有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导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剧本的情节和结构,讲究视觉效果,其文学色彩在拍摄中往往会被剥离开去,剧作者与导演对剧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两种文学剧本样式,一种偏重文学性,另一种则偏重镜头感。
1、偏重文学性的剧本
特点: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阅读的文字读物。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内容暗示出来。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后。
伦敦,泰唔士河畔,码头上。
冬天的伦敦,细雨中,浓雾渐渐散开,但湿气还是时时扑面而来。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着深灰色长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着礼帽,衣领也都翻立起来。他右手挎着一把长柄雨伞,左手捧着一束鲜花。一旁,站着刘叔和,也是一身御寒的衣着。
一会儿,一辆黑色小车驶近,停下,陈西滢从车窗内探出头来,抬手向徐志摩打了个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车停好。”说完,小车慢慢向停车场驶去。
停好了车,陈西滢向着徐志摩、刘叔和走来。
徐志摩: “来,来,西滢兄!叔和,这位就是陈西滢先生,说好了今天介绍你们见面的。”
刘叔和走向陈西滢:“久仰,久仰!志摩早就说了,您是大名鼎鼎的吴稚老、吴稚晖老先生的外甥!”
陈西滢: “叔和兄的大名,我陈西滢也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相识,十分荣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都那么客气做什么?以后,大家还要互相关照才是。”
刘椒和: “我们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 了。
不,这话不对,志摩的家眷一会儿就到,他不算沦落人了,不与我们为伍了!”
2、偏重于镜头的剧本
特点:
(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无可读性。
(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
[示例二]
(1)校园(外 日)
俯看,浓郁的树木,古色古香的建筑。
越过大片树林,看见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杨柳依依。
湖畔的长椅上,相依相偎的恋人,埋头读书的学生。
对面,几幢红砖大楼,由远而近。
(2)机房(内 日)
齐雪竹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看着着电脑屏幕。
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跳动着。
屏幕上出现一行行英文字母。
齐雪竹看着屏幕低声念着。
字幕:齐小姐:我们已于4月16日收到您寄的电子邮件,您在信中回绝了我校给您提供的入学机会及奖学金,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祝您好运……
齐雪竹呆呆地看着屏幕,抬起双手,插进自己头发里,摇着头,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语:天啦,这到底怎么回事……
声音越来越大,在大楼里回响。
(3)教室(内 日)
萧锋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在我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包含了中国人全部的道德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别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说……
呼机的响声。萧锋住口,皱着眉头往下看着。
台下,学生们回头看着,目光集中一个学生身上。
学生满脸通红,低头把呼机关上。
萧锋淡然一笑:譬如说,假如你是个老师,此刻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是你,那你肯定不希望听到这种声音。
教室里又响起了呼机声。
萧锋停住嘴,皱起眉头,看着底下的学生:谁的呼机?肯不能关掉?
学生相互看着,有人摸出呼机来看着。
萧锋神色严厉:把呼机都给我关掉!
有学生笑着:老师,是您的呼机!
萧锋伸手往腰间一摸,把呼机拿出来看了看,尴尬地笑了笑:哦,对不起!
学生们看着萧锋,哄笑。
(3)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作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风在尖声呼啸,宛如鬼啸。远景。小男孩匹普沿着河口岸边跑来,他沿着弯曲的小道跑向摄影机,摄影机用跟摇镜头拍摄。小道旁边竖着一个把犯人尸体示众的绞架,匹普经过绞架时抬头看了一眼。渐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着一束冬青枝,爬过倒塌的石墙。当他从墓地和老坟旁边走过时,摄影机跟着他摇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块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摄影机继续摇拍——现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坟前,风还在呼啸。匹普拔掉一棵凋谢的蔷薇丢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后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坟顶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树枝的折裂声。
(二)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亦称导演剧本或导演台本,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将电视剧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剧本。
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将未来电视剧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文字,就成为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项目。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电视剧全面设计和构思的篮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保证摄制工作的计划性。
我们把[示例二]改写成分镜头剧本,从中体验一下两种剧本的不同差异,也可看出编剧与导演不同的视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称为镜头纪录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任务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纪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英尺数。它的格式与分镜头剧本基本相同,但对场景只作简略提示
电影文学剧本篇二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蒙太奇
一、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是指电影剧本,主要是为拍摄电影而提供的脚本。它必须符合电影视觉画面的要求,具有电影艺术所固有的特性。
二、电影的分类:
大体上分三大片种:新闻记录片、科学教育片、故事片。(故事片又分传记片、惊险片、喜剧片、艺术片、儿童片、体育片等等。
三、电影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
1、文学首先得服从电影艺术的需要,遵循电影艺术的规律,用电影的思维,文学的方法将这种思维及结果表现出来。除了在一定的篇幅内叙述一个故事外,还要求用具有视觉造型的画面语言来叙述故事的。所以,写电影剧本,需要首先考虑电影的视觉造型性。造型性指的是电影作者所写的形象,是能够在银幕上表现的。
范例:
“在不平凡的道路上走着一个不平凡的人。” “他到处都遭到冷淡和歧视”
这些句子是很难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究竟是怎样的“不平凡”、怎样的“冷淡”“歧视”是不可捉摸的。
而夏衍<的祝福》“四太太继续念着佛,将祥林嫂上下打量着,祥林嫂显然已经在阮大嫂家收拾了一下,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四老爷抬起头来,冷冷地看了一眼,忽然看到她头上扎着白头绳,皱了皱眉,显然是讨厌她是个寡妇。”《祝福》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 1978 年版 , 第 9 一 10 页)这一段描写;视觉形象是很清楚的,这些描写都可以在银幕上显示出来。
另外,电影是活动的视觉艺术,因此,电影剧本的视觉造型不是景泰的,而是不断活动的画面。初学写电影剧本的同学,应重点考虑自己笔下字里行间写没写出实在的视觉造型形象,所写的东西,能否在银幕上通过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2、时空综合性
电影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主要是指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时间艺术主要指文学、音乐等。它们是线性发展的艺术。
空间艺术一般指绘画、雕塑等艺术。它们是一种“面式表现法”既在瞬间,把整个场面同时托出,但不能表现出形象形象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
电影综合了这两种艺术,成为一种时空复合体。
在银幕上,不但可以一览无余地表现出任何场面,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场次。戏剧也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但戏剧由于主要是语言的艺术,时空的运又受到舞台的很大局限,因此,不能象电影那样享有充分的自由。电影继承了文学从发展中描写生活的形式和从时间上组织情节的手法,又继承了绘画一瞬间的构图形式和从空间上安排细节的方式, 这就使得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而且有造型艺术上的特征。
在时间方面,可以延长、缩短、停顿、闪回等等。人物从中年到老年,一个镜头代表了几十年,这是时间的“缩短”,放映时间都不足两小时,可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在时间上“延长”。《天云山传奇》中,宋薇对往事的回忆,既是“闪回”,又包含着时间的“停顿” 和“延长”,回忆往事的画面是漫长的,而思索就发生在瞬息之间。
在空间方面,可以把画面距离拉长或缩短,也可以创造出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空间。科幻片自不待言,就是反映生活的故事片,也是经常运用假定性空间,将人物、环境从不同角度给予绘画、雕塑般的处理,从而使电影获得高于生活真实,高于其他艺术的强大的 1 艺术感染力。
3、蒙太奇特性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蒙太奇的原义是构成、装配的意思,引申用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在电影制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组成一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理解的影片。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所掌握的最重要的造成效果的方法之一,因而也是编剧所掌握的最重要的草成效果的方法之一。
★ 蒙太奇使电影拥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形式,从而区别于戏剧艺术。电影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迫近电影画面。爱森斯坦说:“蒙太奇的力量就在于:它把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过程中,使观众也不得不通过作者在创造形象时所经历过的同一创作道路。”(《爱森斯坦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367页)
★ 其次,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如生活中常见的同时发展的事,在电影中也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使同时发展的的不同画面交替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之产生和实际生活相似的印象。
★ 另外,应运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剧受时空限制,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时空来。可以将现实时间剪短或拉长,把那些具有意义的和具有特征的东西突出或延长,构成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新时间,使电影内容更加凝练和深刻。
但是,对电影剧作者来,不仅要了解电影的蒙太奇特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电影创作中学会“蒙太奇思维”。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认为,这就是电影的形象化能力。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卓别林的影片《流浪者》为例:“第一个镜头是在监狱的大门外,一个看守人走出来贴了一张通辑告示;下一个镜头: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在河里游完泳上岸,发现衣服不见了,放在原地的是一套囚服。再下一个镜头:在一个火车站上,别林穿着一条过于长大的裤子朝摄影机走来。”希区柯克认为,这三个镜头之所以能把故事的内容讲述得那样清楚,主要是因为剧作者具有电影的形象化能力。因此,小说家用文学语言去叙述;戏剧家注意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塑造形象;而电影剧作者则必须懂得如何从无限的丰富的生活素材中,发现和选择出那些通过组接而能够清楚、生动地表现他的全部思想意图的画面。
四、电影文学的写作技巧 电影文学的写作技巧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一讲电影剧作的蒙太奇技巧和电影剧本的描写、修辞的技巧。
1、电影剧本的蒙太奇的技巧
掌握电影的蒙太奇连接手段,对于初学者来说,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1)、人物蒙太奇。
就是利用同一剧中人的出画和入画,来巧妙地改变场景。范例:
故事片《海霞》中,方指导员教小海霞识字,镜头从两人中景推成方指导员近景,海霞出画。下一个镜头是小海霞近景,她正坐在桌前朗读,镜头拉开,场景已由医院变成海霞的家。
范例:
故事片《小城春秋》中,主人公吴坚被国民党严刑拷打后,在刑讯室倒下。下一个镜头就是吴坚倒入牢房之中。这种人物蒙太奇技巧,干净利落,节奏明快,富于戏剧性,它是一种连接两段戏或不同场景的艺术技巧。
(2)物件蒙太奇。
★这是通过电影中的某些道具或物件,把不同场景的戏连接起来。范例:
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中,列宁为揭露加米捏夫等人的叛徒行径,伏案疾书《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接着的镜头是这封信登在《真理报》上;下一个镜头是报纸传到工厂,工人在群众大会上读报。紧接着的镜头变为“阿英乐尔”巡洋舰上,水兵们在甲板上读报。以后,又转为前线战壕里士兵们读报的镜头。这里的物件式蒙太奇联接法,既简洁又生动地把列宁起草的这一文件的历史意义表现出来,同时又概括地表达出这封信在群众中造成的巨大影响,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做了铺垫。
★ 物件式蒙太奇,还可起到引出回忆的作用。范例:
故事影片《巴山夜雨》中,l3号船舱里,秋石手捧野菊花凝视着。接着的画面上出先了前几年前的秋石,他手举着一束野菊花晃动着,在他的前面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她手里也举着一束野菊花,飞快地跑着„„。这种物件式蒙太奇连接手法,在电影中曾经较多地被使用。现在看来已经老土了,但曾经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
(3)、呼应式蒙太奇。
也就是“说曹操,曹操到”的镜头连接法。即一个镜头说到什么人或事物,下一个镜头马上就出现什么人或事物。这种蒙太奇前呼后应,转接自然、紧凑明快,在中外电影中广用,迄今不衰。
范例:
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开头一场戏里,两处使用了呼应式蒙太奇:第一次是敌军官说:“上校冯迪彼斯已经到拉热窝,”接着便是萨拉热窝的俯拍全景。第二次是上校冯迪彼斯对中校彼索夫说:“据我知道,瓦尔特就在附近这一带活动!”话音未落,镜头一转,“轰隆”一声巨响,一座大桥飞上天空,游击队树林中跑了出来,一个队员叫道:“快跑!瓦尔特!”这两个呼应式蒙太奇,第一个既呼人又唤地,第二个既呼人又唤事。这样一来,即介绍了人物,又转换了场景,剧情也有了变化,并省略了其间一切不必要的过程,显得爽利而紧凑。
(4)、并列式蒙太奇
也叫交替式蒙太奇式平行式蒙太奇。这是将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连接起来,使观众好象同时看到了两个以上平行发展的事物,造成气氛 , 加强悬念。
范例:
影片《南征北战》中,我军高营长率部队向摩天岭挺进,敌张军长也带兵强占摩天岭,镜头交替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增强了紧张气氛。
范例:
《卡桑德拉大桥》整部影片的结构都是用这一方法:日内瓦驶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与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楼内的工作交替出现。而在列车上,影片同样运用了并列式蒙太奇,同一时间里,一边是“登山运动员” 在车壁上逆风向车头移动;一边是作家简妮特将引爆煤气罐的导线找出,浸在酒精中;一边是迦伯伦医生、警长等手持冲锋枪与敌人相持。这里,三处同时发生的行动,交替组接起来,使观众紧张感倍增。
(5)、错觉式蒙太奇。
就是上一个镜头故意暗示出下一个镜头,而下一个镜头却与暗示相反,这种手法主要利用观众心理上的反差取得一种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范例:
法国影片《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中:当白人种族主义者在四处搜捕与丽茜同车的黑人时,一个镜头是酒吧间,人们在喝酒、跳舞,突然一个白人跑进来狂叫:“他给抓住了。” 3 室内的人蜂涌出去,接着的镜头是一辆卡车拉着捆住的黑人在急驶,这时观众都以为真的抓到了那个黑人,都在为他担心。但事后观众看见,被捕的是另一个黑人。这个错觉式蒙太奇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造成悬念,同时也起到了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
范例:
《蝴蝶梦》中,影片开始不久,克西姆神情肃穆地站在崖边,崖下是万丈深渊,观众以为他要自杀,心情不由得为之一紧,但随即知道,他只不过是被眼前景物勾起往事。但这里产生的错觉,起了吸引观众的作用,使其产生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
(6)、相似性蒙太奇。
就是将前后两个镜头,根据其相似之处加以连接的方法。它可以是形体的相似,动作的相似,心理相似,也可以是物件的相似,音响的相似,色彩的相似。还可以是画面结构的相似。
范例:
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中,前一个镜头是瓦尔瓦拉在婚礼上看着桌上的鲜花。后一个镜头是村外正在怒放的鲜花,表现了她无比幸福,心花怒放的情感。
范例:
《城南旧事》中,从英子家的油灯过渡到疯女人的火炉。范例:
日本影片《砂器》中,前一个镜头是和贺英良指挥乐队,他的手高高举起,随着音乐旋律又有力地向下甩去。紧接着的镜头是童年,秀夫正高举木棒向富家子弟打去。这是动作相似的蒙太奇连接,不但叙述了剧情,而且揭示出深刻的内洒。
(7)、对话式蒙太奇。
这是将上一镜头中某个人的话语,巧妙而自然地连在下一镜头中的另一个人的话语上,这就往往使相隔了一定时间的两段剧情,转换得流畅自如,而且平添一种趣味。
范例:
影片《创业》中,姚云朗兴奋地向华程报告油井出泊的消息,华程激动地说:“通知章总!” 一一 “我认输了!” 话好象是章总向华程讲的。镜头一转,原来是章易之在田家庄地质所诚恳地对姚云朗在说。
范例:
《槐树庄》中,前一个镜头是郭大娘屋里,当听说刘志成请假不出席党的会议时,忧虑地说:“他又请假!一一又是什么事儿啊 ?”紧接着的镜头是刘志成蹲在房顶上,手拿瓦刀说:“我那萝卜还没刨呢„„开会什么事?”立在街上的郭大娘仰面回答道:“今天这个会重要,传达总路线。”这里省略了郭大娘去找刘志成开会的经过,使笔墨显得十分简练。
(8)、细节式蒙太奇。
它着重在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它充分运用表现细节的画面,在特写与特写的连接中,强调、突出这一细节的内洒。
范例:
故事片《牧马人》中,描写许灵均结婚的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特写:一支红烛燃烧着,李秀芝对着镜子梳头,她沉浸在梦幻般的幸福中,接着的镜头还是特写:一支点燃着的红烛,许灵均穿着一件半新的灯芯绒上衣。下一个镜头还是特写:门框上方已贴好一个红纸剪的鸳鸯。秀芝又贴上一张,她深情地看着。这些细节组接在一起的含义超过了两个镜头本身之和的意义。因为它诱发了观众的联想。
2、电影剧作的修辞技巧
电影剧作中,不仅要把形象表达得准确、清楚,还应该做到生动、有意境,让人看了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不同的内容,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效果,这就 4 是电影的修辞问题。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些电影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九类。
(1)、电影的比喻。
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比喻运用得很多。一个人非常高兴,便把这种心情比作鲜花,说成“心花怒放”。电影的比喻是借助两个画面的相似点,突出画面的本质特征,给观众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范例:
在影片《红旗谱》中,当朱老忠将运涛下狱的消息告诉严志和时,志和一怔,手一松,油灯落地,一片漆黑,它暗示严志和的心,亦如落地油灯,一片黑暗。
(2)、电影的比拟。
就是将有生命的东西当做无生命的东西来表现,或将无生命的东西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种修辞手段使电影能将许多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观众展开想象的翅膀,对电影所表现的形象产生鲜明的印象。
范例:
在科普片中讲解病毒和药铺对人体的不同作用时,就采用动画塑造两种拟人的形象来比拟:代表病毒的人凶恶残暴,危害人体,代表药物的人勇敢善良,战胜了病菌。这种生动活泼的形象,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有利于少年和儿童的理解。
范例:
在科教片《生命的秘密一一人工合成胰岛素》中,以穿戴不同的人的排列、连接,来比拟说明胰岛素分子链的结构、人工合成原理和合成经过。
(3)电影的夸张。
就是通过对人物或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渲染铺张,以达到加深观众印象,引起观众的联想,深入揭示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艺术效果。
范例:
在戏曲片《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朦胧睡眼里,只见一个穿着红袍的小徐九经要他秉公而断,一个穿着紫袍的小九经要他权衡个人利害。这些极度的夸张手法,形象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另外,夸张在电影喜剧片中更是广泛地加以运用,范例:
在美国影片《大独裁者》中,卓别林扮演的希特勒演说时,愈吼愈歇斯底里,甚至连麦克风都弯折下去了。夸张还常常通过梦境、幻觉来表现。
范例:
如在故事影片《喜盈门》中,张英一下缩得很小,仁芳变得如同巨人挡在门外。(4)、电影的双关。
就是利用电影画面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意使画面同时兼有两种意思。在电影中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可使内容表达得更含蓄、丰富,也可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范例:
在影片《如意》中,描写金绪文与石义海的一次约会:鼓楼斜阳晚照,湖上箫声悠扬,远方是正在游玩的青年男女。金绮文微笑着说:“这晚景真好!”此处“晚景”既是指夜暮黄昏,人景交融的美,又双关着这对迟暮恋人的幸福生活。
范例:
在影片《牧马人》中,董宽、郭蝙子等牧工以草情不好需赶马上山为由,使许灵均躲过专政队的批斗,出发前郭蝙子往那张“勒令”上撒尿。这一画面表面上是解手,而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牧工们对极左路线不满,收到了幽默风趣的效果。
(5)、电影的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画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便更鲜明地刻划事物的不同性质,状态和特征。
范例:
电影《打击侵略者》中,前一个镜头表现美伪军为了夺路,几乎火拼,紧接着的镜头是中朝人民军有秩序地、雄纠纠气昂昂地前线线开拔。
(6)、电影的省略。
人们常说电影是省略的艺术,就是说:编剧要对电影的主要部分进行精雕细刻,而将其次要部分省略掉,调动观象力去补充。如描写电影主人公的成长 只需要通过三四个迭化镜头:婴儿诞生——童年或少年一一青年时代„就可以表现出这个孩子长大了。
范例:
我们在银幕上经常看到,一颗种子落地,第二个镜头叠化,这颗种子正发芽开花。这就表示时间已过了几个月。春天的桃花,变成夏天的绿叶,接着绿叶凋零,寒校林立,雪花飞舞。这是从春天到冬天,这就是时间的省略。同样,远涉重洋,飞越欧洲,也可用省略的方法,通过三四个镜头表现出来。
(7)、电影的反复。
指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反复出现,如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反复,情节的反复,还有场景、细节等反复。电影的反复具有强调、渲染、加重情节细节分量、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范例:
意大利影片《罗马十一点钟》,它描写数百名失业的青年女子,为了获得一名打字员的职务,挤在楼梯上争相应试,最后梯毁人亡。这部影片运用了首尾反复的手法深化了主题。影片开头是一个小姑娘大清早就等在那里应试,而结尾,也就是在发生这起 惨事件后的第二天,仍是这个小姑娘继续等在那里。这就是说,危楼的死亡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长久的失业和饥饿。
此外还有细节的反复,范例:
《林则徐》中的“八千斤” 大炮,在影片中出现了十六次。它连接着剧情的发展,连接着主人公林则徐、关天培的命运,连接着电影的主题一一-鸦片战争的发生与失败。观众随着大炮的兴建而高兴,随着大炮的毁灭而悲哀。
(8)、电影的排比。
就是把画面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烘托气氛,增强气势,把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范例:
在描写影片中正面主人公牺牲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排比镜头:天空中乌云翻卷、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狂涛巨浪等镜头交织在一起,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9)、电影的铺陈
就是有意用一些画面渲染、突出某些事、景、情,从而使观众入情入境,深入认识这些事、景、情的意义,引起观众内心的极大共鸣和感情的激动。
电影文学剧本篇三
微电影文学剧本
《融冬》 剧中人物:
向海东;(男)24岁,监狱监管民警、工作热情、爱岗敬业、勤奋好学。
监狱长:(男)55岁,政策水平高。思想境界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公正廉明的监狱领导。
陈晓琴;(女)23岁,向海东的战友、热情大方、美丽端庄、心细、思维敏捷。
王彪:(男)24岁,服刑人员、监号:4414、性格偏执、因暴力伤害罪入刑5年、文化教育程度低、法盲。
王彪妻:(女)20岁,成交社区“干居民”、育有一子三周岁、无业、朴实、勤劳、是王家的顶梁柱、文化水平低。
王彪母:(女)60余岁、农民、少言少语、体弱多病、满脸愁容、胆小怕事。
向海东母亲:60余岁、退休老教师、慈祥、善良、但患有多年的心血管病。
其他:
监狱干警若干、社区领导、民政干部、救济部门、干部群众。
时间:当下、(注:正是王彪服刑期内)地点:贵州省海子监狱。
【起幕】 第一场 【人物】
向海东、陈小琴、陈母、陈妻。【地点】
县人民医院、雨夜。【镜头一】
疾驰的120救护车,拉响车笛将一位老人送进急救室,医务人员忙前忙后,一切按紧急程序进行着……
海东妻子急匆匆的再次拨打向海东的电话,手机回应无应答。【镜头二】
向海东与战友陈小琴在给王彪母亲家盖漏雨的房顶 【镜头三】
医院急救室、海东母上呼吸机心电图显示心率变化,着急的海东妻又再拨打电话 【镜头四】
海东与陈小琴帮助王彪母亲堵了漏雨房顶一脸高兴,回到堂屋才发现手机响,海东接听、声音的一头是监狱长打来的电话:
监狱长:海东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海东:报告监狱长,我与陈小琴在服刑人员王彪家帮助落实。【镜头五】
向海东先笑,然后变得焦急之后一手拎包,一手拉着战友陈小琴的手往外一冲消失在雨夜中
【镜头六】
王彪母亲与王彪妻子一个端出姜汤一个端着热水盆表达感激之情,已见不到二个人的身影
【镜头七】
医院室内:向海东隔着玻璃往里看,只见白发的母亲躺在摆放着各种医疗设备的床上,此刻的向海东脸上流下不知雨水、汗水、泪水,一旁坐着生气的妻子和安抚中的战友陈小琴 【镜头八】
就在此时,陈小琴手机铃声响了,她一听是监狱长的电话,于是她急忙找地方回听电话,这一切恰好被转过身来的向海东看在眼里 【镜头九】
陈小琴回身正好与向海东四目相对,向海东预感单位有事发生,但陈小琴还未开口撒谎,向海东警觉一定是4414号犯王彪 【镜头十】监狱医务室内(同夜)
一个头包白纱布满脸淌着血污身着囚服的犯人正在床上大喊大叫:我要出去,我要看我儿子歇斯底里的哭闹着,此时,还是一身湿衣湿裤的向海东陈小琴正在一边与另外的干警了解当时的情况
第二场
【镜头十】监狱长办公室(次日上午)监狱长在仔细的听完向海东陈小琴的汇报后,监狱长脸上露出了一些宽慰,但同时监狱长的内心里还露出了一些忧虑 【镜头十一】
监狱长:向海东我命令你,这段时间你不准离开你母亲的病房,直到你母亲度过危险期有所好转才行。至于你在王彪家进行的工作我们会找其他同志接手
向海东: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用乞求的目光和语调说:监狱长不行,这个王彪家目前的情况正到了紧要关头,虽然他儿子在我们的帮助下解决了医疗费的问题病情也有了些好转,但是他媳妇无论如何也要与他离婚,尽管我们找到了社区找到了民政救济和其他机关部门,但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如果别的同志接手又要有一个过程,届时这个王彪的情绪还会有反复…向海东把目光转向了陈小琴 陈小琴:监狱长,这个这个…
向海东提高嗓门的大声说;这个那个呢,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早把这些工作做在前头做好做实也就不会有服刑犯王彪的自残自伤的行为出现
向海东:监狱长你还是让我把这项任务完成好,至于我母亲的病我会与我妻子商量好,这件事情请领导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镜头十二】
监狱长:用信赖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的干警一句话都没有说。镜头推向窗外,一群鸽子带着哨声向天上飞过
第三场 监狱监管区
1、一队又一队的服刑人员在出操…
2、一些服刑人员在学习…
3、一群服刑人员在劳动改造
4、一只蚂蚱飞翔着落在一个监所的窗户上,镜头沿着窗外往下只见一个头上还缠着绷带,颈部吊着左手的囚犯~在一张凳子上,旁边还放着没动过的饭菜。只见这人两眼无光自言自语的说着:“我要出去,我要看我儿子….”
5、此时,监区室牢门大开,走进了一个警容威严,正气昂扬的干警,他就是向海东,他用犀利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人
6、囚犯王彪不敢对视
7、向海东:4414(喊号),王彪不敢看向海东的目光,向海东提高声调再喊:4414 王彪:立刻站了起来回答道:报告政府4414听到 向海东:怎么?还想抗拒吗 王彪:报告政府,不敢
向海东:那为什么不吃饭?
王彪:报告政府,是一点都吃不去没有胃口
向海东:你觉得憋屈是吧,娃娃生病住院没钱,老婆要找你离婚,老母亲没人供养,这都怪谁?好逸恶劳,打架斗殴,你伤害的不仅是你自己的家庭你伤害的还有现在还躺在床上的另一家,你伤害的是个和谐社会…
王彪低头不语。镜头中音乐起,向海东不同角度不同地点的镜头….还在音乐声中,向海东与陈小琴一道为服刑犯王彪家妻儿母亲的事走访不同的部门,镜头中向海东陈小琴的队伍人数在不断的增多,一张一张笑脸相迎相送。向海东在看望自己母亲的同时也没有少拿别人看望母亲的礼品拿给正在住院的王彪妻儿,监狱的干警们为王彪儿做最后的手术在筹款,钱都送到了王彪妻儿母亲的手上、妻儿母亲无尽的感激之心无于言表…镜头推向了一张张笑脸….第四场
监狱探监室内(白天)1 阳光灿烂王彪母亲、妻儿一家人带着探监的东西在焦急的等待服刑的儿子见面,王彪的小儿子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着陌生的地方,时不时的躲进母亲的怀里,突然听见叫号声,探视室房门打开,双方期待的目光同时相遇,(注:此时的王彪已没用了自伤的痕迹,在那双原来呆滞的目光中,看到了她一直想看到的希望….)2 镜头特写,王彪母亲带着泪水的笑容,妻子带着喜悦、复杂心情的泪水的笑容、并嘱咐着王彪的小儿子说:怜怜,快叫爸爸,所有的目光都聚在此刻,许久,小儿子突然叫了一声“爸爸”,王彪突然听到这亲切的音响,泪如雨下,大声喊了一声“儿子”音乐响起,在场的干警也受到了感动…在场的向海东,陈小琴的眼睛顿时湿润起来,探监室哭声一片 3 在音乐声中,母亲、妻子再向王彪诉说着什么,王彪一次次摇头。突然想起了什么,当他回头寻找着,倾情帮助他一家人的恩人时,向海东与陈小琴已在他们幸福情景中悄然离开,于是对着那道门长跪不起眼泪直流..最后王彪把面前系着的花边肚兜解下,慢慢地拿到自己的眼前,突然将自己的右手指咬破血顿时涌出,他慢慢在小肚兜歪歪斜斜的写了一字“改”
片尾(一首打动人心的音乐响起)
向海东与战友们一道爱岗敬业,又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的镜头
王彪及在监服刑犯,以另一种心情接受教育,接受技能,接受劳动改造。他的自编自演的节目,他们为重新融入社会在接受改造
监狱长在给干警们讲课,社会各界与监狱结成协作单
最后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政法系统进行着从底线安全观向监狱+社会的治本安全观的转变中迈进自身的改革
电影文学剧本篇四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
画面内容
解说词
宜宾县桂花小学座落在距县城50公里的观音镇
沙沟大山里,这是一座 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桂花小学。镜头由学校
村小。全— 拉、俯 全景拉成大全景,叠出片名,化出
大全
15”
长度(秒)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乐
音响
长度(秒)
景别 技巧
镜号 景别 技巧
音
音响 乐 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
片名:xxxxxx
镜号 长度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效
备注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 例:片名:《大山的女儿》
画面
镜号 长度
解说词
音效
内容
10’27”
学校 五星红旗第一次从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升起,没有乐曲,杨老现场声15 — 升旗 师用仅有的一台风琴伴奏,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杨老
风琴声13’40” 仪式 师眼里噙满泪花……
18’30” 采访村民 35 —(王蓉母
(采访对象:王蓉妈妈陶永秀:“王蓉能够当上老师,多亏了
亲)叠印字
杨老师的帮助,我们全家非常感谢杨老师,永远记住杨老环境声19’40” 幕 师。”)
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
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备注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1)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2)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3)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4)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电视科教片分镜头台本的创作
俗话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剧本是创作的基础。而对于科教片的创作来说,“剧本”的创作同样重要。科教片创作所依据的“剧本”我们称之为台本,这主要是由于科教片的台本具有通俗性、科学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影视故事片所用的剧本。分镜头台本是科教片二次创作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教片的质量。
科教片的文字创作有几个关键性的环节: 第一,文学稿本的创作;
第二,依据文学稿本写出分镜头台本的再创作;
第三,在拍摄和编辑过程中分镜头台本的修改与完善,而文学稿本则为整个创作打下了基础。
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中所接触到的文学稿本来看,科教片的文学稿本一般是由某个学科的专家、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或者是熟谙教学方法、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提供的,多为讲稿、科研报告、课题总结,或者是科研资料,当然也有比较规范的文学稿本。所用语言也多为书本语言、专业术语等,并不适合屏幕再现。这就要求导演具有较高的分镜头台本的再创作能力。
而分镜头台本则是依据文学稿本再创作的、并且划分出了一个个镜头的、可供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编辑用台本。分镜头台本不是对文学稿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学稿本基础之上进行了影视语言的再创作,把抽象文字描述向具体视觉形象进行转换,所以它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可视性。
根据电视媒介传播的特点和科教片的受众与任务,科教片文学稿本向分镜头台本的转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书面语言口语化
书面语言虽然具有语法规范、用词准确和逻辑严谨的优点,但是并不适合完全照搬到屏幕上,电视语言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就是口语化,要让观众感受到平易近人的、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寸草遮丈风”、“见苗一半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各地农谚及诗情画意的语言,这些生活味浓郁、口语味十足的语言,可以大大缩短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2、专业术语通俗化
在科教片的稿本转换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专业术语过多。由于科教片尤其是农业科教片针对的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太多的专业术语会对他们理解影片形成障碍。所以,在分镜头台本写作时,要尽量把专业术语、科学名词用比较通俗的、大部分观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影片的教育和科普作用。
3、科研数据图形化
每部科教片都有明确的教学性和科学性,片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术语和数据。所以,在分镜头台本的写作过程中,如何将枯燥、呆板的专业名词和科研数据形象化、视觉化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重要转换。比如很多表现科研项目对比关系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影片所叙述科学内容的核心,必须在影片中呈现。采取什么方法呢?如果简单地以表格的形式叠加在图像上,由于数据较多,观众不易在短时间里看清楚。所以,可以采用柱形图、饼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发挥图形比较直观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地帮助观众对枯燥科学数据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的数字资料必须用表格来表现,那也应该通过提取核心资料等方法尽量简化数据,然后将其编制成由表格标题、表头和数据构成的标准表格呈现,才能有利于观众的理解。
4、要点内容标题化
对于科教片来说,一部影片要表现的教学或科研内容不止一两个,有的实用技术类的影片可能有多个技术要点。如何使这些内容既重点突出,又转换准确呢?———— 比如,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的技术要点在文学稿本中分散在多个段落,在写作分镜头台本时,经过编导的归纳、提炼,总结出四个技术要点。
ⅰ、条播作物与穴播作物带状间作种植;ⅱ、留茬带的种植行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ⅲ、带状间作田的带宽控制在8.4米以下;ⅳ、选择适宜的优势作物组成轮作组合.(1)把这些技术要点设计制作成字数接近的四个标题字幕;(2)利用特技使字幕快速飞到屏幕上方1/4处;
(3)在屏幕下方3/4的空间里采用两分屏画面的形式,让表现该项技术要点不同时期的两个画面从屏幕两边快速飞到屏幕中央撞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力;
(4)整个屏幕以黑色为底,为的是突出要呈现的科学内容。字幕和视频图像分别使用运动特技处理,达到了重点突出、形式活泼、信息丰富的良好效果。
5、文字叙述镜头化
在文学稿本向分镜头台本的转换过程中,创作者的脑海里应该呈现与文字符号相对应的一幅幅视觉图像,应该力图用文字叙述描绘出具体可见的画面。并且,文字叙述所描绘的画面要有充分的可拍性,即:文字所叙述的内容可以用摄像机镜头来表现,力求避免使用非常抽象和概括性的文字表述,否则就会给视觉表现造成困难。
科教片《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开始部分有一段解说词:“当地人把阴山北麓称为后山地区,这个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中段,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这里我们除了看到在农牧交错带常见的风蚀沙化现象之外,还看到了大面积的、长势喜人的作物,它们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横亘在原野丘陵之间……”。从这段文字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对位的视频画面来表现。这样,不仅使前期拍摄更有目标,也使后期剪辑更加方便和流畅。
6、规划影片的逻辑结构
在稿本转换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解决语言转换和视觉呈现的问题,还要进行影片叙事结构的谋划,即:文学稿本的逻辑结构向影片叙事的逻辑结构的转换。由于文学稿本自身的特点,它的逻辑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太适于用影视语言进行表现。
比如科教片《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文学稿本的逻辑结构就是典型的科研报告: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蚀沙化越来越严重→解决措施:采用防沙型耕作技术体系→研究方法及效果概述→提出具体的栽培模式→分别论述四种栽培模式的耕作方式、技术要点、防沙防蚀效果和经济效益→总结: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从文学本的逻辑结构看出,它对于四种模式的论述是各自独立的,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制作影片,会造成叙事结构和时空关系的混乱。经过笔者的转换,分镜头台本变成了如下的叙事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蚀沙化越来越严重→寻找原因:人为破坏?气候干旱?耕作制度不合理?(设置悬念)→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防沙型耕作新技术体系→详细介绍该体系的技术要点(共性的)→提出四种栽培模式→介绍模式1、2、3的耕作方式和适用范围及效果(个性的)→三个模式经济效益小结→单独介绍模式四(该模式与前三种模式区别较大)→全片总结。这样,就把文学稿本复杂的、存在多个并行分枝结构的科研报告转换成了简单的、循序渐进的直线型叙事结构,更加有利于影视手段的表现。
综上所述,编导在依据文学稿本创作分镜头台本时,首先要充分理解文学稿本叙述的科学内容;然后明确电视片表现的主题,并根据主题提炼出主干线索;最后根据影视创作规律将文学稿本的内容依据主干线索进行适当的删剪、合并和重组,完成分镜头台本的创作,为制作出符合影视叙事逻辑、有利于观众理解的科教片打下良好基础。
电影文学剧本篇五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
技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乐 响
宜宾县桂花小学座落在距县城50公里
音
长
度别
景巧
技
画面内容
解说词
乐
音
音响
长度(秒)
镜景号 别 巧
1全—大
(秒)
15”
座落在大拉山深处的桂花
全、俯 小学。镜头由学的观音镇沙沟大山里,这是一座村小。
校全景拉成大全景,叠出片名,化出
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 片名:
镜号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 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
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 例:片名:《大山的女儿》
长度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效
备注 镜号 度
长画面 内容
解说词 音效
注
备
10’27” 1— 学校 升旗 仪式
五星红旗第一次从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升起,没有声
现场
风琴声 5
乐曲,杨老师用仅有的一台风琴伴奏,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杨老师眼里噙满泪花……
13’40”
18’30” 35
采访村民(采访对象:王蓉妈妈陶永秀:“王蓉能够当上老
环境(王蓉母亲)叠师,多亏了杨老师的帮助,我们全家非常感谢杨老师,—
声
印字幕 永远记住杨老师。”)1
9’40”
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
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中文文库:http://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电视科教片分镜头台本的创作
俗话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剧本是创作的基础。而对于科教片的创作来说,“剧本”的创作同样重要。科教片创作所依据的“剧本”我们称之为台本,这主要是由于科教片的台本具有通俗性、科学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影视故事片所用的剧本。分镜头台本是科教片二次创作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教片的质量。科教片的文字创作有几个关键性的环节:第一,文学稿本的创作;第二,依据文学稿本写出分镜头台本的再创作;第三,在拍摄和编辑过程中分镜头台本的修改与完善,而文学稿本则为整个创作打下了基础。
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中所接触到的文学稿本来看,科教片的文学稿本一般是由某个学科的专家、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或者是熟谙教学方法、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提供的,多为讲稿、科研报告、课题总结,或者是科研资料,当然也有比较规范的文学稿本。所用语言也多为书本语言、专业术语等,并不适合屏幕再现。这就要求导演具有较高的分镜头台本的再创作能力。
而分镜头台本则是依据文学稿本再创作的、并且划分出了一个个镜头的、可供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编辑用台本。分镜头台本不是对文学稿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学稿本基础之上进行了影视语言的再创作,把抽象文字描述向具体视觉形象进行转换,所以它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可视性。
根据电视媒介传播的特点和科教片的受众与任务,科教片文学稿本向分镜头台本的转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书面语言口语化
书面语言虽然具有语法规范、用词准确和逻辑严谨的优点,但是并不适合完全照搬到屏幕上,电视语言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就是口语化,要让观众感受到平易近人的、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寸草遮丈风”、“见苗一半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各地农谚及诗情画意的语言,这些生活味浓郁、口语味十足的语言,可以大大缩短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2、专业术语通俗化
在科教片的稿本转换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专业术语过多。由于科教片尤其是农业科教片针对的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太多的专业术语会对他们理解影片形成障碍。所以,在分镜头台本写作时,要尽量把专业术语、科学名词用比较通俗的、大部分观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影片的教育和科普作用。
3、科研数据图形化
每部科教片都有明确的教学性和科学性,片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术语和数据。所以,在分镜头台本的写作过程中,如何将枯燥、呆板的专业名词和科研数据形象化、视觉化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重要转换。比如很多表现科研项目对比关系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影片所叙述科学内容的核心,必须在影片中呈现。采取什么方法呢?如果简单地以表格的形式叠加在图像上,由于数据较多,观众不易在短时间里看清楚。所以,可以采用柱形图、饼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发挥图形比较直观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地帮助观众对枯燥科学数据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的数字资料必须用表格来表现,那也应该通过提取核心资料等方法尽量简化数据,然后将其编制成由表格标题、表头和数据构成的标准表格呈现,才能有利于观众的理解。
4、要点内容标题化
对于科教片来说,一部影片要表现的教学或科研内容不止一两个,有的实用技术类的影片可能有多个技术要点。如何使这些内容既重点突出,又转换准确呢?———— 比如,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的技术要点在文学稿本中分散在多个段落,在写作分镜头台本时,经过编导的归纳、提炼,总结出四个技术要点。ⅰ、条播作物与穴播作物带状间作种植ⅱ、留茬带的种植行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ⅲ、带状间作田的带宽控制在8.4米以下———— ⅳ、选择适宜的优势作物组成轮作组合———— 首先,把这些技术要点设计制作成字数接近的四个标题字幕;第二,利用特技使字幕快速飞到屏幕上方1/4处;第三,在屏幕下方3/4的空间里采用两分屏画面的形式,让表现该项技术要点不同时期的两个画面从屏幕两边快速飞到屏幕中央撞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力;第四,整个屏幕以黑色为底,为的是突出要呈现的科学内容。字幕和视频图像分别使用运动特技处理,达到了重点突出、形式活泼、信息丰富的良好效果。————
5、文字叙述镜头化———— 在文学稿本向分镜头台本的转换过程中,创作者的脑海里应该呈现与文字符号相对应的一幅幅视觉图像,应该力图用文字叙述描绘出具体可见的画面。并且,文字叙述所描绘的画面要有充分的可拍性,即:文字所叙述的内容可以用摄像机镜头来表现,力求避免使用非常抽象和概括性的文字表述,否则就会给视觉表现造成困难。———— 科教片《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开始部分有一段解说词:“当地人把阴山北麓称为后山地区,这个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中段,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这里我们除了看到在农牧交错带常见的风蚀沙化现象之外,还看到了大面积的、长势喜人的作物,它们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横亘在原野丘陵之间……”。从这段文字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对位的视频画面来表现。这样,不仅使前期拍摄更有目标,也使后期剪辑更加方便和流畅。————
6、规划影片的逻辑结构———— 在稿本转换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解决语言转换和视觉呈现的问题,还要进行影片叙事结构的谋划,即:文学稿本的逻辑结构向影片叙事的逻辑结构的转换。由于文学稿本自身的特点,它的逻辑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太适于用影视语言进行表现。———— 比如科教片《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新技术》文学稿本的逻辑结构就是典型的科研报告: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蚀沙化越来越严重→解决措施:采用防沙型耕作技术体系→研究方法及效果概述→提出具体的栽培模式→分别论述四种栽培模式的耕作方式、技术要点、防沙防蚀效果和经济效益→总结: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从文学本的逻辑结构看出,它对于四种模式的论述是各自独立的,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制作影片,会造成叙事结构和时空关系的混乱。经过笔者的转换,分镜头台本变成了如下的叙事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蚀沙化越来越严重→寻找原因:人为破坏?气候干旱?耕作制度不合理?(设置悬念)→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防沙型耕作新技术体系→详细介绍该体系的技术要点(共性的)→提出四种栽培模式→介绍模式1、2、3的耕作方式和适用范围及效果(个性的)→三个模式经济效益小结→单独介绍模式四(该模式与前三种模式区别较大)→全片总结。这样,就把文学稿本复杂的、存在多个并行分枝结构的科研报告转换成了简单的、循序渐进的直线型叙事结构,更加有利于影视手段的表现。综上所述,编导在依据文学稿本创作分镜头台本时,首先要充分理解文学稿本叙述的科学内容;然后明确电视片表现的主题,并根据主题提炼出主干线索;最后根据影视创作规律将文学稿本的内容依据主干线索进行适当的删剪、合并和重组,完成分镜头台本的创作,为制作出符合影视叙事逻辑、有利于观众理解的科教片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节 文字分镜头台本的创作
一、深入理解文学剧本
二、考虑文字分镜方案
三、设计具体操作方式
四、精心撰写文字分镜头本
第三节 从文字到画面的转换
[练习题] 第三章 镜头画面的设计原理
第一节 镜头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镜头画面的分类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二、根据角度的变化分类
三、根据镜头运动的变化分类
四、根据镜头速度的变化分类
第三节 镜头画面的造型
一、构图
二、光
三、色彩
第四节 镜头画面的透视
一、透视规律
二、空间表现
三、阴影表现
四、夸张表现
第五节 镜头画面的长度
一、叙述长度
二、情绪长度
三、节奏长度
[练习题] 第四章 镜头画面组接的设计
第一节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一、符合生活逻辑
二、符合观众观看作品时的心理逻辑
三、符合艺术逻辑
第二节 常用的画面组接方式
一、静接静
二、动接动
三、静接动
四、动接静
第三节 主体动作的衔接
一、常用的剪辑手段在主体动作衔接中的应用
二、不同画面组接中主体动作衔接点的确定
第四节 轴线规律的使用
一、方向轴线
二、运动轴线
三、关系轴线
第五节 蒙太奇形式的运用
一、蒙太奇的基本功能
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
三、关于长镜头
四、蒙太奇句型
第六节 声音元素的设计
一、声音的组合形式及其作用
二、影视动画中的声音艺术处理
第七节 常见的转场方式
一、利用动作组接
二、利用出入画面组接
三、利用物体组接
四、利用因果关系组接
五、利用声音组接
六、利用空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