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免费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刘老汉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23“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3页。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完成:农业如何改造?改造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自学课本24—25页知识
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
点?
4.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
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
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
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追问:三大改造有没有缺点?这些缺点是
什么?
课中反思:
讲完三大改造的意义后,告诉学生: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24-25(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总体来看,本节课有两个优点:
一是,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是,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分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如三大改造的实质),讲解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对工商业的改造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现象。它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①②④③
4.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①农业②工业③手工业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在()
a.1955年b.1950年c.1953年d.1956年
6.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b.1954年c.1956年底d.1978年
7.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9.党的历史上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0.下列关于“三大改造”评价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结。④标志着我国过渡时期的结束。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我国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d.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2.被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对工业的改造
二.材料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⑴材料一中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与此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总的来说结果如何?
⑵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1.a2.a3.c4.a5.a6.c7.d8.a
9.b10.c11.c12.a
二.材料题
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⑵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②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③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的“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免费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刘老汉篇二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
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免费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刘老汉篇三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23“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3页。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完成:农业如何改造?改造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自学课本24—25页知识
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4.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追问:三大改造有没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课中反思:
讲完三大改造的意义后,告诉学生: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24-25(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总体来看,本节课有两个优点:
一是,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是,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分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如三大改造的实质),讲解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对工商业的改造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现象。它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4.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
①农业 ②工业 ③手工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在()
a.1955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6.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底 d.1978年
7.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9.党的历史上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0.下列关于“三大改造”评价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结。④标志着我国过渡时期的结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我国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d.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2.被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对工业的改造
二.材料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⑴材料一中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与此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总的来说结果如何?
⑵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1.a 2.a 3.c 4.a 5.a 6.c 7.d 8.a 9.b 10.c 11.c 12.a
二.材料题
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⑵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②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③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的“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免费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刘老汉篇四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
1 / 6
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
2 / 6
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提出问题:看图片,读课本,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教师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3 / 6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史料解读: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三: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4 / 6
提示:(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年初。(3)赎买政策。
4.教师过渡:看课本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1.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3.教师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
5 / 6
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