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何时使用篇一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健康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与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样,剖宫产孕妇会担心手术引起疼痛或者恐惧手术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及止痛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手术效果、麻醉方法等,消除患者怕痛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2.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接受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护士长24小时内向患者自我介绍。
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健康及心理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器官功能等。
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
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各种治疗、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测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1).注产妇左侧卧位,注意休息。(2).听胎心音1次/小时,胎心监护1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少于十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各项检查、检验、备血、备皮、皮试等落实到位,符合要求。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尊医嘱认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进行每项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来争取产妇配合。同时做好技术工作,住其多关心安慰产妇,多方面给予产妇支持和照顾,消除其思想顾虑,更好的配合手术。遵医嘱灌肠、放置胃管及尿管,禁止饮食,准确及时给与麻醉前用药、更衣。
手术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择期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充分,可有专门护士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前一日晚餐少食,保证良好睡眠,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技术,给予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尿路感染,遵医嘱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药物。对急症剖宫产病人,应快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可有几名护士共同配合,以争取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宫缩及胎心变化,并注意安慰孕妇。
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取下假牙、发卡、饰品等。
责任护士将患者的病历、b超单、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等一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双方签字。
术中护理
1.给产妇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
手术室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式。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机器噪声,保持环境安静。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要一丝不苟,操作快、准、稳,避免机械性刺激,热情周到,边操作边解释,多沟通使产妇获得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胎儿娩出处理好后,把新生儿抱给产妇看,并与之身体相贴,告之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完毕后平卧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应将患者右髋部垫高,或者将手术床轻微左倾,给予吸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3.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1)麻醉导致机体保护性防护机制减弱,手术中易导致体温偏低。因此,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应对产妇进行皮肤表面保温,术中持续监测温度变化,并经常观察其四肢末梢的温度情况,及时做好各项保暖工作。(2)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40%~60%,这样可以减少寒冷刺激和热量散失。(3)手术开始后,除手术部位暴露外,病人其他部位均应用电热毯、棉被、棉裤腿等辅助措施保暖。(4)术中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纱垫,冲洗液、静脉输液等适当加温至37℃左右,减轻寒冷刺激。4.预防出血性休克
剖宫产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所以剖宫产术前输液时即选用输血器,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 观察出血量,适时进行输血。胎儿取出后立即用促宫缩的药物,减少失血量。术后护理
1.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使其并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2.患者的体位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8小时,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后即可靠枕。嘱其勿抬头、摇头,有呕吐现象时头可偏向一侧,并早期进行翻身。常规吸氧4~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3.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疼痛性质、出入量,各种管道及切口渗血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一级护理患者每30-60分钟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发热患者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使用心电监护是要注意在绑袖带时一定要避开留置针的一侧肢体,同时避免袖带捆绑时间过长而引起上肢水肿。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神志等变化,并详细记录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出血,并做好抢救工作。
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4.术后饮食
术后6小时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禁食蛋、奶、糖等,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食,禁食以少食多餐、循序渐进为原则。若产妇术后乳汁不足,住其多食汤类,促进乳汁分泌。5.伤口的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子宫复位及阴道流血情况,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伤口每日更换敷料1次,辅以物理治疗。术后严格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宫缩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子宫收缩。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和性状,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嘱病人多饮水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剖宫产一般术后12h可以拔除导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产妇及早下床自解小便,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伤口恢复,防止肠粘连。
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按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按时更换引流袋。7.外阴护理
每天擦洗外阴一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垫。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8.母乳喂养
术后产妇怕痛,体位受限,分泌乳汁不足加上心理准备不足而影响母乳喂养,故护士应多巡视病房,随时指导母乳喂养,进行宣教,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心理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早期母婴互动即可促进母亲生殖内分泌生理功能的恢复,有可加快心理调适,促进其尽早进入母亲角色。9.疼痛护理
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无嗜睡和呼吸抑制情况及镇痛效果,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耐心向产妇解释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疼痛的规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产妇的疼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10.护理全管理
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11.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功能锻炼等,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措施落实到位。1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切口、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来院复诊。小结
剖宫产是解决某些难产最有效的手段,做好孕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严谨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良好的术后康复。
1.患者入院责任护士应介绍()、()()和(),护士长()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2.剖宫产术前()小时禁食禁水。
3.剖宫产术后需禁食禁水()小时。
4.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小时。
5.剖宫产术后()后可进食流质。
6.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周围皮肤有无()
7.术后六小时后取()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
8.术后()小时可拔除尿管。
9.术后应密切观察尿液()、()和()。
10.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和()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
11.一级护理每()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
12.发热患者()测量体温一次。
13.引流袋及尿管须妥善固定,标识醒目,避免()(),保持()。
14.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和()及(),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
15.耐心向产妇解释()及()的规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产妇的疼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
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何时使用篇二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对策。方法 8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围手术期常规用药治疗,对比不同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1.45±1.07)d,术后最高体温为(37.80±0.20)℃,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2.5%(1/40),产褥病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2.68±1.8)d,术后最高体温为(38.31±0.28)℃,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15.0%(6/40),产褥病发生率为17.5%(7/40);两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最高体温及腹部切口感染率、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产妇在围手术期给予抗感染用药治疗可明显缩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使用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及产褥病发生率。
【关键词】 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临床对策
doi:10.14163/.11-5547/r.2016.33.069
clinical countermeasures in perioperative medication of cesarean section wu 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liaoning yixian coun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jinzhou 12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ountermeasures in perioperative medication of cesarean s a total of 80 puerpera receiving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rioperative anti-inflammation medication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erioperative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ve effec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were 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fever clearance time as(1.45±1.07)d,postoperative maximal body temperature as(37.80±0.20)℃,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abdominal incision as 2.5%(1/40),and incidence of puerperalism as 2.5%(1/40).the control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fever clearance time as(2.68±1.8)d,postoperative maximal body temperature as(38.31±0.28)℃,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abdominal incision as 15.0%(6/40),and incidence of puerperalism as 17.5%(7/40).the differences of postoperative fever clearance time,maximal body temperature,infection rate of abdominal incision and incidence of puerperalism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erioperative anti-inflammation medication treatment for puerpera receiving cesarean section can remarkably shorten administration time of preventive antibacterial and reduce infection rate of incision and puerperalism.【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perioperative; medication; clinical countermeasures
剖宫产术是有效防止由于阴道生产过程中由部分原因可能造成母婴健康和性命安全损害的一种常用方法[1,2]。由于手术后子?m切口将完全开放,所以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对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实施预防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研究显示,对剖宫产术产妇实施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能够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本次研究中作者采用不同的用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围手术期实施用药,对比不同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24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9.5±4.3)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5±0.5)周;经产妇17例,初产妇23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9.6±4.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0.6)周;经产妇18例,初产妇22例。两组产妇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采用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治疗,在脐带结扎后,给予1.0 g头孢唑啉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2 d;对于使用头孢唑啉过敏患者,采用0.6 g克林霉素。对照组产妇采用围手术期常规用药治疗,即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当天,给予2.0 g头孢唑啉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5 d;对于使用头孢唑啉过敏患者,采用0.6 g克林霉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产妇退热时间和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最高体温。②剖宫产术后产妇腹部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感染主要表现为渗液、红肿、硬结和压痛等症状;③剖宫产术后产妇出现产褥病发生率;无其他原因情况下分娩1~10 d内,采用口表进行测量,4次/d,产妇体温有2次≥38℃[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1.45±1.07)d,术后最高体温为(37.80±0.20)℃,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2.5%(1/40),产褥病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剖宫产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2.68±1.8)d,术后最高体温为(38.31±0.28)℃,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15.0%(6/40),产褥病发生率为17.5%(7/40);两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最高体温及腹部切口感染率、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剖宫产术是有效防止由于阴道生产过程中,部分原因可能造成母婴健康和性命安全损害的一种常用方法[5,6]。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医学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可大幅度降低产妇的疼痛,然而手术的创伤将会导致患者的抵抗力减弱,术后容易引发感染,给母婴健康和性命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险性[7-10]。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所指的是在有可能存在感染或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前题下,在剖宫手术前和剖宫手术的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抗菌药物以有效防止术后感染出现的用药,作者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用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1-16]。
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通常存在发热的状况,其主要原因在于细菌感染继而引发的体温升高,其中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厌氧菌仅高达到10%以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1.45±1.07)d,术后最高体温为(37.80±0.20)℃,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2.5%(1/40),产褥病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剖宫产产妇术后退热时间为(2.68±1.8)d,术后最高体温为(38.31±0.28)℃,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15.0%(6/40),产褥病发生率为17.5%(7/40);两组产妇术后退热时间、最高体温及腹部切口感染率、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最佳时间是在开始麻醉时或者手术前2 h内,总的预防时间控制在24 h内,特殊情况下可控制在48 h内。这样能够有效杀灭切口暴露时入侵的细菌,从而大幅度降低手术后产妇引发感染的几率[17,18]。本次研究中,在脐带结扎后就开始对产妇进行用药,同时将用药的时间延长至2 d,能明显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降低了药物对产妇的不良反应,同时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9]。
总之,剖宫产术产妇在围手术期给予抗感染用药治疗可明显缩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使用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及产褥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妹莲,邱丽心,张世阳,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907-909.[2] 龚建平,潘美红.381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中南药学,2012,10(6):474-477.[3] 张彩萍,白晓兰,李时敏,等.某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状况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4):127-128,129.[4] 朱秀霞,杨英捷,施慧菁,等.抗菌药物在剖宫产孕妇围手术期抗感染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9-4041.[5] 曹慧芳.用药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194-195.[6] 李宏,曾惠娴,苏晶晶.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2):81-82.[7] 李韶莹,郝琦蓉,张聪琴.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5,34(2):107-108.[8] 李世荣.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3):81-82.[9] 王红琳,陈亚萍.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对策.中国临床医学,2014(3):296-298.[10] 陶群英.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88-3989.[11] 周晓明.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2015,27(7):906-907.[12] 叶小姣,徐晓红,陈海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936-3937.[13] 陶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宫产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294-1295.[14] 张华琦.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临床研究.中外医疗,2012,31(10):53.[15] 金菊英.剖宫产术后防治感染合理用药的临床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62-163.[16] 龙云萍.剖宫产术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92-94.[17] 刘?裕? 宋新文,?s琼,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4):312-314.[18] 宋瑞,尹文光,牛绍利,等.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安徽医药,2012,16(1):103-105.[19] 俞致,赵冰封,王红梅,等.429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安徽医学,2013,34(10):1465-1467.[收稿日期:2016-10-18]
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何时使用篇三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一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一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一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二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四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一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三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四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五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六 尽量不放引流装臵,如需放臵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臵,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臵引流装臵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七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八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九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颈部外科(含甲状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腺)手术 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乳腺手术
药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断流术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腹外疝手术
药
脾切除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瘘口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影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其它部位(皮肤、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腋下等)手术 药
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何时使用篇四
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平产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希望临床医生积极贯彻执行。
1.剖宫产手术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或 头孢替唑 1.51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2.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剖宫产手术者,应在短脐后给药(静脉给药),一般在手术室完成。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3、特殊情况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何时使用篇五
2014年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情况总结 2014年9月,临床药学室对8月份外科围手术期用药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共抽查132份病例,几乎涉及到所有外科临床科室的每位医师,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院情况 目前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高于卫生部低于30%的要求,目前做的较好的科室为心内科及眼科。我院心内科介入手术及眼科白内障手术基本未使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的文件要求。但是,其他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大部分使用了抗生素,造成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局面。另外,大部分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超过24小时,远远低于卫生部100%的要求。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及介入诊疗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高于卫生部要求。表一 卫生部外科手术常用检测指标
指标 % 卫生部要求(%)
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内的比例 56.10 100(剖宫产手术除外)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8.82 <30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 30 100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27.27 <20 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0 <30
一、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图1)文件规定,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给药时机非常关键,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目前我院总体执行情况较差,除了胸外科及骨科执行较好外,大部分科室均未执行,有的在手术开始以后才预防用药,有的则手术结束以后才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不规范。另外,有个别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没有追加一剂。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类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
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
908070率60理合50间时40药用30剂首20100胸外科骨科肝胆外科烧伤科普外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神经科
图1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柱状图
三、抗菌药物品种及选用合理率(表
二、图2)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总体趋于合理,目前骨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及肝胆外科药物选用较为合理,泌尿外科除了个别不合理外,大部分选用是合理的。目前普外科抗菌药物选用问神经科及胸外科有待改善提高。题较多,须整改加强。表二 科室抗菌药物品种选用情况表
科室 抗菌药物种类 骨科 一、二代头孢 烧伤科 一代头孢 耳鼻喉科 一代头孢 口腔科 一、二代头孢 妇科
一代头孢、奥硝唑 产科 一代头孢 肝胆外科 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奥硝唑 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帕珠沙星 泌尿外科 一、二代头孢,青霉素+酶抑制剂 普外科 拉氧头孢、奥硝唑、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神经科 一、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唑肟)胸外科 一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米诺)
12010080率理合60择选物40药200骨科烧伤科口腔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科胸外科普外科图2 各科室抗菌药物选用合理率
三、联合用药合理率(表三)目前我院外科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较多的科室为妇科、普外科及肝胆外科,另外胸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也有部分联合使用。妇科手术基本使用一代头孢联合奥硝唑,肝胆外科选用青霉素+酶抑制剂或者头孢菌素+酶抑制剂联合奥硝唑使用。泌尿科使用头孢西丁联合帕珠沙星,不合理,泌尿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应选用一、二代头孢,环丙沙星,无需二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胸外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使用头孢硫脒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二者为同一类药物,联合用于预防用药,不合理。普外科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拉氧头孢为三代头孢,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不合理。表三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联合用药合理率(科室 %)妇科 100 产科 100 肝胆外科 75 普外科 0 胸外科 0 泌尿外科 0
五、用药疗程合理率(图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总体情况合理,问题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神经科及普外科。本次抽查的病例中,神经科基本上为i类切口,原则上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要严格把握疗程。i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i类切口可根据实
际情况应用3-7天。如果患者检查和体征存在感染,需治疗用药,请在病程中做
好相应记录,如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只是医师单纯的认为存在感染因素而使用抗
菌药物,属于不合理预防用药。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12010080率理合60程疗药用40200产科胸外科肝胆外科妇科烧伤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神经科普外科
图
三、各科室用药疗程合理情况
六、其他 在本次检查汇总,我们还发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频繁更换抗生素,抗菌药物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且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 药物的耐药性;无指征使用泮托拉唑、氨溴索、喜炎平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及胸腺五肽同时使用;术后使用果糖注射液作为溶媒;肝功能正常使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等,都是不合理的。
七、总结 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进,除了少数科室外,抗菌药物选用趋于合理,用药疗程跟以往相比,有很明显的改善,目前,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的执行率很差,且全院大部分外科科室都普遍存在。另外,检查中我们发现耳鼻喉科病例中无术中医嘱单(记录预防用药信息),其他科室也有个别情况存在。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疗程过长。3.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及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
4.普外科、胸外科及神经科抗菌药物选用需改进。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剂量:应给足剂量,30min内滴完;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溶媒大部分使用250ml盐水作为溶媒。6.抗菌药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目前我院抗厌氧菌选用了价格相对甲硝唑高的药物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建议各临床科室优先选用甲硝唑注射液。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