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想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梳理一下已经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一
通过近期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种类,以及注意的品质和注意规律的应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要求。
教学重点: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学难点:三种注意类型的差异辨别,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框架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心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出“注意”的概念——注意不是一种特定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贯穿在所有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新课:
告知学生考情:此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要把握注意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内涵,还要把握注意的品质,注意区别每一种品质的不同。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性。
举例:当我们在上课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指向,并集中于这个内容,排除其他干扰。
(2)注意的种类:
划分的标准是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笔丢到地上发生了一个声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此时的注意就是一种无意注意,结合例子对概念进行解释。)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背单词,做数学题。)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开车,打字。)(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的数目。(上课当时学生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节课保持多久的集中注意力。)注意的分配:同时把握好几个对象。(一边写字,一边听讲。)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向另一件事物。(先听讲,再练习。)。
3、总结:
注意的两个特性,注意的类型和品质是重点。配合做两到三个真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解析:答案选a。题目中提到“夜空中划过流星”,表面流星的活动引起了无意注意。在教师招聘中,对于注意这个部分的考察比较灵活,需要考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做到灵活运用。
中公讲师。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招聘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老师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师招聘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二
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的规律要服从于“学”的规律。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有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根据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理心理特点、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习的特点。五年级小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
2.认知的发展。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3.情感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4.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小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人格教育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生人格教育就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规律,利用非直接教育方式,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过程。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塑造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提高全体学生语文学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三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少年期。初中生的身体外部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初中生从依赖成人制订规范来生活的孩子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成人权利、义务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人格教育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生人格教育就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规律,利用非直接教育方式,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过程。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少年期。初中生的身体外部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初中生从依赖成人制订规范来生活的孩子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成人权利、义务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我认为做为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其它原因,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凸显。
一: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要严肃批评。
我认为做为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其它原因,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凸显。
一: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要严肃批评。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应努力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四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种类,以及注意的品质和注意规律的应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要求。
教学重点: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学难点:三种注意类型的差异辨别,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框架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心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出“注意”的概念——注意不是一种特定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贯穿在所有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新课:
告知学生考情:此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要把握注意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内涵,还要把握注意的品质,注意区别每一种品质的不同。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性。
举例:当我们在上课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指向,并集中于这个内容,排除其他干扰。
(2)注意的种类:
划分的标准是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笔丢到地上发生了一个声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此时的注意就是一种无意注意,结合例子对概念进行解释。)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背单词,做数学题。)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开车,打字。)(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的数目。(上课当时学生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节课保持多久的集中注意力。)注意的分配:同时把握好几个对象。(一边写字,一边听讲。)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向另一件事物。(先听讲,再练习。)。
3、总结:
解析:答案选a。题目中提到“夜空中划过流星”,表面流星的活动引起了无意注意。在教师招聘中,对于注意这个部分的考察比较灵活,需要考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做到灵活运用。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五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种类,以及注意的品质和注意规律的应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要求。
教学重点: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学难点:三种注意类型的差异辨别,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框架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心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出“注意”的概念——注意不是一种特定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贯穿在所有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新课:
告知学生考情:此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要把握注意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内涵,还要把握注意的品质,注意区别每一种品质的不同。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性。举例:当我们在上课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指向,并集中于这个内容,排除其他干扰。
(2)注意的种类: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划分的标准是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笔丢到地上发生了一个声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此时的注意就是一种无意注意,结合例子对概念进行解释。)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背单词,做数学题。)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开车,打字。)(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的数目。(上课当时学生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持续的时间。(一节课保持多久的集中注意力。)注意的分配:同时把握好几个对象。(一边写字,一边听讲。)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向另一件事物。(先听讲,再练习。)。
3、总结:
解析:答案选a。题目中提到“夜空中划过流星”,表面流星的活动引起了无意注意。在教师招聘中,对于注意这个部分的考察比较灵活,需要考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做到灵活运用。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六
6、7岁)和童年期(7-12岁)。
第一阶段前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年龄段划分为1岁到3岁间,主要针对儿童的空间知觉、颜色知觉和形状知觉等做分析。一方面:为及时掌握儿童对方位知觉的理解认识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方向;另一方面:儿童如果能认识大量的颜色、图形将有助于儿童识记物体特征,有益于形成生动、明晰的物体形象,也会促进儿童概括和用语言表述事物的能力发展,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源泉。
6、7岁才能比较好的掌握。
颜色知觉和形状知觉方面,从颜色视觉来看,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基本的颜色视觉能力,但儿童掌握相应的颜色词却在将近3岁以后。(比如说下图1,有两只红色的小鸟那么这个相应的颜色词就是“红色”即相应的颜色词)。
相比,由于形状与周围的事物具有更本质的联系,所以儿童对基本形状的词掌握的更早些,但并不意味着颜色视觉的发展比形状知觉的发展晚,所以对早教班孩子来说,颜色和形状认知教育应该交叉进行。
中国心理学界李文馥老师对儿童绘画心理做过一些实验事实证明,3岁半左右的幼儿基本能认识红、黑、白、黄和绿5种颜色,其他颜色只有少数幼儿认识,其中红色和黑色认识率最高。
注意力的发展方面,在这个时期,儿童注意力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上。比如,有趣的玩具和儿童喜爱的活动能使儿童玩上20多分钟。其次,注意力的发展表现在注意随意性(注意随意性即有意注意)的萌芽。这时期,成人可用语言来调节儿童的注意,注意的随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说早教课上,幼幼老师提出让孩子主动观察米老鼠的样子,进一步做提示说:“那我们在仔细看看米老鼠的头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头上是不是还长了两个圆圆的耳朵?”这两个提问的效果就是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也就是有意注意。
思维的发展方面,前幼儿期阶段,儿童开始掌握语言,因而能掌握事物的抽象属性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儿童掌握的词语数量、抽象概括水平有限,所以还不能脱离自身动作和感知觉,比如,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先想好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的有点像什么就说是什么。这种思维有一定概括性但没有逻辑性,例如,孩子将穿裙子的女性叫“小姑娘”。
社会性方面情绪、情感的发展方面,前幼儿时期是儿童情绪情感发展重要时期。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仅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而且开始与一定的心理需求相联系。例如,孩子完成一件任务时受到老师赞扬,他会感到自豪和满意,如果任务失败或受到责骂就会感到沮丧或烦恼。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影响。可以参考我的解决办法:当孩子带有负面情绪来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妨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和他的消极情绪,稍后再用说理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老师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可控性,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第二阶段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主要通过对方位知觉、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注意力的发展等来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年龄划分是3岁到6、7岁之间。
方位知觉发展方面,在幼儿时期,儿童的方位知觉参照物是他自身,还不能以他人或它物为参照进行空间知觉。比如说,孩子在某一角度看到的事物他认为站在其他角度的小朋友和他看到的一样,而意识不到其他孩子看到的事物和自己不同。
据研究发现,儿童掌握上下,左右这几种方位词的顺序为:3岁左右掌握上下关系,4岁左右掌握前后关系,5岁左右才能以自我为参照辨别左右,但不能以对面人为参照辨别左右关系,6岁没有明显变化,一般到7、8岁后才能以对面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掌握左右关系的相对性。
颜色知觉和形状知觉方面,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都是从外部特征开始,早期掌握多种颜色和形状将会促进幼儿认识能力,鲜艳的颜色对幼小儿童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幼儿认识事物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色彩知觉与人的情感有密切联系,认识颜色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他们幼小心灵。3—6岁幼儿大多容易注意物体的色彩特征;3—4岁幼儿认识并掌握十二三种颜色是没问题的。对幼儿进行颜色教学时必须了解他们认识颜色的特点和规律性,比如,由易道难,由浅到深,将辨别颜色、颜色命名和应用颜色这几个环节以先后顺序排列,适当是有机配合。
注意力方面,这个时期的幼儿以不随意注意为主(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开始有较大发展。由于言语的发展孩子越来越能根据任务的目的来维持自己的注意,注意的随意性也就提高,但孩子心理活动仍然以形象性为主,鲜明色彩和图形材料仍最吸引孩子注意。例如,孩子学习画画就是一件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活动,以完成作品为目标,对作品有一个持续的专注力。
另外,注意的稳定性受任务的特点(比如难易程度)、儿童自身的特点(比如性格,自身的自控能力等)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格的不同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而终止他们对画的注意力,停止画画。或者在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课,突然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想去喝水。”那么,其他孩子都会被这个孩子的需求打断,也随大流的告诉老师想喝水,而不能继续听老师讲课,那么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就被打断了,这就体现出孩子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
思维方面,幼儿在进行判断思维的一种形式不能根据客观本质的事物关系进行判断而是根据主观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进行判断或根据事物最直观的关系判断。例如,孩子认为云在天上飘是因为云喜欢飘,汽车停在路边是因为它累了要休息,看见刮风时树枝摇晃认为树枝摇动导致刮风。
幼儿心理的具体形象性特征在概念的发展中有突出表现。孩子首先掌握的是具体实物的概念,然后才掌握抽象概念,在实物概念中包括种概念和类概念,孩子并不一定先掌握哪一类概念,孩子有时先掌握种概念“猫、狗、小兔子”,然后掌握类概念“动物”,有时又是先掌握“类概念”如“花”,然后掌握种概念“玫瑰花、菊花、兰花”或者“红花、黄花、白花”等。先掌握种概念还是类概念取决于概念的抽象程度和概念与儿童生活关联程度。
情绪情感的发展方面,幼儿的恐惧感逐渐减少,另一种不良情绪——焦虑成了最突出的问题。焦虑情绪会破坏儿童与他人的社会关系,阻碍儿童对环境的探索,而对儿童的发展非常不利。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彩翼5岁的李佳玉,有次和她的妈妈聊天得知佳玉很怕别人笑她,对笑很敏感,以致自己发笑的时候表现的也很夸张,这是一种不良的焦虑情绪——对笑感到不安,所以佳玉表现出怕被人笑,她认为被人笑会让自己很难看,她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做事情会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行为或想法会被别人嘲笑,从而形成不敢大胆发言和表达,久而久之就变的不自信,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迁移进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方面,这时期幼儿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掌握了评价行为的标准。例如,一次国画课上,路老师想通过表扬的方式鼓励婷婷努力学习画画而惹来其他小朋友们的不满,当时在坐的小朋友撅起嘴巴嘟囔着:“又表扬她!”孩子表现的都很生气,路老师急忙对他们纷纷做解说,告诉他们婷婷小,需要多鼓励才能学习,他们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认同。这件事情可以说明一个5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正确客观的评价意识。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具有独立的评价,从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幼儿初期(3—4岁),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都是直接模仿成人的评价得来的;幼儿末期(5—7岁),儿童通过将自己与别的孩子比较,通过将不同人对自己的评价做比较,他对自我的评价就逐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他人关于自己的评价开始有了批判的态度。
第三阶段是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年龄分段是从7—12岁之间,主要是从思维发展和自我控制方面的分析。
思维发展方面,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产生了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在儿童对事物量的不变性的认识。事物量的属性依靠一种感官是无法直接认识到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除了颜色、形状和温度等外在属性,还有多少、面积、体积等量的属性。在童年期之前即3-6岁间,孩子认为一种东西排列方式或者形状改变了数量或大小也就变了。例如,我给馨怡做的一个小测验可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我给馨怡用5个颜料瓶摆出两条不同方向的线条,问她这线一样长吗?她说:“不一样!”又指着右边的颜料盒说:“我觉得这个更长!”如果是同一个测验让7、8岁的孩子来回答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这说明,此时的儿童思维还停留在知觉水平上。而进入童年期的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思维逐渐摆脱知觉制约性,他们能通过对事物变化过程的认识达到对事物量的不变性认识。但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受自身经验的局限。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七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梭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79、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考试)制度。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
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向幼儿进行粗浅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思想,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俗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05、幼儿园一般分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106、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小学)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6-7岁)。
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初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
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术)(持工学校)。
113、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117、学科课程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认识教学理论)(系统论教学理论)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12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环节。
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期)。
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
128、(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29、三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30、语言性教学法有(讲授法)(讹诈法)(读书指导法)。
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考查)(考试)。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八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应该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一切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灵,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因此,在看清目前小学生人格发展主流健康向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或为金钱所诱惑、理想模糊、贪图玩乐;或自私狭隘、孤僻封闭、固执偏面;或缺乏毅力意志,经不起一点挫折,生活上缺少自理能力,学习上知难而退,畏学、厌学、逃学……这种种现象,归结起来,都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崭新的视角进行认识,根据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智力状况、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情景等因素,通过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发现并掌握学生人格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操作策略,努力培养出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基础,具有知觉的现实性和自我的客体化、具有毅力意志、经得起挫折考验、具有广延自我、协调相融的能力。
(一)适当灌输。
人格具有社会性、阶级性。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等都不可能超脱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范畴。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培养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行为。由于儿童认识领域较狭窄。认知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贫乏,因此,对人格内核中一些深刻的理念、抽象的思想等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感易知的灌输引导。可利用视听说唱演多种媒体或方法,如诵读《中小学生守则》、《新三字经》、《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观看《礼仪课间操》录像或反映模范人物正确人生观,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完善人格的影视作品学唱《礼貌歌》等有关歌曲,听、讲故事。组织他们自己排演有关的小节目。通过这些生动的学习,受到人格教育。特别是各学科教学也应该开掘本学科领域的人格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践体验。
成就感对人格发展有极大影响。因而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环境,激发成就动机,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成就欲望得到满足,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形成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稳定品质能起到明显作用。“通过集中精力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愉快”,从而生成一种“勤奋感”。其实,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各学科教学中都可以相机进行,如在完成数学习题、作文!学会一首歌、一幅画、一项体育技能时,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愉快,教师应加以鼓励,趁热打铁,培育其自信力、自尊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此外,我们更可以有计划地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氛围。比如举办书画、歌咏、讲演、体育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他们比平时更为强烈的成就欲望,体验更甜蜜的成功喜悦,从而加大对学生的这些人格特质培养的强度和力度。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我们还可以在实践中有意识、有量度的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面临挑战,甚至受到一些挫折,以便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奋斗和努力,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在成功地掌握一些简单军事技能的同时,由于严格的训练,也锻炼其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转换角色。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归根结蒂,就是要培养“社会的人”,人格的形成本来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环境的前提介入,让儿童成为模拟的社会角色,对其人格发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担当自己向往的角色,如科学家、宇航员、作家、画家、记者、解放军战士等,顺应他们渴求的情感趋动,让学生进入角色,畅谈怎样当好所向往的角色。使之产生一种特定的角色意识,以社会角色来同化他们,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儿童的人格水平。再如让学生走上社会,到马路上做小小交通警、小小环保员、到商场当小小售货员、到地方向残疾人伸出友爱的手……直接充当社会角色。进一步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同情心、交往合作能力等。
(四)“强化”刺激。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格是可变的,并且此种变化是终生不断的。而变化的原因在于人的一生中的环境改变。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人的行为可以因产生愉快的结果被加以重复,可以因产生不愉快的后果而得以避免。其间,“强化”是最重要的因素。因而,教师只要把握强化程序,运用恰当的强化物,就可以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运用强化理论,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诸如守纪,关心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等等时,我们应及时强化、赞赏、表扬、表示关注、抚爱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这些适当的强化物,使他们产生愉快感,来巩固这种良好行为。教师通过抓住学生身上点点滴滴的良好人格表现,及时强化,以逐步形成其健康人格。
(五)行为矫正。
对已经出现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不良人格表现加以矫正。例如对于某些儿童的攻击(挑衅)性行为,可以采用不理睬、不关注等消极强化,使他们得不到愉快的结果(如成人的赞赏),从而使这些行为逐渐消退、避免,也可以采取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而使其改正自己的行为。行为矫正,也可从满足人的正常需要来施行。
人类有一些本能化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从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几个渐次提高的“层梯”,一旦各层次需要直至自我实现需要得以满足,那么其人格发展就到达了一个最完善的境界,否则就会产生某些人格缺陷。
不少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提高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摆在我们老师的面前。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在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物理学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物理学科教学策略研究”就是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经验为参考,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中小学认知与发展篇九
作者:蒋淑君(小学语文。
一、抓住课堂的引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要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跟现在要学习的知道有联系,使原有的知识起到对现有的知识的铺垫,过渡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探究性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开拓、扩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从“统一”之中求“发展”,在“发展”之中见“统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不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比较、判断、推理的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推断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力与刻苦的能力。这样做更接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发展规律。老师通过这样不断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对提出不同思路的学生能要多鼓励,以提高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路要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不能怕在课堂上耽误时间,而不分析错误之处。老师经常这样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的。使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注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榜样、不断的渗透英雄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
教学过程面对的是人,而且需要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试想一位与学生没有感情的老师,学生能配合好吗?所以老师要在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完成。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才能完成,如果同事给你出难题,领导给你使绊子,你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所以老师要谨慎的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给学生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注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及领导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