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一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平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co2+h2o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kcl+o2
2kclo3 =2kcl+3o2↑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二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sic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三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n=n/nan=m/m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四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no2、co、so2、h2s、no等物质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hcl(氯化氢)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或p111.图6-10(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五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高中地理文科会考知识点篇六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