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一
一、各经营主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正从商品生产者逐渐衰退为生计型小农,但仍将长期存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导致我国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逐渐衰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生产功能衰退。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亿人,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每户家庭就有1位青壮年离农务工,许多家庭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很多已从商品生产者蜕变为生计型小农。二是绝对量减少。随着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土地流转出来,使得这一经营主体数量逐渐减少。据统计,截至xx年6月底,家庭承包经营户中有约4000多万户流转出承包地,流转耕地占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 左右,最近5年每年以2. 1 个百分点的增幅加速流转。从未来
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众多,即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非农就业达到90%,仍将有4 亿多人居住在农村、亿左右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因此传统家庭承包经营主体还将长期存在,伴随着他们的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收入偏低等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2. 专业种养大户——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兼具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的优势,未来可能会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速度加快,并逐渐向家庭专业生产大户集中。截至xx 年6 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约2. 6 亿亩,其中约68%流向大户。这些专业大户一般家里有青壮年劳动力,素质较高,既有家庭经营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活动空间大、周期长、过程难监管等问题,也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都较明显。根据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可以判断,这些以家庭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专业生产大户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生产扶持政策瞄准的重点。要保证农户专心种粮,就必须使农户种粮年收入不低于其机会成本。目前农民种粮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的外出务工收入,因此能够使种粮专业户的年收入与其家庭全部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相同时的耕地经营规模是比较适度的经营规模。xx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 元,按规模经营每亩粮食生产纯收益500 元计算( 不考虑农户自身劳动成本) ,要保证种粮大户家庭收入与城镇居民基本一致,北方适度规模≈3. 1 ( 户均人口) × 19109 ( 年人均收入) /500( 亩纯收益) = 120 亩,南方适度规模≈3. 1 ×19109 /500 /2( 每年两季) = 60 亩。
3. 专业合作社——正在快速兴起,未来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但目前还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欠规范等问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全国快速兴起,并已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截至xx 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8. 9 万余家,比xx 年增长约35%,实有入社农户达到5300 多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大多数合作社是能人带动型,以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为主,其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占52. 2%,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占26. 9%,提供购买、运销、加工、仓储和其他服务的分别占3. 5%、3. 3%、2. 2%、0. 8% 和10. 9%。但总体看,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仍偏小、竞争力偏弱; 很多合作社没有建立起农业生产效果与收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或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些合作社还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经营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等问题。
4. 农业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农业的社会投资主体,但存在与农民“抢地、争利”以及“非农化”、“非粮化”倾向。近年来全国农业产业化企业快速发展,全国各类龙头企业近12 万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0 多万个,带动农户1 亿多户,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已成为社会投资现代农业的主体,总体上对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大规模长期租赁农民土地、土地租金不高、雇佣不了多少农民等问题。同时,有些企业还将转租来的土地用于发展旅游、建设别墅或发展园艺等,存在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据统计,截至xx 年6 月底家庭承包耕地流向企业的有2300 多万亩,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用于种粮食,长期来看这种发展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从发展趋势看,家庭专业生产大户( 家庭农场、家庭养殖场) 将是我国未来商品粮和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专业合作社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企业将主要在农业产前投入品、产中服务、产后收储、加工和流通领域以及规模化养殖和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并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竞争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的优势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资源相对集中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以及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而规模化和专业化需要一系列土地、金融、保险制度以及公共政策的支撑,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是政策支持不足。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针对新型主体的专项扶持政策不多。如种粮补贴是按原有的计税承包面积发放,农民形象地说“不管目前是种树的、养鱼的还是打工的,都可以享受到种粮补贴,拿钱的不种粮、种粮的不拿钱”。一些粮食经营大户一方面拿不到补贴,另一方面还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很多种粮大户反映,他们租种土地需要付出成本,但却拿不到种粮直补。
三 是融资贷款难。新型经营主体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对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传统经营户,但涉农贷款“卡脖子”、经营大户融资难的问题日显突出。截至xx 年12 月,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2. 99 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 73 万亿元,仅占4. 3%。许多新型经营主体只能单打独斗,从金融部门得到的支持有限,远不能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四是农业保险难。新型经营主体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相较于多种经营来说分散风险的能力更弱,更需要农业保险,但由于目前农业保险存在法律缺位、财政补贴少、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农业保险尤其政策性保险、巨灾保险和再保险等远远满足不了新型主体发展的需要。
五是公共服务不足。目前新型主体农业服务需求有三个重要转变: 一是个性化,二是全程化,三是综合性。新型经营主体根据自己业务发展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而且其需求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扩展,对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和试用、市场信息、地理标识、质量检测、产品营销服务等综合性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原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要是针对传统家庭经营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还是靠“大喇叭灌输、大呼隆培训、大挂图宣传”,很难满足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服务。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新型经营主体由于经营规模扩大,需要平整土地、挖掘水渠、兴修机耕道、较大的晒场等。但通过对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调查发现,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有些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普遍投入不足,一位种粮大户介绍说“推土机一响,就是200 块1小时,一家一户哪搞得起? 再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谁舍得花这笔钱?”
七是生产辅助设施不足。调研中,许多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反映,由于申请不到建设用地,新购买的农机具只能露天堆放,储藏粮食的仓库和储备农业生产资料的库房紧缺; 由于收割的稻谷大幅度增加,需集中晾晒,缺少烘干机、缺少晒场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
三、有关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要解决好未来“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政策、体制和机制,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一是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稳妥推进在城镇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和公共服务制度,替代农村耕地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缓冲功能。在充分确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 牧) 场;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行租金动态调整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办法。
二是建立健全针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体系,逐步调整以家庭承包经营户为主要支持对象的政策设计。对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主要是增加收入补贴,但不宜再增加生产性支持; 对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增加生产性支持,但不宜再直接进行收入补贴; 对农业企业,鼓励和引导其从事农业产前投入品、产中服务、产后收储、加工和流通领域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农村“四荒”开发利用; 限制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直接租种农户的土地。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视频会议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立足一个“早”字,积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全区农业工作顺利进行,现作总结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__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抓好春耕备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春耕备耕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抓好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20xx年我区种植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方向,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种粮效益。积极组织货源,积极准备春耕农用物资,全区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物资已基本到位。
我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查苗情、查墒情,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制定技术方案,促进全区夏熟粮油苗情转化升级。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对于因冻害等原因造成的长势较差、脱力落黄的小麦、油菜田,要早施用返青接力肥,促进苗情转化。对长势正常的田块,要适期施用拔节孕穗肥和油菜薹花肥。抓好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对杂草较重的田块要在气温回升后,抓住冷尾暖头,根据田间草相,选准药剂,掌握适期,突击开展春季化除,控制杂草危害。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组织防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我委把春季农业生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强化责任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三
20xx年土肥站在局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围绕“夯实土肥基础工作、强化示范样板带动、加强配方肥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等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在土肥水基础工作上,一是强化了田间试验管理,明确了专人负责田间试验,共开展蔬菜“2+x”田间试验4个,玉米“3414”不完全试验1个,晚稻配方校正试验2个。加大配方的自修订,主要的大配方(基肥)有早稻的15-13-13,中稻16—12-14,晚稻16-9-12,烤烟10-20-13等。做好了全县土肥水调研,选择100户农户开展农户施肥跟踪调查。对全县主要农作物开展最大、最适、最低以及配方肥建议调查摸底,切实掌握了全县农作物施肥状况。为下步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科学平衡施肥,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项目
20xx年xx县重金属污染耕地应急性修复面积50700亩,项目资金万元。根据土壤基础数据,选择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耕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耕地应急性修复,项目计划落实施用生石灰面积50700亩,优化水份管理50700亩,施用商品有机肥34000亩,种植绿肥16700亩,喷施叶面阻控剂50700亩。根据项目实施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我们选择敖泉镇、方元镇、浩塘镇、和平镇、雷坪镇、欧阳海镇、仁义镇、樟市镇等9个乡镇46个村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应急性修复,实施面积51471亩。对区域内晚稻生产区集中开展施用生石灰、优化水分管理、施用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喷施叶面阻控剂等应急性修复技术措施。至20xx年7月1日起,共完成了商品用机肥、生石灰、叶面阻、控剂优化水分管理、种植绿肥等技术措施的物资及服务的采购,累计完成物资采购吨,安排水分管理人员371人,采购资金万元。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成立了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组织长的xx县重金属污染耕地应急性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9个技术指导小组,各项目乡镇同时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工作地方政府主体职责。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制定了《xx县20xx年重金属污染耕地应急性修复实施》,出台了《重金属污染耕地扩面修复项目考核办法》,对各乡镇项目实施情况进地考核,建立奖优罚劣制,项目工作的前三名,分别奖励2万元、万元、1万元。通过落实项目考核措施,调动了地方政府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落实好了各项工作措施,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灵动性。
三是开展产品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商品有机肥抽检28批次,生石灰抽检18批次,阻控剂抽检10批次,绿肥14批次。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增强思想意识。累计组织各级培训场次101次,培训人员4968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000余份。特别是在8月17日至8月21日,我们组织县乡村三级培训,讲政策、讲意义、讲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农民不仅明白了项目实施的意义,也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五是规范产品采购,确保程序到位。在物资采购中,我们严格按照《关于20xx年长株潭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产品与服务技术质量要求的指导意见》组织项目物资招投标,所有物资采购一律按公开招标评标法进行,兼顾了企业利益,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是加强物资发放登记,确保物资落实不走样。所有物资一经招投标,第一时间通知项目乡镇组织物资调运发放工作。采购的物资统一运到村,乡镇干部、农技术员、村组干部协同发放物资,领用农户在产品发放表上填写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物资台帐经公示后,建档造册保存。通过落实乡镇主体责任,调动基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整个物资发放过程秩序井然,农民没有不满情绪。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20xx年,我县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对《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非农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办法》、《湖南省地地开发整理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年出动宣传车辆12台次,人员67人次,印发各类资料万余份。
二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切实开展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办法》、《湖南省非农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办法》及《xx县耕地质量管理办法》,我县着力抓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建设与管理,农业局会同国土部门切实加强占用耕地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条例》和“两个办法、两个通知》文件精神执行相关耕地质量与建设工作。具体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耕地划补方案的制定和审核,耕地补充项目选址论证,耕作层剥离回填方案制定,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等方面工作。20xx年,对火田村、潭沙村、扫村、茅栗村等5个村新开耕地进行了质量评定,面积公顷。
建立了我县耕地质量评定数据库,建立并完善仁义岸村部级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和5个省级、10个市级大田肥力定位监测点建设,及时调查取样跟踪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建立了大田监测数据库。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根据省站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本县农业生产特点,20xx年,我们选择了1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其中旱土5个、水田5个),坚持每月监测土壤墒情2次,并及时发布《湖南省xx县土壤墒情简报》,全年共发布土壤墒情简报12期,发布墒情信息资料6000余条。通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基本掌握了我县主要土种水份状况与降水量间的关系及动态变化情况,为我县的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做好各类信息表格填报,严格按照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各类土肥水专业报表、项目进度月报等报表。扎实完成了各类总结、技术资料、工作动态简报的编写、上报和发布等工作。
1、做好20xx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申报工作。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四
全面停止主伐后,我们合理的利用铁力局24万亩土地,紧密联系农业多种经营战线实际,积极研究、探索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建设,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一是结构调整。20xx年种植大豆189,000亩,玉米29,000亩。扩大旱改水规模,新增水田600亩,全局水田面积达到21,575亩。积极推进矮高梁种植,达到6660亩。扩大返魂草种植面积3xx亩,达到3000亩。新增种植品种红小豆2550亩。利用马永顺林场地理优势,新建26600平方米有机食品采摘大棚,现已投入使用。
二是积极发展新品种北关农场新建水稻育秧大棚30栋,增加水稻秧苗质量。《利用伐区木桩栽培松杉灵芝项目》被列为伊春科技计划项目,获得项目款8万元。现在九连林场、西北河营林所已经购买菌种,正在养菌阶段。三是引进玉米新品种。今年引进先锋38p05,先达203,这两个品种从品质和饱满程度都值得推广。
畜牧产业20xx年稳中有升。截止目前,全面野猪养殖1885头,野鸡万只,养蜂4250箱。现有野猪规模养殖场两处,分别位于铁力林业局红旗营林所和茂林河林场,其中红旗野猪场现已注册为谷丰生猪饲养有限责任公司,现生猪存栏568头。森林猪规模养殖场一处,位于建设营林所,该场于20xx年成立铁力市硕丰山养生态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有优良仔猪繁育,并在20xx年被百家老字号哈尔滨大众肉联食品有限公司认定为该公司第一家生态猪养殖基地,注册“益灵”商标和“有机”食品标识。另外,冷水鱼养殖水面252亩,其中初具规模的为忠宝林蛙养殖专业合作社。
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把大力发展北药产业为经济转型切入点之一,积极引导种植户发展适销对路、适宜生长的地产药材。截止目前,种植北药17500亩,其中平贝种植9900亩,五味子种植4600亩,返魂草种植3000亩,栽培松杉灵芝8000袋(其中20xx袋棚内栽培)。野生药材改培77400亩,其中五味子改培42010亩,刺五加改培34190亩,穿山龙改培1200亩。五味子年产量300吨(干品),平贝年产量300吨(干品),野生药材采集640吨。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充分发挥松涛集团公司这一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对现有企业加以规范引导,采取出售、买断、转让等方式,使其逐步向松涛集团公司靠拢。先后共建立种植加工企业6个,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使其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强大引擎。二是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整合北药产品品牌,加大名、优、新、特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北药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能力。近年来,松涛公司开发生产的刺五加保健茶被国家_批准为“健”字号产品,列入保健产品系列;平贝产品注册的“清溪沟”、“宇贝”等商标,已使我局的平贝闻名省内外,这些都为优化种植结构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三是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我们通过推行“支部+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的方式,积极在基层组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共建立奶牛养殖、有机水稻种植、平贝种植、甜玉米种植、返魂草推广、绿化苗木栽培、黑木耳栽培、冷水鱼养殖等专业协会、合作社、联合体36个,带动辐射职工群众2500多人增收致富,加快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形势的发展和领导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农业种植结构还需要大幅调整。职工群众多年以种植大豆为主,重迎茬导致的产品品种单一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尽管采取各种鼓励和扶持政策,引导职工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但是由于职工群众认识上有误差,致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然不大。同时由于职工认识不足,全局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龙头企业需要加强。全局范围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数不多,特色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企业更少,更谈不上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即使是铁力区域内的加工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多数种植户还是以卖“原”字号产品为主,销售价格低且受中间商的制约,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攫取,职工群众的收益不高。现有加工企业生产的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没有形成真正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
三是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在种植业方面,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大部分种植户与龙头企业之间还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在畜牧养殖业方面,尽管我们多年来建立了相应的服务体系,但还存在基层畜牧兽医站不健全、基层队伍素质偏低、基础设施差、后备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意见和建议:
1、建议帮助解决转产项目资金。停止主伐后,目前我局急需经济转型,进行第三次创业,再上一批有较强支撑力的转产项目,加快特色种养业的.发展,以此来拉动全局经济的快发展,建议上级对转产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2、建议上级对发展接续产业的职工群众给予政策扶持。比如对发展特色种养业等接续产业的职工应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他们加大投入,谋求更大的发展,建议上级对发展特色种养等接续产业应调整信贷结构,提供中长期贴息贷款,逐步解决企业和职工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3、建议无息就业贷款增加额度。小额无息就业贷款增加额度,延长还贷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解决职工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使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4、建议上级部门举行培训班,推广新品种,引导职工科学种养。目前职工信息来源渠道少,不了解市场行情,在发展上经常出现跟风现象,见别人卖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下跌,职工就受到损失,建议上级部门举行培训班,推广适合当地的新品种,引导职工科学种养。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五
第一节现代农业开发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六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联络镇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食生产,生猪、水产养殖等适度规模经营大户,本世纪初,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由于绿化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农户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农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加大绿化经济林种植的投入,逐渐形成新的经济作物种植经营大户。截至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的家庭农户共有13家,其中种植类5家,养殖类7家,种养结合类1家。并有以下特点:
(一)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13个家庭农场中,有2户种植类家庭农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通过土地承包和转让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经营,有5户水产养殖类家庭农场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稻田养鱼”“围塘养鱼”等多种方法,形成了较为大型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及政府招商引资和打造联络特色产业带政策的出台,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海涛、八一等村出现外地企业和本地村民联合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
(二)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较大,农场收入逐步提高。有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4家,占,100-500亩3家,占;在加大经营规模生产投入的基础上,年销售额在10-50万的10家,占,其中20万以上的8家,35万以上的1家。
(三)家庭劳动力发展较为稳定,长期和短期雇工有所增加。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对长工劳动力上的高素质要求和短工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联络镇现有46名家庭农场劳动人员,其中有43名家庭成员,占常年劳动力的,达到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标准,另有3家家庭农场每家雇有1名长期雇工,占常年劳动力的,同时13家家庭农场都雇有多名短工,雇工人数在300-350之间,主要集中在瓜果、树木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等家庭农场里。
(四)经济作物生产不断发展,特色种植进一步显现。5个种植类的家庭农场,全部种植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5亩,主要种植西瓜、花椒、葡萄、经济绿化林等,在经济作物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特色种植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发展中,其中江冲、胡桥等村正在形成高粱、秋玉米种植的特色产业带,以此带动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极大促进家庭收入的提高。
近年来,联络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和种粮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然解决不了人多地少、农户小规模生产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困难。
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农民受自然经济思想支配,习惯于自种自收,参加土地流转的愿望并不十分强烈,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宁可粗放经营或让土地闲,任其荒芜,也不愿意转包他人耕种;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要饭它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沙地、旱地”等条件差的土地流转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服务还没完全到位。调查的13个家庭农场4个签订了合同,9户是口头协议,其他散户都没签合同。全镇农户间的小面积流转80%以上都没签合同。
(二)农村家庭农场融资困难,财政资金扶持少。
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效益比较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很困难,贷款条件苛刻,无法贷款。近年来,财政资金虽然加大了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但是我镇满足其扶持、资金补贴的家庭农场项目较少,目前只有1家家庭农场符合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的要求,其他12家农场基本都靠自身的资金投入来经营农场,导致农场规模和经济效益发展相对缓慢,制约了我镇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三)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意识弱。
近年来,国家农业部不断鼓励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予以确立,但我镇13家家庭农场没有加入或领办农民专业组织,占总数的100%。据调查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民不相信合作社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资金短缺,有些农场主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盈利少,而资金相对富足的农场主往往把盈余资金投入到再生产和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成立或加入农民合作社的氛围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四)农场主经营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后继无人。
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化农业发展重任,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在家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几乎都是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子女全都外出工作、务工,再过10年,“谁来种田”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家庭农场与土地流转要相得益彰,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动力,土地的有序流转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基础,要联合区农林局切实承担起指导流转合同、调节土地承包矛盾纠纷、搜集发布流转信息等职责,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结合的道路,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尤其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主体的资金帮扶作用,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
(三)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托我镇正在筹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项目,积极引进国内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对我镇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使其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并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四)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把今年市、区和镇新增的农业补贴,全部单列出来,用于补贴上述对象,其他农民的补贴仍按照去年的标准执行。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七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0xx年工作目标思路开展工作,及时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20xx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6万亩,其中玉米12万亩,谷物(高粱、谷子、糜子等)16万亩,豆类18万亩,薯类26万亩,油料作物2万亩,其它作物2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玉米万吨,谷物(高粱、谷子、糜子等)万吨,豆类万吨,薯类万吨,其它作物万吨;种植业总产值预计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201元。
(一)农村能源建设
(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一是推广玉米优良品种16万公斤,品种为大丰3号、大丰30、晋单65、莱科818、永玉3号,种植面积10万亩;推广谷子优良品种4500公斤,品种为晋谷21、晋谷29、长生07、汾选3号,种植面积4500亩;马铃薯优良品种90万公斤,品种主要为紫花白,种植面积7000亩。
二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采集土样5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5万亩,配方肥面积 25万亩,用量 万吨。建立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片2个,百亩示范方7个,示范区每亩平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县总节本增效2250万元。培训扶持65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村级示范方300个。
三是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在全县各乡镇举办培训班共156期,培训农民11500人次。
四是培育职业农民100人,经过自愿申请、资格审核、公示等环节最终认定初级职业农民73人,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三)农业行政执法
组织开展了3次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车62次,执法人员120人次,办理农药案件1起,纠正违规经营3起,没收种子12公斤、农药8公斤,发放农资宣传资料18000余份。通过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假劣农资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积极组织开展氧乐果等15种农药情况调查及农药药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调查等工作。全年累计培训执法人员16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办理案件的能力。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制订《20xx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对全县10个农资市场、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进行了专项整治。
二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督工作。完成xx市县兴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对县学峰农民红枣专业合作社等10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指导,并启动使用红枣、小杂粮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6万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共送检样品1510个(蔬菜1100个、水果410个),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确保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创建。新创建1个监管示范乡镇(通镇)和2个监管示范基地(县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监管示范乡镇初步完成5个标准化基地建设、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企业建设。
(五)农业产业化建设
1.我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今年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15个,其中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市级一村一品百强示范村2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0个,其中市级示范社27个,省级示范社4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国家级示范加工社1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1个(坑镇赤牛坬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螅镇、朱家坬),市级一村一品百强示范村2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
2.完成山地苹果栽植2698亩,主要分布在上高寨、方塌、兴隆寺等11个乡镇,品种为长富二号;推广葡萄新品种8个,栽植面积59亩,力争一年栽植,二年挂果。
(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1.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推广全覆膜玉米4万亩,涉及方塌、王家砭、刘国具、上高寨等10个乡镇79个村,4350个农户。因受旱情影响,核心区总产吨,平均亩产公斤,较大田露地增产公斤,增产率25%;辐射区总产吨,平均亩产公斤,较大田露地增产公斤,增产率。
2.高产创建:在金明寺、官庄、方塌等五个乡镇20个行政村,建立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因干旱影响,平均亩产1688公斤,较大田增产270公斤,增产率。在金明寺镇元团峁沟村落实马铃薯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160亩,平均亩产1720公斤,较大田增产302公斤,增产率。
在方塌、兴隆寺、王家砭等五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立大豆高产创建万亩,平均亩产157公斤,较大田增产21公斤,增产率。在方塌镇谢家沟村落实大豆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200亩,采用双沟覆膜、集雨保墒等技术,综合管理,适时收获,平均亩产147公斤,较大田增产11公斤,增产率。
3.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在方塌、王家砭、朱官寨等五个乡镇推广小杂粮高产集成技术万亩。其中,谷子万亩,平均亩产186公斤,较大田增产32公斤,增产率,核心示范470亩,平均亩产203公斤,较大田增产49公斤,增产率;绿豆万亩,平均亩产68公斤,较大田增产8公斤,增产率,核心示范290亩,平均亩产77公斤,较大田增产17公斤,增产率;红小豆万亩,平均亩产79公斤,较大田增产12公斤,增产率,核心示范470亩,平均亩产89公斤,较大田增产22公斤,增产率。
4.旱作农业技术综合示范点建设:在县王家砭镇豪则沟村建立了旱作农业技术综合示范点,示范点设立50个农作物品种展示、5个试验研究、120亩规范化栽培、36亩高产攻关田和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示范等五个功能区。示范点引用了集翻地、铺膜、播种为一体的改良农机具,示范展示了谷子膜侧栽培、玉米全膜覆盖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太阳能杀虫灯、粘虫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品种资源展示:收集展示50个品种,其中:谷子25个、大豆25个。根据测产结果,25个谷子品种中,亩产200公斤以上有1个品种,晋谷21;亩产180-200公斤有12个品种;亩产150-180公斤有7个品种;亩产151-200公斤有9个品种;亩产150公斤以下有5个品种。25个大豆品种中,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有1个品种,汾豆79;亩产140-150公斤有10个品种;亩产140公斤以下有14个品种。
试验研究:共安排5个试验,分别是:食用豆新品种示范,选择绿豆新品种中绿8号、芸豆品芸2号、龙芸4号,进行标准化种植,每个品种种植2亩;豆象防控技术试验1个;绿豆细菌性疫病药剂防治试验、谷子品种多点对比试验、耕地质量提升试验各1个。
规范化栽培:共计120亩,其中全膜玉米50亩,平均亩产公斤,较大田露地增产公斤,增产率25%;双沟覆膜绿豆70亩,平均亩产公斤,较大田露地增产公斤,增产率19%。
高产攻关:按作物种植区安排高产攻关田块,其中谷子膜侧栽培10亩,平均亩产公斤;双沟覆膜绿豆8亩,平均亩产公斤。
(七)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
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
方塌谢家沟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田,面积22亩,示范品种为榆单88、晋单65、秦单8号、陕科9号、大丰30、五单2号等10个品种。根据测产分析,上述10个品种,具有推广优势的品种有榆单88、陕科9号、大丰30和五单2号。
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展示:
方塌谢家沟梯田地中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展示田,面积12亩,示范展示品种为种薯18、种薯948-a、庄薯3号、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8号6个品种。技术员严格按照试验田操作规程,科学规划、合理种植。 根据测产分析,6个品种中青薯9号亩产最高,庄薯3号亩产第二。
谷子新品种示范展示:
金明寺镇秦马硷村建立了谷子新品种示范展示田,面积180亩,品种为长生07、汾选3号、晋谷21。技术员严格按照试验田操作规程,科学规划、合理种植。 根据测产分析,长生07亩产最高,需扩大示范种植面积。
(八)植保植检工作
1.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预测预警工作,为指导大田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县实际,选派专人对红枣、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主要农作物进行定点监测,确定枣象甲、枣食心虫、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玉米红蜘蛛、绿豆蚜螨等主要有害生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定时定点调查记载,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及时准确发出情报信息,并把防治技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有力地指导了大田防治工作。
2.规范检疫执法,加强植物检疫宣传。深入贯彻检疫法规的同时,认真细致地对番茄、菜豆、黄瓜、马铃薯等作物进行了检疫,特别对番茄溃疡病、菜豆象、黄瓜黑心病、马铃薯甲虫、梨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严密重点监测。同时利用植物检疫宣传月系列活动,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法律法规、植物检疫防控、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等相关知识。共开展巡回宣传咨询活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标语50 条。
(九)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1.动员培训,加大宣传
我局先后对测绘公司技术人员、各乡镇干部、村干部及部分村民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测绘业务培训、土地确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培训、测绘公司入村前等培训,共培训20xx多人次。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八
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现代农业开发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现代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现代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现代农业开发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五节现代农业开发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九
20xx年以来,xx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天府科技卫星城、国际空港自贸区”的城市定位,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我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天府红提园”提档升级
改造避雨大棚260亩;开展葡萄促成栽培技术培训3期450人次,使葡萄采摘期在原有基础上提早20天左右;完成葡萄种植技术培训5期556人次;引进葡萄新品种8个、推广新技术3项。
(二)四个示范基地建设
1、白果蔬菜基地:依托农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档升级白果村蔬菜基地建设,辐射新街村、双坝村,已打造完成3000亩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2、地瓜种子基地:依托地瓜协会和地瓜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在松柏村、三新村、梨园村、景山村统一技术培训,发展示范户,全镇已发展地瓜种子种植3000亩以上。
3、油橄榄基地:景山村采取家庭农场模式已种植260亩。梨园村完成240亩油橄榄栽植。
4、二荆条基地:在三新9组建核心示范片100亩,核心示范片采取统一种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等方式。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20xx亩。
(三)规范发展“农村三大经营主体”
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尤其培育带动我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代农庄、家庭农场及农民专合组织。重点扶持红提、二荆条辣椒、地瓜种子、健绿瓜果、沼气、红芽香椿、新农夫莲藕、渔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民专合组织;规范家庭农场,引导完善相关手续。目前,我镇有规范的国家级合作社1个,市级合作社1个,县级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今年新培育家庭农场2家,新成立合作社2家。
(四)幸福美丽新村工作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
xx县隶属广东省xx市,地处粤北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2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6万亩;下辖 7镇l场(龙仙镇、坝于镇、江尾镇、周陂镇、官渡镇、翁城镇、新江镇、铁龙林场),156个村委会;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近几年来,该县积极调整作物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以粮食、糖蔗、蚕桑、蔬菜、水果、兰花、黎塑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兰花、连溪米面、溪黄草冲剂、马牯塘蓬等久负盛名,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 “中国兰花第一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3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3809元,同比增长%。
xx县陈国养等人受xx县招商引资的带动,到该县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主要种植甘蔗、桉树等,获得了成功。在他的引导带动下,徐闻人陆续到xx县承包开垦荒山荒地发展种植业,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至目前为止,xx县在xx县投资发展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3000多人,建有农林场、蔬菜基地151个,总面积80272亩,其中:桉树基地有56个,面积60652亩;甘蔗基地57个,面积17450亩,今年估产70000多吨;剑麻基地1个,面积300亩;桑蚕基地lo个,面积500 亩;蔬菜基地10个,面积200亩;桉树育苗场3个,面积50亩;木薯基地12个,面积1000亩;水果基地1个,面积120亩。另成立机耕车队l个,拥有胶轮机20部、铁轮机4部(其中机耕车队10部,散户14部)。共计投资6300多万元,现产值预计超过2亿元,其中:种植桉树投资4500万元,产值 2亿多元;甘蔗投资1300万元,今年产值2000多万元;机械设备(胶轮机、铁轮机、运输车、工具车、小车)投资500多万元。据了解,明年还计划新增投资2000万元创办切片、刨片、胶合板厂一家,新植桉树2万亩,扩种甘蔗3000亩,扩种木薯5000亩、水果300亩,蔬菜350亩。
(一)当地群众直接受益,土地价值倍增。每年提供给当地土地租金205万元。桉树地租以每亩20元计,6万亩共计租金120万元;甘蔗地租以每亩50元计,17000亩共计租金85万元。通过精耕细作,大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提升了土地的价值,使翁源的荒山荒地变宝地,土地租金从最初的每亩5元提高到现在最高每亩50元。为当地农民及闲散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当地劳力受雇直接收入2635万元。其中,桉树每年每亩除草、施肥人工50元,6万亩共计累计300万元;桉树种植每亩人工130元, 6万亩累计780万元;甘蔗每造每亩人工350元,17000亩共计595万元;砍树每吨60元每亩8吨,每年砍2万亩,共计960万元。
(二)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徐闻人在翁源发展的相关产业每年可为当地的财政税收获得1500多万元的收入,其中仅林业和甘蔗就超过了1000万元。此外,几千徐闻人在当地谋生,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需求极大,有的甚至在当地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为当地的服务行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三)夯实了农业基础,转变了当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徐闻人到翁源发展农业,带去了徐闻的管理经验、耕作技术和优良种苗,推动了当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良种覆盖率,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并冲击了当地群众传统的生产习惯和观念。过去,当地40岁以下的农民一般都是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很多人都自发回到家乡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收入大幅度增加,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群众的称赞和肯定。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徐闻人在翁源投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还未配套。由于xx县目前尚未建有林木加工厂,这几年林业迅速发展,林木的加工和销售成为桉树业发展的瓶颈。建立一个林木加工厂是徐闻投资者的迫切要求,然而申请审批手续一直无法办理,如何理顺关系建设木材加工厂成为当务之急。二是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从我县外出租地的现状看,主要是能人带动、亲朋好友介绍和自发流动三种类型,投资者还未建起农业合作组织,各自经营,缺少联络与沟通,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三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树木被盗砍,甘蔗被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当地群众无理取闹等事件时有发生。四是相关的服务滞后。在掌握与翁源类似的“外出农业”发展模式的信息资源和劳力输出培训工作方面,与徐闻人外出租地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各级政府的引导、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
徐闻人在xx县创出了的“外出农业”发展模式,是徐闻农业“对内做大、对外作强”发展理念的成功体现,充分展示了徐闻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和徐闻现代农业的成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促进了两地农业交流,共谋发展。xx县原先没有开发利用坡地种植甘蔗和开辟荒山荒岭种植桉树的经验,当地群众不相信能产出好效益。徐闻的种植能手在那里大胆种植甘蔗、桉树等农作物,带去优良的种苗,使用机械化耕作,有效地解决了土地规模经营、耕地撂荒和技术落后等问题。翁源、徐闻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促进了两地农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为加快发展共同致富提供了有效载体,促进了两地农业的双赢。
(二)拓宽了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往,徐闻人一般都是到珠海、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打工,以初高中毕业或者是辍学在家的年轻人为主,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一技之长,靠年富力强吃青春饭,因而劳务收入比较低,难于立足。随着一批种植能手的崛起,他们有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开拓的视野、过人的胆识和先进技术技能,主动走出县门投资创业,既解决了土地制约的瓶颈,又增加了收入,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徐闻“外出农业”对于打响本地农业知名度,从发展“徐闻农业”到发展“徐闻人的农业”,做大做强我县农业经济,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不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借鉴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外出农业”的经验,探索发展“三农”的新途径新办法,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建设。
(一)加强引导,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去年10月,我县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定为“农村劳动力开发转移试点县”。我县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近9000人,农村富余劳力8万多人,待岗、下岗职工接近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徐闻人除了在翁源承包土地外,外出海南、广西、云南及省内雷州、廉江、粤北山区承包土地发展农业的还有上万人,面积达20多万亩。“翁源模式”既是鼓励农民外出创业的好模式,又是一条农村富余劳力输出的好渠道,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收集,积极引导,提高外出创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二)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目前,我县经过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已有5万多人外出务工。但是,我县仍存在劳动力素质与用工单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效果。我们应当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劳动力需求,开展有关的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以提高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发展能力、择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全面了解我县新型农业经营现状,进一步推进我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工作, 6月上旬,县人大农环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就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规模经营初具雏形
1、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已初具规模。我县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集中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推进土地就地集中流转。截至去年年底,我县农户的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了万亩,占到了承包地面积总数的37%。流转的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分别占到了总面积的和。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157个,500亩以上种植大户7个,千亩以上种植大户2个。
2、土地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为及时化解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各种矛盾,xx年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法院、农业局、法制局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成立了以县农业局经管股为主要班底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立起多部门协调农村土地纠纷重大问题的工作联动机制。现已成功调解土地纠纷2起,未发生一起因农村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的群体事件。
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我县及时制定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确定虎圩乡为我县确权颁证工作试点乡,并安排了1000余万元的工作经费,目前试点已基本完成,6月底将在全县推开,计划年底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广大农民的强烈需求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现在全县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0 个,其中,种植业158户,养殖业29户,其他农业生产型43户,拥有社员约万户,注册资金25689万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链接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我县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引导大量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开发,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我县共有新型农业企业30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72家,这些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3、种植大户方兴未艾。我县近年萌生了一批以种植为主、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的专业生产经营大户。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种养大户230余户,其中种植大户157家;各类家庭农场30余个。
(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1、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开展农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结合我县生猪、花卉、桑蚕等特色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就关键性、专业性农业技术进行培训。近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骨干5000人,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80人。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化知识培训。由龙头企业业主、专业协会骨干牵头,政府鼓励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如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金泰米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加工产品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三是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从xx年开始,每年有3000左右农民在县内接受了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截止xx年底,我县共有农民171758人办理了参保登记,参保率力达,已累计向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养老金万元。所有参保人均建立了新农保的个人帐户,实现参保登记、养老金发放计算机管理。
3、农业人才队伍不断夯实。我县目前有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316人,具有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8人。自xx年以来,我县先后有66位大学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考录充实到农村基层第一线,为农村农业工作服务,加强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4、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东乡农行以惠农卡为载体,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截至xx年4月底,共支持农户小额贷款客户2800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亿元。
二、制约因素
尽管我县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进工作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制约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来看,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层次偏低,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是规模小、效益低。目前,我县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户均不足5亩,人均不足1亩。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经济效益也普遍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二是运行不规范。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相当比例的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基地农户只是买断关系,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因而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三是人才匮乏。目前,我县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都存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等问题,生产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仅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占成员95%以上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对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2、农户小规模经营与专业化、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化与社会化的矛盾仍较突出。土地流转缺乏内在动力,规模经营难度加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加上近年来国家的许多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逆向刺激农民不愿转出土地。农民“不耕自得、不劳而获”,惜地意识增强,恋土情节较重,转出土地特别是长期流转的意愿不强,成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障碍。
3、财政资金扶持有限,信贷政策瓶颈难以突破,资金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受经济实力的影响,财政资金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小,资金扶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相当比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无法进行规范的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和扩大经营规模缺乏流动资金,发展后劲不足。
4、基层农经管理弱化,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一是县本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多。目前,我县涉及农技推广的单位有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机局xx县农技推广中心,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要涉及到多家推广机构,难以形成合力,产生应有效益,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不对应。另外,技术推广出于多家推广机构,也使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难以适从;二是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关系未理顺。xx年,县委下发了《_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但该方案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技推广综合站,但综合站并没有综合,兽牧站的管理属“三权归县”,而从事种植业的推广人员的管理仍为“三权归乡镇、业务指导归县”,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三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全县虽然拥有乡镇农技人员157人,但真正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大多数乡镇仅有1-2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大部分人员被分配到乡镇的其它岗位,这种现状导致每年省农业厅轮训乡镇农技人员,各地都安排不出人员参训。今年省农业厅为充实乡镇农技人员,决定定向招收一批大学生毕业后服务基层,但因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岗位已满而放弃。四是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差。大部分乡镇农技站存在无集中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农经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制定规划。立足我县优势农业产业,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生猪、木薯、蚕桑、优质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主导优势产业。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与现代农业园区、小城镇、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相衔接,推进其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区集中,着力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为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适时出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文件,在用活人才资源、探索户籍流动、加强用地保障、落实用电优惠、加大财政扶持、创新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和整合涉农资金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建议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打捆支持等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示范性经营主体建设。要改革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按照“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变“普惠制”为 “特惠制”,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经营主体生产设施和办公设施、产品加工、仓储和农机具的存放用地等,按农用地管理,免征一切税费。建立财政出资的农业担保公司,允许开展资金互助试点,探索土地经营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生产设施设备、注册商标等抵押担保办法,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将优势特色农产品以及规模化生产设施设备等纳入农业保险品种范围,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三要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开展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产权评估、合同签订签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探索建立土地储备机制,由政府出资组建土地信托投资公司,变过去农户和经营主体两个角色间的流转为农户、经营主体和政府三个角色间的流转,着力提高土地流转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流转。
四要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注重发展数量,更要注重规范化建设,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市场主体。
五要提升服务水平。在增强和拓展农业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互助型服务和农业经营性服务。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借鉴组建“农事服务超市”的经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二
近年来,xx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近两年以来,以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突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着力打造高效农业板块,全县特色农业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区域调特、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特色,彰显效益。20xx年以来,xx县花木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拥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61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多人,花卉经纪人8000多人,年产各类花卉18亿株(盆),花卉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产品行销2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农年均收入达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省林业生态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花木产业作为xx县生态农业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别是20xx年8月筹建的占地65000亩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坚持走花木、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土地流转、企业运作、配套设施、开展农民培训、引进项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独具xx县特色的花木园、生态园、休闲园,建成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已有来自省内外的59家企业入驻,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亿元。
同时,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规模、联片发展”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投入,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成为主流。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xx个,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别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万亩。相继建成20xx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00亩的大枣基地,20xx亩的樱桃采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示范带动。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一是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对季节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改进交易方式,促使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流通优势。目前,全县已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达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沿311国道两侧及花卉主产区内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场、马栏棉短绒交易市场、只乐生猪交易市场、陶城旱鸭交易市场、柏梁活鸡交易市场。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等重大花事活动,扩大了花木等农产品的销售。
二是积极鼓励、引导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服务。目前,全县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已达1500多个,农民经纪人达7000多人。
(四)狠抓科技投入,实现上档增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林大、河南农大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鄢工作,很多已成长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骨干。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引进培育、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团已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两个863计划项目,采用组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新苗木品种30多个,其中四倍体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组织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3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医疗等基础投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针对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劳务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高。
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个别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是特色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人才和技术与特色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1、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进一步做深、做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有机农业、蔬菜立体种养和特精设施栽培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努力达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万亩以上。
3、进一步放大有机特色,增强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确保有机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有机食品交易市场、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破。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三
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深入了解这类农业“精英群体”的现状特征与政策需求,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9日至5月28日,“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研究”课题组的12名研究人员,分赴浙江10个县(市、区)、36个镇(乡)、96个村,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
目前,我省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出现了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其中,从专业合作社的增长数量和辐射带动效应来看,这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已呈现出超过其他两类经营主体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还探索出了“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和产业特点的经营组织形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调查还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个体特征、就业及培训经历、土地经营规模及流转、生产技术水平、产品销售渠道、信息服务方式、生产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自身的特征。总的来说,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基本上摆脱了传统分散经营农户的发展困境,而且也展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等特征,他们在我省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核心、示范与辐射作用。
。
1、关于金融信贷方面的政策需求
(1)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授信担保的政策需求
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农民申请贷款必须要由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或相关部门提供授信担保,而这对于一般的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刚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农业专业大户来说,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农民通过村委会进行贷款担保,或以合作社在上下游生产供应链中的地位、作用、身份等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实际上,从农民的社会信用归属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2)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简化的政策需求
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农业贷款手续还显得过于繁琐,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他们的贷款成本很容易因为贷款手续的繁琐而大幅增加。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出台简化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的扶持政策,对于那些距离县城较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息优惠的政策需求
调查表明,在绍兴、嘉善、余杭等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一些针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优惠政策,例如县(市、区)财政直接将一笔专项扶持资金划入当地信用社的账户,专门用于补贴农业项目贷款的利息优惠。但是,在松阳、常山、苍南等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由于地方财政实力较弱,几乎没有任何用于农业贷款利息优惠的专项扶持资金。因此,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息补贴的财政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2、关于农业配套设施用地方面的政策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解决设施用地”列为第④、第②和第③位的重要政策需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办公管理用地需求
随着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日常业务管理、召开会议、产品分级包装、储运、设备安放等方面的业务越来越频繁,并且需要有相应的场地才行。尽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已经要求对合作社的相关配套设施用地需求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杭州余杭区余杭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就反映,他们因为无法在茶山上建造用于茶叶包装的临时用房,只能取消了购入数台大型茶叶烘干、包装设备的计划。
(2)农机服务主体的农机设备存放用地需求
上规模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或专业大户一般都拥有数十台的农机设备,实践中,这些设备的存放用地问题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进而制约了这类服务主体的发展。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鄞州区五产镇力邦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非常好,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仓储用地而不敢贸然扩大服务规模。据该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当地的一些农机具因为没有足够的存放用地,只能露天随意摆放,这就大大地减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粮食生产主体的粮食仓储用地需求
与农机服务主体的用地需求类似,上规模的粮食生产主体在粮食烘晒期间、粮食销售之前都需要仓储用地,而且,与农机仓储用地相比,粮食仓储用地还需要有防潮、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要求,所以仓储用地的选择余地很小,用地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例如,据苍南县马站镇的粮食种植大户施成钏反映,去年他生产的粮食中有1/3需要长时间的仓储,迫不得已,他只能临时租用了一个大型仓库,增加了5000多元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粮食生产积极性。
(4)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冷库建设用地需求种植保存时间较短的水果或养殖海鲜产品的经营主体对于冷库建设用地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这类用地比起一般农业配套“临时用地”的审批更难。另外,由于冷库的建设还涉及到用电、用水设施的安排等,各种审批手续也更加复杂。例如,温州的状元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就反映,由于没有冷库等保鲜储藏设施,杨梅的采摘和销售时间就不得不缩短,进而大大影响到杨梅的销售价格和收入。
(5)淡水养殖经营主体的设施用地需求
养殖鳖类、观赏鱼等需要保温、引水等设施的经营主体,对于养殖设施用地的需求也非常强烈,这些设施的建造必然需要硬化一部分河塘水面,而这些做法对于土地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不被允许的。例如,松阳县老伟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的过程中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申报、审批,他们还是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批复。
3、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和疾病防疫技术方面的政策需求
专业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分别将“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列为第③和第④位的政策需求,并且特别强调在农业科技推广和疾病防疫技术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扶持政策。而且,提出这方面政策需求的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水产养殖业和对疾病防疫要求较高的畜牧产业。例如,松阳县的一位养猪专业大户反映,他所在乡镇现在只有一位已经临近退休年龄的老畜牧兽医员,生猪疾病防疫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而由于该镇的养猪大户较多,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议在养殖规模较大的片区建立疫病信息观察点,定期向上级防疫部门提供信息,以便及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疾病防疫工作。此外,目前的畜牧区还存在一些倒卖死猪、病猪的交易黑市,这些流入市场的坏猪肉很容易引发更多的传染病,并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养殖大户们还建议上级畜牧防疫部门建立定期低价收购死畜、病畜的制度,并就地集中消毒焚烧,力争将疫病的传播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关于土地流转服务方面的政策需求
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土地流转服务”列为第⑥、第⑥和第⑧位的政策需求。尽管土地流转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样,但是土地流转的纠纷仍普通存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5、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需求
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农业保险”列为第⑦、第⑦和第⑤位的政策需求。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需求主要集中在自然风险较大的粮食作物、投资周期较长的香榧等特种经济作物以及疫病风险较大的畜、禽、水产品等行业,而目前的相关政策只规定了种猪和作物果实可以作为参与农业保险的对象并获取政府的相关配套补助资金。对于企业化运作的保险公司来说,农产品保险的回报率太低,甚至存在巨大的亏损风险,所以他们通常都缺乏为农产品提供保险服务的内在动力。我们认为,至少对于粮食、猪肉等重要农畜产品来说,政府应当为其参与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
6、其他方面的政策需求
关于特种农产品的专项扶持政策需求。不少经营主体对特种农产品生产很感兴趣,但是却苦于缺乏相关的专项扶持政策。例如中药材,因其特殊的药物用途和生长环境,一些地区的农户在申请组建中药材合作社以及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工商登记、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在对中药材这类特殊农产品的认识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例如,余杭区鸬鸟镇仙佰坑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和和苍南县玉龙中花材专业合作社都遇到了注册登记、生产许可、产品监测等方面的困难。因此,这类经营主体对于特种农产品的专项扶持政策需求特别强烈。
首先,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并且还将继续为我省农业结构的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关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善和不到位,对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其次,传统的农业用地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合作社办公等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范畴,予以支持。
再次,调查表明,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身份来源主要涉及五大类,即“投资农业的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农村种养能人”、“农村干部带头人”。尽管他们都有条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他们的个体特征、创业背景以及优势劣势却不尽相同。因此,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中,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为上述五类群体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创业条件,并且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四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将建设现代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种植业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为农服务,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年全县高效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高效种植业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新增2万亩,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基地15个,其中设施蔬菜规模基地8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全县高效农业工作特点是:
1、设施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7个,分别为公兴镇大棚西瓜基地,杨集镇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镇大棚蔬菜基地,陈集镇大棚蔬菜基地,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东沟镇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镇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积达2000亩。
2、高效规模基地建设规模大。新建的高效规模农业基地连片面积超1000亩以上有10个,分别是公兴、杨集、罗桥镇的荷藕基地,板湖镇的西芹基地,古河镇的西兰花基地,三灶、合利镇的芡实基地,公兴、罗桥、益林镇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规模基地种植效益高。全县高效规模基地平均种植纯效益3525元/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平均纯效益5145元/亩。
1、设施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全县大棚蔬菜实际种植面积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反观外地,寿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为万亩,其中各种蔬菜大棚达万亩。盐城最高的东台大棚蔬菜面积达39万亩次,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
2、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种植业仍以粮棉油为主,粮食面积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而蔬菜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不到。稻麦轮作居多,亩收益在700元左右,远远低于2000元的高效农业标准。粮棉油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但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资源。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县从事粮、棉、油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都是从事粮、棉、油加工的。这些企业还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我县蔬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偏小,与高效农业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许多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一但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就会造成产品的过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4、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始发阶段,规范化程度低,发展会员少,联结较为松散,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吸收入社农民3万多人,相对于我县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制约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1、来自现行土地政策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大,往往有一些农民自己不愿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投资主体开发,即使愿意流转,流转费用也很高,一般每亩流转费700元左右。农民不肯流转和高额的土地流转费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2、来自务农劳动者素质的束缚。现代农业技术含量高,对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定位、市场信息的了解等要求较高。近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妇女。目前,绝大多数本地农村青年已经不再务农,农业从业者大多劳动技能单一,半数以上的人只会种植粮油,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陌生,往往对新生事物带有抵触心理。此外,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和妇女,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难上加难。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五
当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共有523家,分部在全县20个乡镇,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家庭农场。截止到6月,全县在工商注册家庭农场达到十家,经营面积14300亩,经营总收入2145万元,家庭劳动力总数624人。按行业类型分,种植业7个,养殖业3个。
2、专业大户。截止到截止到6月,全县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种养专业大户达到320户,经营面积27100亩,从业人数8750人,其中种粮大户186户、蔬菜种植大户134户,从业人数4600人。
3、截止到6月,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88个。其中种植类88个,养殖类100个,被评为农业部1级示范社1个,被评为四川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性48个,县级示范社134个。质量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入社成员达到22560户。涉及蔬菜、粮油、水果、茶叶、花卉、农机、食用菌、水产养殖等行业,建立合作社生产基地万亩。
4、截止到2014年6月,全县注册的独立法人农业企业5家注册规模1000万以上,种植蔬菜类企业2家,产加销一体化企业的3家。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稳中有升。
近两年,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以25%的数量增长。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从土地获取方式上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以承包、租赁、土地流转、自有土地等形式获得。资金来源主要有多人合伙投资、自有资金、股份合作等,涉及经营领域有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出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趋势。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带动效应日渐突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生产有着根本的区别,新型农业代表当前农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其经济收益是传统农业的3倍,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日渐突出,据调查,平均每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用工20到40人左右,每人每天工钱在60元-80元,农民到现代农业园区打工,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堃鑫食用菌园区采取把生产大棚租赁给当地农户,园区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市场营销,农户只负责日常管理,吸引当地200多农户参与,每户平均每年收益达到3万元以上。
1、新型农业经营体抗风险能力弱,获得土地困难。
开江县地处山区,土多田少,地力水平普遍不高,机械化操作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较窄,造成其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其发展,同时,农户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集中连片田地较为困难。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相关人才,获得资金困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一般文化水平偏低,掌握先进生产实用技术不多,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户,初期还可以有能力进行管理,后期企业规模扩大,就力不从心,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想柔性引进又受到相关制度制约,造成高素质人才匮乏。其次,由于农业弱质的特性,生产周期较长,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抵押物,造成融资困难。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意识淡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整体来看,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产业链条末端,规模小、实力较弱,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不强,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造成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1、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鼓励和支持堃鑫食用菌等企业增强对上游产业链影响,同时,加大对小、微加工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2、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落实相关惠民政策,发挥政府职能,尽力解决好贷款难、用地难、以及矛盾纠纷等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问题,完善相关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农村经纪人队伍体系、农产品运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地块连片集中。
3、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把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及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业主开展农业企业管理及相关技术培训,制定大学生村官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挂职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六
xx年,在省、市_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身粮食工作职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通过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骄人成绩。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今年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吨,同比增加7%。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吨,同比增加 %。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组织好今年粮食收购工作,组建了四个巡查组,机关每个人包保1个企业。各委托收储企业法人代表与_签定了《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承诺书》,缴纳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保证金。
二是宣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采取统一模式制作《收购质价政策公示牌》,在库点醒目处张贴,公布委托收储库点名称、地址和监督投诉电话,广泛宣传最低收购价格、质量标准,让农民卖“明白粮”。
三是筹措资金,满足收购需要。做到及早与中储粮、农发行沟通联系,最低收购价铺底资金及时预拨到位;在资金兑付中,设立资金结算窗口,保证农民当日卖粮当日能拿到现金,杜绝了“打白条”现象。
四是执行政策,维护粮农利益。各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严格执行省局“三个绝不允许”规定,要求各库点坚持做到以质论价,按规定增扣量,严格检斤验质,没有出现拒收符合标准粮食、压级压价等情况,使农民卖“放心粮”。
五是优化服务,方便农民售粮。每个乡镇都设有最低价收购点,设置了样品展示台,提供大型粮食清理筛、烘干机、整晒场地、休息场所、茶水和防暑药品,主动延长收购时间,及时验质、作价、过磅、结算,随到随收,实行大户预约和困难户上门收购服务,让农民售“舒心粮”、“满意粮”。
一是适时的轮换储备粮。粮食储备库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轮换地储小麦、粳稻,全部实现了顺价销售,根据市场小麦价格行情,到省内、外主产区增设收购点,确保轮入的地方储备小麦质量达标。
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力度。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价格监测体系,重点对原粮、成品粮和食用油市场购进、批发、零售价实行动态监测,重大节日随时监测通报,为保供稳价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思想认识先导,规划制定科学化。按照xx市政府在全市推进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已建成5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日烘干能力达694吨,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运转高效、粮农满意、政府放心”的粮食烘干服务体系。
二是倡导社会资本,建设主体多元化。鼓励粮食购销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建设烘干中心,此举既解决了种粮大户新粮无法整晒的困难,又增加了企业粮食来源。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七
我乡农业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注重粮食生产,探索经营机制,增加农业投入,增强服务手段,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20xx年春耕生产以来,全乡计划稳定粮食生产面积9万亩,早稻完成种植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万亩,完成早稻种植面积万亩,油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春玉米种植面积3700余亩,完成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涌现出种粮大户21户,欧妹芳、欧进军等种粮大户在宁乡电视台综合频道专题报道,大屯营粮食生产工作得到了县农业局的高度肯定,我乡粮食生产正朝着机械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年初,通过发放致农户公开信和悬挂宣传横幅,有效地控制了耕地抛荒、双改单、等非法占用耕地等现象和早稻直播现象,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加强全乡畜禽养殖户的定时、定点、定人的管控措施,在县动物防疫检查中,大屯营乡防疫密度达到100%,免疫牲畜100%挂标到位,各项指标均符合上级要求。今年以来,我乡新增福日养牛专业合作社1个,长沙佳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建养猪场1个。半年来出栏生猪4万余头。出笼家禽20万余羽,出圈黑山羊1000余头。
森林防火方面根据县委精神和木材采伐指标任务,我乡做好了20xx年度我乡木材采伐指标计划,针对一年两头重防火二至八月重防汛的工作特点,农办迅速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及大屯营水库河坝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在清明节期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火灾的发生。未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年初,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重点对全乡4座小二型水库及5条支渠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我乡安全度汛。
进一步加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账委托乡代管机制,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规范创新财务公开,严格规范财务事项报账管理程序,进一步提高村级民主理财水平,加强征地补偿费、财政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保证了各村财务清理的准确、顺畅。顺利完成了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
元宵节期间,农办一班人进行了靳江河流域争取世界银行贷款1300万项目的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大,在规定的时间里,农办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世行贷款的申报材料。此外今年新增天里、河西、宗一花卉苗木基地1000余亩。成立谷丰苗木合作社1个,韶河村蔬菜基地项目、仙茶美主席故乡茶原生态茶叶基地的洽谈工作有序进行,以花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花明种粮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了“xx县振兴湘米工程-大屯营绿色高档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大屯营乡农业的第一大特色-米乡。当好“xx”优质米的摇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针对大屯营乡食品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主要做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食安办做好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督,落实应急措施。凡农村家庭在非营利性场所举办的较大规模宴席均实行申报备案,确保农村居民饮食安全。二是: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是食安工作的头等大事,乡食安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商店监督检查,整顿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抓好校园内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时,对全乡各类学校附近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三是:严格控制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生产、流通及使用秩序,以种养殖业,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业等重点环节,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饲料添加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管站先后2次组织进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各水利普查员业务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水利普查工作中,全体普查员对靳江河、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堤防、农村供水、塘坝、灌区及地下取水井等10类工程。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对城乡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等用水单位,灌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公共供水企业进行了清查登记,对河湖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入河湖排污口、有治理保护任务的河流湖泊进行了清查登记。目前水利普查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做到无抛荒、无双改单现象;
(二)美化乡村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努力打造宗一村千亩小水果基地;
(三)抓实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抓好佳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
(四)抓好农电整改及电信化工作,为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服务;
(五)搞好梅湖、天里两个村的国债国土综合治理工作,为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服务;
(六)兴修水利,积极着手筹备水利普查工作,搞好山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争取世行贷款的契机,着实抓好河湖治理工作,确保靳江河流域两座机坝顺利完工,争做水利建设重点乡镇;
(七)坚决完成上级交赋的改水改厕工程任务,并突破建设沼气池100座。
(八)做好防汛抗旱及森林防火工作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对全乡水利设施进一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八
一年来,在县农业局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乡上下围绕年初既定的产业思路为主题,以“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服务,使我乡农业生产得以稳步发展。现结合我乡实际,总结农业工作如下: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大规模,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精技术,调宽服务。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经济收益。全乡的主导经济仍为农业产业,但经济重心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年水稻种植面积228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025亩;玉米2850亩,大豆550亩,药材1750亩;发展萝卜、白菜、莲花白为主的高山反季蔬菜1500亩。
(二)、引进先进技术,种植新型品种。从县内外各地调运高产新品种,免费发放10吨“生产种薯”和53万粒原种,覆盖到全乡3个村654户,种植面积达1500亩;引进抗病性玉米种、高产洋芋种等新品种,免费下发各种种植技术资料到各农户,覆盖到全乡5个村500多户;向15户科技示范户发放价值3930元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并现场指导示范户进行科学种、养,鼓励示范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带动一方百姓走向致富之路。
(三)、加快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完成45666芽“盐源早”优质核桃芽嫁接;组织乡、村三职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和乡党委班子成员到清溪乡同心村、大田乡新堰村、宜东乡长荣村,实地参观学习了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按照县产业扶贫经果林栽种方案,截至目前,已在我乡三个贫困村栽种花椒730亩,核桃863亩,苹果273亩,脆红李60亩。
(四)、加强科技指导,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共办科技专栏6期,印发技术资料20000份,发放农业法规及惠农政策选篇200余册;举办2次水产果树和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培训800余人次;从县林业局、农业局请来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坪安、沙坪、虫林三个贫困村指导农户进行栽种。
(五)、加大监测力度,保证食品安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认真做好农残检测工作,按每月至少抽样20样品个的原则,对蔬菜、水果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去样本240个;经检测,均无不合格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确保了我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全乡24个专业合作社进行不定时抽查24次;节假日排查5次,节假日期间我乡主要针对有上市产品的合作社进行检查,未发现违禁药品且全乡无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对全乡5个村种养殖大户、基地进行不定时的抽查26次。
因工业园区发展,我乡移民工作逐步开展,导致农村人口、农业耕种面积等大幅变动。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217万元,同比增加505万元;农业收入2248万元,同比减少95万元;实现农民劳务收入1135万元, 同比减少5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16元,同比增收863元。
因地制宜以大户带动散户发展的方式,引导群众做大做强畜牧;全乡生猪存栏1440头,出栏3920头;牛存栏550头,出栏380头;羊存栏5580只,出栏1820只;小家禽存栏3820只,出栏2680只;抓好春季、秋季防疫工作,防疫率100%。
全乡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同时,按时按质完成了国家惠民政策工程。
1、完成粮食直补面积4076亩,补贴金额万元。
2、完成玉米良种补贴3485亩、水稻良种补贴210亩、玉米覆膜补贴3628亩。
3、完成种植业投保续保工作,玉米投保参保2168亩;马铃薯投保续保面积为4450亩。多方协调,帮助全乡384户玉米受风灾影响农户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为农户挽回万元经济损失。
4、巩固退耕还林面积亩,林业投保参保51008亩;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将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了辖区内安全。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多,工作做的还不够细致完善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将着里于农业种植的技术、机械化的使用、新型品种的引进等方面,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十九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下应对今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并查找不足。
今年我们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提产量,带头建设产粮大场”为中心的前提下,用心开展了农业生产工作。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带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高产作物面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主要运用推广种子公司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xxxxxx等。
2、带头推广农艺措施,严格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今年年初我们带领广大水稻种植户早动争主动,早扣棚提高地温,早播种提高秧龄,早插秧提高标准,并带领农户出去参观学习,取长补短。
3、带头应用新技术,运用新机械,今年采取沿线地块宽窄行插秧,水田航化面积90%以上。
4、推广新品种,在高产攻关上做示范,切实起到优农业领头人的.作用。今年主要做的试验项目有:3414肥料应用试验、水稻渠首综合增温技术试验等,以点带面,实现高产攻关目标。
5、用心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疾苦作为工作的方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共同富裕。以资金、机车、人力、科技帮扶,解决生产季节实际生产困难。并且在日常生活和节假日期间,慰问走访困难职工,帮忙解决生活困难。
在总结过程中查找不足
政治理论知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根基。继续加强新时期x员礼貌礼仪新形象,从我做起。继续加大,加深科技服务实践,帮扶广大职工共同富裕。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
西沟乡作为滦平县重要的农业生产乡,农业生产的形势不但对西沟地区农业形势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到全县的农业形势。面对各种危机,我乡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培植,加快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确保粮食生产、畜禽产品产量不滑坡,确保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作为我乡政府统计,为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估我乡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做好我乡一季度农业统计工作,切实提高季报数据质量,三月份本人针对春耕生产情况、蔬菜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情况、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农资价格、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农民发展愿望等方面,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今年以来,我乡在县林业局和农业局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对春季农业特别是果园建设、粮食生产、畜禽养殖等各项工作的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春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根据滦办字[xx]9号文要求,今年我乡粮食产量的任务是万公斤,为了能够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针对今年的春耕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乡主要的农产品种类是玉米,水稻,谷子,今年各项工作都早于往年,截止3月23日调查,全乡9个行政村,农田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各种农耕器械都已准备齐全,可以满足春季农业生产的需求。
今年,县群众工作队深入我乡各村积极开展下基层活动,我乡各包村领导及干部积极配合协助工作。每天与群众工作队员下村调查,询问农民的农业发展思路,向养殖专业户交流生产经验,切实了解了解农民的民生愿望、发展愿望及存在的问题。对口的农业部门人员给农民指导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目前的春耕时节应该注意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导。
一是蔬菜生产情况。今年县里下达我乡的蔬菜产量任务是1000万公斤,由于没有蔬菜大棚,因此一季度蔬菜没有产量。从4月末开始各村将开始种植各种叶菜类蔬菜。我们鼓励农民争取早谋划、早准备,争取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
二是畜禽养殖情况。进过调查目前我乡猪养殖户一共23户,一季度猪共存栏是4500头,期内出栏3000头,能繁母猪一共296头,猪生产规模户1个,是位于西沟村的赵松美养猪场,一季度末猪存栏520头,期内出栏120头;猪非农户单位1个,是位于西勾村的滦平县九利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季度末存栏3800头,期内出栏1680头。
我乡现有肉鸡鹏51栋,我乡肉鸭养殖现有42栋,一季度家禽存栏3095百只,其中肉鸡存栏xx百只,肉鸭存栏1050百只;一季度家禽出栏2735百只,其中肉鸡出栏1785百只,肉鸭出栏950百只。
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我乡以发展林果业为主导,作为富民增收的长期保障。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农业发展路子,努力做大做强林果产业,现全乡林果总面积达到6700亩(其中梨园面积5000亩,山杏嫁接大扁面积1700亩),我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果全乡果园达到20个,果园面积达到10000亩,人均1亩果园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xx元,林果种植户达到1200户,解决劳动力2400人,把我乡建成林果特色乡。
一是部分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资价格上涨过大是农民现在普遍反映的问题。如今年全国玉米种子价格明显上
涨。玉米种子价格较去年上涨33%,今年的玉米种子平均价格是7-8元/斤,有的玉米种子卖到10多元,而去年是5-6元/斤。目前我乡的主要粮食品种是玉米,要想提高粮食的产量,我们引导农民购买产量形状优良的品种,但是其价格农民一时难以接受,比如说由美国先锋公司育成的先玉335玉米品种,由于其产量性状优良,价格已超出我国普通玉米品种的几倍。这样的好品种农民又买不起,这是制约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蔬菜种子的价格也是较去年呈上升趋势。
二是农产品价格目前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例如玉米现在的价格仍然保持在1/斤,生猪价格为8-9元/斤,蔬菜价格已经有所回落,但是目前农民对此价格仍然认为偏高。
一季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粮食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二是春耕备耕工作动手比较早,三是农资供应充足。
春季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难度大;二是劳动力转移过多的山村及生产条件无保证的撂荒耕地恢复种粮难度较大;三农业生产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农民春耕生产性资金投入不足;四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农田水利等水毁工程亟待修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一
1、现代农业开发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现代农业开发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现代农业开发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现代农业开发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损益表
12、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3、资产负债表
14、财务外汇平衡表
1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6、流动资金估算表
17、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8、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1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0、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1、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二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牵动农村发展全局,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
近年来,区积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以突破发展为主题,以破解“三农”难题为目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丰富的农特产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富区、科教兴区”战略,不断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基地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发展中药材万亩、蔬菜万亩、烤烟5500亩、林果78万亩、食用菌500万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9万亩。先后建成了刘湾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张村桔梗、孝义黄芩、大荆西洋百合等25个药源基地;刘湾、陈塬、沙河子、大赵峪等6个蔬菜基地;腰市、蒲峪等4个烤烟基地;三岔河、陈塬、沙河子、孝义等36个林果业基地,以及黑龙口秦岭铺、孝义甘河、沙河子柴湾、大荆孟村等23个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发展养殖大户297户。其中丹参基地顺利通过国家gap认证,刘湾大蒜、沙河子胡萝卜、黑龙口生猪等17个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12个农畜产品分别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认定和认证。全区初步形成了“东药、南菌、西牧、北烟、城郊菜”的产业发展格局,“天麻”、“孝义柿饼”、“黑龙口豆腐”、“白条肉”等一批农产品已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发展核桃协会、中药材协会、畜禽养殖业协会、蚕桑协会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8个,吸纳会员2300人,拥有固定资产1230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及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xx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地方财政收入4258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0元,同比增长。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主导产业的培植壮大,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但是,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始阶段,由于基础差、起步慢,发展不均衡,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市场化经营理念还有待加强。受传统思想定位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农业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片面地停留在压粮扩经的“平面调整”上,对农业产业化缺乏一种长期性、系统性的认识,市场化经营理念差,致使产业开发步伐不快,产业化程度不高。
二是特色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基地建设滞后,专业村、重点大户较少,示范、带动力不足,农产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大多数农产品都属原料型,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没有规模效益,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加值程度低,缺乏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农产品名优品牌。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结构趋同,组织、协调、开发、生产能力弱,未能把生产基地、农户与市场很好连结起来,龙头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市场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农产品市场地方性、自发性较强,狭小、分散和无序发展的状况比较普遍。加之农产品信息市场的发展滞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情报资料的有偿转让等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规模,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方利益的实现和补偿。
四是利益机制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类经济实体之间的经营关系存在着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导致彼此之间利益关系扭曲,尤其是作为各类经济实体基础的农户成为转嫁经营风险的对象,其经济利益没有保障。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机制激励和调节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经济实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协调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五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低。我区属国家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积累少,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上级财政投入有限,民间投资乏力,加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知识结构老化,致使农业结构调整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科技推广方面步履艰难。特别是一些市场行情看好的项目,常因资金缺乏而搁浅。
六是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发展存在盲目性。有些基层政府及职能部门仍然延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表现在一是政府“越位”。其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过度,不遵循市场规律,存在拔苗助长现象。二是政府“错位”。政府与企业、市场的职责不清,以政府投资的方式代替政府支持,通过行政命令搞“富民工程”。三是政府“虚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搞文山会海多,抓落实少;形象工程多,实效工程少。正是由于个别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增加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本和风险。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之路,扩基地、强龙头、兴中介、重销售、创体制、促增收,强力构建以药、菌、果、畜、烟、菜六大产业为支撑,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紧密联系,行政推动,市场拉动和科技带动相结合,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双增加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面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解放思想,转变农业经营理念。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树立大农业的理念,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谋划,以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按照市场导向和需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以工业的手段来抓农业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强化市场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律,将农业的项目选择、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置于大市场的环境中运作,以市场为导向,靠市场去调节,依市场谋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建设特色乡镇和专业村、社为重点,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通过特色产业化来推动农业布局区域化、投资主体企业化、经营机制多样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优质品牌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和协调指导力度,不断优化以蔬菜、烤烟、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的养殖业;以核桃、板栗、柿子为主的林果业布局,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落实包抓责任,在项目、人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抓好以张村、孝义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沙河子、大荆等为主的畜禽产业,以黑山、三岔河等为主的林果业,以蒲峪、腰市等为主的烤烟产业,以刘湾、大赵峪等为主的蔬菜产业,进一步加大“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进村)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扩大规模,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精做专。
(三)加大投入,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载体和依托力量,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承担着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市场、技术等多重制约,单靠企业自身实力难以克服,必须通过招商引资,走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发展之路,以大招商、大投入,实现项目大开发、加工业大发展。要把招商引资贯穿产业调整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以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产业化龙头项目和现有企业对接项目为重点,开展定点招商、叩门招商,寻求我区生产要素与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及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抢抓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机遇,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取列入中省市盘子。金融、计划、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用足用活小额信贷、粮援项目、山川秀美、退耕还林等政策,在培育、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托工业项目集中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集群,带动产业发展。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三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泰山区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增加迅速,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走进了农户家中,为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26台,配套机具2400余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农机经营单位12家,从业人员590余人。
1、农机市场管理权限不明确,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市场规范建设认识不够,缺乏同有关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
1、抓住机遇,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颁发,已经_令412号公布为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项目。给农机修配管理工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法律、法规即表明了农机修配管理的重要性、又表明其严肃性。
2、提高认识,农机经营管理工作是农机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需要,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同时也对农机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四
我家庭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根据政策文件要求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现将我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经营效果和社会效益逐项作一介绍:
家庭农场位于山阳县法官镇姚湾村,经营场地400平方米,服务面积2000亩,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80亩,流转土地180亩。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秋季种植小麦180亩,夏季种植玉米180亩,投入劳工9人,经营性收入36万元,设备总投资50万元。
为了使家庭的生产、生活质量大幅度的改变,我们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机械维修养护技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产品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经年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土地180亩,农机服务面积达2000亩,去年共收益36万元,纯收入18万元。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等涉农问题的不断投入,使党的惠农政策在农村得到充分体现,从农场综合社会效益上讲,它具有稳定家庭与稳定社会的作用,能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使夫妻双方常年在一起共同劳作、互敬、互爱,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和家庭矛盾,使家庭地位在群众中有明显提升。家庭农场建立后,机械化大面积操作方便,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了农民投入劳作的时间,为农民腾出大量的时间从事其他行业,增加家庭收入。
总之,在党的利民政策的指导下,我农场从小到大,我感觉它有容易管理和耕作、使政府指导方便、党的政策好落实的作用。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五
我家庭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近年来根据政策引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
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法人乐祥明。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920亩,其中流转土地720亩,常年雇工9人。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机械压油机一套,机器设备总投资150万元。农场共养殖了620只羊、100头猪、248头肉牛、4000只肉鸡、2000只蛋鸡、120箱蜜蜂;种植了200亩油葵、200亩油菜、300亩露天蔬菜、100亩瓜果、120亩粮食(小麦、玉米),总营收586万元,利润万元。
1.精耕细作、品质至上。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为零添加,种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饼肥、腐熟农家肥、沼液和沼渣,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用油基本现产现卖。农场牛、羊均为天然人工放养,肉品品质极佳。农产所有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甚至更高。
2.农产所有产品除农场外不设其他卖店,不代购,保证销售过程品质不变。
3.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农家,主要菜品来自农产出产,保证原汁原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品尝口感选择购买农产产品。
4.农产内实现农业循环生态发展,牛粪、羊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
5.农场产品商品化率高,因为品质较好,当季产品产出后基本被抢购。
1.农场经营延续了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大。
2.镇安土地稀少,山大沟深,农业机械不能广泛使用,人工成本高。
3.融资困难。经营家庭农场前期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而农业经营见效慢、回笼资金时间长,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六
20xx年即将过去,在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领导干部和全连职工的努力下,五连农业生产得到有效的开展。20xx年五连农业生产总结如下:
20xx年五连具体作物种植布局如下,温室大棚635亩、制种571亩、甜菜152亩,薰衣草61亩、小麦203亩、露地蔬菜178亩、葡萄25亩、树上干杏树直播建园40亩、棉花8亩、商品玉米285亩、蓖麻60亩。其中甜菜超额完成团生产科下达的生产任务,制种玉米因隔离区影响和大条田20xx年小麦种植造成无地可播,离团生产科下达的任务少29亩。
(1)连队班子工作方式方面:连队班子统一思想,严格完成团下达的生产指标、农业生产技术指标。具体工作分工明确,在农业生产的农忙时期,能够科学正确的做到分工不分家做好协调好连队各农业生产口子的工作。工作中相互配合,支持。出现问题民主集中,不搞一言堂。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相互拖委。有效的开展了春耕、春播、夏管、秋收、秋翻、冬灌工作。
(2)连队职工群众思想教育方面:以身作责,服务职
工群众,连队连队领导干部大力做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20xx年五连制种花期不遇(全连668。2亩平均产量205公斤)职工群众收入低。20xx年开春种植制种的积极性大大减弱,好多职工群众准备种植其他作物,有不少职工群众将蓖麻种子已经买好准备种植。连队班子大力介绍品种特性。春播中两位领导进行了科学的分工,连长、书记负责跟机作业检查播种质量,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副连长负责及时通知职工领取农资,同时负责整地机、播种机、打药机的调动、连队小麦的化控、制种玉米父本的点播。统计、会计负责连队土地费用等财务收取和春播的后勤工作。职工对种植制种的情绪大大减弱,从4月10日到4月18日春播春耕生产结束。在春播阶段,连队班子团结一致,连队两位领导的科学决策、职工群众努力配合、上下齐心,抢时间、赶进度,严格把播种质量关。职工群众在思想上对种植订单作物有了明显的积极态度。
(3)连队农业生产管理————思路方面:
五连耕地面积小,又是代耕单位,农机是五连农业生产的瓶颈。连队领导干部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从“早”抓起,抢墒播种,开展在了春耕、春播的统一撒肥料、统一土壤封闭、连夜播种等改革性工作,连队各项农作物在4月18日播种基本结束。为20xx年的丰产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1、点父本方面:在制种点父本关键技术落实上,连队进行改革,采用点父本卡连队于职工一式二份并该有公章种植户签字,连队保留存根,种植户按照卡上的具体内容进行点父本。
2、中耕管理方面:连队采取统一中耕,根据作物的具体生理指标,制种玉米、甜菜在5月3日一次中耕全部结束,5月17日二次中耕结束,制种玉米6月2日培土施肥结束。甜菜5月28日三次中耕结束,6月15日培土施肥结束。
3、在定苗、去杂管理方面:制种玉米5月3日定苗结束。制种玉米开展苗期、拔节期、一水后、去雄前四期去杂工作。甜菜在3—4叶期进行间苗,在6—7叶进行定苗。
4、植保方面: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连队开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连队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努力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力争使我连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各项措能落到实处,防治能达到效果。
(1)在制种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全连制种田块条田封锁3次,两次中配有除草剂作用明显,地方放牛羊的今年少多了,有力的控制牛羊红蜘蛛的传播。同时连队开展专题的红蜘蛛的防治知识讲座,特别是种植温室的职工进行了重点要求。连队在制种管理中。开展了统一的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同时并备有多种叶面肥。开展了统一的全田红蜘蛛防治工作并配有多种叶面肥。在制种玉米化控的同时严格按照指标化控并配有防红蜘蛛的农药。
(2)在甜菜病虫方面:全连甜菜分别在5月10日、5月25日、6月5日进行了三次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叶面追肥。
5、在投入方面:制种玉米底肥每亩二胺45公斤,钾肥5公斤,追肥二铵5公斤、尿素35—38公斤。甜菜底肥每亩二胺45公斤,钾肥5公斤,追肥二胺5公斤,尿素35公斤,钾肥5公斤。小麦每亩底肥二胺25公斤、追肥二胺5公斤,尿素20公斤。薰衣草每亩追肥二胺20 公斤,钾肥5公斤,尿素25公斤。饲料玉米追肥二胺25公斤,钾肥5公斤,尿素30公斤。葡萄每亩有机肥4吨,二胺60公斤,尿素40公斤,钾肥40公斤,铁肥5公斤。
6、农机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农机管理要求,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农机作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按照指标进行操作与落实,连队干部与农机手进行有机配合,在甜菜、制种玉米、一年生薰衣草等作物根据的具体长势进行合理的中耕、收获。并于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作业协议,对违规操作的农机手连队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7、改革创新方面:
(1)强化制种玉米的统管力度,统一管理落到实处,开展了统一土壤封闭,整地。
(2)由于连队人事变动,根据连队生产发展的需要将连队分成6大块,并经研究决定安排了6个条田长,协助连队生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七
20xx年我镇农业工作在以党的_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结合城郊休闲农业为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厚实基础。
20xx年主要完成指标:农业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收入7225元,增长。新增市级品牌一家,创立一家蔬菜产品研发中心,完成15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前完成畜牧环境整治工作。
农业企业稳步发展。20xx年全镇农业企业产值坚持快速增长,总产值达元,比去年同期增。农业企业经过qs认证7家。企业注重自身层次的提升,今年技改、厂房扩建投入资金325万元,新建产品化验检测室,完善各项产品检测设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三丰可味雪菜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三丰蔬菜食品研发中心成功,为产品发展提升了空间;同时在西城村承包土地200亩,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与繁育。
农民专业合作社亮点突出。经过一年来的规范化建设,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员人数、注册资金、带动农户增收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全镇9家合作社共有社员271人,注册资金总计227万元,联系带动农户1700多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帮扶社员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滨海蔬菜合作社对全年雪菜种植质量好、按要求规范操作的大户给予农资奖励,共奖励农资15吨;浅海紫菜养殖合作社在9月份受13号台风影响,其中一个生产组的紫菜棚受损严重,其他三组农户在理事长的带领下主动让出部分自已的养殖棚,给受损的社员,在大灾面前体现出的合作社的互帮互助;星盛合作社积极创立生态养殖园区,为解决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探索出路。
订单农业进一步扩展。农业订单紧密联结了企业与农户,理顺了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但保证了企业生产资料的来源和品质,也稳定了农户生产的信心和收益,使企业和农户取得了双赢。经过近几年订单农业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户意识到农业订单的重要性,早早地与企业签订了订单,种子供应、田间管理和收购统一由企业派专人指导,农户即省心又省事。全镇今年共开展订单1278户,订单面积6500余亩。
效益农业快速发展。随着我镇经济、交通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农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一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滨海垂钓观光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重视品牌宣传,全年共接待游客7300人次,收入43万元,同比养殖收益增倍。
二是新品种的快速推广。今年推广“杜长大”瘦肉型生猪,覆盖率从去年的45%增加到此刻的95%,效益增加明显。
三是设施农业快速增加。今年全镇大棚设施栽培面积1700亩,增幅42%。大棚农产品覆盖面越来越广,逐步扩大到蔬菜、草莓、葡萄、柑橘等高级经济价值作物。
粮食生产坚持稳定。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不断改善农田设施,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充分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全镇今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1300亩,后期受二次台风影响,晚稻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和青枯,平均亩产仍到达了410公斤,全镇粮食总产量4633吨。
农业规模化趋势明显。我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开展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大户的示范作用,加快农业政策宣传,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合同的监管。今年,全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达6155亩,流转率,规模经营10亩以上农业大户303个。
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继续鼓励企业无公害认证的开展,并给予必须的资金奖励。今年经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企业三家,认证面积2550亩,经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二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制度化建设更加完善,推行“统一供种、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标准。
疫病、虫、草防治落实到位。为严防畜禽禽流感、口蹄疫的发生,全年共免疫生猪41336头次,牛29头次,山羊321只,鸡鸭等禽类106253羽;并做好生猪出境检疫,共检疫生猪23000多头;配合做好松材线虫的防治,全部清理镇域内死松树;全年清剿加拿大一枝黄花草四次,共投入资金万元,清剿面积420余亩,有效的抑制了一枝黄花草的扩散。
农产品安全监测力度加强。今年新成立农残速测检验室,共抽检上市蔬菜73次,检测合格率100%;推行自产蔬菜上市证制度,共登记上市证153份。检测和上市证制度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户安全生产的意识。与水产养殖户、蔬菜种植户签订安全用药书166份。
农业综合开发进展顺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本事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今年共投入资金300万元,高标准严要求的卢一村1500亩农田的国家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过验收。落实了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计南一、岐西、唐家、岐化四个村,3800亩农田,已经过招投标,准备进场施工。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八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二十九
锦江乡位于崇州市北大门,东与崇平、廖家两镇相邻,南与崇阳镇接壤,西靠西河与济协隔河相望,北与元通镇、观胜相连,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6103人,辖一个白马社区和四个行政村新华、乌尤、天民、余塘村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锦江乡
交通便利,华怀路南北贯穿全境,是通往街子、怀远、元通、花果山等重要景点的重要节点。
(一)、创新探索“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
今年以来,我乡紧紧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群众满意为要求,在华怀路沿线的新华村创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新模式。xx年11月16日,市委书记范毅率相关人员到我乡新华村调研土地合作社,听取乡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罗述林对陈家林土地合作社创新探索“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工作情景介绍,详细询问了土地合作社组建、运作模式及股东收益情景,对我乡创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模式、“订单生产”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1、陈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基本情景。
锦江乡陈家林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成立于xx年3月,该社位于锦江乡新华村5组,目前共有入社农户68户,入社面积亩,是锦江乡规模较大、运行较好的合作社之一。
该土地合作社创新探索了“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
紧密型土地合作:农户自愿将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给合作社,预交生产成本费用(诚信金),由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松散型土地合作:农户自愿将亩土地入社,预交生产成本费用(诚信金),合作社按照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生产,实行订单种植,为社员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服务,农户自行分配所产农产品。
2、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目前,新华村组建成立了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21户,面积达950亩,采取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生产管理经理,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做好平时日常管理工作。今年,合作社采取“大春种粮,小春抓钱”的思路,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签订优质富硒水稻种植,平均亩产(湿谷)达1200斤,销售价格(湿谷)元斤,每亩分红590元,比未入社农户平均增收200元亩左右;目前已有7个土地合作社与新繁泡菜厂果味觉公司签订了小春青菜种植协议,预计每亩收益可达700元。
3、陈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亮点。
①创新土地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将“紧密型土地合作”与“松散型土地合作”有机结合,更加适应农民群众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②适应农村劳动力的配置、过渡和转移。农户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作模式,比较合理地解决就地务工、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劳动力的配置、过渡和转移。
③找准产业确保稳粮增收。采用大春种水稻、小春种蔬菜的粮经复合生产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抓经济与抓粮食生产的问题,稳定农业生产。同时,经过合作社“找”产业、寻出路的主动发展行为,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合作社的发展。
(二)、顺利完成蜀鸿嘉水泥制品市场及小水泥制品企业拆除还耕工作,构建优美整洁新农村面貌。
小水泥制品企业是极具锦江特色的传统产业。由于小水泥制品企业占地大,破坏农田,沿路设厂等问题,为规范小水泥制品企业生产,我乡于xx年、xx年在市国土、规划、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对锦江乡小水泥制品企业违法搭建进行依法拆除。
在蜀鸿嘉水泥制品市场拆除中,锦江乡承担了市场拆迁的主要工作。由于拆除工作涉及群众面广,影响面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此项工作及其涉及的深化确权工作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由乡党委一把手亲自带队对各业主和项目区的群众进行摸底、政策解释以及劝导和疏导工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认真接待各企业业主和群众的来访咨询,并采取集中回访,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解答政策,疏导各类问题和矛盾。同时,我乡根据不一样工作阶段,不一样工作情景采取不一样方法措施。经过应对面、点对点的政策解释和耐心细致的劝导,我乡努力把拆除违法占地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在乡镇,化解在乡镇。截止目前,没有发生业主、群众因拆迁和深化确权工作到市政府及上级部门无序上访和其他过激上访情景。经过xx年5月—7月近3个月,上千人次的集中整治,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拆除和还耕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时,我乡进一步加大对怀华路沿线(锦江段)示范线建设整治力度,对尚未拆除到位的违法建筑进行再次清理和拆除。今年以来,我乡已累计投入人力500余人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怀华路沿线小水泥制品企业及摊点进行整治;我乡还专门抽调4名人员配合市国土局对拆除的小水泥企业用地进行还耕和整治,使200余亩违法占地得到恢复。
经过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我乡对怀华路沿线(锦江段)不断整治,如今的怀华路沿线(锦江段)不再是当初的“脏、乱、差”,而是环境优美整洁的田园风光。
(三)、构建完善保障改善农民民主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农民就业和增收新办法。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好的规划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我乡在发展中确立了把锦江打造成崇州生态观光、运动休闲之乡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发展中把新型农民社区、发展规划村道建设规划、沟渠改造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村域发展相结合,产业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同时,在全乡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各村要建立相应的产业规划,实现产业的适度规模、产业互动和区域发展。
2、引导群众发展思路转变,内引外联促发展
锦江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一方面,我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强化与农发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对接,强化产业化项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调动乡、村、组干部,包括我们广大党员群众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为我乡产业发展供给好的产业项目信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引导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新项目、新产业的不断落户和发展;同时,也经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群众的务工收入,带动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
3、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我乡在构建完善保障改善农民民主体制机制中,牢牢树立“抓产业发展,就是抓农村发展,就是抓群众增收”的思想。近年来,我乡先后引进了成都市温江区建超花卉园艺有限公司586亩花卉苗木基地项目,深圳林盛园林有限公司花卉及特种蔬菜繁驯基地项目,崇州市国家粮食装备库签订“富硒大米”生产项目及其他花卉园艺公司项目。
今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深圳林盛园林有限公司在天民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完成基地项目建设300余亩。崇州市国家粮食装备库签订“富硒大米”生产项目,稳步推进。成都古味觉有限公司1000亩泡青菜项目正式签约。经过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农业农村工作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我乡在发展中确立了把锦江打造成崇州生态观光、运动休闲之乡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发展中把新型农民社区、发展规划村道建设规划、沟渠改造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村域发展相结合,产业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同时,在全乡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各村建立相应的产业规划,实现产业的适度规模、产业互动和区域发展。
2、农业农村设要与引导群众发展思路转变相结合。
锦江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一方面,我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强化与农发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对接,强化产业化项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调动乡、村、组干部,包括我们广大党员群众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为我乡产业发展供给好的产业项目信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引导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新项目、新产业的不断落户和发展;同时,也经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群众的务工收入,带动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三十
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研报告1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谁来种田、谁来养猪”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与担忧,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期我们对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南、山东及广西等地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专业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各经营主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正从商品生产者逐渐衰退为生计型小农,但仍将长期存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导致我国传统家庭承包经营户逐渐衰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生产功能衰退。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亿人,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每户家庭就有1位青壮年离农务工,许多家庭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很多已从商品生产者蜕变为生计型小农。二是绝对量减少。随着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土地流转出来,使得这一经营主体数量逐渐减少。据统计,截至xx年6月底,家庭承包经营户中有约4000多万户流转出承包地,流转耕地占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 左右,最近5年每年以2. 1 个百分点的增幅加速流转。从未来
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众多,即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非农就业达到90%,仍将有4 亿多人居住在农村、亿左右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因此传统家庭承包经营主体还将长期存在,伴随着他们的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收入偏低等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2. 专业种养大户——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兼具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的优势,未来可能会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速度加快,并逐渐向家庭专业生产大户集中。截至xx 年6 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约2. 6 亿亩,其中约68%流向大户。这些专业大户一般家里有青壮年劳动力,素质较高,既有家庭经营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活动空间大、周期长、过程难监管等问题,也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都较明显。根据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可以判断,这些以家庭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专业生产大户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生产扶持政策瞄准的重点。要保证农户专心种粮,就必须使农户种粮年收入不低于其机会成本。目前农民种粮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的外出务工收入,因此能够使种粮专业户的年收入与其家庭全部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相同时的耕地经营规模是比较适度的经营规模。xx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 元,按规模经营每亩粮食生产纯收益500 元计算( 不考虑农户自身劳动成本) ,要保证种粮大户家庭收入与城镇居民基本一致,北方适度规模≈3. 1 ( 户均人口) × 19109 ( 年人均收入) /500( 亩纯收益) = 120 亩,南方适度规模≈3. 1 ×19109 /500 /2( 每年两季) = 60 亩。
3. 专业合作社——正在快速兴起,未来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但目前还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欠规范等问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全国快速兴起,并已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截至xx 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8. 9 万余家,比xx 年增长约35%,实有入社农户达到5300 多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大多数合作社是能人带动型,以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为主,其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占52. 2%,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占26. 9%,提供购买、运销、加工、仓储和其他服务的分别占3. 5%、3. 3%、2. 2%、0. 8% 和10. 9%。但总体看,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仍偏小、竞争力偏弱; 很多合作社没有建立起农业生产效果与收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或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些合作社还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经营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等问题。
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研报告2
近年来,玉屏镇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对近年来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现就玉屏镇培育状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以下报告。
一、发展现状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镇着力培育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三大类新型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正茁壮成长。
1、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共12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7家,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4个、畜牧业5个、渔业2个、加工运输仓储业1个、其他行业2个。其中康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于20xx年度获县级先进示范社;成员总数200余人,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2倍以上。其缺点是制度不够健全,尚有部份未通过工商注册。
2、家庭农场。现有家庭农场5家,还未经工商登记注册,农场通过示范引领、土地流转、雇工等形式带动农户生产经营,经营面积100余亩,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3倍以上。
3、专业大户。全镇专业大户已成为农村中当前比较有活力和影响的新型经济体,现有9户,其中种植业5户、养殖业2户、其他2户,户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户均纯收入倍以上。
二、作用和成效
1、加速了土地流转,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租赁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速了土地流转,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四荒”,同时也避免了农村土地的撂荒问题;同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镇800余户,有力构建起“经营主体+农户”的有机衔接的利益共同体和产业链条,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
2、优化社会服务,拓展“怎样务农”的途径。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玉屏镇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实现全覆盖,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发展推进,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分工分业和规模经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优化,实现了提质增效。
3、推进绿色生产,夯实“吃得放心”的基础。玉屏镇力争省级生态乡镇,近年来努力引导各经营主体依靠科技,推进绿色生产,确保“吃得放心”,抵制生产转基因食品原料。蚕、茶、竹、畜、粮五大产业不断向优质农业推进。努力争创“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镇”、“绿化模范镇”。目前在本镇同尧村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林下生态乌鸡养殖发展专业合作社”,玉联村和九角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还将打算在玉联、鱼池、九角等村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阳村的生态养牛,中棉村的生态养羊、兔,以及黑豚鼠(珍稀养生食品畜类),中心村的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河畔村的珍稀菌类—竹荪的生产。所有的生产和养殖都力求绿色,无公害。
4、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农业出路”的模式。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放活土地、改善手段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着力把农村有经管能力的农民培养成为“专业大户”、“小农场主”,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获得更多增收渠道。通过科技示范、良繁品种、生态精品、农产品加工等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土地流转难。土地零碎化,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全镇农户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分布零散,加上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既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难度,制约了机械化和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资产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兼业化倾向明显,农村大量土地复种指数不高甚至闲置搁荒。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早期,数量少、规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
2、思想认识滞后,务农意愿淡薄。我镇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不相适应,需要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农业劳动力已经呈现老龄化、低文化,出现了年龄段、季节性、区域性等结构性短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务农意愿淡薄。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严重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
3、农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农户家庭经营多数仍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临着自然、市场和质量的“三重风险”。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各类经营主体是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全镇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此,迫切需要推进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各类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设施配套差,经济比较薄弱,人才缺乏,内部管理不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与当前专业化分工发展要求不适应,需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伴随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的服务能力;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经济实力弱,政策扶持不够;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服务组织。
四、加快发展的建议
1、更加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改田改土,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流转是必经之路。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努力实施改田改土,改变土地零碎化现状,为规模经营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在引导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2、创新方式,更加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聚力研发,全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大型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节约劳动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带动土地规模经营,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过于粗放状况。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宜高县丘陵山区推广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快推广农业机械。
3、多管齐下,加大扶持,做强做大经营主体。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确定标准、分级扶持”的要求,设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项扶持资金,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重点支农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示范社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并鼓励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创新,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金融部门要创新信贷方式,简化dai款手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同时,通过部分无偿资助、无息、低息专项dai款、dai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4、强化管理,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作。加大加强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除了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一支有实力、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能人”队伍。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对农业科技、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农业管理、农业生态以及法律政策进行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农村‘老板’+农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队伍。同时,要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
目前,我县共发展各类涉农龙头企业55家,组建农民合作社400家,有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40个、各类专业大户2776户。全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万人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05个。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实做强。我县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平台,通过精心包装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外地客商,引导本地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向农业产业开发,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资产上千万的1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特别是金农米业集团成功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突破。20xx年,龙头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二是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20xx年4月,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该联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原有的17家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服务部等基础上创建而成,有效地改善了当前合作社生产单一、经营粗放、服务环节脱钩、经济效益较低等现状,为农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联社现有成员3286人,建立种养基地583个,实现双赢利润800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序带入产业发展轨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县共有农民合作社4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2家,登记入社农户3万户,带动农户万户,建立基地万多亩。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先进县。三是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兴起。在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和推动下,我县种养专业大户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种养大户大量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日益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种粮大户186户,其中百亩以上85户;养殖大户1000多户,其中万头以上4户,1000头以上110户,500头以上433户。一些种养大户在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已转为家庭农场模式。这种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特点。四是新型职业农民绽放异彩。我县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培育对象搭建项目对接、技术信息、行业交流、融资等四大平台,有力地推动全县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规模化发展。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为平台,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技能型、管理型和专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大军的“领头羊”。几年来,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万人次。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既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持续动力。日前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成为全市入围的4个县市区之一。
2、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农技推广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创新机制,已全面完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检疫防控体系,其中设立了14个乡镇防疫检疫站,选聘了61个防检员,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做到定岗、定编、定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达到免疫密度100%目标,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做好免疫物质调拨,组织开展免疫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动物疫病监测全覆盖,全面保障了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鱅”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着力引进发展了百亩锦江农产品物流中心、恒龙物流、和达天下物流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大大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拓宽与乡村消费相匹配的农贸市场、农资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渠道,继续实施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构建一体化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激活了农村消费潜力。
1、规模化。适度规模化,是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没有规模化就不能保证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就不能保证新型经营主体的稳定性。我县已流转的水田面积达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3%;已流转林地达万亩,占总面积的,且流转的水田、山地大多集中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规模经营效率明显显现。比如,九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芦洲乡建成了一个全省最大、连片面积达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公司以每亩90元租赁农民土地和雇聘当地农民等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今已种植花卉苗木万株,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万余亩,辐射带动农户万户,成为我县首当其冲的花卉苗木富民产业龙头企业。
2、专业化。当前我县基本生产模式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但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必不可少。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我县已建成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标准化。举例来说,作为粮食大县,我县在推行高标准农田、粮田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生产资料投入、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灌溉和收割等生产全程都推行标准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蒙山猪”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升级。
1、要从制度上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我们的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仍存在重大制度缺失,土地收益分配明显是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的太少。要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要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包括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及自由的转让权),使农民感觉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一是坚持农民主体,推进土地确权。近年来,虽然我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靠天吃饭”落后意识仍然存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迫切需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人。要依法稳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确保合同、证书、地块、面积“四到户”,清晰产权归属、强化物权登记管理,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是确保土地流转的关键。今年我县开展了整县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确保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以土地流转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产权市场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平衡推进的关键。我县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让市场发现农村产权价值,实现农村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引导农村“三资”资本化进入流通市场,切实破解农村“三资”入市难、流通难、增值难、议价难问题。探索建立土地信托公司,引导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使农民收益由过去的单纯收租金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效益”。积极完善交易流转、抵押登记、处置变现等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和抵(质)押贷款提供配套服务。建立土地增值评估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建立农村闲置宅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和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
2、要引导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向新型农业主体靠拢。一要引导土地向新型主体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确权,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服务平台和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制度。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要引导资金向新型主体流入。培育农村“内生”的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的贷款担保模式,解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三要引导人才向新型主体聚集。深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创业培训、市场指导、资金支持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农业、扎根农村。
农业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农业项目效益分析篇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亩,户均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亩,户均220亩。,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零星分散,耗费人力物力和生产时间,影响规模经营效益水平。
(三)技术服务滞后。规模种植养殖生产需要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比如开展病虫或疫病防治、对废弃物或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等。但现行规模化种养殖业专业服务提供跟不上,生产过程中各方面技术服务主要通过临时聘请人员或者种养殖户自学解决,技术保障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由于技术服务与生产要求脱节,势必影响规模经营质量效益,增加规模种养殖业生产风险。
(四)生产要素不稳。规模化种养殖业需要适度集中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农业生产资源,各资源要素流转通过口头协商、书面协议方式确定。流转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生产经营亏损时协议租金不减少、生产经营收益好时协议租金上涨(比如王家乡花卉苗木生产户租用土地租金就从最初每亩600元涨到现在的每亩1000元)。生产要素流转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经营者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从农村种养殖资源状况出发,以现行种养殖规模经营户为基础,培育适宜我县发展的家庭农场模式有四种类型:一是粮食蔬菜生产农场,分布在土地面积集中、肥力状况较好、交通方便的平坝地区,发展规模与本地资源要素相适应的粮食或蔬菜生产农场。如:临溪的粮食生产大户,王家的股份制蔬菜生产大户都可为发展农场提供借鉴;二是特种作物产业园(场),黄连、莼菜、烤烟、辣椒等特色作物宜于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如黄水黄连,冷水莼菜,主要烤烟、辣椒产地等都可适度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场;三是果园内养殖型复合式农庄(场),在种养殖资源优越、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远郊地区发展种养殖业循环、优势互补的家庭式农庄。如:沿溪镇滨江村汪卯祥租用耕地种植果树200余亩,同时在果园内养殖生猪175头;四是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
通过对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植、养殖生产大户生产效益调查情况看,规模种粮亩均收入162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130元,效益提高8%左右;规模种蔬菜亩均收入3429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309元,效益提高10%左右;规模种其他特种作物亩均收入581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1300元,效益提高20%左右。规模养猪每头纯收入200—400元,比零星分散养殖增加200—300元,效益提高15左右%;规模养禽每只纯收入5—1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约5元,效益提高8%左右。从调查结果看,各种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收入都比零星分散生产高得多,经济效益也比零星分散生产好得多。
从当前我县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在推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有所减弱,发展现代农业更加迫切需要适宜的新型劳动载体融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县委、县政府鼓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政策措施的推出,我县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已然成熟。
(一)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筑牢发展基础。融资渠道单一、投入数量不足是影响规模户稳定发展和向更大规模、更高要求的家庭农场过度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保障既得利益。建立与生产品种和产出数量直接联系的销售渠道或消费市场,是保证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稳定现有消费市场与需求数量、确保基本销售数量不动摇;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与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为销售更多产品找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支持空间;建立政府对主要基础产品实行淡储旺供机制、缓解市场价格涨跌对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产生的冲击;建立实力企业对规模经营产品收储加工与家庭农场专业化产品生产销售相联系机制,让家庭农场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规范流转行为,增强发展信念。立足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全家外出户或弃农经商户、劳动力不足无力正常经营户、生产技术落后产出效益低户等不以土地为基本生存资料的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范流转方式、稳定流转期限、合理流转价格等形式,积极帮助农场主规范有序、稳定合理流转土地,增强规模经营和发展信心。
(四)落实技术职责,完善全方位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系统健全的配套服务。健全服务组织,配强技术力量,根据家庭农场从事业别的专业特点、规范化生产、不断扩大产能和提高效率的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有效保障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
(五)宽松环境,加强扶持引导。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是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载体。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在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扶持、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宽松政策环境、加强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支持。用强力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村经济经营主体有效承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新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