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篇一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篇二
我国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别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
那时,从西方一个很远的国度,来了一个很会变戏法的人,人称“化人”。这化人本事很高。他跳进火里却不伤毛发,他会跃上高空站立云端,能将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还会轻松自如地穿墙进壁等等。穆王简直将他看做是天神下凡,对他是言听计从,照顾得很是周到。
有一天,化人邀请穆王到他那里去玩玩,穆王便拉着他的衣袖,腾空上升,到了半天云里,进到了化人住居的宫殿。这一下,穆王真是大开眼界了。这里的宫殿金碧辉煌,庄严灿烂,到处镶嵌着珍珠和美玉。穆王在这里所受的款待,无论是眼睛里看的、耳中听的,嘴里尝的,绝非人间所有。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另到一处,只见各种各样美丽的光影和绚丽夺目的色彩,把眼睛都炫耀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心里都震荡得迷乱,陶醉了。穆王被所见所闻弄得心神不定,便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用手将穆王轻轻一推,穆王便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猛地醒了。噢,原来穆王还好端端地坐在殿上,左右一切如故。穆王心中奇怪,便问左右的人:刚才自己到哪里去了?左右的人回说:“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打了一个迷糊。这时,旁边坐着的化人开口了:“我和王上只是去神游了一番。根本无需身体动弹哪!”这一下,穆王尝到了神游的甜头,不由游兴大发,心想神游都如此有趣,那真正的游玩更不知有趣多少倍呢!于是,穆王心中也没国事了,也不惦记百姓了,他一心要驾着他那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周游天下。
说起穆王这八匹骏马,可真是来历不凡。它们是有名的御者造父从夸父山上得来的野马经过驯养以后献给穆王的。这些野马,原是穆王的祖父定了天下后散放在夸父山的战马的后代子孙,在野性中还保留着祖先的英武气概。而且,造父不仅善于驾马,还善于养马,这八匹骏马都是他一手调养出来的。它们有的奔跑起来都足不践土,有的比飞鸟还快,有的能夜行千里,有的背上生有翅膀……神奇非凡。造父把这八匹骏马献给穆王之后,穆王就叫人把这些马养在东海岛的龙川附近。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龙刍”,人们都说:“一株龙刍化为龙驹。”那些骏马吃过之后,更是神奇无比,天下无双了。
周穆王动身去巡游天下了。他叫造父替他驾了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带了大帮随从,选定了好日子,出发了。他从北方转到西方,在阳纡山见了水神河伯;在休与山见过性情平和温良的帝台;在昆仑山游览过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接受了赤乌人奉献的美女;在黑水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最后,到了大地的西极——崦嵫山,见到了他平日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甲子这天,是个好日子,周穆王便拿了白色的圭、黑色的璧,还有一些彩色的丝带去献给西王母。第二天是乙丑,也是黄道吉日。穆王就借西王母的瑶池设下筵宴,款待这位西方至高无上的女王。西王母心中高兴,在酒席筵前,唱了一支不用乐器伴奏的歌。
宴罢,穆王驾着车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顶,叫人在山上树立了一块大石碑,石碑上简单刻写了他见西王母的事迹;题额上还刻了几个大字,叫做“西王母之山”。石碑的两旁又种了几棵槐树,穆王也亲自执锸壅上,种了一棵,作为和西王母友谊的纪念。临到分别之际,西王母也忧伤地赋了一首诗,以表示她对周穆王的惜别之情和期望之意。
这之后,大家才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周穆王便从崦嵫山直接打道返回了中国。
周穆王遨游天下,眼界开阔,心胸舒畅,再加上各国进贡给他的营养宝物,使得他虽然荒.唐一生,却也活了一百零五岁,才寿终正寝了。这也可算是出人意料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篇三
有个年轻人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砍柴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着砍着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便赶紧找地方避雨。看到前面有座山神庙,他便进去避雨。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停了,他刚想出去,突然听到有嘈杂的脚步声,并远远看到一群动物向这里走来。年轻人很害怕,便赶紧爬到屋梁上躲避。
很快一群动物走了进来,他偷偷一看,有老虎、狮子、狗熊、猴子等。只听猴子讨好地对老虎说,“虎大哥,兄弟最近得了一件宝贝,能变出好多好东西,所以今天特别请诸位大哥前来一聚。”老虎高兴地说,“好,好兄弟,快拿出来给大家瞅瞅吧。”只见猴子从胸前拿出一个酒杯,还有一双筷子。年轻人向外探了一下身子,想看清楚是什么宝贝。却听老虎突然说道,“怎么有生人的味道?”年轻人一惊,赶紧把身子缩回去,一动也不敢动了。猴子说,“虎大哥,这里哪有生人的味道,恐怕是大哥吃了人身上带的味道吧?”老虎哼了一声,“也许是吧!赶紧说说你这个宝贝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吧!”年轻人听了,紧提的心才略微放下些。只听猴子说道,“这个宝贝,只要你用筷子边敲酒杯边念咒语,你想要的东西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见猴子一边敲着酒杯一边念动咒语,眨眼间一桌美酒佳肴就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他们坐下来开始喝酒划拳,一直喝得东倒西歪,趴下来呼呼大睡。年轻人等他们睡熟了,悄悄爬下来,蹑手蹑脚走到桌旁,小心地拿起酒杯和筷子揣到怀里,然后撒腿就往山下跑,一直跑回家。
嫂子看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柴没半根,砍柴的工具也没有了,便责问他。年轻人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嫂子,并拿出宝贝来演示给哥嫂看。嫂子看了很是眼馋,便对年轻人说,“把你这宝贝借给嫂子用两天吧!”年轻人答应了。嫂子很高兴,拿着宝贝回屋又是变好吃的,又是变新衣服、胭脂水粉……两天后宝贝要还给老二了,嫂子很不舍,便怂恿丈夫让他也上山砍柴,也得件宝贝回来。
老大在妻子软磨硬泡下只得同意。选了一个快下雨的天,老大拿着砍柴工具上山了,然后在下雨之前躲到了老二去的的那座山神庙的屋梁上。过了一会儿,果真来了一群动物,老远就听到他们在气呼呼地议论,“上次也不知是哪个胆大包天的竟敢偷了咱们的宝贝,要是让我知道了,一定要他好看!”老大在里面听了吓得浑身发颤,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老虎一进门便使劲嗅了嗅道,“好大的生人味,大伙赶紧找找,肯定是上次偷咱们宝贝的那个人。”这群动物就四处搜寻,猴子很快发现了躲在屋梁上瑟瑟发抖的老大,上去便将他揪了下来,逼问他让他交出宝贝。老大说宝贝不是自己偷的,可这群动物哪里肯信。见再三逼问之下老大还是不肯交出宝贝,动物们火了,在他脖子上套上绳子,然后拽着绳子绕着山神庙转起圈来……
天黑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嫂子急了,只好去找老二。老二一听嫂子的述说就急了,哥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他顾不得害怕,立即点上火把和嫂子上山去找哥哥。在山神庙里外转了一大圈,他们终于在山神庙后面的半山坡上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老大,他们赶紧把他脖子上的绳子解下来,然后背回家。回家后又忙活了好半天,老大才终于缓过一口气来,只是他的脖子被拉得老长了,怎么办呢?老二拿出宝贝,念动咒语,一下下轻轻敲着杯子,老大的脖子也一点点往回缩。嫂子在一旁看得等不及,就抢过筷子使劲敲,老二忙说这样不行,可嫂子不听,仍然使劲地敲。只听“咚”的一声,老大的头掉进肚子里去了。嫂子一见蒙了,立即扔了手上的筷子扑过去,可是已经晚了,老大已经气绝身亡了。嫂子后悔不已,都是自己的贪心和任性害了丈夫。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篇四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槍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篇五
火烧岛在台湾岛东边的东海里,距离台东有几十里。火烧岛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阿里山下住着阿里和阿里嫂夫妻俩。他们有一个儿子叫阿沟。夫妻俩对儿子宝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气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气热了,夫妻俩轮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儿子渐渐长大了,能讲话、走路了。夫妻俩更加疼爱,“乖乖,乖乖”不离口。儿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计找来给他吃,给他玩,总怕儿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饭后,夫妻俩带着儿子在门外散步。月亮出来经过对面高山顶。儿子看见了,于是指着月亮说:“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顶摘下来给我玩。”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恳求地说:“悬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儿子可不听这话,他身子摇了两摇就滚在地上大哭。过去,儿子一打滚,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可现在这个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难住了。妈妈慌忙拉起儿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搂着儿子说:“乖乖,莫滚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给你。”她转过头来恶狠狠地骂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给阿沟玩!”
阿里无可奈何爬上山去,艰难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浃背,爬得手脚打颤。山下的儿子却在不断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给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脚踏上了一块松石,连人带石骨碌碌滚下山脚,脑壳开了,手脚断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烂南瓜。
阿里嫂抱着阿沟去看,她的心像刀绞那么痛,眼泪扑籁籁流下来。儿子阿沟也舞手踢脚地大哭起来,可他却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没有摘月亮下来:“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这里躺着睡觉,晤唔唔”妈妈也顺着儿子的心意,指着阿里骂道:“你不摘月亮下来给阿沟玩,你该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样溺爱儿子,纵容几子。儿子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称作阿里婶了。她的儿子发展到又偷牛,又偷粮,还招集一帮坏人大搞绑架、杀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组织起来打阿沟这帮坏蛋。
阿沟带领一队坏蛋渡海去占领了南寮岛,把岛上的老百姓统统杀光。还经常乘船到台东、大麻里、都兰,绑架百姓,抢掠财物,放火烧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来责备阿里婶:“你呀,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现在害得我们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觉得难过吗?你有罪啊!”后来,那队坏蛋竟然抢到了阿里婶家,抢走了她的鸡、猪和粮食,还打伤了阿里婶。这时,阿里婶才醒悟过来。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祷告,请求玛祖婆除掉这个祸。天上飞下来一只高大的火鸡,脚根长,嘴下垂着红彤彤的皮肉,像一团火。它来到阿里婶家说:“阿里婶,玛祖婆派我下来喷火球烧死南寮岛上的坏人,你同意吗?那里面可有你的儿子阿沟啊。”阿里婶恨恨地说:“阿沟不是我的儿子,烧吧,烧吧,烧光那一群坏蛋!”
火鸡站在台东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头长鸣一声,张开大口,哗哗哗,吐出大团的红火焰,一串串地飞向南寮岛,火在南寮岛上劈里巴啦燃烧起来,灰烟飞腾,火焰冲天。
阿里婶和百姓一同大叫:“烧呀,烧呀,烧死那一群坏蛋!”火鸡口里的火球不断地喷过去,烧呀,烧呀,南寮岛上的坏蛋通通被烧成了焦炭,连石头也烧红了。阿里婶眼泪不滴一颗,只是连声呼喊:“烧呀,烧呀,烧得好!烧得好!”
后来,人们就把南寮岛称为火烧岛,只有一个镇还称做南寮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